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停靠站设计

合集下载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方式

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方式

(1)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方式
按公交停靠站设置的位置,分为沿人行道边缘及沿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分隔带设置两种;按几何形状又分为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类。

(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选择原则
机非混行道路,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或专设机非分隔带布置停靠站;机动车专用道,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沿分隔带设置停靠站。

(3)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类型
A. 机非混行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可沿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见下图;
利用人行道多余宽度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见下图。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类型
B.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在分隔带宽度≥4m时,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方法如图下所示;
在分隔带宽度<4m而人行道有多余宽度时,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方法如下图所示。

(4)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尺寸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最小几何尺寸见下图。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尺寸
一辆公交车停车长度以15~20m为准,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Lb-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
n-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取n=公交线路数+1;
lb-公交车辆长度。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31
设置几条停车线优点
形成了不同公交线路的专用候车区 减少了公交停靠时乘客换乘的盲目流动 减少了公交靠站时间
.
32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乘客相对集中的站点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公交车站
专用车棚
专用的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
41
1、基本类型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 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 (Near-side bus stops,NS) ➢ 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 路段公交停靠站 (Mid-block Stops, MS)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设置原则
站点位置、换乘衔接、线路配载、站点港湾及渠化
公交停靠站的功能?
方便车辆停靠 方便乘客上下车 方便乘客换乘 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提供可靠的公交信息
.
3
换乘
公交换乘的环节
家-公交车站
步行
自行车 :存放
汽车 :停放
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以就地换乘最好
例如对于路口出口加宽的站台有l0条线路公 交车停靠上下乘客,则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 离≥100m。
.
18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100m?
要通过该站点发车高峰调查来确定实际站点 长度,以进站排队不排到路口为原则。
出现排队停车进入路口现象,则公交车站还要远移。
因此乘客换乘距离远近,实际上是受公交站 点来车数影响的,即公交也存在饱和问题。公交来 车越多,则换乘距离就越远。

公交停靠站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停靠站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停靠站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结构二、编制依据三、项目质量目标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五、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六、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八、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九、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十一、附表一、工程概况及结构(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公交停靠站工程,候车厅是城市公共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强盛的重要的体现,本着美化日照市区环境,体现人文关怀,遵循“美观、实用、节俭、安全”的理念,主要工程数量为:14个停靠站。

(二)、结构1、整体尺寸为:顶长9m,顶宽1.6m,高度3m,箱体长3m,高1.7m。

2、顶篷:主框架采用150*150*3.0mm镀锌方管,短横撑采用100*100*3.0mm 镀锌方管,上铺设6mm磨砂钢化玻璃;3、立柱:采用150*150*4.0mm镀锌方管;4、灯箱:主材采用1.2mm、2.0mm镀锌板,前后都采用6mm 钢化玻璃,内置亮化系统,外框开启时采用液压撑杆固定,关闭时采用防盗锁固定;5、左侧侧站牌:长1.3m,高度1.2m,主材采用1.2mm、2.0mm镀锌板,前后都采用6mm钢化玻璃,内置亮化系统,外框开启时采用液压撑杆固定,关闭时采用防盗锁固定;6、垃圾箱:长1.3m,高度0.7m,主材采用1.2mm镀锌板,内置可抽拉式垃圾桶,““方便垃圾清理;7、座椅:长1.1m,距地面高度为0.45m,采用双圆立柱,直径6.5cm,8、预埋:基础预埋坑尺寸为0.8立方米(800*800*800mm),基础预埋件采用400*400*10mm铁板,需预留800*800*800mm的蓄电池预埋坑;基础混凝土标准不低于C20,具体混凝土比例与浇灌、安装等按行业国家规定执行。

二、编制依据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三、项目质量目标(一)、质量目标按合同要求,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以阳泉市为例浅谈城市公交停靠站改造与设计

以阳泉市为例浅谈城市公交停靠站改造与设计

以阳泉市为例浅谈城市公交停靠站改造与设计城市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针对目前阳泉市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的问题,根据公交线路走向、道路横断面形式及交叉口的交通状况,结合公交停靠站类型、规模与道路用地条件等情况,从减少公交车辆和其它非公交车辆相互干扰的角度出发,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标签: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1 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合理的重要性公交站点是公交车运行当中的重要节点,承担了公交车停靠和乘客上下,以及公交换乘、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的重要作用,在城市主要地段人口密集区域,交车停靠站站点选址关系到公交使用者的出行便利程度。

