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通信线布线规范

合集下载

24年变电站电气设备布线方案

24年变电站电气设备布线方案

《变电站电气设备布线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供应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现对某变电站进行电气设备布线施工。

该变电站承担着重要的电力分配和传输任务,其电气设备布线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次施工旨在对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进行优化布线,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故障率,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 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和质量标准。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2)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和材料清单,采购符合要求的电缆、桥架、线管等材料。

- 对采购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平整、干净。

- 搭建临时设施,如临时工棚、仓库等。

- 布置施工机械和设备,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

2. 电缆敷设(1)电缆桥架安装-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电缆桥架的安装位置和走向。

- 安装电缆桥架支架,确保支架牢固可靠。

- 安装电缆桥架,确保桥架连接紧密,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2)电缆敷设- 根据电缆敷设清单,确定电缆的型号、规格和长度。

- 将电缆盘放置在放线架上,采用人力或机械牵引的方式进行电缆敷设。

-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电缆,避免电缆受到损伤。

- 电缆敷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固定,确保电缆排列整齐。

3. 电气设备接线(1)电气设备检查- 对电气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设备无损伤、无变形。

- 检查电气设备的接线端子,确保接线端子清洁、无锈蚀。

(2)接线施工- 根据施工图纸和接线原理图,进行电气设备的接线施工。

- 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牢固性,避免出现虚接、短路等问题。

- 接线完毕后,要对接线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变电站通信线布线规范标准

变电站通信线布线规范标准

变电站通信总线布线规范文档一.现场通信总线分类1.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中的每帧数据(7位或8位)都包含一个低电平的起始位,一个高电平的停止位和一个校验位,数据的传输波特率可从300bps~115200bps。

设备间通信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对通信串口设置相同的数据位,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和奇偶校验。

串行通信一般包括RS232、RS485、RS422三种常用方式,三类通信总线方式的技术参数比较如下表:表1 RS232、RS422与RS485三种总线方式技术性能比较1.2 以太网通信以太网是一种利用四线制传输的通信方式,每个以太网节点都有一个隔离脉冲变压器作为驱动和物理接口。

技术性能如下:表2 以太网总线技术性能二.工程现场应用与布线规范2.1 RS232 通信总线2.1.1 应用场合通信工作站与PC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如用CDT,DISA送后台;现场RS232通信接口设备与通信工作站连接,如管理机通GPS时钟;现场RS232通信接口设备与PC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如后台通GPS时钟;2.1.2 布线规范1、RS232通信线路的拓扑结构为1对1方式。

2、在工程无特殊要求下,通信电缆采用8芯超五类屏蔽双绞线。

3、通信电缆应铺设在专用电缆通道内,距离高电压(大于48V)、大电流(大于10A)电缆垂直距离大于1m,且不能与之平行。

在不可避免的强干扰环境(距离高压、大电流设备和线路过近)下,通信线路应在专用钢管内走线,且钢管可靠接地。

4、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能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

通信端口接线两端应预留0.3-06m。

6、通信电缆长度不超过15米。

7、通信线路TXD、RXD必须使用同一对双绞线的2芯,这里规定使用橙白、橙这一对双绞线,GND线规定使用棕色线。

线芯剥取长度15cm左右,待通信测试完成后,确定能够正常通信后将多余的线芯减掉,然后反拉通讯线外皮,使多余的线芯必须包裹在外皮中。

变电站通信机房走线架安装施工工艺

变电站通信机房走线架安装施工工艺

变电站通信机房走线架安装施工工艺
4.1 适用范围
通信机房内屏柜上方走线架的敷设施工。

4.2 设计要求
(1)走线架一般沿屏柜位置正上方布置,走线架通过标准连接件与机房的地面、墙面、天花连接成一个整体。

(2)走线架净空高度不小于2300mm,走线架宽度与设备机柜深度相同。

(3)主走线架采取分层或间隔的结构,达到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放置的目的。

(4)走线架采用铝合金或镀锌钢材制造,符合国家或电信行业定型标准,并要求配件是该系列标准件。

(5)铜排采用50mm×5mm的紫铜质材料,并在走线架内侧靠边敷设;接地铜排应每隔300mm预留1个直径大于8mm 的孔洞。

4.3 施工工艺要点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1)桥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桥架截断处及两桥架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桥架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7)接地铜排四个角与机房环行地网四点连接,所有铜排之间的连接处或铜排与机房接地的连接处必须可靠连接。

