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导学案带标准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带标准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带标准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带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滕王阁序

【学习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知识导学】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2、关于作者及“初唐四杰”

王勃(650——675),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后,有《盈川集》)。其中以王勃的诗名最盛。

3、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佳话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4、关于“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5、关于“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翼轸.(zhěn)瓯.越(ōu)台隍.(huáng)綮戟

..(qǐjǐ)懿.范(yì)襜.帷(chān )胜饯.(jiàn)潦.水(lǎo)

俨骖騑

...(yáncānfēi )绣闼.(tà)雕甍.(méng )云销雨霁.(jì)孤鹜.(wù)遄.飞(chuán)睢.园(suī)邺水(yè)

睇眄

..(dìmiǎn )虢.州(guó)南溟.(míng )

帝阍.(hūn)梓.泽(zǐ)命途多舛.(chuǎn )宗悫.(què)

簪笏

..( zānhù)叨.陪鲤对(tāo )捧袂.(mèi)

2、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及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意动用法。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作状,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⑦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

⑧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物华天宝(省略句)

②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省略句)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④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⑤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⑥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⑦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⑧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研读第1自然段。

对照书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并思考: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巩固提升】

1、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将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雄州雾.列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俊采星.驰

D、窜.梁鸿于海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既克,公问其故.

C、宾主尽.东南之美

薪不尽.,火不来

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精益.求精

更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

A.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B.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

C.宾主尽东南之美谁悲失路之人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

虽然\即使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英任洪州都督修建的一所楼阁。李元英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些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抒发的是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和不甘于现状的奋发之心

7、江南三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____,有《王子安集》文集存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