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马原论述题集锦

【VIP专享】马原论述题集锦
【VIP专享】马原论述题集锦

四、论述题

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

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 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2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15分)

23. 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规律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15分)

1.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矛盾的关键;第二,它是科学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三,它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所谓中国特色,既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只有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

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能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发展社会主义。

2.(1)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双方共存于一个真理之中;二者又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告诉我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承认它的绝对性,

就要坚持它,承认它的相对性,就要发展它。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一

切真理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我们也必须按照上述态度正确对待他们。

3.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2分)

4.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与动力;(2分)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

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1分)

5.答: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1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

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分)

6.答: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2分)社会意识发

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它对社会存在的能动性,(2分)

7.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们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有着质的区别。(4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表现在: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这一原理的意义从理论上说,

要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错误观点,即唯理论和经验论,从实践上说要防止

和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8.答:地理环境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地形、气候、土壤、山脉、河流、海洋、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2)

地理环境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次,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它可以影响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还可以通过军事、政治的影响来制约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其次,它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对人类社会发

生作用。再次,它的作用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4分)

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就称之为环境问题。(4分)

我国的环境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等等,这给我国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保护环境,把发展生产

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5分)

9.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

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

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

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10. (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

 (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分)

11.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更的决定力量。

(2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2分)

(3)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3分)

 (4)在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作为归结点和最终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继承和发展。(3分)

1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1)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完全、无条件的正确认识。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真理的内容客观的;其二是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是相对、有限的正确认识。它也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认识广度的相对性;其二是认识深度的相对性。(2分)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而是同一感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辨证转化。(3分)

 (3)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必须始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把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5分)

13.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而孤立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放弃了这一条,现代化建设就会走上邪路,失去社会主义性质。(3分)

 (3)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3分)

14. (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表现在:它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它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革命力量;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更新。(3分)

(2)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3分)

(3)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既要反对科技决定论,又要反对科技异化论。(4分)

15、 (1)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分析各自的地位和作用。(5分)

(2) 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析其关系。)(5分)

16、 (1)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的是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5分)

(2)无产阶级道德与资产阶级道德的区别,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5分)

17、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

(2)三个代表的内容;上层建筑反作用之好坏的根本鉴别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5分)

18、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5分)

(2)邓小平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5分)

19、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内容。(5分)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 的关系。(5分)

20、答案要点:

(1) 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是建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1.①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只能对实践起阻碍作用。(5分)

②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5分)

22.①分析社会基本矛盾,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力。②结合上述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5分)

23.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具体阐述联系及其特点)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5分)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分) 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6分)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算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分) 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4分)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原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 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 (1)不正确 (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 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 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论述题 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最新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 经济学 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二重性: (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 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 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答:依据: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 起的作用不同 意义: 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 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 答:特点: 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和职能是什么 答: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哲学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答:辩证的否定观,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 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 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 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 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4.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原辨析题库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 不可能是科学的 错误,观点太片面.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 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 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 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 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 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 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3、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 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 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更不能代替 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 律来进行的.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过程中,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因此具 有普遍性.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 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 性的反映.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 检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由已知 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 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 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 行检验使其实现.众所周知,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那么它就有共性,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的反映,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 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此外,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时,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同时,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 析时,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总之,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 理方式的作用,有时在一些领域,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 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因为一是逻辑 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范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 论述题 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4、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a)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b)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 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 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 个企业中经济形式) 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 起作用) 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 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马原论述题集锦

四、论述题 1.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2.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并论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7.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8.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环境问题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10.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及其伟大意义 12.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14.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5.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6.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17.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8.运用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理论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并联系邓小平理论论述坚持与创新真理的方法论意义。 19. 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 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1.试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22.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15分) 23. 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规律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15分) 1.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矛盾的关键;第二,它是科学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三,它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所谓中国特色,既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只有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既坚

马原简答论述题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 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 ②自觉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人则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核 B、基本核 C、精髓D 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 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其各个 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 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 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广义上 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括继承者对它的 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 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 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 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意识和物质、 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 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 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 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 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 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 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 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 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 5、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 应了已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旧事物之所以旧, 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 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 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 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 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