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引起肠道的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肠道内容物无法通过。
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和坏死,威胁生命。
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因、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及医疗资源的可用性。
在下面将详细介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轻度或部分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能足够。
这包括静脉输液、禁食和休息。
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体液失衡,促进肠道的恢复。
禁食可以减轻肠道的负担,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休息可以减少肠道运动,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2. 导管置入:对于完全性或高度梗阻,导管置入可能是必需的。
这通常包括胃管和肛门塞管的放置。
胃管可以减轻胃排空压力,缓解肠道压力。
肛门塞管可通过直肠排气,减轻肠道扩张和压力。
导管置入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愈肠梗阻。
3. 药物治疗: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呕吐、腹胀和腹痛等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吐药、抗腹胀药和止疼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解决梗阻本身。
4. 手术治疗:对于大部分肠梗阻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手术的目标是去除梗阻的原因,恢复肠道通畅。
手术有多种选择,包括肠切除术、肠吻合术和肠憩室切除术等。
手术的具体方式将依据梗阻的位置和病因而定。
5. 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营养不良、预防感染和监测并发症等。
支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状况,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综合而言,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轻度或部分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能足够;对于严重或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是必需的。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支持治疗可以提高整体状况。
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2例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

愈1 8例 , 有效 2例 , 无死亡病例 , 转移为绞窄性肠梗阻 1例 , 治愈率为 8 5 . 7 1 ; 非早期手术组 2 l例中, 治愈 1 3例, 有 效 3例 , 死亡 2例 , 转移为绞窄性肠梗阻 3例, 治愈率为 6 1 . 9 A 。结论 : o 在治疗肠梗 阻过程 中 , 对其病 因 的综 合分析 和尽早 的实施手术 , 能够有效地 提高肠梗 阻的治愈率 , 降低死亡率 , 希望在今后 治疗 中能够得到推广 。
1 . 2 临床 观察
经临床病症 了解和观察 , 4 2例患者 主要临
床表现为 : 腹部有 疼痛感 , 其中 2 8例患者为阵发疼 痛 , 1 4例 患者 为持续疼痛 , 2 2例患者可 以触摸到肠 型, 2 4例 患者能够 听到肠 鸣音 , 3 4例患者出现有呕吐现象 , 其中 1 2 例患者呕吐 具有大便 味。2 1例患者 出现停 止排便 现象 , 1 4例 患者 出现
1 . 1 一般资料
本 次 医学 实验 所选 择 的研究对 象 为 我院
2 0 1 0年 5月- -2 0 1 1 年 5月期 间 , 在本 院就诊 治疗 的肠梗 阻 患者共计 4 2例 , 根据其 在 院治疗期 间 的原始病例 资料 和手 术实施信息作 为分 析研 究的基 础数据 来源 。使用 病例 资料
1 1 7 6 r 了 1 J Me d T h e or &P r oc V o 1 . 2 6 , No . 9 , Ma y 2 0 1 3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9 期
医学 理论 筠察畦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分析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分析*导读: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肠梗阻起病急,恶化快,需要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处理,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均可能使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常危及患者生命。
笔者在总结经治456例肠梗阻患者后感到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果断的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时机的确定尤为重要。
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去除病因,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在总结如上病例后认为出现下例情况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1 疑有肠绞窄时在临床上根据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加以简单的辅助检査。
机械性胎梗阻的诊断并不困难,基层临床医生大部分均能做出诊断,面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关键是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目前对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标准,临床上只能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诊断肠梗阻的存在,作者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后髙度显现肠梗阻的可能:①症状明显,腹痛出现急骤,无明显缓解。
部分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②病史进展快,早期可出现休克症状,经抢救休克治疗效果不佳:③查体:全腹压痛。