公交停靠站的科学设置是保障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必要条件,随着城市交通状况日益紧张,社会普遍认为公交停靠站设置不合理,是造车交通阻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公交停靠站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2 阳泉市现状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2.1 公交停靠站间距及位置布置不合理就阳泉市城区来说,道路网密度较大,因而个别公交停靠站之间间距仅为200米,相对于规范要求的500-800米间距太小,公交停靠站需要重新整合。

另外,公交停靠站位置大多选择在道路交叉口附近,对于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言,由于公交车挤占一条机动车道,使得尾随其行使的车辆无法快速出入交叉口,造成交叉口的道路堵塞。

2.2 公交停靠站類型选择不合理阳泉市城市道路上公交停靠站类型过多地采用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使得公交车停靠时挤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经过公交停靠站时,不得不占用机动车道,造成非机动车对机动车行使的干扰,同时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

另外,阳泉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大部分为单幅路、双幅路时,大多设置为沿人行道的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从而导致了公交车全程占用机动车道,其对尾随的非公交车辆的影响,不仅是进出站时减速、加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停靠时易造成其它非公交车辆的停车延误。

2.3 没有明确的出租车停靠点设置阳泉市市区出租车招手即停,有时挡在了马路中间或者停在了公交站台边,甚至有时候堵住了后面公交车的车道,让公交车只能无奈地等待。

公交港湾设计

公交港湾设计

公交港湾设计一、设计原则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中规定的,公共交通车站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规定:1.快速公交车站的设计:1)车站应结合快速公交规划设置,同时应与常规公交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交通系统合理衔接。

2)车站可分为单侧停靠车站和双侧停靠车站,双侧停靠的站台宽度不应小于5m,单侧停靠的站台宽度不应小于3m。

3)车站宜设置为港湾式停车道,停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

4)站台长度应满足车辆停靠、人流集散及相关设施布设的要求。

5)车辆停靠长度应根据车辆停靠数量和车型确定,最小长度应满足两辆车同时停靠的要求,车辆长度应根据选择的车型确定。

6) 乘客过街可采用平面或立体过街方式。

7) 车站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的有关规定。

2.常规公交车站的设计:1)车站应结合常规公交规划、沿线交通需求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交通站点设置。

城区停靠站间距宜为400m~800m,郊区停靠站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车站可为直接式和港湾式,城市主、次干路和交通量较大的支路上的车站,宜采用港湾式。

3)道路交叉口附近的车站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距交叉口出口缘石转弯半径终点宜为80m~150m。

4)站台长度最短应按同时停靠两辆车布置,最长不应超过同时停靠4 辆车的长度,否则应分开设置。

5)站台高度宜采用0.15m~0.20m,站台宽度不宜小于2m;当条件受限时,站台宽度不得小于1.5m。

二、港湾式车站设计1.几何外形:港湾式车站从几何外形上可分为三大类型:梯型、抛物线型、流线型。

梯型适用范围广,设计简单,与车辆行驶轨迹不符,造成面积浪费;抛物线型适用于分隔带较窄,或用地紧张时;流线型采用复曲线形式,线条流畅符合车辆的行轨迹,但设计较复杂。

2.车站的长度:首先要考虑车站的容量,即有多少条公交线路,每条线路的发车频率。

从车站的利用率来看,设置1个车位时,线路数小于3条;2个车位,容纳线路不超过5条;3个车位,线路不超过8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需要设计合适的停靠站。

下面我将从站点设置、站牌设计和站点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站点设置1.选址合理: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尽量接近主干道,方便乘客换乘。

此外,站点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停靠车辆和候车乘客。

2.站点规划:根据停靠车辆的数量和乘客流量,站点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候车区域。

