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蚀讲义f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

防腐蚀讲义f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
防腐蚀讲义f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

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

本章主要讨论金属在大气、海水、土壤这三种主要的自然环境中金属腐蚀的特征、规律、影响因素以及防护方法等有关内容。

第一节大气腐蚀

一、大气腐蚀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金属在常温大气中,由于空气中的水和氧等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大气腐蚀。大气腐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现象,如钢铁在空气中的生锈即属于此类腐蚀。在大气中使用的钢材量一般超过全世界钢产量的60%,厂房的钢梁、桥梁、钢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电工产品、石油石化中的大部分生产设备以及武器装备等金属材料都是在大气环境下使用的。据估计因大气腐蚀损失的金属约占总的腐蚀损失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研究大气腐蚀的现象和规律,了解大气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金属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以及防止大气腐蚀的方法,都对节省能源、保护资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气腐蚀分类

㈠大气腐蚀的相关概念

1.大气及其组成

地球表面上自然状态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见表4-1。

表4-1 大气的基本组成(不包括杂质,10℃)

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参与金属大气腐蚀过程的主要组成是氧和水蒸汽。二氧化碳虽参与锌和铁等某些金属的腐蚀过程,形成腐蚀产物的碳酸盐,但它的作用是次要的。

氧在大气腐蚀中主要是参与电化学腐蚀过程。空气中的氧溶于金属表面存在的电解液薄层中作为阴极去极化剂,而金属表面的电解液层由大气中的水蒸汽所形成。大气中的水分常用湿度来表示:

①绝对湿度:一立方米大气中的水汽含量(g/m3);一定温度下大气的最高绝对湿度叫做大气的饱和水蒸汽量。

②相对湿度(RH):大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量之比。

㈡大气腐蚀的分类

按照金属表面的潮湿度不同,也就是按照电解液膜层的存在和状态不同,可把大气腐蚀分为三类:

1. 干大气腐蚀

在干燥大气中(通常RH< 60%--80%)金属表面不存在液膜时的腐蚀,这种腐蚀属于化学腐蚀中的常温氧化。其特点是金属表面形成不可见的保护膜。某些金属,如铜、银等非铁金属,在被硫化物所污染了的空气中产生的失泽作用就是一个例子。

2. 潮大气腐蚀

在相对湿度足够高,60%—80%< RH <100%,?金属表面存在肉眼看不见的极薄水膜时发生的大气腐蚀。例如铁在没有雨雪淋到时的生锈即属于此。

3. 湿大气腐蚀

当金属表面存在肉眼可见的凝结水膜时发生的大气腐蚀。也就是说,当空气湿度接近100%,以及当水分以雨、雪、水沫等形式直接落在金属表面上时所发生的腐蚀。

㈢大气腐蚀速度与液膜厚度的关系

可以定性地用图4-1来表示大气腐蚀速度与金属表面上膜层

厚度之间的关系。

图4-1 大气腐蚀速度与金属表面上膜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区域I:在大气湿度特别低的情况下,金属表面只有薄薄的吸

水薄膜,最多只有几个水分子厚度(10~100o

A),还不能认为是

连续的电解液。此区相当于干大气腐蚀,腐蚀速度很低。

区域II:随大气湿度增加,金属表面液膜层厚度也逐渐增加,水膜厚度可达几十或几百个水分子层厚,形成连续的电解液薄层,开始了电化学腐蚀过程。此区域腐蚀速度急剧增加,相当于潮大气腐蚀。

区域III:当金属表面水膜层厚继续增加到几十微米厚时,进入到湿大气腐蚀区。由于氧通过液膜扩散到金属表面困难了,所以此区腐蚀速度有所下降。

区域IV:当金属水膜层变得更厚,如大于1mm时已相当于全浸在电解液中的腐蚀情况,腐蚀速度已基本不变。

应当指出,在实际大气腐蚀情况下,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各种腐蚀形式可以相互转换。而通常所说的大气腐蚀,是指在常温下潮湿空气中的腐蚀,也就是只考虑潮和湿大气腐蚀这两种主要腐蚀形式。

三、大气腐蚀机理

讨论大气腐蚀的机理时,首先应认识到大气腐蚀是金属处于表面薄层电解液下的腐蚀过程,因此既可以应用电化学腐蚀的一般规律,又要注意到大气腐蚀电极过程的特点。

㈠金属表面上水膜的形成

大气腐蚀之所以发生,首先由于金属表面上有水膜形成。湿大气腐蚀是水膜的形成比较容易理解,而在潮大气腐蚀时金属表面水膜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毛细凝聚

研究表明:液面的曲率半径越小,饱和蒸汽压的值越小,水

蒸汽就越易凝聚。因此在金属表面上的微细裂纹、结构间隙、氧化膜或涂镀层的孔隙及表面尘埃微粒等处,会形成许多曲率半径很小的毛细管凹面,水蒸汽就会在这些部位优先凝聚,此即为毛细凝聚。

2.吸附凝聚

在RH<100%,未发生纯粹的物理凝聚之前,由于金属表面的不饱和键力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也能形成很薄的水分子层。表面越粗糙,相对湿度越高,吸附效应越强。

3.化学凝聚

金属表面落上或生成吸水性化合物,如NaCl、NH

4NO

3

、手汗

等,这些物质会吸收水分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促进水蒸汽在金属表面上优先凝聚。

上述三种优先凝聚作用使得金属表面在相对湿度未达100%,大气中水汽含量并未达到饱和蒸汽压时就会形成水膜,水膜的形成便为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大气条件下金属所发生腐蚀的机理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㈡大气腐蚀初期的腐蚀机理

当金属表面一旦形成连续的水膜,就会溶解一定数量的CO2、SO2等而形成电解质溶液,并且溶入大气中的氧。由于金属表面的电化学不均匀性,就会构成各种腐蚀电池,开始电化学腐蚀过程。

1.阴极过程

金属表面主要是依靠氧的去极化作用,通常的反应为:

-

+

+OH

e

O

H

O4

4

2

2

2

即使是电位极负的金属,如镁及其合金,当它从全浸于电解液的腐蚀转变为大气腐蚀时,阴极过程由氢去极化为主转变到氧去极化为主。在强酸性的溶液中,象铁、锌、铝这些金属在全浸时主要依靠氢去极化进行腐蚀;但是在城市污染大气所形成的酸性水膜下,这些金属的腐蚀主要依靠氧的去极化作用。这是因为在液膜较薄的情况下,氧的扩散比全浸状态更为容易。

2.阳极过程

腐蚀的阳极过程是金属失去电子的氧化溶解反应:

+→+n M ne M

在薄的液膜条件下,大气腐蚀阳极过程会受到较大的阻碍。一是容易生成氧化膜或氧的吸附膜,使阳极钝化;二是阳极反应使液膜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增大,导致阳极极化。同时腐蚀生成的金属离子水化困难,易于形成固态腐蚀产物。所有这些都阻碍阳极反应的顺利进行,使得整个过程为阳极过程所控制。

湿的大气腐蚀,腐蚀过程主要受阴极控制,但其阴极控制的程度和全部浸没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情况相比,已经大为减弱。对潮大气腐蚀,腐蚀过程主要是阳极过程控制。可见随着水膜层厚度变化,不仅表面潮湿程度不同,而且彼此的电极过程控制特征也不同。

㈢ 大气腐蚀在金属表层形成锈层后的腐蚀机理

一般认为:存在锈层时,它对锈层下基体钢的离子化将起强氧化剂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腐蚀产物会影响大气腐蚀的电极反应。Evans 认为大气腐蚀的铁锈层处在湿润条件下,可以作为强烈的氧化剂而作用。在锈层内,Evans 模型如图4-2所示。

图4-2 Evans 模型

阳极反应发生在金属/Fe 3O 4的界面上:

e Fe Fe 22+→+

阴极反应发生在Fe 3O 4/FeOOH 界面上:

-++→+OH O H O Fe e FeOOH 22226243

即锈层内发生++→+23Fe e Fe 的还原反应,可见锈层参与了阴极过程。

当锈层干燥时,即外部气体相对湿度下降时,锈层和底部基体钢的局部电池成为开路,在大气中氧的作用下锈层重新氧化成Fe 3+的氧化物,可见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带有锈层的钢能加速腐蚀的进行。

但是一般说来,在大气中长期暴露的钢,其腐蚀速度还是逐渐减慢的。原因之一是锈层的增厚会导致锈层电阻的增加和氧渗入的困难,这就使阴极去极化作用减弱;其二是附着性好的锈层内层将减小活性的阳极面积,增加了阳极极化,使大气腐蚀速度减慢。

四、大气腐蚀的特点

1. 液膜表积比极大,具有极好的溶氧条件,使之一方面始终为氧饱和,另一方面氧极易达到金属表面,所以大气腐蚀具有吸氧腐蚀的优越条件。

2. 由于液膜的高含氧特征及金属离子水化过程的困难,?容易促成阳极极化乃至阳极钝化。

3. 腐蚀产物残留沉积于金属表面,它们的特性对腐蚀影响极大,?有的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腐蚀的发展,有的可能进一步加速腐蚀过程产生不良后果。

4. 大气腐蚀的电极过程特征随大气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五、影响大气腐蚀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气腐蚀的因素很多,季节、风向、气候区类、大气成分等都对大气腐蚀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各方面。

1.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决定了金属表面的水膜厚度,也就决定了大气腐蚀的类型、腐蚀控制因素及腐蚀速度。所以它是影响大气腐蚀的首要因素。一般说来,在临界相对湿度以下,水膜极薄,发生的是干大气腐蚀,腐蚀速度极慢。而高于临界相对湿度,水膜显著增厚,腐蚀速度剧增。

2.温度

温度的影响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不会改变大气腐蚀的类型,则由于阴、阳极反应速度加快使腐蚀速度增大。但是若绝对湿度不变,升温将降低相对湿度,使水膜减薄。如果温升使相对湿度跨越临界相对湿度,将潮大气腐蚀变为干大气腐蚀,则会急剧降低腐蚀速度。

3.大气类型及成分

按照大气中所含有害物质,大气可分为乡村大气、城市大气、海洋大气、工业大气等,它们所含腐蚀物质的种类、含量各不相同,从而使水膜电解液的成分、腐蚀特性不同。总的看来,气相污染物中最为有害的是H2S和SO2,它们既直接参与阴极反应,加速阴极过程,还会破坏钝化膜,加速阳极反应。

4.固体尘粒

工业大气和城市大气中固态尘粒含量较高,它们对大气腐蚀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尘粒种类不同,促进大气腐蚀的机理也不相同。首先,落于金属表面的尘粒成为毛细凝聚的核心,加速了水膜的形成。其次,有的尘粒本身就有腐蚀性,如盐类颗粒。另外,有的本身虽无腐蚀性,但能吸附腐蚀性气体,如碳粒吸附SO2等。对于较大、较多的固体颗粒,还可能与金属表面形成缝隙,造成缝隙腐蚀。

5.金属的表面状态

金属制品的加工方法、粗糙程度、表面附着物、有无氧化膜或防护涂层以及腐蚀产物等都对大气腐蚀有明显的影响。

六、大气腐蚀的防护措施

1. 提高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

通过在钢中加入Cu、P、Cr等元素使之合金化的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2. 表面保护

采用表面保护层隔绝潮湿空气与金属直接接触是防止大气腐蚀的有效手段。

3. 降低相对湿度

采用加热空气、干燥剂、冷冻除水等方法将相对湿度控制在临界值以下,使大气腐蚀控制在干大气腐蚀的低速率之内。

4. 缓蚀剂

采用多种缓蚀剂制成保护材料,可有效地抑制或减缓大气腐蚀的发生和发展。

5. 其它

净化空气、清除金属表面附着物等方法也有助于减轻大气腐蚀的危害。

第二节海水腐蚀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七。海水是自然界量最大,而且还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天然电解质。近年来海洋开发受到普遍的重视,各种海上运输工具,各类的舰船,海上的采油平台,开采和水下输送及储存设备,海岸设施等不断增加。工业的发展使沿岸污染增加,腐蚀问题也更加突出。我国的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公里,海洋天然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研究和解决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的海运和海洋开发,以及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水的性质

海水作为腐蚀性介质,其特性首先在于它的含盐量相当大。世界性的大洋中,水的成分和含盐度是颇为恒定的。内海里的含盐量差别较大,因地区的条件不同而异。例如,地中海的总盐度高达3.7~3.9%,而里海则低到1.0~1.5%,且所含的硫酸根离子高。海水中的主要盐类的含量见表4-2。

除了这些主要的成分之外,海水中还有含量小的其他组分,例如,臭氧、游离的碘和溴亦是强烈的去极化剂和腐蚀促进剂。由上表可看出:

1.海水中能很好离解的盐类的总含量很高,这就使海水成为一种导电性很强的电解质溶液。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类是氯化物,其次是硫酸盐。氯离子的含量约占总离子数的55%,因此海水腐蚀的特点与氯离子的存在密切相关,并使海水对于大多数金属结构具有较高的腐蚀活性,如对于铁、铸铁、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来说,在海水中建立钝态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于含铬量较高的合金钢来说,在海水中的钝态也不是完全稳定的,所以可能出现小孔腐蚀。

二、海水腐蚀的特征

海水是一种典型的电解质溶液,对于金属的腐蚀作用具有电化学的本质。因此,以前讨论过的电化学腐蚀的基本规律适用于海水腐蚀的历程。基于海水本身的特点,所以,海水腐蚀的电化学过程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有:

1.于大多数金属来说,它们在海水中腐蚀时的阳极过程阻滞很小,因而腐蚀速度相当大。基于这一原因,在海水中若用提高阳极性阻滞的方法来防止铁基合金腐蚀的可能性是有限的,甚至改用不锈钢来制造零件也不能保证不受腐蚀,因为这种材料在海水中可由于发生孔蚀而遭受破坏。只有用能提高钝化膜对氯离子稳定的组分使钢合金化(加钼),才能提高其稳定性。另外创造新的、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有着稳定的钝态结构的金属和合金,如钛、锆(gao)、钽(tan)、铌等为基础的合金,才能使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大大地降低。

2.海水腐蚀是氧去极化过程,它是腐蚀反应的控制环节。除了少数负电性很强的金属如镁及其合金在海水中腐蚀时发生氢的去极化作用,大多数金属都发生氧去极化反应。在静止状态或海水以不大的速度运动的情况下,铁、铸铁和钢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差不多完全取决于阴极阻滞,一般是受到氧到达腐蚀表面的速度所控制。

3.海水的电导率很大,电阻性阻滞很小。所以对于海水的腐蚀来说,不只是微观电池的活性较大,同时宏观电池的活性也较大。异种金属的接触能造成显著的电偶腐蚀:海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在海水中异种金属接触所构成的腐蚀电池,其作用

将更强烈,影响的范围更远,如海船的青铜螺旋桨则可引起远达数十米处的钢制船身的腐蚀。

4.海洋环境较为复杂,引起的具体腐蚀过程也各不相同。海洋环境可分为海洋大气区、飞溅区、潮汐区、全浸区及海泥区等等。相对而言,飞溅区由于海水飞溅、干湿交替和风吹日晒等,腐蚀最为强烈;全浸区随深度的增加,含氧量有所降低,温度也趋下降,腐蚀逐渐减轻;而海泥区的腐蚀还会受到微生物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另外由于海风、海浪、潮汐激起的海水不断流动,构成力学因素和电化学因素共同作用的腐蚀环境,海水中还容易发生应力腐蚀、腐蚀疲劳、冲蚀、空蚀等力学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各种腐蚀。

