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碑荟萃
(精品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名碑荟萃”,详细内容包括:秦始皇兵马俑、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刻、云居寺石经、龙门石窟等著名碑刻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著名碑刻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碑刻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碑刻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刻等著名碑刻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名碑荟萃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a. 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b.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兵马俑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a.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刻等著名碑刻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b. 分析碑刻艺术的特点,如书法、雕刻技艺等,并举例说明。
c. 讲解碑刻的历史价值,如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传承文化等。
3. 实践情景引入: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著名碑刻进行深入研究。
b.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整理成汇报PPT。
c.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a. 以西安碑林为例,讲解碑刻的鉴赏方法。
b. 分析碑林的书法、雕刻技艺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选择一个碑刻,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欣赏。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名碑荟萃a. 秦始皇兵马俑b. 西安碑林c. 曲阜孔庙碑刻d. 云居寺石经e. 龙门石窟2. 碑刻艺术特点a. 书法b. 雕刻技艺3. 碑刻历史价值a. 反映当时社会风貌b. 传承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著名碑刻,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名碑荟萃》教案

《名碑荟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鉴赏》第四章《名碑荟萃》,详细内容为:北魏时期的《龙门二十品》,隋代的《董美人墓志》,唐代的《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名碑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时期碑刻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名碑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名碑的鉴赏方法,如笔画、结体、章法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分析名碑的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名碑图片、碑帖、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名碑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碑刻艺术的魅力,提出问题:“这些碑刻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时期?”2. 新课内容:(1)介绍碑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2)讲解北魏《龙门二十品》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3)分析隋代《董美人墓志》的艺术价值。
(4)鉴赏唐代《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名碑。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名碑的笔画、结体、章法等特点,并进行现场点评。
4. 例题讲解:以《多宝塔碑》为例,讲解其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名碑,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碑刻艺术发展历程2. 名碑鉴赏方法3. 各时期名碑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名碑,从笔画、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分析。
2. 答案:(1)名碑名称、年代、作者。
(2)笔画、结体、章法等特点。
(3)艺术价值及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碑刻博物馆,加深对碑刻艺术的了解。
(2)开展名碑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了解其他时期的碑刻艺术。
名碑荟萃教案

名碑荟萃教案教案标题:名碑荟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碑刻,包括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通过撰写论文或演讲等形式,展示对名碑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名碑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名碑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碑刻的材料、形制、内容等。
2. 著名碑刻的选取: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著名碑刻进行深入研究,如《孔子庙堂碑》、《王羲之兰亭序》等。
3. 文化背景的解读:分析每个著名碑刻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碑刻的意义。
4. 艺术价值的评析:探讨每个著名碑刻的艺术特点、技法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 学生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著名碑刻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制作海报或进行演讲等形式展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名碑的概念、分类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著名碑刻,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3. 观摩和分析:组织学生实地观摩著名碑刻,让他们亲身感受碑刻的艺术魅力,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著名碑刻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制作海报或进行演讲等形式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包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海报的设计和演讲的表达能力等。
3. 考试评估:组织一次考试,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有关名碑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碑的相关知识。
2. 图片和视频:展示著名碑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碑刻的艺术魅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著名碑刻,让他们亲身感受碑刻的艺术魅力。
名碑荟萃

颜真卿(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颜真卿( 709-784 ,一说 709-785 ),字清臣,汉族,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
沂)。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劝学诗》《颜勤礼碑》《祭 侄文稿》等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 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 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祭侄文稿》是追祭从 侄颜季明的草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 绪起伏,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
思考
1 、文章为什么以 “ 荟萃 ” 为题? 2 、课文介绍了哪几位书法家?
2. 课文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哪几位书法家?按照课文的叙 述顺序,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欧阳询 柳公权
(唐初)
(唐代中期)
(东晋时期)
王羲之
(盛唐时期)
颜真卿
3. 文中介绍的几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各有什么特点? 从 2-5 段中找出最能表现每个人的书法艺术特点的词语。
欧阳询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 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 " 欧体 " 。有一次, 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 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 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 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 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 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优质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简史》第七章《名碑荟萃》,详细内容涉及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对云峰山、龙门石窟等地的著名碑刻进行深入剖析。
主要包括《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碑刻的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名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掌握名碑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重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名碑的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名碑拓片等。
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字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峰山、龙门石窟等地的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名碑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对名碑的初步印象。
(2)简要介绍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背景。
2. 新课导入(1)详细讲解《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名碑的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北魏时期书法与前后时期的差异。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欣赏名碑拓片,引导学生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4. 例题讲解以《张猛龙碑》为例,讲解其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临摹《张猛龙碑》的片段,体会其笔法特点。
(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北魏时期书法艺术。
六、板书设计1. 《名碑荟萃》2. 内容:(1)北魏时期书法艺术(2)名碑:《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3)特点:笔法、结构、章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张猛龙碑》与《龙门二十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你对北魏时期书法的认识。
(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美术史》第四章《隋唐美术》第二节《名碑荟萃》。
详细内容包括对隋唐时期著名碑刻艺术作品的鉴赏,重点分析《九成宫醴泉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玄秘塔碑》等名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隋唐时期碑刻艺术的发展概况和艺术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名碑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名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隋唐时期名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碑刻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碑刻实物图、放大镜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碑刻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隋唐时期碑刻艺术的发展背景,详细讲解《九成宫醴泉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玄秘塔碑》等名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名碑的艺术特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例题讲解: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分析其书法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临摹名碑,体验碑刻艺术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名碑荟萃》2. 内容:隋唐碑刻艺术发展概况名碑介绍:《九成宫醴泉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玄秘塔碑》名碑艺术特色:书法、雕刻、历史价值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在短文中体现名碑的艺术特色、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碑林等,深入了解碑刻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确保所选名碑涵盖隋唐时期的各个阶段,以展示碑刻艺术的发展脉络。
名碑荟萃读书心得200字