及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④腹部体征出现不对称肿块为孤立扩张的肠管;⑤呕吐频繁,呕吐物及排泄物可为血性,或腹穿液为血性;⑥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象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更据临床价值。
⑦腹片除典型“阶梯状”液平外,可出现团块状阴影,肠间歇增宽腹腔积液征象;⑧经胃肠解压,禁饮食等保守治疗无好转,肠梗阻病情变化快,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到肠绞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出现上述情况后果断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排除再手术、再粘连、再梗阻的观念。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第1篇肠梗阻治疗方案一、背景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受阻,导致肠道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及肠壁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梗阻部位、病因、病程及全身状况,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制定,以达到缓解症状、去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二、目标1. 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及功能;2.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梗阻因素,预防梗阻复发;3. 预防和治疗肠梗阻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患者需禁食,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补液、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
(3)抗生素治疗:针对肠道感染或继发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营养支持:在胃肠减压期间,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保证其营养需求。
2. 介入治疗(1)内镜下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等,可采用内镜下激光切割、高频电切等方法解除梗阻。
(2)支架植入:对于晚期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可考虑在内镜下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
3. 外科治疗(1)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闭袢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等。
(2)手术方式:根据梗阻部位、病因及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手术等。
(3)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预防与康复1. 预防(1)加强肠道功能锻炼,保持大便通畅;(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3)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病,如肠道感染、肿瘤等;(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肠道疾病。
2. 康复(1)术后康复: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下床活动、功能锻炼等;(2)心理康复: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3)社会康复: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

[ 义友 史 编校 ]
升, 因其病 理 生理 的特殊 性致 绞 窄性 肠 梗 阻 的发生 率 相 例 , 占手 术组 5 . % , 中肿 瘤 1 07 其 5例 , 内疝 7例 , 连 粘 对 较 高 。如何 掌 握其 手术 时机避 免 肠坏 死 的发 生 , 预 性 5例 , 股沟 疝嵌 顿 及扭 转 各 4例 , 石 1例 。 另外 对 腹 粪 后 有着 特 别重 要 的意 义 。本 院 自 19 94年 1 月 至 20 1 肿瘤 性梗 阻未 见肠 坏 死 , 常 规 肿 瘤 根 治术 , 股 1 0 1 8例 行 腹 3例粪 石 年 1 月共 收 治老 年 完 全 性 肠 梗 阻 患 者 17例 , 中肠 沟疝 嵌 顿松 解 回纳 及 粘连 性 梗 阻松 解 各 5例 , 1 1 其 坏 死行 肠 切 除 3 6例 、 死亡 6例 , 现就 其 诊治 情 况分 析报 性 未 引起 肠 坏 死患 者 1 行 切 开肠 壁 取 粪 石 , 例 2例捏 散
合 并其 它 疾 病 5 9例 , 5 . % , 中 2种 以上 并 存 病 口感染 6例 , 口裂 开 2例 ( 再 进 手 术 室 行 减 张 缝 占 04 其 切 均 者2 0例 。主要 并 存病 有 : 血压 2 高 1例 , 心脏 疾 病 1 4例 合 ) 以上 情 况 均 系肠坏 死 患者 。 ,
如何判定肠梗阻手术时机

狭窄引起 的肠梗阻 常需 要肠切 除或狭窄成形术 。 ( )嵌顿 3 性疝或绞窄性疝引 起 的肠 梗阻 。此 类肠 梗阻一 旦确诊应 急 诊手术治疗 ,手术延误 与死 亡率升 高密切相关 。 ( )放射 4
性 肠 炎 引 起 的 肠 梗 阻 。 急 性 期 可 以 通 过 保 守 治 疗 和 糖 皮 质 激 素 治 愈 ,而 对 慢 性 期 保 守 治 疗 很 难 奏 效 , 常需 要 肠 切 除 或 短 路 手 术 。 ( ) 腹 腔 脓 肿 引 起 的肠 梗 阻 。 此 类 肠 梗 阻 表 5 现 为 机 械 性 肠 梗 阻 ,C T具 有 非 常 好 的诊 断 价 值 。对 于 近 腹 壁 的 脓 肿 可 以 行 经 皮 穿 刺 引 流 ,对 于 较 深 的脓 肿 通 常 需 要
如 何 判 定 肠 梗 阻 手 术 时 机
宋 艳 波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 医院,吉林 洮南 17 0 3 10
【 关键词 】 肠梗阻 ;手术 ;外科 【 中图分类号 】1 7 . 1 4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59 — 9 9 (0 0 1 0 2 — 1 18 6 0 2 1 )2 - 15 0
须早期做出正 确 的诊 断 、处理 ,任何 原因延 误诊 治 、拖 延 手术时机都 可 使病 情发 展 加重 ,可 出现 肠 绞窄 、肠 坏死 、 腹膜炎等严重 并发症 ,严 重 时危及 病人 生命 。因此 ,及 时 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 和准 确 的选 择手 术治疗 时机 对肠 梗
阻 病 人 的 预 后 有 重 要 意 义 。 手 术 治 疗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解 除 梗
