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为消渴古方病案

合集下载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任继学养阴通络,活血降糖治疗消渴(阴虚夹瘀)
初诊
患者姓名:68岁女某某
主诉:患者多饮多尿1年
现病史:多饮多尿时有头晕。

空腹血糖:8.8mmol/l。

查:舌体大有齿痕,两侧有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数。

刻下症:舌体大有齿痕舌两侧有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数多饮多尿时有头晕
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8.8mmol/l。

中医诊断:消渴(阴虚夹瘀) 西医诊断:
治则治法:养阴通络,活血降糖
方名:自拟方
组成:巢丝50g(煎汤化水),黄芪15g,地龙15g,鬼箭羽15g,元参15g,葛根10g,肉桂5g,生地10g,钩藤15g,生杜仲15g,怀牛膝20g,赤目15g。

用法:4剂,水煎口服,日1剂 | 巢丝50g(煎汤化水)。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中医学之所以昭示后人而流传千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有效的临床实际医案。

病案1:李东垣治顺德安抚张更夫,年四十余,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李曰:消渴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

内经云:“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泄之。

”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

故以人参石膏个二钱半,甘草生炙个一钱,甘寒为君;启元子云:“滋水之源,以制阳光。

”故以黄连三分,酒黄柏、知母、栀子各二钱,苦寒泄热,补水为臣;当归、麦冬、白葵、兰香各五分,连翘、杏仁、白芷各一钱,全蝎一个,甘辛和血润燥为佐;以升麻二钱,柴胡三分,藿香二分,反佐以取之;桔梗三钱,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

名之曰:『生津甘露饮子』。

为末,汤浸蒸饼和成剂,捻作饼子。

晒半干,杵筛如米大。

食后,每服二钱。

抄在掌内,以舌舔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下,亦可。

此治制之缓也,治之旬日愈。

古人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

此即效,亦不传疮疡,以寿考终。

后以此方治消渴诸证皆验。

[10](《名医类案卷二消渴》)[按语]古之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同。

生津甘露饮子集甘寒、苦寒、和血于一身,妙在以津服药,缓缓图之,足可法师。

病案2:薛立斋治一贵人,病痈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教服『加减八味丸』方。

诸医大笑云:“此药能止渴,吾辈当不复业医矣。

”皆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等生津之药,数剂而渴愈甚。

不得已而用前方,服三剂而渴止。

因相信而久服,不特渴疾不作,气血亦壮。

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

薛氏家藏此方,屡用有效[11](《续名医类案卷九消》)。

病案3:邑人某,年二十余。

贸易律门,得消渴证。

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10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

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小便,须臾数次。

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四钱(药物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一钱五分,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野台参四钱),数剂渴止,而小便仍数。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在古代,消渴症可是个大麻烦。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可没有现在的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看到自己不停地口渴、喝水像海绵一样,还得面对一堆古怪的偏方,心里那个滋味可想而知。

于是,聪明的古人们就琢磨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方,真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说到消渴症,首先得提到“蒲公英”。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蒲公英不是路边的野花吗?可是,它在古代的药方里可是个大明星哦。

古人们可不怕麻烦,把蒲公英的根茎煮水,喝了之后,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

这味道嘛,可能有点像野菜汤,清清淡淡,喝下去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想象一下,夏天在树荫下,喝着蒲公英汤,感觉生活也挺不错。

再说说“白芍”,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诗意。

古人用白芍来调和体内的阴阳,哎呀,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其实就是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用白芍泡茶,味道嘛,有点像大麦茶,既解渴又能舒缓心情。

喝上一杯,哎呀,整个人都轻松了,仿佛烦恼都随风而去。

还有“莲子”,哇,这可是夏天必备的零食啊!古代的人就知道把莲子煮成粥,吃起来软糯可口,特别适合口渴的人。

想想那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粥,配上点糖,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消渴症的朋友们可得多吃,既能解渴又能补身,简直就是“解渴神器”啊!别忘了“蜜蜂的蜜”,古人可很早就知道蜂蜜的好处。

喝水的时候加点蜂蜜,味道鲜美,最重要的是还能润喉。

想象一下,正午的阳光洒在身上,嘴里一口蜂蜜水,哎呀,真是美滋滋。

蜂蜜还被称为“甜蜜的解药”,不只是解渴,连心情都跟着甜了起来。

古代的药方里还少不了“山药”。

山药的营养价值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把山药切片煮成汤,不仅可以消渴,还能滋阴补虚。

喝一口,软软的、滑滑的,简直让人想要再来一碗。

想想吧,满口留香的山药汤,真是让人幸福的滋味。

古人对消渴症的治疗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清淡为主”。

这句话说得好,饮食不油腻,少吃辣椒,多吃点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水分丰富,口感鲜甜,真是消渴的救星!不过,别光想着吃,适当运动也是非常关键的,走一走,跑一跑,让身体动起来,喝水的时候再加点水果,效果更好。

中医医案——消渴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消渴病医案中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医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案一:凉血降糖疗法患者男,42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多年,主要症状是口干、多饮、多尿。

