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720年南海泡沫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连续到1843年。

恐慌的缘故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阻碍了集中治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固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

1929年大崩溃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显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2009年的次贷危机

现在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然而,“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0年日本银行危机、北欧银行危机……均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子。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通过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来为此次金融危机拨云撩雾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欧银行业的贷款比重及利息设定等都受到连串限制。至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限额管制,市场变得更为开放,但也同时造成银行间为了竞争市场占有率,而导致承做过多高风险的贷款。

1985-1989年,北欧三国(芬兰、瑞典、挪威)房价和股市表现都呈倍数成长,投机风气盛行,5年内瑞典房市上涨50%,股市则上涨超过200%。房市股市荣景加速泡沫形成,也使私人部门借贷情形更变本加厉,加速民间消费和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

后来政府为了对抗经济过热,1987-1992年间连续升息,导致经济显现衰退及资产价格(专门是商用不动产)剧烈下跌,严峻阻碍金融体系稳固及民间消费行为。

政府介入:1991年开始,北欧三国政府连续采取不同方式挽救市场。以瑞典为例,1992年底国会通过援救金融体系,并于1993年5月成立银行协助局提供协助和治理工作,要紧解决措施有推行信用担保;成立专门资产治理公司;成立中央清算机构;制定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政策结果:瑞典政府宣布于1992年9月推出广泛的信用担保措施,并于12月由国会通过140亿美元重建基金并接管Nordbanken后,银行类股上涨109%,1年后总计上涨409%。瑞典政府有关的支出总计为92亿美元,约占当时整体GDP3.6%。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背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危机背景和美国目前的情形十分相像,差不多上在宽松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机制下,助长了房市(当时是商用不动产市场)的泡沫。

日本股市在1989年10月达到历史高点,其后一路下挫,至1992年8月共下跌了60%,而在商用房地产部份,则是由1991年高点连续跌了15年,直到2006年才回稳,修正幅度达70%。在这段修正期间,相伴着资产价格连续下跌,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减少,以及银行不良债权的快速攀升,导致1998-1999年银行接连倒闭、2000年初知名企业如Sogo等倒闭。引发经济全面衰退,这些迹象和当前美国市场有许多的雷同。

政府介入:自1992年起,日本连续推动多项公共措施或是提供资金打算,但成效有限。1993年1月,由162家民间银行成立的共同不良债权收买机构,提出不良债权的揭露和呆账冲销指导原则,同时为出资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提供担保,但亦成效不彰。

1998年10月,推出《金融再生法》,拨出约5200亿美元,且直截了当将资金挹注在咨询题金融公司,规模为历代金融危机之最。

日本政府再处理咨询题金融公司的要紧方式有三:一是政府透过入股方式进行临时性的融资;二是由政府指定机关予以清算;三是咨询题银行将营运权交给政府资助的过渡性银行处理。

另外,日本于1999年4月成立全国性的整理回收机构,除了接管住宅金融专门公司(Jusen)和破产银行的不良债权外,也向正常银行以时价收购不良债权,以尽速复原金融机能。

政策结果:在长达10年的危机中,政府直到1998年10月才立法并成立专门机构,将资金直截了当注入到咨询题金融机构中,但其救援的成效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截了当。市场关于救援打算的反应相当正面,日本银行类股在救援打算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20%,一年后上涨88%。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907年经济危机

1929年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那些平常被认为可靠的大公司股票价格一路向下翻着跟斗,29日股票惨跌到一个新低,一天之内被抛售1638万股,缺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而此前的美国金融市场同样充斥着疯狂的投机热情,股市暴涨,居民所有积蓄都用来投资。突然美联储提升交易利率,同时提升银行利率,投机商的资金从股市疯狂出逃,导致了上一幕中的暴跌。农业资本家为坚持高价,确保利润,除缩小耕地面积、实行减产外,还把大量农产品、畜产品加以销毁。原材料价格回落,劳工过剩,工资减少,400万人失业。3年时刻共有8812家银行倒闭。

1973年“石油危机”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这次危机的潜在缘故依旧1973年的石油危机。当时的拉美国家和东南亚的专门多国家在高油价下通货膨胀严峻,国内过度贷款现象普遍。这时,美国又顺势大幅提升利率,使得这些不得不依靠进口石油的国家成为待宰的羔羊,大量资金被高油价吞噬。到了1981年,危机第一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支付,然而遭到拒绝。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