名碑荟萃读书心得200字《名碑荟萃读书心得200字》篇一读了《名碑荟萃》这篇文章,我那叫一个“大开眼界”啊。
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寻思着,名碑嘛,不就是些刻了字的大石头,能有啥好看的。
嘿,这一读可不得了。
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豪华的书法博物馆,那些名碑就像一个个大明星似的,各有各的风采。
颜真卿的字啊,那笔画就像一个个壮实的大汉,稳稳当当的,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
我就想啊,颜大哥当时写这些字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写作业时一样,正襟危坐,一笔一划地认真对待呢?也许他还会皱着眉头,嘟囔着“这一笔可得写好喽”。
再看那欧阳询的字,感觉像个精致的小少爷,每一笔都规规矩矩的,好像经过了精心的打扮。
我看着那些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欧阳询拿着毛笔,在那仔细地勾勒着每一笔,旁边还有一群人在围观,不住地点头称赞,就像现在的追星族看到自己的偶像一样。
不过我也有个小疑惑,这些名碑这么厉害,为啥当时的人就能写得这么好,而我写个字就像鬼画符似的呢?难道他们有什么写字的秘籍不成?像武侠小说里的那种绝世武功秘籍,要是我能得到一本,那我岂不是也能写出一手好字,在小伙伴面前好好显摆显摆。
这篇文章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觉得书法就是写写字嘛,现在感觉那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不同的时代连接起来。
这名碑里的字,不仅仅是字,更像是一部部史书,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们的精神面貌。
我现在都有点想拿起毛笔,也去试试能不能写出点有韵味的字来,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一个小小书法家呢,哈哈,虽然这可能有点自不量力了。
《名碑荟萃读书心得200字》篇二读《名碑荟萃》的时候,我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那感觉既新奇又有点晕乎乎的。
我刚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名碑就像一群神秘的老者,每一块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那些碑上的字啊,就像是它们的“灵魂之语”。
我对颜真卿的碑印象特别深刻。
他的字看起来特别有力量,我就想,他的字是不是吃了“大力水手”的菠菜啊,怎么能这么雄浑有力呢?我在想,他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是不是正满腔热血,怀着对家国的热爱,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那笔尖上了呢?可是啊,这文章里介绍了这么多不同风格的名碑,我就有点眼花缭乱了。
【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名碑荟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安碑林收藏的众多书法名碑。
(3)学习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安碑林中的名碑。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理解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从名碑荟萃中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著名的书法作品图片,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等,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感受。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书法作品是刻在哪里的吗?”从而引出课题《名碑荟萃》。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遒劲”“摹”“荟萃”等词语的读音。
3、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荟萃”的意思,体会西安碑林书法名碑的集中和丰富。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西安碑林的魅力。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书法名碑?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 一 ,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 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年代最多、 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 化的代表。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 术宝库,那就是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 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后经 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 它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 物馆。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 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 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读一读
名碑荟萃
骨气劲峭
遒劲郁勃 瑰宝 王羲之
博采众长 法度严整 美不胜收 观摹 颜真卿
潇洒清秀 辞官不就 端庄雄伟 刚劲
颜真卿
王羲之
欧阳询
柳公权
本文介绍我国史上几位有代
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书法 风格,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 的辉煌成就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 这几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各 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圈画出最能 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 词语。
朝代
东晋
书法家
王羲之
代表作品
《大唐三藏 圣教序碑》 《兰亭序》
书法特点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用笔匀而藏锋,内 刚劲而外温润,字 的曲折处圆而有力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唐初
欧阳询
《皇甫诞碑 》
盛唐 晚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11
11
12
虞
苏 轼
世 南
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 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艺术大师们留下的杰作, 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什么是“碑”
碑是指镌刻有述德、铭功、纪事与
纂(zuǎn)言等文字的刻石,如碑碣、 摩崖、造像记与墓志等。
学习提示:
自由读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 历史上哪几位书法家?
荟 萃 羲 潇 卿 遒 摹
hù i 荟萃 cù i 出类拔萃 xī 王羲之 xiāo 潇洒 qīng 卿相 qí u 遒劲 mó 临摹
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担任碑林的解说员,介绍书法家的书法作 品。 (2)联系自己临帖习字的实际,选择一位书法 家进行介绍。
(提示:解说范围——书法家、朝代、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动 人故事等。)
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如果让你担任碑林的解说员,你准备怎样 介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2)联系自己临帖习字的实际,选择一位书法 家进行介绍。
(提示:解说范围——书法家、朝代、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动 人故事等。)
如果让你担任碑林的解说员,你准备怎 样介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可以联系自 己临帖习字的实际,选择一位书法家进 行介绍。
1.读一读1、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
么?
第1、6自然段首尾照应,
第1段是介绍全文,
第6段是总结全文。
6.你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吗?
总
1
分
总
2—5
6
3.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举例说明法 说明文Fra bibliotek 4.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 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 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 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 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 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 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