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为阴虚火旺,治则以清热凉血,降低血糖水平。

方剂为生地黄、银耳、香菇、黄金桂、草果、茯苓、川贝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正常。

医案二:调和脾肾疗法女患者,35岁,患有1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多尿、乏力、体重下降。

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则以调和脾肾为主。

方剂为黄芪、党参、淮山药、山药、枸杞子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体力恢复,体重回升,血糖水平稳定。

医案三:清热润肺化痰疗法男患者,49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咳嗽、气促、口渴。

舌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为热燥伤肺,治则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

方剂为麦冬、沙参、银柴胡、款冬花、枇杷叶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咳嗽减轻,口渴症状改善,血糖水平降低。

医案四:祛痰补肺疗法男患者,52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气促、咳嗽、体倦。

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瘀互结,治则以祛痰补肺为主。

方剂为陈皮、茯苓、知母、白花蛇舌草、人参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体力增加,咳嗽症状减轻,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消渴病医案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材组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以保持病情稳定。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消渴,又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名家治疗消渴的医案:
医案一: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消渴
患者,男性,56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

查体时发现舌苔黄厚,脉细而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针灸:选择足三里、关元、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2. 中药:服用黄芪、石蟾、独参、麦冬等药物,每日3次。

疗程2个月后,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有所增加。

医案二:中药调理治疗消渴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尿频、多饮、多尿、四肢麻木。

查体时发现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中药:服用煅陈皮、焦苦参、苦杏仁、五味子等药物,每日2次。

2. 饮食调理:忌食油腻、甜食,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尿频、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质变得淡红,脉搏也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中医治疗消渴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应密切监控血糖水平,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运动,以维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原文30 黄锦芳治游昼山消渴,六脉微缓而沉,肺脉尤甚,肝脉差起,小便甚多,肌肉消瘦,烦渴不止。

此必初病时过服石膏、知母、花粉、蒌仁、贝母、犀角等苦寒之药,伤其肺胃及肾,以致地气不升,天气不降。

宜滋阴补气,使漏卮不至下泄。

用当归一钱,炙芪四钱,升麻三分,玉竹三钱,桂元十个,桑螵蛸一钱,龙骨一钱,菟丝二钱,龟板一钱,木瓜四分,炙草三分,使其二气交合,霖雨四布,则病自愈。

嘱其日服一剂,禁服苦茶。

后病者以洋参代人参,服之甚效。

黄锦芳给游昼山治疗消渴,游先生的脉象,六部都是微脉、缓而沉,肺部的脉尤其是这样的,肝脉相比来说就差一些。

患者小便非常多,身体消瘦,心烦口渴不止。

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症状,都是因为最初得病的时候服用了过量的石膏、知母、花粉、瓜蒌仁、贝母、犀角之类苦寒的药物,伤害到了肺、胃以及肾,导致处于身体下部的气不能够升起来,而处于身体上部的气不能够降下来。

这种情况下,应当使用滋阴补气的药物,使得身体里能够贮存营养、运化精气的气机不再泄露。

于是就给患者服用当归一钱,炙黄芪四钱,升麻三分,玉竹三钱,桂圆十个,桑螵蛸一钱,龙骨一钱,菟丝二钱,龟板一钱,木瓜四分,炙甘草三分,使得身体里的上下两部的气能够交合,这样人体的精微之气才能够洒部全身,自然疾病就能够痊愈了。

嘱咐患者每天服用一剂,服药的时候不能服用苦茶。

后来还有患消渴病的人,用这个方子,只不过是用西洋参代替人参,结果服用之后效果非常好。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讲讲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案例,这可真的太有意思啦!
咱就说说老张吧,他有一阵儿总觉得口渴得厉害,喝再多水也不解渴,还频繁跑厕所,人也没什么精神。

这不,赶紧就来找中医啦!医生一瞧,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老张这舌头红红的,舌苔也少,脉象还细数。

这就像是一个战场上的信号,中医立马判断出老张这是阴虚燥热呀!
医生就跟老张说:“你这情况啊,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火太旺啦,把水分都烤干了,得给它降降火、补补水。

”然后就给他开了一些养阴清热的中药。

老张还嘀咕呢:“这能行吗?”嘿,你还别说,喝了一段时间药后,老张明显感觉口渴没那么严重了,上厕所的次数也少了。

再来看看老李,他呢,不仅口渴,还总觉得肚子饿,吃很多也不见胖,反而越来越瘦。

医生一看,老李这面色暗黑,舌头有瘀斑啊,这可不就是瘀血内阻嘛!这不就好像是身体里的道路堵塞了,营养过不去呀!中医就开始给他活血化瘀啦。

一段时间后,老李自己都觉得神奇,体重慢慢稳定些了,精神也好起来了。

还有老王,原本身体挺好,可突然就出现了消渴的症状。

中医仔细研究后,发现他是情志不畅导致的。

这就好比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呀!于是对症给他调理情志,让他心情好起来。

你说神奇不神奇,老王的消渴症状也逐渐缓解了。

这么多例子看下来,咱是不是得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啊!中医辨证论治消渴病,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