停靠位宜设置在站台的一侧,并根据车辆的长度和数量进行合理划分。

3.乘客便利设施:站点应设置候车亭或候车棚,提供遮蔽、防雨等功能。

候车区域应设置座椅,方便乘客等候。

此外,还可以设置自动售票机、公交线路查询等乘客自助设施,方便乘客获取相关信息。

二、站牌设计1.合理布局:站牌应设置在候车区域的显著位置,方便乘客查看。

站牌的高度和角度要适中,以便乘客站在候车区域能够轻松看到站牌的信息。

2.信息明确:站牌上应标示该站点的名称、公交线路以及各线路的停靠时间和发车间隔等信息。

站牌的字体和颜色要清晰可辨,方便乘客查看。

3.公共广告:站牌的后部可以设置公共广告位,用于发布城市宣传、公益广告等信息。

这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宣传渠道,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三、站点管理1.安全管理:站点应设立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维护站点的秩序和安全。

岗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卫生管理:站点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站台和候车区域的卫生和环境整洁。

此外,站点还可以设置垃圾桶和公共厕所,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

3.信息管理:站点管理者可以使用智能化系统管理站点信息。

通过公交车GPS定位、监控摄像等设备,实时掌握站点的乘客流量和车辆情况,及时调整线路和班次,提高服务效率。

总结起来,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的便利和舒适度,以及站点的安全和管理。

合理的选址、规划和设置候车设施,清晰的站牌信息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都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公交站牌设计规范

公交站牌设计规范

1.1公交停竈站站点设计原则和依据:K停靠站间距500^600米:局部地段受现场条件眼制,适当缩短或延长口乙交叉口附近的站点,设曹在交叉口岀口道一侧(即交叉口的下游).距交叉口50-100米:3■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

其错开距离宜不小于50m原则上城市中心区应在500米〜800米之间,城市中心区以外应在800米以上;在设置公交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其错开距离不小于50米。

在主干道上,快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22米时也可不错开。

2,公交惇靠站站台尺寸和设施设曽大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多、公交乘客多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巷为长:15m T寛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两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两大一小人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匸共设酋10个中型站:对于公交线路适中、公交乘客适中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10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一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一大一小人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萱16 个。

小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少、公交乘客少或者受现场场地限制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11为长:7m t寛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

站台只设一个大候车亭(简称一大)和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首5个由此可那护淮清式独交站台枪皿的什算公式如K 1.L^aL t = nik+/f)(I)口I亦商的公交车为例”也蟄式L可吗利诩泊也散的程业褂湾式停靠站合反吐晁表匚R 非老青式偉*処的站台怅总惊数鱼為Z\l A 1 +3个4t12n)「H.5 m29 m45-Sni58in1.2 |淮湾式停靠站悅虞计氛酔式停箱站就举在逬貼牛疔埠外纵獺眾用部祐電踣面的舍世交通障韋姑・处交车絹停靠在港湾内*而需BQZ漆青戎停■站车第遷出站ffifT^iilSDilUiS馭用旳-----圈3揺齿削停靠站车価进出站过程示竄圉亦厂二磽脚式停幕茁的站合聽氏―、史他啟1个2个rs13m站m L5制m烦由丄表町知.相对非港湾龙粹帮站的站台扯反慕说. £ 港訓式侔戏站台的怏矗大旳是扛氏度的斷倍.这是因为站孑台的港胃膨戎*増厠f公交车搁进出站台的堆度*因銘只IL Mil堆加站台從度来鬆补・以上片算结屡垄水与嘉际相4i沐町尸作划桂诞溝式停i計占台拴摩il算的依据和方沐K譬v=4 m/比订/ m衣河贾岁j-护电犁I •出骂昨叫玛E•”庭-ff旺安■?远行和阳时3;乩罢5F.討雅『瓷玄不规銅吨忏叢处 邮担普重豪的改曹作用.血文通过欖扭和仃析獰艸牯台戟臬段怡高峙时 股的看弹候卞 宽度恥rm平旳簟乍忖仰 內刑达的必交 站台悵车区 "g 謝式站台寛厦乩7幽) 潮式储台晝直輸冊liraHFtt数祜0.6? 2LW2.53敲13公交站点站牌示您图I踊堂丑穷~b- KV 本站另称 有I 不时iH ? 61OO A U18:0Q说此姑牌为不誘辆舉料写 字匪属冊分筮底,>2.6m, 宽0,7m,算申地上为岂凶n. 地下0.4m.站牌写子板K C 35m. SO.fim,分正而和 背而,正面为车站站名,下 站站窑柯首班、末迹发车时 间、腎苗是本蛭曽上每茁老 称和摄示语・同时本站牌可 作招裔广吿(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in, ■ W -■ ■ ■ - -*■ f » |fc »Jm2mfc 的ii 交宅箱例,由式口町得不同泊位敷的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不同所处位置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12)根据设置方法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图8-4-1 路侧型公交停靠站示意图(2)路中型公交停靠站路中型公交停靠站是指当沿中央分隔带,在城市道路每个方向内侧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时,为避免公交车辆进出路外侧公交停靠站时变换过多车道,而沿公交专用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2所示。

