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毛概 第七章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合集下载

18版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8版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固体垃圾污染
据《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 产总量为8.2亿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7 亿吨,乡镇工业的产生量为 1.5亿吨。 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830 万吨。 中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城市人均年产生 活垃圾440公斤(已高于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均垃圾产生量), 但能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还不到10%,垃圾围城现象较为普 遍。
2.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 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 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新的成就。 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 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中国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的发展
我国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 初期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1000美元。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 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 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 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 “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 50万人。国际舆论认为:“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如此多人口的贫困问题, 本身就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610万人。

2018年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018年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A.深刻把握了我国 基本国情和新的阶 段性特征 C.深刻分析国际 形势、顺应发展 趋势,借鉴国外 发展经验
B.深入总结改革 开放以来的实践 经验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成熟丰富发展 酝酿12
3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内涵和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要求。(相对于“神本”、“物本”和“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性。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目录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主要内 容
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 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 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 战略方针。

2018版毛概教材电子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2018版毛概教材电子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2018版毛概教材电子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这一章让我们走进它。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018版概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2018版概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19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 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 题
• ——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不和谐。
美国的文化产业的产值达9000亿美元。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有120多亿美元
我国的卫生医疗体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191个成员国中,排在144名,比印 尼和孟加拉国还落后。
5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发展危机
8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 力不强,长期形成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9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 2.社会主义市场己经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 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判决后的阴影。。。
18
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条件
过程
现实基础
历史因素
历史地位
国际背景
•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 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 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
国际背景
•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导入新课: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呼应视频,说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提问:让学生列举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例子(略)。

教师归纳: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高想问题、办事情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板书)教师: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才能正确把握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毛中特第7章

毛中特第7章
(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 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 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 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
(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 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 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 2.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1)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 作了全面阐述。 (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 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毛概第七章

毛概第七章

毛概论第七章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为十七大概括的“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2018版毛概第七章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2018版毛概第七章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发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牢牢扭住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 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 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等劳 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 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 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这个报告进一步把经济增长、城市化同人口 和资源等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全球性的 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等问题。认为生态 快到极限了,而伴随着生态极限的到来,经济增长 也就会到极限了,于是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 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他们把自然生态纳入到整个发展系统,指出了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帮助人们从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种种误区中走出来,发挥 了巨大作用。
变;
-
25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
❖ 3.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 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 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 度加大;
❖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 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 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 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 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 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 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 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 烟雾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华为神话是如何缔造的?是什么因素促使 华为快速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了阿里巴巴, 腾讯和京东将在电子商务上取而 代之,但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 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代替。
01
02 蝉联全球 专利申请 最多企业, 累积8万 多项,总 量全球第 一 新成果
03
04
16个全 球研发 中心, 研发人 员占45%, 研发投 入763亿
4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为什么?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怎么样?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抓住和用好机遇
5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依靠谁? 为了谁? 如何才能靠得住? 达到什么样目标?
6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根本政治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9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1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 质 —— 如 何 执 政
2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
(1)精神懈怠危险 (2)能力不足危险 (3)脱离群众危险 (4)消极腐败危险
1992年: 18亿
1992年: 1亿 2014年: 2889 亿 2016年: 5216 亿371亿 净利润
2014年: 2876亿
2016年: 2856亿 净利润36亿
惊天逆转何以发生?
24年后,华为是联想 的10倍
贸易派,重营 销
联想1984
技术派,重创 新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主 要 第二节 内 容:
第三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 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9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0
猜一猜
3名员工
2万元注册资金 草根民营企业
企业家
被开除 负债200万
17万员工
市值上千亿
全球通信领 导者
1987年
2017年,超越美国思科,成全球核心路 由器市场第一! 2016年,打破高通无线通讯技术垄断,拿下 5G重要话语权! 12 2013年,翻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通 讯设备运营商!
新研发
实行CEO 硕士占 30%,博 轮值制度 士上千人, 与普遍持 与诺奖得 股制,8 万多员工 主、100 多位院士 持股 密切合作 98.6% 新员工 新制度
新 成 果 新研 发
创新 驱动
新 制 度
新员 工
思考:创新不易,华为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
道路呢?
24年前,联想是华为 的18倍
23
(1)执政考验 (2)改革开放考验 (3)市场经济考验 (4)外部环境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