采用螺栓连接时,连接处必须用2粒以上的螺栓紧固,同时在连接处涂导电橡胶;
(8)接地铜排与机房地网连接处需涂上黄绿相间的油漆。

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资料

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资料

《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变电站信号系统作为变电站运行监控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布线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项目旨在为[具体变电站名称]设计并实施一套高效、可靠的信号系统布线方案,以满足变电站对信号传输的高要求。

该变电站为[变电站类型]变电站,承担着[供电区域范围]的电力供应任务。

目前,变电站的信号系统存在布线混乱、老化、信号干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对变电站信号系统进行重新布线,优化信号传输路径,提高信号质量和可靠性,成为本次项目的迫切需求。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 熟悉变电站信号系统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了解信号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布线要求。

- 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流程和质量标准。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

(2)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方案和材料清单,采购所需的电缆、线管、线槽、接线盒等材料。

- 对采购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拆除旧的信号系统布线。

- 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和标记,确定电缆敷设路径和设备安装位置。

2. 电缆敷设(1)电缆桥架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在变电站内安装电缆桥架,确保桥架的安装牢固、平整。

- 桥架的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应进行防腐处理。

(2)电缆敷设- 将电缆从电缆盘上放出,沿电缆桥架敷设至设备安装位置。

- 电缆敷设时应避免电缆交叉、缠绕,确保电缆排列整齐。

-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3)电缆固定- 在电缆桥架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电缆固定点,采用电缆夹具将电缆固定在桥架上。

- 电缆进出设备时,应采用电缆保护管进行保护,并将电缆固定在保护管上。

3. 设备安装(1)信号采集设备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在变电站内安装信号采集设备,如互感器、传感器等。

通讯电缆布线要求

通讯电缆布线要求
6恢复管内供电。
7通知控制室开启主电源。
注:通讯电缆接线端要求焊接压装端子,用压装端子连接 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速度。端子的扭紧 力要合适,太大容易损坏器件,太小容易发生松动。通讯 线两端应该加以固定,防止因拉扯通讯线造成器件损坏或 通讯故障。
三 设备站号和占用站号数电后拔下管口连接箱上两个通讯线插头。
4管内恢复供电,管子焊接。在此期间,把拆下的管内通 讯线插头和新增加的通讯线的一端(插头)插到新安装设 备站的通讯插座上。
5焊接完成要求管内暂时停电,停电后将管外通讯线插头 和新增加通讯线的另一端(插头)插到管口连接箱的通讯 插座上。

变电站通信电缆安装施工工艺

变电站通信电缆安装施工工艺

变电站通信电缆安装施工工艺3.1 适用范围音频电缆、网络电缆、站内光缆、高频电缆等通信电缆的敷设施工。

3.2 设计要求(1)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b)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d)站内全非金属管道光缆的允许的弯曲半径(mm), 静态: 20倍光缆直径;动态: 15倍光缆直径。

(2)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a)电力电缆、信号缆线应分隔布放, 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注: 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且平行长度≤10m时, 最小间距可为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 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b)建筑物内电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下表的规定。

表4.3.1-2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3)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3.3 施工工艺要点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1)在通信室内使用的宜采用无凯装的屏蔽电缆, 在通信室外使用的可以采用带凯装的通信电缆, 也可以采用不带铠装的通信电缆。

站内的光缆不应有金属护套。

(2)高频电缆、音频电缆、光缆等通信用电缆在变电站内一般沿电缆沟敷设。

电缆沟至设备之间采用金属保护管进行保护。

(3)在电缆沟内敷设的无凯装的通信电缆和光缆应采用非金属保护管进行保护, 以免损伤。

(4)电缆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美观, 尽量避免交叉, 电缆或非金属保护管应固定牢固。

(5)高频电缆两端的金属编织层分别与载波机和结合滤波器的接地回路端子相连接, 并应接地。

(6)建筑物综合布线:电话插座和信息插座统一安装于距离地面30cm处, 电话分线盒安装于距离地面2m处。

分线盒内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

(7)光缆在光配架、门型构架的接续盒内的熔接可靠, 光缆固定牢固。

2024年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

2024年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

《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变电站信号系统布线方案。

本变电站为[变电站名称],位于[具体位置]。

该变电站承担着[供电区域描述]的电力供应任务。

信号系统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线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次布线方案旨在规范信号系统的布线流程,提高布线质量,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可靠。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了解信号系统的组成和布线要求。

(2)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电缆、线管、接线盒、标签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施工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2. 现场勘查(1)对变电站进行现场勘查,确定信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路径。

