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课件

580万字,是原书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详尽,
最便于阅读的《史记》注本。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 是一
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
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 司
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抒发心
中的痛苦, 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的顽强意志, 司马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著述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约 前87),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 西韩城。汉代京畿 地区分为三部分: 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各相当于 一个郡)人。
14
(二)、《史记》的名称及其流传 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 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 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 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 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
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
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
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
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
四家注。
3、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
丰富,是《史记》三家注后最好《史记》注释。
4.韩兆琦《史记笺证》。韩先生批阅十三年
撰成此书。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
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封了海西侯。) 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 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 下狱死。”(引自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杜甫ppt课件

• 杜甫创造了一种顿挫、沉郁的美学。 • 杜甫的诗歌是一种危机的诗学。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 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 李白》)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 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 时歌》)
诗史的精神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於诗,推 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 史”。
——孟棨《本事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诗史是抗议精神,是批判精神、 是良史精神。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正 气歌》)
咏怀古迹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 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 李白》)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 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 时歌》)
诗史的精神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於诗,推 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 史”。
——孟棨《本事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诗史是抗议精神,是批判精神、 是良史精神。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正 气歌》)
咏怀古迹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351P)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 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古代 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 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 汉代的乐府诗。《汉书· 艺 文志》载:“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 后人称为乐府诗。
《易经·归妹》: 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 《易经·中孚·六三中》: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44
原始歌谣——原始时期的民歌、民谣,是 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 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 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 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 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 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 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41
4、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哪几类内 容?这些神话故事主要保存在哪 几部古籍中?
5、我国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42
一、先秦文学的含义
广义——指秦始皇统一中国 以前的所有文学。 狭义——主要指秦始皇统一 天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
43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一阶段:殷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 原始歌谣、神话故事、早期散文 1、原始歌谣、
明清文学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 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 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地 位。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先秦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 久已衰落的词在清初出现了“中兴”,陈维崧极大地开拓了 词体的境界。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 国文言小说之绝唱。
▪ 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 ▪ 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
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 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 创作,成为有明一代文学的重要文体。
▪ 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 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
▪ 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 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 的新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 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
三、文学史的任务
▪ 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 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 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 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 型史。
▪ 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 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 国文言小说之绝唱。
▪ 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 ▪ 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
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 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 创作,成为有明一代文学的重要文体。
▪ 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 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
▪ 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 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 的新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 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
三、文学史的任务
▪ 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 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 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 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 型史。
▪ 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 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
楚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 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 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 重修齐楚旧好。
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 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当时楚国的民歌为 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 即楚辞。这种新体诗,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 活。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大 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创造了十分富于个 性的诗歌。屈原是楚辞创作的奠基人。此外尚 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楚辞作家,但成 就不及屈原。
屈 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 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 的爱国诗人。
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 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 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 《九章》(9篇)、《远游》、《卜居》、 《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 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 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 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 《九怀》、刘向的《九叹》等。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 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 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 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湘二水之间。
中国文学常识PPT课件