三、影响海水腐蚀的因素

海水是一种复杂的多种盐类的平衡溶液,因而不能像简单的盐溶液一样,容易搞清楚影响腐蚀的每个因素的作用。由于海水中还含有生物、悬浮泥沙、溶解的气体和腐败的有机物质,因此金属的腐蚀行为是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下面是影响海水腐蚀的主要因素;

1.盐度:海水中以氯化钠为主的盐类,其浓度范围对钢来讲,刚好接近于腐蚀速度最大的浓度范围,溶盐超过一定值后,由于氧的溶解度降低,使金属腐蚀速度也下降。另外不同的海水中的盐的种类和浓度都有一定的差别,腐蚀的具体特点也不相同。

2.pH值:海水的pH值一般处于中性,对腐蚀影响不大。在深海处,pH值略有降低,此时不利于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性碳酸盐层。

3.碳酸盐饱和度:在海水pH值条件下,碳酸盐一般达到饱和,易于沉积在金属表面而形成保护层,当施加阴极保护时更容易使碳酸盐沉积析出。河口处的稀释海水,尽管电解质本身的腐蚀性并不强,但是碳酸盐在其中并不饱和,不易在金属表面析出形成保护层,致使腐蚀加快。

4.含氧量:海水中含氧量增加,可使金属腐蚀速度增加。这

是由于局部阳极的腐蚀率取决于阴极反应,去极化随到达阴极的含氧量的增加而加快。海水中的含氧量可高达12ppm,波浪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提高含氧量,而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及死生物分解需要消耗氧,故又使含氧量降低。污染海水中含氧量可大大下降。

5.温度:海水温度越高,腐蚀速度越大。但温度上升,氧的溶解度随之下降,又削弱了温度效应。一般地讲铜、铁和它们的合金在炎热的环境或季节里海水腐蚀速度要快些。

6.海水流速:通常随海水流速增大,氧的扩散速度提高,海水腐蚀加剧。当流速很高或与金属构件的相对速度很大时,很容易引起冲蚀和空泡腐蚀。

7.生物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的活动会改变海水中溶解氧的分布,从而影响海水腐蚀,海洋动物的生存及尸体分解会放出CO2和H2S,会加速海水腐蚀。

四、海水腐蚀的防护措施

1.合理选用金属材料、研制新材料

钛、镍、铜合金在海水中是较耐蚀的材料,但价格高,主要用于关键部位。海洋设施中大量使用的还是钢铁材料,牌号很多,应根据具体的要求合理选择和匹配。同时可以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发展耐海水腐蚀新材料。

2.涂层保护

这是防止金属材料海水腐蚀普遍采用的方法,除了应用防锈油漆外,有时还采用防止生物玷污的防污漆,对于处于潮汐区和飞溅区的某些固定结构物可以用蒙乃尔合金包覆。

3.电化学保护

阴极保护是防止海水腐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只是在全浸区才有效。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便于调节,而牺牲阳极法则更简单易行。海水中常用的牺牲阳极有锌合金、镁合金和铝合金。从比重、输出电量、电流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用铝合金牺牲电极较为经济。

第三节土壤腐蚀

埋设在地下的油、气、水管线及电缆等在土壤的作用下常发生腐蚀、以致管线穿孔而漏油、漏水或漏气,或使电讯发生故障。而且这些设备往往很难检修,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危害。比如胜利油田地处海滨盐泽土区,金属在土壤中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敷设的各类油、气、水管线,虽然时间不长,腐蚀却很明显。因此研究土壤腐蚀规律,寻找有效的防腐途径和方法,对石油化工工业的正常生产以及我们的正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壤的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是由土粒、土壤溶液、土壤气体、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等组成的极为复杂的不均匀多相体系,不同土壤的腐蚀性差别极大,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

1. 土壤的导电性

土壤导电性越好,电阻率越低,土壤的腐蚀性越强,金属的腐蚀速度就越大。土壤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⑴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有些与土壤的组分结合在一起,有些紧紧粘附在固体颗粒的周围,有些可以在微孔中流动。盐类溶解在这些水中,土壤就成了电解质。土壤的导电性与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含盐量有关。土壤愈干燥,含盐量愈少,其电阻就越大。土壤愈潮湿,含盐量愈多,电阻就越小。

⑵土壤的空隙率:土壤的颗粒越粗,土壤的空隙率就越大,土壤的渗水能力越强而持水能力越弱,电阻率越大,腐蚀性越弱。

⑶盐分的影响:土壤中常含有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无机盐类,它们大多数是可溶性的。不同的土壤所含盐的种类、数量差异极大,总的看来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壤溶液的导电性增高,土壤的腐蚀性增大。

2. 含氧量的影响

土壤腐蚀多为吸氧腐蚀,土壤的透气性好,含氧量高,则会

加速金属的腐蚀。因此砂土比粘土的腐蚀性要强,原因是砂土的透气性好。

3. pH值影响

土壤可分为酸性土壤(pH=3~6)、中性土壤(pH=6~7.5)和碱性土壤(pH=7.5~9.5)。一般情况下,pH值越低,土壤的腐蚀性越大,原因是氢离子的阴极去极化作用加速了阴极反应的结果。

4.温度

随温度上升,离子运动加快,电解液导电性提高,氧的渗透、扩散加快,腐蚀速度增大。

5. 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参与并协同土壤腐蚀,使土壤腐蚀加剧。其中最重要的是硫酸盐还原菌、硫杆菌和铁杆菌。微生物主要以四种方式参与土壤腐蚀过程:

⑴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的腐蚀作用(如有机酸、无机酸、硫化物和氨等)。

⑵参与土壤腐蚀的电化学过程,如硫酸盐还原菌能消耗阴极区的氢离子,促进腐蚀过程中的阴极去极化反应,并生成硫化物而加速金属的腐蚀。

⑶改变了金属周围的氧浓度、盐浓度、酸度值等,形成局部腐蚀电池。

⑷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性覆盖层或缓蚀剂的稳定性。

二、土壤腐蚀腐蚀电池及电极过程

㈠土壤中的腐蚀电池

土壤腐蚀和其它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一样,都是因金属和介质的电化学不均匀性所形成的腐蚀原电池所致,这是腐蚀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因土壤介质具有多相性及不均匀性等特点,所以除了有可能生成和金属组织不均匀性有关的腐蚀微电池外,土壤介质的宏观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宏观腐蚀电池,在土壤腐蚀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1.微观腐蚀电池

金属构件较小时,可以认为金属构件周围的土壤结构、水分、盐分、含氧量、酸度等比较均匀,这时发生微电池腐蚀,表现出全面腐蚀的特征。此时,阳极反应为金属的溶解,而阴极反应则较为复杂,通常为氧的去极化反应,强酸性土壤中也有氢的去极化。

在潮湿土壤中,阳极过程无明显的阻滞,腐蚀过程强烈地为阴极过程所控制,而在疏松干燥的土壤中,腐蚀控制类型转变为阳极控制为主,接近于大气腐蚀。

2.宏观腐蚀电池

长距离的埋地管线由于通过不同的组成和结构的土壤,可能由于氧的渗透性不同而造成氧浓差电池(如图4-3);土壤的局部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宏观腐蚀电池,如土壤中石块夹杂物等的透气性如果比土壤本体的透气性差,则该区域的金属就成为腐蚀宏电池的阳极,而和土壤本体区域接触的金属就成为阴极;在均匀的土壤中,由于埋设深度不同也会造成氧浓差电池,埋地管线往往离地面较深的部位腐蚀厉害就是这个原因;金属所处状态的差异引起的腐蚀宏观电池,如由于土壤中异种金属的接触、温差、应力及金属表面状态的不同形成的腐蚀电池,造成局部腐蚀。图4-4为新旧管线连接埋于土壤中形成的腐蚀电池。