肠梗阻是外 科常 见 的急腹症 之一 ,病 因复 杂 ,病情 多
如何判定肠梗阻手术时机

如何判定肠梗阻手术时机廖鹏飞(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在急性腹部疾病的常见病因中,肠梗阻是发病率前三,并且在临床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的急性病症。
在典型临床表现和腹部的x线平片的检查之中,可以很明确地进行成根组的判断和推断其发作部位。
但是就目前实际临床情况来看,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由于诊断和手术时间的延误所造成肠梗阻,是肠梗阻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所以说在病情的判断和时机的选择方面,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肠梗阻手术选择时机进行的重要性在进行肠梗阻手术之前,如果无法明确病因那么将会使得整个治疗无法争取而有效的进行,因此就很难决断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康复检查,作为一种发病较快的病症,仓促的决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很难对患者的抑郁后进行明确。
如果单纯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长时间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膜炎,最终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脏器功能不全的出现,使得手术的基本条件变得更差,最终也就使得对肠梗阻的治疗较为两难。
目前来说,不必要的手术会加大患者在身心上和经济方面的负担,而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并且在进行手术的准备方面,一定是通过仔细检查和严密的数据考证进行,也就是在是否进行手术方面,不可以通过一味的肠胃减压来治疗拖延手术,并且也不能完全强调手术指针的表达,这也就急需要临床医师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尤其要避免长期和反复的保守治疗对患者身心所造成的影响,长期对患者抑制的消磨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等多种不良心理状态,所以要根据具体状况及时进行手术。
而目前来说,在医院条件和患者意愿的允许方面,通过腹腔镜检查来进行诊断方面的明确是较为安全合理并且减少手术盲目性的。
二、对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严重情况程度进行认知和判断目前在临床上85%以上都是机械性的梗阻情况,其中主要是由于粘连性和肿瘤性两种发病率最高,都在30%以上。
而在认知判断时一定要首先对其分类进行明显的认知,已在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上更为清晰。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便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为入院后48 h内实施手术的患者,第2组为入院48 h后施行手术的患者,对不同时期采取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第1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第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性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3-0141-02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其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可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正确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在治疗过程中极为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41.0±12.3)岁。
入院有腹腔手术史9例,术后半年常有腹部疼痛不适。
本次发病以突然腹痛、腹胀伴有呕吐、未排便、排气。
入院前在其他医院治疗1~3 d。
b超检查,肠管胀气,腹腔有积液。
x线检查腹腔见多个液平面。
查体:t 38.5 ℃~39.3 ℃,脉搏110~120次/min,血压6~8/4.5~5.5 kpa。
神清,表情淡漠,呈中毒性休克状态。
腹部高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hb 74~86 g/l,rbc (2.4~3.1)×1012/l,wbc (12.3~18.8)×109/l,n 0.8~0.9,l 0.1~0.2,腹腔穿刺抽出混浊血性液体。
ct扫描检查报告肝脏正常,肠道未发现肿瘤。
术前会诊排除肝癌及肠道肿瘤,诊断完全性梗阻,中毒性休克。
1.2 方法按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两组,第1组7例于入院后48 h内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大量积液,吸出约出2000~4500 ml,呈黑褐色血性混浊状,腹壁与小肠、小肠之间多处粘连,小肠呈360°~720°扭转,肠管狭窄,呈闭袢性梗阻,肠壁部分变为暗红色,热敷变色的肠管解除粘连带,解除扭转,使肠道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武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便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为入院后48h内实施手术的患者,第2组为入院48h后施行手术的患者,对不同时期采取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第1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第2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性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
标签: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完全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其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可发生严重病理变化,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正确诊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在治疗过程中极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41.0±12.3)岁。
入院有腹腔手术史9例,术后半年常有腹部疼痛不适。