45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南宋词
以“抚时感事”为主的辛派词人时期
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 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 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 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 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 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 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后世属于
《墨子》《韩非子》
先
《庄子》
秦散《左传》 Nhomakorabea文
历史散文 《国语》
《战国策》
13
秦汉文学
14
辞赋
两汉文学
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被誉为汉赋四大家。
乐府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16
两汉文学 诗歌
欧阳修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
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
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进一步发展
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
派的诗歌宗尚杜甫,重视诗法。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
爱国诗人,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 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到宋末,文天祥、 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 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55
清代文学
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戏曲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56
近代文学
57
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 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战斗性。 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 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 但仍在不断挣扎。
中国古代文学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 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事;极幻之 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 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 魔……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 行生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 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而伸之, 何境不通?何道不洽?”
中国古代文学史
《西》从其流传过程看,正是三教合流和宗教 世俗化的时期,作品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文化内 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理解,一应从故
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去看,二要从神话小说的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分为两 个层面,即普泛性的和特定性的两种。前者在 时空的限定性上比较宽泛,后者则具有较严格 的规定性。《西游记》对社会生活的普泛性反 映是指它对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关 系和一些社会关系的艺术概括。
●胡适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 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五十年代以后流行以政治、社会学观点看待, 谓反映了“农民起义斗争”“市民阶层利益” 及“安天补国”等说法。后有人生哲理说,较 受重视。如: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到 底,万死不辞。成大事业者追求真理的进取精 神及其成功道路。杨义:同意张书绅“一部 《西游》,即是一部《心经》”之说,认为 “可以把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作是对人的 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 程来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吴承恩之生平: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 安人,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而屡试不售,中年 补岁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年,因“耻折腰”, 辞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作有志怪 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歌》,故人 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 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事;极幻之 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 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 魔……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 行生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 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而伸之, 何境不通?何道不洽?”
中国古代文学史
《西》从其流传过程看,正是三教合流和宗教 世俗化的时期,作品无疑包含着相应的文化内 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如何看待《西》的内涵 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理解,一应从故
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去看,二要从神话小说的西游记》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分为两 个层面,即普泛性的和特定性的两种。前者在 时空的限定性上比较宽泛,后者则具有较严格 的规定性。《西游记》对社会生活的普泛性反 映是指它对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关 系和一些社会关系的艺术概括。
●胡适说“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不过 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五十年代以后流行以政治、社会学观点看待, 谓反映了“农民起义斗争”“市民阶层利益” 及“安天补国”等说法。后有人生哲理说,较 受重视。如: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到 底,万死不辞。成大事业者追求真理的进取精 神及其成功道路。杨义:同意张书绅“一部 《西游》,即是一部《心经》”之说,认为 “可以把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作是对人的 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 程来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吴承恩之生平: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 安人,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而屡试不售,中年 补岁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年,因“耻折腰”, 辞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作有志怪 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歌》,故人 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1691104c1c708a1284a44e7.png)
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 《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 儒家典籍“六经” 之一。 第一部 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作为鲁国的编年史 ,由孔子修订 而成。
《春秋》简介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 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 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 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 ,用以代指《诗经》、《楚 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涉江》,是屈原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中的名 句。
二、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 是中国 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 以记言为主。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件的汇编 , 其时代从尧、舜、禹经夏、商、西周到春秋 中期。
为“大雅”和“小雅”,共有 105篇。多为记述贵族 历史、歌颂功德的。大雅主要是赞美比较多,小雅讽 刺政治、社会比较多。
?颂——它是一种贵族统治者宗庙祭祀用的舞 曲。
“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 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 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一、诗歌 二、戏剧 三、散文 四、小说
(散文萌芽)一、先秦文学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 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诗歌散文
是托物起兴。
诗经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 六义,这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 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 我 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
诗经的基本内容
?祭祀诗:周颂、鲁颂、商颂 ?赞美诗:周朝统治者赞美祖先、功臣良将 ?政治讽刺诗:如《硕鼠》 ?婚恋诗:如《关雎》 ?战争徭役诗:如《东山》
?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 史,很少记录重大 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 事发议论。
?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 管仲和桓公的 论政之语。
?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 全 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 公的事迹。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 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 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 《诗经》。
《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 就 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分
代表作家是屈原、宋玉。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 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 篇政治抒情诗。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 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 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 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 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 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 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
《左传》
《左传》内容
《左传》的思想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体制: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 例不一,每一 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屈原与《楚辞》
楚辞
?
战国时期,在我国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新
诗体楚辞。 它是在《诗经》之后,在绚丽多姿的楚文
化基础上诞生的, 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以浪漫主义为
特质的源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特点在于“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 作为上古文献,它成为其后两千多年时间里儒家 学派政治学说的基本经典;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的中国,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 无上的。
?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 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春秋》简介
?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
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 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 “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 “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 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 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一、先秦诗歌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 诗 ——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 经》
创作者
?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 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 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 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 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
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重要作家 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 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2、重要作品 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 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 价)。
3、了解文学体裁 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文学常识和背诵
《春秋》简介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 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 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 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 ,用以代指《诗经》、《楚 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涉江》,是屈原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中的名 句。
二、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 是中国 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 以记言为主。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件的汇编 , 其时代从尧、舜、禹经夏、商、西周到春秋 中期。
为“大雅”和“小雅”,共有 105篇。多为记述贵族 历史、歌颂功德的。大雅主要是赞美比较多,小雅讽 刺政治、社会比较多。
?颂——它是一种贵族统治者宗庙祭祀用的舞 曲。
“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 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 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一、诗歌 二、戏剧 三、散文 四、小说
(散文萌芽)一、先秦文学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 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诗歌散文
是托物起兴。
诗经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 六义,这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 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 我 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
诗经的基本内容
?祭祀诗:周颂、鲁颂、商颂 ?赞美诗:周朝统治者赞美祖先、功臣良将 ?政治讽刺诗:如《硕鼠》 ?婚恋诗:如《关雎》 ?战争徭役诗:如《东山》
?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 史,很少记录重大 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 事发议论。
?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 管仲和桓公的 论政之语。
?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 全 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 公的事迹。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 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 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 《诗经》。
《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 就 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分
代表作家是屈原、宋玉。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 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 篇政治抒情诗。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 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 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 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 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 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 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
《左传》
《左传》内容
《左传》的思想
《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体制: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 例不一,每一 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屈原与《楚辞》
楚辞
?
战国时期,在我国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新
诗体楚辞。 它是在《诗经》之后,在绚丽多姿的楚文
化基础上诞生的, 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以浪漫主义为
特质的源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原。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其特点在于“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 作为上古文献,它成为其后两千多年时间里儒家 学派政治学说的基本经典;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的中国,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 无上的。
?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 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春秋》简介
?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
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 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 “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 “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 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 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一、先秦诗歌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 诗 ——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 经》
创作者
?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 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 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 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 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
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重要作家 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 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2、重要作品 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 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 价)。
3、了解文学体裁 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文学常识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