图4-3 管道在结构不同的土壤中形成的氧浓差电池

图4-4 新旧管线引起的腐蚀电池

㈡土壤腐蚀的电极过程

1.阳极过程

钢铁在潮湿土壤中的阳极过程和在溶液中腐蚀时相类似,阳极过程没有明显的阻碍。在干燥且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阳极进行的方式接近于铁在大气中的阳极行为。也就是说,阳极过程因钝化现象及离子水化的困难而发生很大的极化作用。根据金属在潮湿、透气不良且含有氯离子的土壤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可把它们分成四类。

⑴阳极溶解时没有显著阳极极化的金属。Mg、Zn、Al、Mn 和Sn等。

⑵阳极溶解的极化率较低,并决定于金属离子化反应的过电位。如铁、碳钢、铜和铅。

⑶因阳极钝化而具有较高的起始极化率的金属。在更高的阳极电位下,阳极钝化又因土壤中存有氯离子而受到破坏。这些金属是铬、锆、含铬或铬镍不锈钢。

⑷在土壤条件不发生阳极溶解的金属。如钛、钽是完全钝化稳定的。

2.阴极过程

阴极过程主要是氧的去极化作用。在土壤中,氧的去极化也是氧与电子结合而生成氢氧根离子。但氧到达阴极过程比较复杂,进行的比较慢。空气中的氧,首先要通过相当厚的土层,然后再通过金属表面上的一层静止液层而到达阴极。因此土壤结构和湿度,对氧的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中,氧的渗透和流动比较容易,金属的腐蚀就严重。在潮湿的粘性土壤中,氧的渗透和流动速度均较小,所以腐蚀过程主要受阴极过程控制。

注:我们已经讨论过的三种自然条件下的腐蚀,大气、海水、土壤腐蚀,其阴极过程都是氧的去极化作用,但在不同的腐蚀情况下,氧的传递速度和情况则不同:在大气腐蚀中,氧是透过电解质薄膜;在海水腐蚀中,氧是经过电解液本体;而在土壤腐蚀中,氧是透过固体的微孔电解质。因此,在大气中,氧到达腐蚀着的金属表面,主要决定于水膜的厚度;在液体里,主要决定于搅拌作用;而在土壤中,当土层的厚度相等时,则决定于土壤的结构和湿度。

三、杂散电流腐蚀

所谓杂散电流是指由原定的正常电路漏失而流入他处的电流。主要来源是应用直流电的大功率电气装置,如电气火车、有轨电车、电焊机、电解和电镀槽、电化学保护装置等。在不少情况下,杂散电流导致地下金属设施的严重腐蚀破坏。当杂散电流流过埋在土壤中的管道、电缆等时,在电流离开管线进入大地处

的阳极端就会受到腐蚀。

图4-5 杂散电流腐蚀示意图

图4-5示出了土壤中因杂散电流而引起管道腐蚀的过程。正常情况下电流自电源的正极→经架空线→电力机车→路轨→返回到电源的负极。但是当路轨与土壤间绝缘不良时,就会有一部分电流从路轨漏到地下,再从管道的另一处流出,回到路轨。杂散电流从土壤进入管道的一端成为阴极区,此区内主要造成轨道的腐蚀,一般对管道没有什么严重的影响,只有当管道电位太负,导致大量析氢,可能破坏防腐绝缘层。电流离开管线进入大地处成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区,而且其位置固定不变(阴极区随电车的移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该区的金属遭到腐蚀破坏。腐蚀破坏的程度与杂散电流的电流强度成正比,电流强度愈大,腐蚀愈严重。杂散电流造成的腐蚀损失相当严重。计算表明,1A的电流流过一年就相当于使9Kg的铁发生了电化学溶解。杂散电流干扰比较严重的区域,8~9mm厚的钢管,只要2~3月就会腐蚀穿孔。杂散电流还能引起电缆铅皮的晶间腐蚀。

杂散电流腐蚀是外电流引起的宏观腐蚀电池,这种局部腐蚀可集中于阳极区的外绝缘涂层破损处。交流杂散电流也会引起金属腐蚀,只是破坏作用很小。

四、土壤腐蚀的控制

为了减轻土壤腐蚀,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绝缘性保护层

包覆绝缘性保护层是保护地下金属构件的常用手段。广泛采用的绝缘性保护层是石油沥青和煤焦油沥青的覆盖层,一般用填料加固或用玻璃纤维布、石棉等把管道缠绕加固绝缘起来。近年来用性能更好的涂层,如环氧煤沥青涂层、环氧粉末涂层、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等。

2. 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现已广泛用于地下管道的保护,通常是将绝缘性保

护层与阴极保护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3. 改良土壤

采用回填改土的方法,降低局部范围土壤的腐蚀性,如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石灰,加强排水,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腐蚀性。

4. 控制微生物腐蚀

设法创造不利于菌类生长繁殖的环境,如投加杀菌剂等,降低微生物腐蚀的危害。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条件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着重了解和掌握大气腐蚀、海水腐蚀及土壤腐蚀的机理、电化学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金属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绪论 腐蚀:由于材料与其介质相互作用(化学与电化学)而导致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控制的方法: 1)、改换材料 2)、表面涂漆/覆盖层 3)、改变腐蚀介质和环境 4)、合理的结构设计 5)、电化学保护 均匀腐蚀速率的评定方法: 失重法和增重法;深度法; 容量法(析氢腐蚀);电流密度; 机械性能(晶间腐蚀);电阻性.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函数(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状态函数(内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函数(熵)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2.1、腐蚀的倾向性的热力学原理 腐蚀反应自发性及倾向性的判据: ?G:反应自发进行 < ?G:反应达到平衡 = ?G: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注:ΔG的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该腐蚀的自发倾向性越大. 热力学上不稳定金属,也有许多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钝化而变得耐蚀. 2.2、腐蚀电池 2.2.1、电化学腐蚀现象与腐蚀电池 电化学腐蚀:即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接触时,由于腐蚀电池作用而引起金属材料腐蚀破坏. 腐蚀电池(或腐蚀原电池):即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做工的短路原电 池. 注:1)、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形成原电池而不一定要有导线的连接; 2)、一块金属不与其他金属接触,在电解质溶液中也会产生腐蚀电池. 丹尼尔电池:(只要有电势差存在) a)、电极反应具有热力学上的可逆性; b)、电极反应在无限接近电化学平衡条件下进行; c)、电池中进行的其它过程也必须是可逆的. 电极电势略高者为阴极 电极电势略低者为阳极 电化学不均匀性微观阴、阳极微观、亚微观腐蚀电池均匀腐蚀

2.2.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 腐蚀电池: 四个部分: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连接两极的电子导体(即电路) 三个环节:阴极过程、阳极过程、电荷转移过程(即电子流动) 1)、阳极过程氧化反应 ++ - M n M →ne 金属变为金属离子进入电解液,电子通过电路向阴极转移. 2)、阴极过程还原反应 []- -? D D ne +ne → 电解液中能接受电子的物质捕获电子生成新物质. (即去极化剂) 3)、金属的腐蚀将集中出现在阳极区,阴极区不发生可察觉的金属损失,只起到了传递电荷的作用 金属电化学腐蚀能够持续进行的条件是溶液中存在可使金属氧化的去极化剂,而且这些去极化剂的阳极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比金属阴极氧化反应的电位高2.2.3、电化学腐蚀的次生过程 难溶性产物称二次产物或次生物质由于扩散作用形成,且形成于一次产物相遇的地方 阳极——[]+n M(金属阳离子浓度) (形成致密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阴极——pH高 2.3、腐蚀电池类型 宏观腐蚀电池、微观腐蚀电池、超微观腐蚀电池 2.3.1、宏观腐蚀电池 特点:a)、阴、阳极用肉眼可看到;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产生明显的局部腐蚀 1)、异金属(电偶)腐蚀电池——保护电位低的阴极区域 2)浓差电池由于同一金属的不同部位所接触的介质浓度不同所致 a、氧浓差电池——与富氧溶液接触的金属表面电位高而成为阳极区 eg:水线腐蚀——靠近水线的下部区域极易腐蚀 b、盐浓差电池——稀溶液中的金属电位低成为阴极区 c、温差电池——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位不同 eg:碳钢——高温阳极低温阴极 铜——高温阴极低温阳极 2.3.2、微观腐蚀电池 特点:a)、电极尺寸与晶粒尺寸相近(0.1mm-0.1μm); b)、阴、阳极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 c)、引起微观局部腐蚀(如孔蚀、晶间腐蚀)