1987年金融地震

日本经济泡沫

在1987年金融地震时,迫于美国的压力,日本银行下调利率,使得东京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向美国市场。随后日本银行系统显现流淌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增长率达到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一个庞大的金融泡沫产生。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让专门大一部分企业从银行贷款炒股来减少缺失。1989年底,日本股市达到历史巅峰,现在大肆做空的“日经指数认沽权证”在海外热卖,日本股市终于崩溃,涉及到银行业和保险业,最终让当时风靡全球的制造业功亏一篑,此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

亚洲四小龙告急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文章介绍,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操纵能力,造成金融制度纷乱,要紧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峻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持续累积但幷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固。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畴内先后发生了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几次涉及范畴较广、阻碍较大的金融危机。除此以外,阻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一直没有停止。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能够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爱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确实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9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逆境和破产倒闭。

资本市场危机要紧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如90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确实是从股票危机开始。

实际中的金融危机越来越表现为多种危机的混合形式,难以严格区分为哪一类,幷且在不同类型之间持续演变。典型的混合型危机如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差不多上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危机互相交错在一起。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点

历次金融危机比较及其启示

2012年第12期山东社会科学 No.12总第208期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8 ·经济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2-07-03作者简介:周 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周 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机制研究”(71173180)的阶段性成果。历次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周 琼 周 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对于金融危机,政府究竟该不该干预救助?采取的调控对策、路径、程度如何?以及政府应该事前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发现,高杠杆率、分配不公、过分强调分配公平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在应对手段的选择上大都采取即期救市、短期货币刺激、中期增加供给以及长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在金融监管方式上,最突出的改变就是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 [关键词]金融危机;调控政策;危机处置;危机传导 [中图分类号]F833.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4145[2012]12-0146-04翻开20世纪的人类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影相随。全球历经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八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九十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 以及刚刚过去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发酵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金融之于经济好比血液之于生命。因此,任何形式的金融危机爆发,如果处理不当都很可能危及实体经济,并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但是,对于金融危机,政府究竟该不该干预救助?采取的调控对策、路径、程度如何?以及政府应该事前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种种疑问,我们试图在宏观调控理论的追根溯源和历史上各类金融危机的实践考察中去寻求答案。 一、宏观调控理论的梳理 纵观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界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反对干预—主张干预—减少干预—适度干预,呈现出反复论争,在不同历史阶段某一理论会暂居上风,但总体呈现逐步融合的态势。 (一)基于古典经济学的政府宏观调控理论 古典经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成为这一理论派系对政府角色定位的最好诠释。亚当·斯密认为, 政府不应该直接介入和干预经济运行,超出该范围的政府干预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恶化。相应地,由于自由主义占主导,再加上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相对较少,因 此金融监管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 (二)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理论 1929-1933年期间爆发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彻底粉碎了自由主义的神话。而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兴盛。凯恩斯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成为市场的“干预者”,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在金融微观层面,政府的金融监管思想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主张自由竞争和政府不干预,转向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保障金融业稳健经营。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采取了严格的监管,包括整顿银行业和证券业,打击投机。 (三)基于新古典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理论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局面,在否定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声浪中, 以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学派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先后兴起, 特别是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综合供给学派理论、传统保守主义的预算平衡论和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得到发挥的舞台。新古典主义各学派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重新表述、补充、修正和改造,重新树立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在理论界的威信。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金融监管进入放松管制的10年。 (四)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理论 6 41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中国的资金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借出去的钱就会受到亏损 次贷危机没有过去,警惕金融风险进一步升级 2008-06-17 草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最新评论更多>> 黄金在别人手里,人家是傻瓜会送给.. 我个人认为我国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军.. 美股下跌,还有一波?跌破7000点?虽然宋鸿兵老师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危.. 中国政府目前的黄金储备是多少?好..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我觉得这... 请问秦川人, 不好意思,我才疏学浅.. 回答HWD99 赞同你的西方控制黄金... 回答草根经济美国自然不同意金本.. 全世界的黄金都换给中国,恐怕也到.. 最新文章更多>> 金本位迟早复辟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警惕索罗斯们的吹捧防止美国转嫁... 逃顶华尔街谨防美国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现在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货币战争》的准确预言金融危机的本质:美国过度消费和中.. 解读“两房”危机信用违约掉期的惊险梦游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看似已经过去、预测美国经济年底触底、美元即将反弹的观点似乎日渐成为主流,情况果真如此吗? 其实,正在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美国全面债务危机的引爆器,美国债务高企这一结构性矛盾存在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 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摘要: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从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到2007年的金融海啸,几乎十年一轮回,危机像摆脱不了的魔鬼,困绕着各国经济发展,并且几乎所有的危机都从流动性过剩开始,接着出现投机热,最终形成泡沫,而后发生崩溃。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从经济发展史上几次典型的泡沫经济入手,分析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强相关关系,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典型案例;金融风险;防范繁荣和破产,有序和无序,记忆和失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历史重复上演着惊人相似的一幕。没有一次危机与前一次相同,但是有一些可以应用的普遍原则,忘记这一点就会自担风险。资产泡沫形成与膨胀导致银行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1]1980年以来发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次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有12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产泡沫。然而,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 一、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从1634年的“郁金香狂热”到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从“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到“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Bubble)”,上演了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荷兰从1634年持续到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通常被认为有记载的最初的投机泡沫。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1719年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堪称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 “密西西比泡沫”的起因可以说是金融制度变革的结果。约翰·劳(JohnLaw)在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了金融创新产品“债转股”实验和大规模的纸币发行。1717年8月,约翰·劳组建西方公司,首先以减息优惠条件替政府偿还债务,借以取得向政府发行银行券的权利,然后用政府的债务作抵押发行股票,政府用银行券向公众还本付息,公众则用银行券购买约翰·劳公司股票。在王室的支持下,约翰·劳一方面大量发行纸币,另一方面大肆扩张公司业务,并且将巨额国债转变为公司的股权,同时允诺高额的股息。因此,信用与实际经济相互促进与扩张,公司的股票急剧上升。1719年7月25日,约翰·劳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连续疯狂窜升了13个月,涨幅超过了20倍。由于货币的大量供应,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1720年5月股市开始崩溃,连续狂跌13个月,跌幅为95%。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早、最经典的泡沫经济。它最典型、最直接揭示出泡沫的本质特征,在乐观预期的刺激下,信用过度扩张和股票价格上涨相互刺激的典型特征2]。 密西西比泡沫是由货币的大量供应造成的,而经济发展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个水平,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 (二)从19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从1950年代起,日本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在1956—1973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连年巨额贸易顺差,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了缓解美日贸易矛盾,1985年9月,美日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签定了“广场协议”,旨在降低美元对日元等货币的汇率。“广场协议”的签定直接导致了日元的急剧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达20%。另一方面,为缓和对美贸易关系,日本必须振兴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20世纪以来历次经济危机