(2)检查现场的土建条件,确保布线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3. 电缆敷设(1)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勘查结果,确定电缆的敷设路径和长度。

(2)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等方式进行电缆敷设,确保电缆的整齐、美观。

(3)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电缆,避免电缆受到损伤。

4. 线管安装(1)根据信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要求,安装线管。

(2)线管的安装要牢固、整齐,避免线管弯曲、变形。

(3)线管的连接要紧密,避免线管漏水、漏电。

5. 接线盒安装(1)根据信号设备的数量和布线要求,安装接线盒。

(2)接线盒的安装要牢固、整齐,避免接线盒松动、脱落。

(3)接线盒的接线要正确、牢固,避免接线错误、松动。

6. 电缆接线(1)根据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电缆接线。

(2)电缆接线要正确、牢固,避免接线错误、松动。

(3)在电缆接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电缆绝缘层,避免电缆绝缘层受到损伤。

7. 系统调试(1)在电缆接线完成后,进行信号系统的调试。

(2)调试过程中,要检查信号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信号传输是否稳定、准确等。

(3)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江苏电网变电站通信系统配置规范
通信辅助设备
包括配线设备、监控设备、机柜等。
光通信设备
本规范中的光通信设备包括了光传输设备和PCM设备。
OPGW光缆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s)
地区调度交换汇接点
负责地区调度电话的汇接与交换的节点。第一汇接点设在地调机房,第二汇接点设在500kV变电站内。
单位
数量
配置规格
备 注
1
光传输设备(国网及华东)

按国网及华东要求配置
2
光传输设备(省干网)

1
2.5G平台公共部件一套(含子框;512*512VC4交叉板、电源、时钟等公共部件冗余配置);传输容量:STM-16;STM-16的光口板按需配置;STM-1的光口板按需配置(传保护);STM-4光接口板1块;2M工作板1块(无复用保护时)/2块(有复用保护时);2M保护板1块;FE接口板2块;配电单元1块;告警单元1块。设备应有外部告警输入、输出干接点。
行政、调度合用
电源设备
500kV变电站
一般500kV变电站通信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规模
通信电源
对通信设备供电接线要求:对有双路供电要求的通信设备,其电源分别引自
UPS交流配电单元按双段母线配置,每段母线配置一路
500kV变电站通信电源典型配置,详见图
电源设备
蓄电池安装宜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迭放。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蓄电池。台架的底层距地面为150mm-300mm, 整体高度不宜超过1600mm。
电源系统应能实现在地区公司远端维护
站内
通信
通信
载波设备配置规范
应按国网及华东
电力线载波设备应相对其他设备独立组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通信总线布线规范文档一.现场通信总线分类1.1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中的每帧数据(7位或8位)都包含一个低电平的起始位,一个高电平的停止位和一个校验位,数据的传输波特率可从300bps~115200bps。

设备间通信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对通信串口设置相同的数据位,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和奇偶校验。

串行通信一般包括RS232、RS485、RS422三种常用方式,三类通信总线方式的技术参数比较如下表:表1 RS232、RS422与RS485三种总线方式技术性能比较1.2 以太网通信以太网是一种利用四线制传输的通信方式,每个以太网节点都有一个隔离脉冲变压器作为驱动和物理接口。

技术性能如下:表2 以太网总线技术性能二.工程现场应用与布线规范2.1 RS232 通信总线2.1.1 应用场合通信工作站与PC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如用CDT,DISA送后台;现场RS232通信接口设备与通信工作站连接,如管理机通GPS时钟;现场RS232通信接口设备与PC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如后台通GPS时钟;2.1.2 布线规范1、RS232通信线路的拓扑结构为1对1方式。

2、在工程无特殊要求下,通信电缆采用8芯超五类屏蔽双绞线。

3、通信电缆应铺设在专用电缆通道内,距离高电压(大于48V)、大电流(大于10A)电缆垂直距离大于1m,且不能与之平行。

在不可避免的强干扰环境(距离高压、大电流设备和线路过近)下,通信线路应在专用钢管内走线,且钢管可靠接地。

4、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能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

通信端口接线两端应预留0.3-06m。

6、通信电缆长度不超过15米。

7、通信线路TXD、RXD必须使用同一对双绞线的2芯,这里规定使用橙白、橙这一对双绞线,GND线规定使用棕色线。

线芯剥取长度15cm左右,待通信测试完成后,确定能够正常通信后将多余的线芯减掉,然后反拉通讯线外皮,使多余的线芯必须包裹在外皮中。

8、若是RS232通信接口是端子型,必须采用0.5mm2针形压接头(线鼻子)冷压后接入端子;若设备通信接口是标准DB9公(母)头接口,必须使用DB9母(公)头焊接通讯线并用塑料外壳封装好后安装接入。