金属防腐蚀的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金属材料内在耐蚀性能 采用不易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的金属及合金材料来加工产品,是有效的防腐办法。例如,有些金属及合金在空气单不易氧化,或能生成致密的钝化薄膜,可以抵抗酸、碱、盐腐蚀,如不锈钢,就是在钢中加入定量的铬、镍、钦等元素,当铬元素含量超过12%时,就可以起到不锈的作用。有些在高温高压时性能稳定,如耐热不起皮钢;有些在空气中不易腐蚀,如铝、锌等。获得这种金属材料的途径卞要是采用冶炼方法来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例如在碳钢中加入镍、铬、硅、锰、钒等元素炼成耐蚀合金钢。不锈钢就是含有较多铬、镍、钛等元素的高合金钢。耐蚀低合金钢就是在钢中加入微量的钒、钛、稀土等元素炼成的低合金耐蚀钢。此外,对于某些金属材料,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方法,改变金属的金相组织,提高耐蚀性能。 二、涂、镀非金属和金属保护层 在金属表面上制成保护层,借以隔开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减少腐蚀。根据构成保护层的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非金属保护层把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涂覆在金属表面,如油漆、塑料、玻璃钢、橡胶、沥青、搪瓷、混凝土、珐琅、防锈油等。在金属表面涂覆非金属保护层,用得最广泛的是油漆和塑料涂层。油漆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方法,但油漆在造漆和涂装过程中有环境污染现象,正在变革工艺,向水溶性方向发展。塑料涂层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防腐方法,尤其是把有机树脂做成粉末涂料,采用各种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优良的涂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金属保护层在金属表面镀上一种金属或合金,作为保护层,以减慢腐蚀速度。用作保护层的金属通常有锌、锡、铝、镍、铬、铜、镉、钛、铅、金、银、钯、铑及各种合金等。获得金属镀层的方法也有许多。①电镀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金属表面上镀上层金属或合金。镀层金属有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答案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2)对不锈钢在20%HNO ( 25℃)有: 3 表面积S=2π×2 .0+2π×0.015×0.004=0.00179 m2 015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0.02×0.005=0.00314 m2 0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1)微电池腐蚀 ①差异充气腐蚀 同一种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如果不同部位溶解氧气浓度不同,则氧气浓度较小的部位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失去电子受到腐蚀;而氧气浓度较大的部位作为阴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如果也有K3[Fe(CN)6]和酚酞存在,则阳极金属亚铁离子进一步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Fe3[Fe(CN)6]2沉淀;在阴极,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不断生成使得酚酞变红(亦属于吸氧腐蚀)。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氧气浓度小的部位)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氧气浓度大的部位)反应式: O2+2H2O +4e-= 4OH- ②析氢腐蚀 金属铁浸在含有K3[Fe(CN)6]2的盐酸溶液中,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腐蚀,杂质作为阴极,在其表面H+得电子被还原析出氢气。两极反应式为: 阳极:Fe = Fe2++2e- 阴极:2H++2e-= H2↑ 在其中加入K3[Fe(CN)6],则阳极附近的Fe2+进一步反应: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2)宏电池腐蚀 ①金属铁和铜直接接触,置于含有NaCl、K3[Fe(CN)6]、酚酞的混合溶液里,由于?O(Fe2+/Fe)< ?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铜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设备防腐蚀办法

设备防腐蚀办法引言 防腐蚀的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正确地选择防腐蚀材料和其他防腐蚀措施;二是选择合理的工艺操作及设备结构。严格遵守化工生产的工艺规程,可以消除不应当发生的腐蚀现象,而即使采用良好的耐腐蚀材料,在操作工艺上不腐蚀规程,也会引起严重的腐蚀。目前,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防腐蚀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正确选材和设计 了解不同材料的耐蚀性能,正确地、合理地选择防腐蚀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材料的品种很多,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速度也不同,选材人员应当针对某一特定环境选择腐蚀率低、价格较便宜、物理力学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以便设备获得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 2 调整环境 如果能消除环境中引起腐蚀的各种因素,腐蚀就会终止或减缓,但是多数环境是无法控制的,如大气和土壤中的水分,海水中的氧等都不可能除去,且化工生产流程也不可能随意更改。但是有些局部环境是可以被调整的,如锅炉进水先去除氧(加入脱氧剂亚硫酸钠和肼等),可保护锅炉免遭腐蚀;又如空气进入密闭的仓库前先出去水分,也可避免贮存的金属部件生锈;为了防止冷却水对换热器和其他设备造成结垢和穿孔,可在水中加入碱或酸以调节PH值至最佳范围(接近中性);炼油工艺中常加碱或 氨使生产流体保持中性或碱性。温度过高时,可在器壁冷却降温,或在设备内壁砌衬耐火砖隔热,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且不影响产品和工艺的前提下采用的方法,在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工艺中选用缓和的介质代替强腐蚀介质。 3

加入缓蚀剂 通常,在腐蚀环境中加入少量缓蚀剂就可以大大减缓金属的腐蚀,我们一般将它分为无机、有机和气相缓蚀剂三类,其缓蚀机理也各不相同。 1无机缓蚀剂 有些缓蚀剂会使阳极过程变慢,称之为阳极型缓蚀剂,它包括促进阳极钝化的氧化剂(铬酸盐、亚硝酸盐、铁离子等)或阳极成膜剂(碱、磷酸盐、硅酸盐、苯甲酸盐等),它们主要在阳极区域反应,促进阳极极化。一般阳极缓蚀剂会在阳极表面生成保护膜,这种情况下的缓蚀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如果剂量不充足,会造成保护膜不完整,膜缺陷处暴露的裸金属面积小,阳极电流密度大,更容易发生穿孔。另一类缓蚀剂是在阴极反应,如钙离子、锌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锰离子等与阴极产生氢氧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以厚膜形态覆盖在阴极表面,因而阻滞氧扩散到阴极,增大浓差极化。除此之外,也有同时阻滞阳极和阴极的混合型缓蚀剂,但加入量一般都需要先通过试验才可确定。 2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是吸附型的,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几个分子厚的不可视膜,可同时阻滞阳极和阴极反应,但对二者的影响力稍有不同。常用无机缓蚀剂有含氮、含硫、含氧及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其吸附类型随有机物分子构型的不同可分为静电吸附、化学吸附及π键(不定位电子)吸附。有机缓蚀剂的发展很快,用途十分广泛,但是使用它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缺点,如污染产品,特别是食品类,缓蚀剂可能对生产流程的这一部分有利,但进入另一部分则变为有害物质,也有可能会阻抑需要的反应,如酸洗时使去膜速度过缓,等。 3气相缓蚀剂 这类缓蚀剂是挥发性很高的物质,含有缓蚀基团,一般用来保护贮藏和运输中的金属零部件,以固体形态应用居多。它的蒸汽被大气中的水分解出有效的缓蚀基团,吸附在金属表面,达到减缓腐蚀的目的。另外,它也是一种吸附性缓蚀剂,被保护的金属表面不需要除锈处理。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姓名:贾永乐学号:201224190602 班级:机械6班 检索主题: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方法:用高级检索,主题词:腐蚀与防护关键词:材料相与检索结果:1456篇,其中关于航空材料的13篇;金属材料的腐蚀的183篇;材料的防护的522篇,其余为腐蚀与防护相关 的其它技术和方法。 文献综述 1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发展史: 所有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将遭受断裂、磨损、腐蚀等损坏。其中,腐蚀失效的危害最为严重,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总和,造成许多灾难性的事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与解决材料的腐蚀问题,与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在现代工程结构中,特别足在高温、高压、多相流作用下,以及在磨损、断裂等的协同作用下,腐蚀损坏格外严重。据统计,材料腐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4.2%。而常用金属材料最容易遭受腐蚀,因此金属腐蚀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1】。我们只有在搞清楚材料腐蚀的原因的基础上,才能研制适宜的耐腐蚀材料、涂层及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以达到防止或控制腐蚀的目的。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和事故,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 每年由于腐蚀引起的材料失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航