本次发病以突然腹痛、腹胀伴有呕吐、未排便、排气。
入院前在其他医院治疗1~3d。
B超检查,肠管胀气,腹腔有积液。
X线检查腹腔见多个液平面。
查体:T38.5℃~39.3℃,脉搏110~120次/min,血压6~8/4.5~5.5kPa。
神清,表情淡漠,呈中毒性休克状态。
腹部高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Hb74~86g/L,
RBC(2.4~3.1)×1012/L,WBC(12.3~18.8)×109/L,N0.8~0.9,L0.1~0.2,腹腔穿刺抽出混浊血性液体。
CT扫描检查报告肝脏正常,肠道未发现肿瘤。
术前会诊排除肝癌及肠道肿瘤,诊断完全性梗阻,中毒性休克。
1.2方法
按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两组,第1组7例于入院后48h内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大量积液,吸出约出2000~4500ml,呈黑褐色血性混浊状,腹壁与小肠、小肠之间多处粘连,小肠呈360°~720°扭转,肠管狭窄,呈闭袢性梗阻,肠壁部分变为暗红色,热敷变色的肠管解除粘连带,解除扭转,使肠道通畅。
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住院9~13d,平均(10.0±1.5)d。
第2组6例于入院48h后行剖腹探查术,有3例部分肠管变黑,并出现多个大小不等坏死穿孔,肠壁表面(包括结肠)布满脓痂、结肠充血扩张肿胀严重,呈紫红色炎性浸润。
手术切除坏死无生机的小肠,行对端吻合,结肠用热盐水湿敷,颜色好转,有生机功能。
肝脏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柔韧质地,未触及结节肿块,胆囊、脾脏、胰腺正常。
清洗腹腔关腹,术后输鲜血500~1200ml,术后输白蛋白,
联合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加强护理,痊愈出院。
2结果
第1组患者肠管未坏死,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住院9~13d,平均(10.0±1.5)d。
第2组有3例患者出现部分肠管坏死和穿孔,住院13~21d,平均(16.0±2.5)d。
术后3个月随访,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其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情复杂多变[1]。
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人类小肠系膜由第一腰椎左侧至右骶髂关节的前方,长约15cm,活动范围较大,折曲的肠壁相互靠近,这些是肠扭转发病的解剖因素,是导致完全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腹腔内各种炎症、腹腔内手术等所致的肠管粘连,是造成扭转的重要原因。
有部分肠道肿瘤也可导致肠梗阻发生,文献[2]报道肿瘤已取代肠粘连成为肠梗阻的首位病因,其所占比例分别达42.3%。
它引起的梗阻多是结肠梗阻。
本组患者进行过腹部手术,本次术中见有肠粘连,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梗阻,在短时间内可发生绞窄、坏死,由于诊治不当而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者屡见不鲜。
第2组患者首诊在其他医院住院1~3d,依赖B超提示和腹部穿刺检查,也考虑过粘连性肠梗阻。
但对肠扭转的特点及严重性认识不足,使诊断上失误,延误了手术时机,致小肠广泛坏死穿孔。
肠扭转容易导致绞窄性肠梗阻,若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急诊手术,争取在1~2h内进行手术。
对于不能在短时间内论断清楚的患者,在严密动态观察治疗下,若出现下述情况者,应急时手术:(1)单纯性肠梗阻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12~24h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并进行性加重;(2)腹痛剧烈,有强迫体征者;(3)出现固定性压痛包块者;(4)患者全身情况恶化,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临床症状体征不符者;(5)腹部反跳痛与X线片见持续的气液平面者[3]。
提高对肠扭转的认识,要求诊断及时准确,确诊完全性绞窄性梗阻应及时手术,以避免错过手术时机,导致机体更大的伤害。
肠扭转易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管血运障碍,肠系膜的牵拉及肠管的剧烈痉挛等形成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有发病急骤,呈持续性绞痛,并频繁的阵发性加剧。
第2组患者在其他医院住院诊治过程中,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不缓解,此时如能及时手术治疗,可避免肠管广泛坏死而切除。
腹膜刺激症较早或腹痛持续不缓解,腹部可触及压痛性包块(肠袢)、全身中毒症状重、脉快、体温升高、血细胞升高、早期出现休克症状。
第2组多数已是发病第48小时以上,腹部已触到压痛包块,腹膜刺激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重,呈现中毒性休克,已错过了手术时机,以致发生肠管广泛坏死、穿孔的后果。
肠梗阻患者有时伴有消化道出血,如呕吐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是因肠黏膜对缺血比较敏感,早期出现黏膜坏死表现,此时如能及时手术,也能避免肠坏死。
肠扭转是闭袢性梗阻,肠扩张变薄、淤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腹腔内有大量渗液,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呈血性渗液,肠壁坏死穿孔,大量肠内容物流到腹腔形成严重腹膜炎。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故诊断准确及掌握手术时机尤为困难。
在临床表现观察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症变化,综合分析、判断,据发病特点,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为完全性肠梗阻者应尽快手术为宜。
本组部分病例如能对肠扭转绞窄的严重性及临床体征有足够认识,不致于观察48h以上,而延误了手术时机,导致肠管坏死、穿孔。
从中应吸取教训,对于病情的准确分析与判断和对腹腔内病变的充分估计在肠梗阻的诊治中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
[2]朱麟,江骏,周崇治.肠梗阻456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腹部外科,2004,4(2):228-229.
[3]Aldemir M,Yagnur Y,Tacyildir I.The predictive factor for the necessity of operative treament in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cases[J].Acta Chir Belg,2004,104(1):76.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