对于两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中央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

由于我国的交通规则是车辆靠右侧行驶,公交车辆的乘客门也都是设置在右边,对于正常行驶的公交车辆如果要在这种停靠站停靠,则必须在左侧车身上设置乘客门,存在一定的技术与安全问题。

另外,沿中央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如果没有设置专门的人行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乘客需要穿越机动车道才能到达和离开停靠站,这不仅会影响乘客的安全,而且也会影响社会车辆的正常行驶。

因此路中型公交停靠站在我国并不常见。

图8-4-2 路中型公交停靠站示意图不同设置方法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路中型公交停靠站多用于城市资金投入较多,交叉口间距较大,交叉口左转或者直行公交车辆较多,道路较宽或进行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或者在新建的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时。

路侧型及路中型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2所示。

不同设置方法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23)根据站台形式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站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直线式公交停靠站直线式公交停靠站是传统的公交停靠站设置方式,它直接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机动车道上,如图8-4-1所示。

因此,当公交车辆停靠时就容易形成交通瓶颈路段,对社会车辆的正常行驶和公交车辆的超车产生很大影响,当路段机动车饱和度较大时甚至会造成交通阻塞。

因此,直线式公交停靠站一般适用于设置在公交停靠站不易拓宽且机动车饱和度不大的路段。

(2)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是指在公交停靠处将道路适当拓宽,将公交车辆的停靠位置设置在正常行驶的车道之外,以减少公交车辆停靠时形成的交通瓶颈对社会车辆和后到先走的公交车辆超车的影响,保证路段车辆的正常运行。

设置这种形式的停靠站,通常需要占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因此只能在用地条件满足要求的路段才可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港湾式停靠站的设置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①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没有弯曲,公交停靠区没有占用机动车道,而只是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形成港湾区如图8-4-3所示。

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完全没有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影响很小,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港湾式停靠站。

适用于道路两侧用地宽裕的路段。

图8-4-3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②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部分弯曲,公交停靠区部分占用机动车道,同时部分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形成港湾区如图8-4-4所示。

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较小程度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有一定影响,是一种不彻底的港湾式停靠站。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中心区,由于早期道路交通规划没有考虑公交港湾停靠站的建设用地,往往难以减少全港湾式停靠站,可以考虑建设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图8-4-4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③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机动车道在公交停靠站处弯曲严重,公交停靠区不向外侧拓宽挤占机非分隔带或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局部弯曲,而完全占用机动车道形成港湾区如图8-4-5所示。

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机动车道的宽度和走向,公交车辆进站停靠对后续车辆有较大影响,是一种近似直线式的港湾式停靠站。

在机非分隔带宽度不足且道路不易拓宽处,可以考虑建设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图8-4-5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示意图④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多港湾式停靠站(通常以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主)是指对公交线路进行一定的分组,从空间上对公交停靠泊位横向拉开或纵向拉开,且规定各条公交线路的停车位置如图8-4-6所示。

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适用于公交线路较多的城市主干道,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宽度比较富裕的情况,允许压缩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进行设站。

图8-4-6 横向拉开的双港湾式停靠站示意图不同站台形式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直线式公交停靠站虽然会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对交通流影响较大,但设置简便、成本低,且适用于不宜拓宽的路段。