空材料的腐蚀损失尤为巨大。我国针对航空产品的腐蚀与防护的研究和应用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在航空产品的常温腐蚀与防护上,已经进入了向国际接轨的发展阶段。航空材料由于服役环境复杂多变, 不同构成材料相互配合影响, 导致航空材料在飞行器的留空阶段、停放阶段遭受多种不同种类的腐蚀, 增加了飞行器的运营成本, 对飞行器的功能完整性和使用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危害。英美空军每架飞机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修理费用为11 000~ 55 000美元之间【2】。1985年8月12日,日本一架B747客机因应力腐蚀断裂而坠毁,死亡500余人。因此航空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研究对航空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8.10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在全国聘任27位科学家组建了我国《腐蚀科学》学科组,笔者作为学科组成员,第三专业组(大气腐蚀专业组)副组长,承担了航空航天部分的调查任务。1980.1—1982.6广泛函调一百多个工厂,并深入26个厂、所、部队,机场进行了实地考查,发现了大量的腐蚀问题,笔者1985年在我国首次出版了《航空产品腐蚀故障事例集》,汇集了数据比较周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46个腐蚀故障【3】。 1990年前,铁道车辆车体结构通常采用普碳钢制造,加之使用涂料档次低,对表面处理和涂装工艺不够重视,车辆锈蚀严重,修理时车体钢板的更换率相当高,有些客车甚至仅使用1个厂修期就报废。1985年,耐大气腐蚀钢(即Corten钢,又称耐候钢)开始用于车辆,到1990年,已在全部新造车辆上采用。由于这类钢材含有(0.2%~0.4%

(完整版)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习题答案

腐蚀与防护试题 1化学腐蚀的概念、及特点 答案:化学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损坏现象称为金属的化学腐蚀。 是一种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即腐蚀介质中的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腐蚀产物。在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介质与金属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腐蚀电流产生,反应速度受多项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 归纳化学腐蚀的特点 在不电离、不导电的介质环境下 反应中没有电流产生,直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腐蚀速度与程度与外界电位变化无关 2、金属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条件,举例说明哪些金属氧化膜有保护作用,那些没有保护作用,为什么? 答案:氧化膜保护作用条件: ①氧化膜致密完整程度;②氧化膜本身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质;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能力;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 氧化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PB原理: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大于消耗掉的金属的体积,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前提。 PB原理的数学表示: 反应的金属体积:V M = m/ρ m-摩尔质量 氧化物的体积: V MO = m'/ ρ ' 用? = V MO/ V M = m' ρ /( m ρ ' ) 当? > 1 金属氧化膜具备完整性条件 部分金属的?值 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 MoO3 3.4 WO3 3.4 V2O5 3.2 Nb2O5 2.7 Sb2O5 2.4 Bi2O5 2.3 Cr2O3 2.0 TiO2 1.9 MnO 1.8 FeO 1.8 Cu2O 1.7 ZnO 1.6 Ag2O 1.6 NiO 1.5 PbO2 1.4 SnO2 1.3 Al2O3 1.3 CdO 1.2 MgO 1.0 CaO 0.7 MoO3 WO3 V2O5这三种氧化物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常温下由于?值太大会使体积膨胀,当超过金属膜的本身强度、塑性时,会发生氧化膜鼓泡、破裂、剥离、脱落。 Cr2O3 TiO2 MnO FeO Cu2O ZnO Ag2O NiO PbO2 SnO2 Al2O3 这些氧化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值适中。这些金属的氧化膜致密、稳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MgO CaO ?值较小,氧化膜不致密,不起保护作用。 3、电化学腐蚀的概念,与化学腐蚀的区别 答案:电化学腐蚀: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与损坏。 与化学腐蚀比较: ①是“湿”腐蚀 ②氧化还原发生在不同部位 ③有电流产生 ④与环境电位密切相关

设备防腐蚀办法

设备防腐蚀办法 引言 防腐蚀的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正确地选择防腐蚀材料和其他防腐蚀措施;二是选择合理的工艺操作及设备结构。严格遵守化工生产的工艺规程,可以消除不应当发生的腐蚀现象,而即使采用良好的耐腐蚀材料,在操作工艺上不腐蚀规程,也会引起严重的腐蚀。目前,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防腐蚀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正确选材和设计 了解不同材料的耐蚀性能,正确地、合理地选择防腐蚀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材料的品种很多,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速度也不同,选材人员应当针对某一特定环境选择腐蚀率低、价格较便宜、物理力学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以便设备获得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 2 调整环境 如果能消除环境中引起腐蚀的各种因素,腐蚀就会终止或减缓,但是多数环境是无法控制的,如大气和土壤中的水分,海水中的氧等都不可能除去,且化工生产流程也不可能随意更改。但是有些局部环境是可以被调整的,如锅炉进水先去除氧(加入脱氧剂亚硫酸钠和肼等),可保护锅炉免遭腐蚀;又如空气进入密闭的仓库前先出去水分,也可避免贮存的金属部件生锈;为了防止冷却水对换热器和其他设备造成结垢和穿孔,可在水中加入碱或酸以调节PH值至最佳范围(接近中性);炼油工艺中常加碱或氨使生产流体保持中性或碱性。温度过高时,可在器壁冷却降温,或在设备内壁砌衬耐火砖隔热,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且不

影响产品和工艺的前提下采用的方法,在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工艺中选用缓和的介质代替强腐蚀介质。 3 加入缓蚀剂 通常,在腐蚀环境中加入少量缓蚀剂就可以大大减缓金属的腐蚀,我们一般将它分为无机、有机和气相缓蚀剂三类,其缓蚀机理也各不相同。 1无机缓蚀剂 有些缓蚀剂会使阳极过程变慢,称之为阳极型缓蚀剂,它包括促进阳极钝化的氧化剂(铬酸盐、亚硝酸盐、铁离子等)或阳极成膜剂(碱、磷酸盐、硅酸盐、苯甲酸盐等),它们主要在阳极区域反应,促进阳极极化。一般阳极缓蚀剂会在阳极表面生成保护膜,这种情况下的缓蚀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如果剂量不充足,会造成保护膜不完整,膜缺陷处暴露的裸金属面积小,阳极电流密度大,更容易发生穿孔。另一类缓蚀剂是在阴极反应,如钙离子、锌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锰离子等与阴极产生氢氧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以厚膜形态覆盖在阴极表面,因而阻滞氧扩散到阴极,增大浓差极化。除此之外,也有同时阻滞阳极和阴极的混合型缓蚀剂,但加入量一般都需要先通过试验才可确定。 2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是吸附型的,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几个分子厚的不可视膜,可同时阻滞阳极和阴极反应,但对二者的影响力稍有不同。常用无机缓蚀剂有含氮、含硫、含氧及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其吸附类型随有机物分子构型的不同可分为静电吸附、化学吸附及π键(不定位电子)吸附。有机缓蚀剂的发展很快,用途十分广泛,但是使用它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缺点,如污染产品,特别是食品类,缓蚀剂可能对生产流程的这一部分有利,但进入另一部分则变为有害物质,也有可能会阻抑需要的反应,如酸洗时使去膜速度过缓,等。