消渴病不可怕,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战胜它呀!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呢!咱可得相信中医的智慧,让它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按:生生子此条,实宗仲景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 主之之法也。张杲治黄沔久病渴,极疲瘁,劝服八味丸数两 而安。其学甚高,然治一水二火者患消渴而用此方,则大误。 又阅滑伯仁案,一消渴者医谓肾虚津不上升,合附子大丸服
之,渴益甚,目疾亦作。滑斥之曰:此以火济火,不焦则枯。 令弃前药,以寒剂下之,荡去火毒,继以苦寒清润之剂乃愈。 是不可同年而语矣。《洎宅编》载一仕人患消渴,医者断丹药,荡思不可制,日夕御女数十人,入夏烦躁,日引饮数 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进冰盘于前,俾时刻望之,是皆法外 之法也。他如本草载淡煮韭苗,于清明前吃尽一斤;刘完素 以生姜自然汁一盆置室中,具杓于傍,绐病人入室鏁之,渴 甚,不得已而饮,饮渐尽,渴反减。是皆《内经》辛以润之 之旨。而《交州记》曰:浮石体虚而轻,煮饮治渴。故《本 事方》神效散浮石为君,实神效无比。又按: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之邪也。江氏分类集案,不立燥之一门,缘诸病有兼燥 者,已散见于各门,却无专门之燥病可另分一类耳。故于湿 之下,火热之上,间以消渴,盖消渴有燥无湿也。其见解极 是,允宜配列在此。
舌舐之,此制治之缓也。 震按:古今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
同耳。要皆径直,无甚深义,独此方委蛇曲折,耐人寻味。 《东坡集》载眉山揭颖臣,长七尺,素健饮啖,忽得渴
疾,日饮水数斗,饭亦倍进,小便频数,服消渴药逾年,病 日甚,自度必死。蜀医张鋐,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湿,作 十余丸,用枳椇子煎汤,服之遂愈。问其故,张曰:消渴消 中,皆脾衰而肾败,土不胜水,肾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 诊颖臣脾脉极热,肾脉不衰,当由酒果过度,积热在脾,所 以多食多饮,饮多溺不得不多,非消渴也。麝香坏酒果,枳 椇能化酒为水,故假二物,去其酒果之毒也。
消渴 雄按:消渴列于燥门,本诸河间《宣明论》。 罗谦甫曰:顺德安抚张耘夫,年四十五岁,病消渴,舌 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东垣先师以生津甘露饮子治 之,旬日良愈。古人云: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今 效后不传疮疡,享年七十五岁而终。其论曰:消之为病,燥 热之气胜也。《内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苦,以甘泻之。 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故以 人参、石膏、炙甘草、生甘草之甘寒为君。启玄子云:益水 之源,以镇阳光。故以知、柏、黄连、栀子之苦寒,泻热补 水为臣。以当归、麦冬、杏仁、全蝎、连翘、白芷、白葵、 兰香,甘辛寒和血润燥为佐。以升、柴之苦平,行阳明少阳 二经,白豆蔻、荜澄茄、木香、藿香,反佐以取之,重用桔 梗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为末,每服二钱,抄在掌内,以
震按:此条与汪案略同,但无渴,且不能饮,已具有虚 无火之象。景岳喜用温药,然所谓养阳者,并不参以桂、附, 则知消而且渴,必非桂、附所宜矣。予请下一转语曰:消有 虚实,不得遽认为寒。
孙东宿治一书办,年过五十,酒色无惮,忽患下消症, 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清白而长,味且甜,少顷凝结如脂, 色有油光。他医治半年不验,腰膝以下皆软弱,载身不起, 饮食减半,神色大瘁。孙诊之,六部大而无力。《经》云: 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法当温补下焦。以熟地六 两为君,鹿角霜、山茱萸各四两,桑螵蛸、鹿角胶、人参、 茯苓、枸杞、远志、菟丝、山药各三两为臣,益智仁一两为 佐,桂、附各七钱为使,蜜丸,早晚盐汤送四五钱,不终剂 而愈。此证由下元不足,无气升腾于上,故渴而多饮,以饮 多小便亦多也。今大补下元,使阳气充盛,熏蒸于上,则津 生而渴止矣。
震按:此人似消渴,实非消渴,张公之见识殊高,用药 最巧。
汪石山治一妇年逾三十,常患消渴善饥,脚弱,冬亦不 寒,小便白浊,浮于上者如油,脉皆细弱而缓,右脉尤弱。
曰:此脾瘅也。宜用甘温助脾,甘寒润燥。以参、芪各钱半, 麦冬、白术各一钱,白芍、花粉各八分,黄柏、知母各七分, 煎服病除。
张景岳治周公,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神困食减,时 多恐惧,自冬春达夏,通宵不寐者,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 不嗜汤水,或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 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浊液,尪羸至极,自分必死。岂 意诊之,脉犹带缓,肉亦未脱,知其胃气尚存,慰以无虑。 乃用归脾汤去木香,及大补丸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 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人参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 于上精消于下之证,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言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