直线式、港湾式、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3所示。

不同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3公交站点站台形式优点缺点直线式①公交车进出站点容易,可减少公交车辆的站点延误;②设计简单,建造费用较低,容易改造①公交停靠时占用一条车道,形成道路瓶颈,降低路段通行能力,高峰期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②公交停靠时尾随车辆必须减速行驶或变换车道,司机容易采取不安全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港湾式①公交上下客在道路之外完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延误;②规范驾驶员的进站行为增加安全性;③有效地控制乘客候车范围,为公交停靠和乘客上下车提供一个安全场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安全因素①公交车进出站不便,尤其是在道路交通流量大时,公交车出站困难,增大了公交车辆的站点延误;②与直线式停靠站相比,占用空间资源大,建设费用高,不易改造双港湾式①减少了公交车之间以及公交车停靠对其他交通流的干扰;②一定程度上降低公交车在停靠站的延误,提高停靠站的通行能力;③减少乘客换乘距离①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较大;②与港湾式停靠站相比,占用空间资源大,建设费用高,不易改造二、公交停靠站交通影响分析1.公交站点车辆停靠特征分析1)公交车流宏观运行特征分析一般来说,道路上运行的机动车流可以分为公交车流和其他社会车流两个部分,作为整个机动车流的组成部分,如果忽略公交车在站点的停靠,公交车流与其他社会车流在道路上的运行状况基本类似,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将公交车流的运行看成是公交车辆经过上一个交叉口,然后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继续匀速的行驶直到经过下一个交叉口的过程[1],如图8-4-7所示。

图8-4-7 不考虑停靠下公交车流运行特征图图8-4-8 考虑停靠下公交车流运行特征图如果将站点处公交车的停靠考虑在内的话,公交车流的运行特征将会有较大的区别。

公交车流加减速进出停靠站的过程中,一方面,公交车辆完成进出站和静止停靠这一过程会改变公交的行程时间;另一方面,公交车辆进站停靠或出站时都需要变道,将与其他社会车辆产生一定的冲突。

此时公交车流的运行特征可以看成是经过上一个交叉口,然后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继续匀速的行驶,到公交停靠站时匀减速进站停靠,然后等待乘客上下车,完成这一过程之后,匀加速驶离公交停靠站,再以路段上的设计车速匀速的行驶直到经过下一个交叉口的过程,如图8-4-8所示。

2)公交车停靠微观过程分析如果以时间尺度来衡量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范围运行、停靠的微观过程,公交车辆从减速进站到加速离站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变换车道、减速进站停靠、开车门、乘客上下车、关车门和加速离站。

(1)变换车道与减速进站阶段变换车道是指运行在非公交站点相邻车道的公交车辆,在站点范围之内将要减速停靠时,必须变换到公交站点相邻车道的运行过程。

这一阶段并不是所有公交车辆都必经的,对于那些没有到达公交站点范围之前早已经运行在站点相邻车道的公交车辆,就不需要经历这一阶段。

在此阶段,由于公交车辆变换车道才能进站停靠,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交通流产生交织干扰。

减速进站是指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范围之内,从正常运行速度开始减速直到进站停靠静止的运行过程。

根据观测,其减速运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

②公交车在开始进入站点范围以后,在保证能正确停靠的前提下,先不减速,而是以在路段上的车速行驶,然后在车辆与站台较近的距离内以较大的加速度在短时间内停车。

实际情况中,公交车辆的进站过程大多为第二种[2],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驾驶员都想尽量减少公交停靠的延误时间。

公交车辆减速进站之前可能需要通过变换车道来为进站停靠做准备,这两个过程经常同时发生,因此,可以将这两个过程统称为进站阶段。

(2)开关车门与上下客阶段由于开车门、乘客上下车与关车门三个阶段都是在公交静止停靠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合称为公交停靠过程。

乘客上下车时间即为公交车辆服务乘客的时间,而每位乘客上下车所需要的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车门宽度和数量、踏步级数和高度、售票系统、乘客携带行李和包裹数量、车内拥挤程度、座位构造、车内通道宽度、上、下车乘客混行状态、路面、路缘石和停车地点的条件与构造等[3]。

目前,我国的公交车辆一般采用的都是前门上客、后门下客的服务方式,以防上、下车客流交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