东北大学 材料腐蚀与防护 复习

第一章 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 腐蚀性:指环境介质腐蚀材料的强弱程度。 高温氧化:在高温条件下,金属与环境介质中的气相或凝聚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受破坏的过程称高温氧化,亦称高温腐蚀。 毕林—彼得沃尔斯原理或P-B 比:氧化时所生成的金属氧化膜的体积2MeO V 与生成这些氧化膜所消耗的金属的体积Me V 之比。 腐蚀过程的本质:金属 → 金属化合物 (高温)热腐蚀:指金属材料在高温工作时,基体金属与沉积在其工作表面上的沉积盐及周围工作气体发生总和作用而产生的腐蚀现象称为热腐蚀. p 型半导体:通过电子的迁移而导电的半导体; n 型半导体:通过空穴的迁移而导电的半导体。 n 型:加Li (低价),导电率减小,氧化速度增加;加Al (高价),导电率增加,氧化速度降低。 p 型:加Li (低价),导电率增加,氧化速度降低;加Cr (高价),导电率减小,氧化度增加。 腐蚀的危害 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造成金属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造成设备破坏事故,危及人身安全;3)引起环境污染。 金属一旦形成氧化膜,氧化过程的继续进行将取决于两个因素 1)界面反应速度,包括金属/氧化物界面以及氧化物/气体两个界面上的反应速度;2)参加反应物质通过氧化膜的扩散速度。(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控制了继续氧化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控制了进一步氧化速度。在氧化初期,氧化控制因素是界面反应速度,随着氧化膜的增厚,扩散过程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继续氧化的速度控制因素)反映物质通过氧化膜的扩散,一般可有三种传输形式 1)金属离子单向向外扩散;2)氧单向向内扩散;3)两个方向的扩散。 反应物质在氧化膜内的传输途径 1)通过晶格扩散:温度较高,氧化膜致密,而且氧化膜内部存在高浓度的空位缺陷的情况下,如钴的氧化;2)通过晶界扩散。在较低的温度下,由于晶界扩散的激活能小东北大学 材料腐蚀与防护 整理人 围安 E-mail jr_lee@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164786.html, 2016.1.2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管理办法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管理办法 (2005年7月5日水利部水综合[2005]26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水工金属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腐蚀质量对水工金属结构使用寿命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为加强对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的管理,保证水工金属结构的质量,维护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施工的单位,根据自愿的原则,可向水利部产品质量监督总站申请取得《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施工能力证书》。施工能力分为涂料涂装、金属喷涂、电化学保护三个专业。 第三条 从事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的人员分为质检员和操作工,质检员和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培训由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和操作工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考试委员会”)组织,也可由本单位自行安排。经考试委员会培训并考试合格的,由水利部产品质量监督总站发给《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合格证书》和《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操作工合格证书》。 第四条 本办法对从事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使用等的单位,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水利部产品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负责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施工能力评定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宣传、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制定《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施工能力评定细则》和《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和操作工培训工作细则》; (二)负责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施工能力证书申请的受理、评定、备案、公示和颁发专业施工能力证书以及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 (四)负责考核、评定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和操作工考试委员会,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五)审查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和操作工考试结果,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质检员合格证书》和《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操作工合格证书》。 第三章 申请条件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案

第二节金属腐蚀和防护 【教学目标】 1.能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3.参与试验探究观察铁生锈及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教学难点】电化学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共议、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板书】第四节金属的腐蚀 【板书】一、金属腐蚀: 【讲述】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金属腐蚀造成的,我们以前接触过金属腐蚀的,曾经探讨过铁钉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受到腐蚀,我们来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钢铁腐蚀的条件,提示大家我们可以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我这里提供的实验用品有:铁钉、煮沸过的水(除O2)、干燥剂(CaCl2)、植物油、试管、橡胶塞,还有食盐溶液和醋酸溶液。我们可以设计出至少五种实验方案来探究铁钉在什么条件下会锈蚀,什么条件下锈蚀的速度会加快。 注意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将方案用到的物品填在学案相对应位置。 【实验设计】(学生自主设计)(由学生讲述设计的实验) 【现象】单独与水或空气接触的铁钉不易腐蚀,但是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的铁钉,出现明显的锈蚀。与食盐溶液接触的铁钉和与醋酸接触的铁钉锈蚀的更加明显。 【板书】三、铁钉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加速锈蚀的原因,有电解质溶液。

【提问】铁作为我们常见的金属,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就是腐蚀现象,那么什么是金属腐蚀?它的定义,本质,分类分别是什么呢? 【投影】金属腐蚀:指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损耗的过程。 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 【讨论】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中给予铁钉了不同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那么你们能感觉到这些腐蚀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讲述】如果我将铁钉在空气中灼烧,就是直接接触空气,例如有的地方的洒铁花,印度帕博尔的毒气泄漏事故中钢铁和氯原子的直接反应导致阀门腐蚀。这样的腐蚀叫做金属的化学腐蚀,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是腐蚀速度很慢的,而我们做的铁钉锈蚀条件中接触水和空气,接触食盐溶液和醋酸溶液的腐蚀很快,为什么呢?这就是第二类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展示电化学腐蚀的定义。【投影】实验探究2,探究初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如果加入铜片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讲述】本来在锌粒上面的气泡,因为接触了铜片,立刻铜片上会有大量的氢气泡冒出,也相当于加快了锌粒的腐蚀。 【动画模拟】探讨回忆原电池的原理,指出铁钉其实是铁碳合金,含2~4%的碳,这样就组成了铁碳原电池,动画模拟讨论铁碳在酸性条件下和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实验探究3: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负极(Fe):Fe - 2e- = Fe2+ 正极(C):2H++2e-=H2↑(析氢腐蚀) 2H2O + O2 + 4e- = 4OH-(吸氧腐蚀) 铁锈的生成:Fe2+ + 2OH- = Fe(OH)2↓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生成的Fe(OH)3,失水生成Fe2O3·xH2O就是铁锈。 【讲述】吸氢我们可以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铁钉是否发生吸氧腐蚀,我们来看这个试验装置:p85 【试验现象和结论】水柱上升,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 【讲述】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电化学腐蚀现象在生活中更为普遍而且腐蚀速

论文-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 罗--(学号:1230060054) (-----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学1202班) 专题授课老师:---- 摘要:自从人类发现并使用金属到如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然而人类在享受金属材料的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苦恼着金属腐蚀带来的烦恼。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同时,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对金属进行防护。金属的有效防护,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赢得最大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对加强国防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属材料腐蚀防护 引言:当金属和周围气态或液态介质接触时常常由于发生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而逐渐损坏的过程成为金属腐蚀,每年金属腐蚀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金属的有效防护对于一个企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1.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1.1金属腐蚀的分类 按照金属的腐蚀机理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大类。化学腐蚀就是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氧化损耗的过程;电化学腐蚀就是铁和氧形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金属腐蚀的实质都是金属原子被氧化转化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 1.2金属腐蚀的发生

自然界中只有极少数金属(例如金、铂等)能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大多数金属都需要从它们的矿石中用不同的能量冶炼出来。因此,金属受周围介质的化学及电化学作用而被破坏,这种现象叫做金属的腐蚀。 1.3金属腐蚀的危害 金属腐蚀的危害首先在于腐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材料的损耗、设备的失效、能源的消耗。由于腐蚀,使大量有用材料变为废料,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钢铁设备约为其年产量的10% 。间接损失包括因腐蚀引起的停工停产,产品质量下降,大量有用有毒物质的泄漏、爆炸,以及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等。一些腐蚀破坏事故还造成了人员伤亡,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 2.1 改变金属的组成 这种方法最常见的是不锈钢材料。通过在钢铁中加入12-30%的金属铬而改变钢铁原有的组成,从而改善性能,不易腐蚀。如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不锈钢炊具,餐具等就是以此为材料的。2.2 形成保护层 在金属表面覆盖各种保护层,把被保护金属与腐蚀性介质隔开,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可以形成以下几种保护层来对金属腐蚀进行防护: (1)磷化处理: 钢铁制品去油、除锈后,放入特定组成的磷酸