9、通信线缆两端必须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设备位置以及信息点等信息,标签必须使用记号笔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以便于查找维护。

以公用测控柜中的GPS装置(RS232的通信线已引至屏柜TD1端子)与远动柜中的TDC9628通过RS232方式通信为例,标签填写方式为:公用测控柜TD1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远动柜TD1端子”;远动柜TD1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公用测控柜TD1端子”。

11、若通信管理机单机置于后台,每根总线必须按照568B线序压接水晶头插入通信工作站端口中;若通信管理机为组屏且端口未扎线到端子,如果现场方便增加TD 端子排,建议先扎线增加TD端子后,再接串口总线,如果现场不具备条件,则需要按照568B的线序压接水晶头后直接插入端口。

12、若是总线要接到TD端子排,每个网线剥头处必须与所接入的TD端子平齐,端子接入后标签贴在其线芯上,若线芯长度有预留,需将整个线芯向后凹起。

多根通信总线必须排置整齐后使用扎带可靠的固定在其接入端附近,不得吊挂,接入端子处不能直接受力,所有标签方向标识方向保持一致,水平总线排列整齐;13、通信线路的屏蔽层应该在通信主机端良好接地。

2.1.3 通信接线图1 RS232 通信接线方式2.2 RS485 通信2.2.1 应用场合现场RS485通信接口设备与通信工作站连接;2.2.2 布线规范1、RS485通信线路的拓扑结构为1主多从方式。

通信设备为TDR920,TDR93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时,则通信工作站的单路通信接口中最多可接入8个装置,为TDR940系列装置是,建议最多不超过10个装置;通信设备为电度表置等慢速通信设备,则通信工作站的单路通信接口中最多可接入32个装置,但是建议不超过16个。

2、在工程无特殊要求下,通信电缆采用8芯超五类屏蔽双绞线。

3、通信电缆应铺设在专用电缆通道内,距离高电压(大于48V)、大电流(大于10A)电缆垂直距离大于1m,且不能与之平行。

在不可避免的强干扰环境(距离高压、大电流设备和线路过近)下,通信线路应在专用钢管内走线,且钢管可靠接地。

4、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能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

通信端口接线两端应预留0.3-0.6m。

6、通信电缆长度不超过1200米。

7、通信线路485A、485B必须使用同一对双绞线的2芯,这里规定使用橙白、橙这一对双绞线。

线芯剥取长度15cm左右,待通信测试完成后,确定能够正常通信后将多余的线芯减掉,然后反拉通讯线外皮,使多余的线芯必须包裹在外皮中。

8、若RS485通信接口是端子型,必须采用0.5mm2针形压接头(线鼻子)冷压后接入端子;若设备通信接口是标准DB9公(母)头接口,必须使用DB9母(公)头焊接通讯线并用塑料外壳封装好后安装接入。

9、通信线缆两端必须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设备位置以及信息点等信息,标签必须使用记号笔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以便于查找维护。

以主变保护柜中的TDR935装置(RS485的通信线已引至屏柜TD端子)与远动柜中的TDC9628通过RS485方式通信为例,标签填写方式为:主变保护柜TD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远动柜TD5端子”;远动柜TD5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主变保护柜TD端子”。

10、若通信管理机单机置于后台,每根总线必须按照568B线序压接水晶头插入通信工作站端口中;若通信管理机为组屏且端口未扎线到端子,如果现场方便增加TD 端子排,建议先扎线增加TD端子后,再接串口总线,如果现场不具备条件,则需要按照568B的线序压接水晶头后直接插入端口。

11、若是总线要接到TD端子排,每个网线剥头处必须与所接入的TD端子平齐,端子接入后标签贴在其线芯上,若线芯长度有预留,需将整个线芯向后凹起。

多根通信总线必须排置整齐后使用扎带可靠的固定在其接入端附近,不得吊挂,接入端子处不能直接受力,所有标签方向标识方向保持一致,水平总线排列整齐;12、如果两线制通信不上或者乱码报文多,可考虑连接通信工作站和通信设备的通信电源的数字地。