20世纪以来历次经济危机 中国财经报 2011-08-18 09:29:24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大萧条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年到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了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损失惨重。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 1990年储蓄和贷款危机 上世纪80年末和90年代初,银行业自大萧条以来出现了最严重的危机,超过1000 家的互助储蓄银行倒闭,其资产更是超过了5000亿美元。最终,为挽救此次危机所付出的代价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1240亿美元由美国政府和纳税人承担,只有290亿美元是由互助银行业本身承担。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50%,使日本遭遇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低迷,房产价格跌幅超过75%。日本政府为了拯救倒闭的房贷公司,动用了公共资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

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士丹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摘自8月11日《江苏商报》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王玉鉴 2012-3-28 9:04:17 来源:《海南金融》 2012年第3期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六次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其原因和规律,进而通过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救治措施,提炼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金融危机;原因与规律;比较;启示 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等六次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金融危机。从全球范围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提高经济体系的弹性,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国在后危机时代需要重点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一、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 这六次典型的金融危机共同表现为: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力,造成金融体系混乱,并突出表现为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风险不断累积,而使整个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一)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

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金融危机起源于外债引起的货币危机。当时,西方商业银行看好拉美和东亚国家的发展势头,在政府担保的背景下,大力向其贷款。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个拉美大国的净银行债务从1977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末的3350亿美元,约为发展中国家总外债的一半,对外借款成为这些国家为贸易赤字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但这时,拉美国家总体负债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借款国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1982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债为先导,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 (二)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 1985年,五个发达国家达成“广场协议”,同意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日本经济因日元升值而受挫,日本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形成“泡沫经济”。同时,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而发生挤提,导致银行最终破产倒闭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产生了银行危机。1985—1989年,日本银行贷款的增加额为128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是贷向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银行的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资产占GDP 的2~3%(日本GDP总值为500万亿日元)。1989年,日本收紧货币政策,刺破资产泡沫。1990年股市崩溃,1991年房地产价格狂跌,日本经济开始陷入长期衰退。 (三)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分析论文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分析论文 1金融体系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2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因而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之强、连锁反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中国;影响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4月,美国第二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次贷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高负债、低储蓄,国家鼓励超前消费和借贷。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美国长期推行的是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导致借款价格过低,许多贷款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刺激了次贷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400亿美元。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后者将贷款处理成次贷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其间,保险公司如AIG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担保。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调整,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这样,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了坏账,从而引起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爆发。①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①李丽辉,田俊荣,许志峰,欧阳洁.美国风暴难撼中国金融[J].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3日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对人类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货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其对人类的影响意义也日趋明显。为了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需求,信用也应运而生,它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推泼助澜的作用。当货币与信用运动相互影响,并密不可分的结合到一起的时候,“金融”便出现在了人类的生活中,发展着。然而金融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在各个国家,地区都发生过很多次的金融风波。起初,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一国的危机也只是威胁着本国的经济。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 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 1.1637年郁金香危机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用优美的笔调-“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1554年,奥地利一位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并将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植物学家克卢修斯。后来其到荷兰任教,将郁金香种子也带到了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含苞待放了。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他们的要求都遭到了克卢修斯的拒绝。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偷的方式。克卢修斯一气之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很快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而当时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大胆地冒险精神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造就了他们投机的温床。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人们。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1636年的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交易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人们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股价一落千丈。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此加快了,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二:应对措施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政府对郁金香事件采取的手段是先从交易空间上制约,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价格;之后再用法律来堵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乎经济规律。美中不足的是,政府采取措施的时间太晚了,以致有太多人牵涉进去,遭受了巨大损失。 2.1719密西西比泡沫 一: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其原因 1719年的法国,好战的路易十四,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法国的财政窘困、国债资金融通问题急需有人来出谋划策,而此时,约翰·劳因为主张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国家的经济运营,与当时的经济主导趋向和法国政府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快就被政府重用。约翰通过建立可以发行可以用来缴税纸币的私人银行,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1718年银行被国有化后,仍由其担任主管。加上约翰被给予各种贸易特许权,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投机狂潮慢慢席卷法兰西,法国也进一步扩大了与外国的贸易。借助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补偿国债。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股票价格涨了又涨。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大量的纸币。1720年初,由于约翰·劳拒绝了以为亲王的要求后,用纸币兑换硬币的历史开始了,股票投机者预见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为了控制硬币的出逃,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股民信心,密西西比股价开始出现暴跌。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使尽了浑身解数,为了维持弗尔的股价,约翰·劳大量发行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要把股票换为黄金。终于约翰·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继续大跌,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后来,约翰·劳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应对措施 政府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召集大量的年轻工人,佯装让他们去国外新发现的金矿工作,大批的队伍在街上走过,试图借此来鼓舞人们的信心,但却收效甚微。 3.1720年南海泡沫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公司因拥有大量的英国国债。1720年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打算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作为第二大国债债权人的英国银行也试着获取这个特权。南海公司不断向媒体媒体透露各种对公司有利的消息,人们争先恐后抢购南海公司发行的股票证,给南海公司送来了公司几百万镑的起家资本。并且通过贿赂,国会同意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使得公司股价飙升。为了取得现金,融通债务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比较分析 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也开始向全球蔓延.1997年爆发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巨风海啸,迅速波及全球。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以及是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一系列国家,都在感受着这场金融巨风带来的狂扫与震撼。从1997年泰铢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本课题通过比较1997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旨在透过近十几年来两次金融危机的表象,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通过分析比较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总结出其内在的相同点,再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形式,找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建议。以及通过比较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总结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国企业的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防措施,有利于提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 a series of questions is com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spreading across the world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hich broke out in Thailand, quickly spread throughout the entire southeast of the world, made the stock market tumbling in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 , repeatedly trad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even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y suffered serious wounds.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detonated by Wall Street like giant wind tsunami,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Whether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African ,in which economy have not been open, or the countries of Middle East, or rather, a series of new countries all felt this financial giant wind brings the crazy esau and shock.from world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Thai baht in1997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in Amercia in2008, China faces the risk of economic downturn atrophy due to the external demand withered . This topic compared the causes ,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and 2008,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past dozens of years, grasp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law. Analysize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