13、通信线路的屏蔽层应该在通信主机端良好接地。

2.2.3 通信接线当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端子采用接线端子方式时,RS485网络拓扑宜采用串联总线型拓扑,即通信主机(主节点)位于总线的起始端,每套通信设备(从节点)根据安装位置依次串联。

通信设备的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RS485通信接线方式1当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端子采用RJ45 等不能够串联线路的接口方式时,通信设备不能依次串联则只能采用星型总线方式。

1 套或相邻的多套设备(如安装于同一面屏柜中的设备)连接各自的通信线至1个公共通信节点,多个公共节点之间仍采用依次串联的连接方式,图3所示。

图3 RS485通信接线方式22.2.4 终端匹配当RS485通信线路中误码率较高、或通信线路接近末端位置的通信设备不能正常通信时,可在通信线路的485A与485B之间应跨接120Ω匹配电阻,以减少线路中的反射、吸收噪声,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

每路通信网络上只能有2个终端电阻且分别位于总线的两个最远端,中间不得再有任何匹配电阻如图2、3所示。

2.3 RS422 通信2.3.1 应用场合现场RS422通信接口设备与通信工作站连接;2.3.2 布线规范1、RS422通信线路的拓扑结构为1主多从方式。

通信设备为保护测控装置时,则通信工作站的单路通信接口中最多可接入8个装置;通信设备为慢速通信设备,则通信工作站的单路通信接口中最多可接入32个装置,但是建议不超过16个。

2、在工程无特殊要求下,通信电缆采用8芯超五类屏蔽双绞线。

3、通信电缆应铺设在专用电缆通道内,距离高电压(大于48V)、大电流(大于10A)电缆垂直距离大于1m,且不能与之平行。

在不可避免的强干扰环境(距离高压、大电流设备和线路过近)下,通信线路应在专用钢管内走线,且钢管可靠接地。

4、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能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5、布放线缆应有冗余。

通信端口接线两端应预留0.3-0.6m。

6、通信电缆长度不超过1200米。

7、通信线路TXD+、TXD-必须使用同一对双绞线的2芯;RXD+、RXD-必须使用同一对双绞线的2芯。

这里规定TXD+、TXD-使用橙白、橙这一对双绞线,RXD+、RXD-使用绿白、绿这一对双绞线。

线芯剥取长度15cm左右,待通信测试完成后,确定能够正常通信后将多余的线芯减掉,然后反拉通讯线外皮,使多余的线芯必须包裹在外皮中。

8、若RS422通信接口是端子型,必须采用0.5mm2针形压接头(线鼻子)冷压后接入端子;若设备通信接口是标准DB9公(母)头接口,必须使用DB9母(公)头焊接通讯线并用塑料外壳封装好后安装接入。

9、通信线缆两端必须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设备位置以及信息点等信息,标签必须使用记号笔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以便于查找维护。

以公用测控柜中的TDR961装置(RS422的通信线已引至屏柜TD1端子)与远动柜中的TDC9628通过RS422方式通信为例,标签填写方式为:公用测控柜TD1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远动柜TD15端子”;远动柜TD15端子通信线标签填写为“至公用测控柜TD1端子”。

10、若通信管理机单机置于后台,每根总线必须按照568B线序压接水晶头插入通信工作站端口中;若通信管理机为组屏且端口未扎线到端子,如果现场方便增加TD 端子排,建议先扎线增加TD端子后,再接串口总线,如果现场不具备条件,则需要按照568B的线序压接水晶头后直接插入端口。

11、若是总线要接到TD端子排,每个网线剥头处必须与所接入的TD端子平齐,端子接入后标签贴在其线芯上,若线芯长度有预留,需将整个线芯向后凹起。

多根通信总线必须排置整齐后使用扎带可靠的固定在其接入端附近,不得吊挂,接入端子处不能直接受力,所有标签方向标识方向保持一致,水平总线排列整齐;12、通信线路的屏蔽层应该在通信主机端良好接地。

2.3.3 通信接线当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端子采用接线端子方式时,RS422网络拓扑宜采用串联总线型拓扑,即通信主机(主节点)位于总线的起始端,每套通信设备(从节点)根据安装位置依次串联。

通信设备的连接如图4所示。

图4 RS422通信接线方式1当通信设备的通信接口端子采用RJ45等不能够串联线路的接口方式时,通信设备不能依次串联则只能采用星型总线方式。

1套或相邻的多套设备(如安装于同一面屏柜中的设备)连接各自的通信线至1个公共通信节点,多个公共节点之间仍采用依次串联的连接方式,图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