金属防腐处理方法

金属防腐处理方法 一、金属的防护及保护方法 (一)金属的防护 针对金属腐蚀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有: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例如制造各种耐腐蚀的合金,如在普通钢铁中加入铬、镍等制成不锈钢。 2.保护层法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使金属制品与周围腐蚀介质隔离,从而防止腐蚀。如: (1)在钢铁制件表面涂上机油、凡士林、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 (2)用电镀、热镀、喷镀等方法,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如锌、锡、铬、镍等。这些金属常因氧化而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水和空气等对钢铁的腐蚀。 (3)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细密稳定的氧化膜。如在机器零件、枪炮等钢铁制件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黑色四氧化三铁薄膜等。 3.电化学保护法

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保护,设法消除引起电化腐蚀的原电池反应。电化学保护法分为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两大类。应用较多的是阴极保护法。 4.对腐蚀介质进行处理 消除腐蚀介质,如经常揩净金属器材、在精密仪器中放置干燥剂和在腐蚀介质中加入少量能减慢腐蚀速度的缓蚀剂等。 (二)电化学保护 将被保护的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阴极,使其不受到腐蚀,所以也叫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牺牲阳极保护法 此法是将活泼金属(如锌或锌的合金)连接在被保护的金属上,当发生电化腐蚀时,这种活泼金属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因而减小或防止被保护金属的腐蚀。这种方法常用于保护水中的钢桩和海轮外壳等例如水中钢铁闸门的保护,通常在轮船的外壳水线以下处或在靠近螺旋浆的舵上焊上若干块锌块,来防止船壳等的腐蚀。 2.外加电流的保护法 将被保护的金属和电源的负极连接,另选一块能导电的惰性材料接电源正极。通电后,使金属表面产生负电荷(电子)的聚积,因而抑制了金属失电子而达到保护目的。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在土壤、海水及河水中的金属设备受到腐蚀。电化学保护的的另一种方法叫阳极保护法,即通过外加电压,使阳极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发生钝化的过程。可有效地阻滞或防止金属设备在酸、碱、盐类中腐蚀。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学设计教案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3课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原电池原理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学会利用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设计防护的方法。 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护的必要性。 【预习】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1)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常见的类型:。 (2)电化学腐蚀 ①概念:当两种金属(或合金)且又同时暴露在里或与接触时,由于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的腐蚀就是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由于电解质溶液的不同,又可分为和两种。 ②吸氧腐蚀 见课本27页图1-3-13:表示的是一块铆有铁铆钉的铜板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情况,其中为负极,为正极,铜板表面凝结有一层水膜,空气中CO2及沿海地区空气中的NaCl等物质溶解在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从而构成原电池。 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 然后OH-与Fe2+结合为Fe(OH)2,故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 Fe(OH)2与潮湿空气反应生成Fe(OH)3:方程式为: 生成的Fe(OH)3分解,从而生成铁锈(Fe2O3·nH2O),该过程主要消耗O2,称为吸氧腐蚀。③析氢腐蚀 同样是上述腐蚀,若空气中SO2含量较高,处于酸雨的环境下,使水膜酸度较高,即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正极反应就变为: 总反应为:。该过程为析氢腐蚀。 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都使金属成为原电池的负极,金属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而被腐蚀,且金属越越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例1】下列关于铁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空气 B、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C、不能接触干燥的空气 D、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例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原电池反应造成的是( ) A、含杂质的锌与盐酸反应比纯锌与盐酸反应速率快。 B、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腐蚀。 C、纯铁和盐酸反应,如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则可加快反应速率。 D、化工厂中的铁锅炉易腐蚀而损坏。 2、金属的防护 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只要破坏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就可减少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常见有以下几种金属防护方法: (1)让金属制品处于的环境。该方法破坏了电解质溶液的存在,金属不易被腐蚀。 (2)在金属表面加一层。常见的方法是刷一层、、、 、等保护层,效果较好的方法还有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防护层。

2019年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019年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篇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识点 【知识梳理归纳】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金属的腐蚀(1)概念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2)实质 金属原子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即金属发生了反应.(3)类型 根据与金属不同,可分为腐蚀和腐蚀. 2.化学腐蚀 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O2、Cl2、SO2等)或非电解质液体(如石油)等直接发生而引起的腐蚀. 3.电化学腐蚀(1)概念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2)分类

以钢铁的腐蚀为例 【问题探究】将纯铁放入稀H2SO4中,发生的是析氢腐蚀吗? 提示:不是.析氢腐蚀是指不纯的金属(或合金)接触到酸性较强的电解质溶液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纯铁与稀H2SO4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二、金属的防护 1.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如制成等. 2.金属表面加保护层 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3.电化学保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 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种更的金属,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极.(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

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的极相连,作电解池的极. 【自我诊断训练】 1.(20XX·福建高三质检)打开右图所示装置中的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C.铁丝网的表面产生锈迹D.烧杯内溶液变红色 2.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n/2H2↑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首先是镀层被氧化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3.如图所示,在水槽中装入蒸馏水后,铁块腐蚀速率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Ⅰ>ⅢD.Ⅱ>Ⅲ>Ⅰ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摘要:扼要介绍了金属的腐蚀机理,腐蚀发生的原因。金属的腐蚀现象和机理比较复杂,但可以通过合理地选用材料、有效地采取防腐蚀措施来减缓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这对于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属材料;腐蚀;防护 钢铁生锈、铜器泛绿、银具变黑等都是材料(通常是指金属)及其结构物,制件与其所处环境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破坏或变质。这类破坏或变质被称之为材料的腐蚀。腐蚀科学则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冶金学、表面科学、力学、机械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应用科学。金属的腐蚀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研究金属的腐蚀这门科学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加强国防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1 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1.1金属腐蚀的分类 按照金属的腐蚀机理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大类。化学腐蚀就是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氧化损耗的过程;电化学腐蚀就是铁和氧形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是阳极。遭到的腐蚀不管是化学腐蚀还是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的实质都是金属原子被氧化转化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1] 1.2金属腐蚀的发生 自然界中只有极少数金属(例如金、铂等)能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大多数金属都需要从它们的矿石中用不同的能量冶炼出来。因此,从热力学观点来看,金属的腐蚀是很自然的事。金属受周围介质的化学及电化学作用而被破坏,这种现象叫做金属的腐蚀。由于腐蚀导致的金属破坏都从表面开始,而破坏的程度,一般来说也是表面最大。在液态和固态电解质中腐蚀过程是电化学过程。因此,腐蚀能否进行取决于金属能否离子化,而金属离子化的趋势可以用电极电位(E)表示。 金属在电解质中的腐蚀是一种电化学变化[2],它的进行依照法拉第定律及欧姆定律,△W=(Ec-Ea)te/(96500AR) 式中,e为常数,如粗略地认为R不变时,则腐蚀速率(△W/t)与(Ec-Ea)成正比,而与A成反比。(Ec-Ea)因极化关系有所变化,因此腐蚀率也会随时间变化;阳极面积(A)较小时,腐蚀率将会随着提高。金属腐蚀时,阳极释放电子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获得电子的阴极过程是在同一金属表面进行的。 2 金属防护的方法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 105-95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05-95的通知 水科技〔1995〕427号 根据1993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我部机械局主持、以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为主编单位编制的《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95。 本标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机械局,并由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日目次

1 总则 2 表面预处理 3 涂料保护 4 金属热喷涂保护 5 验收 附录 A 露点计算 附录 B 涂装前钢材表面清洁度等级 附录 C 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 (比较样块法) 附录 D 涂料配套参考表 附录 E 涂膜厚度检查方法 附录 F 金属涂层的封闭涂料及面漆配套参考表 附录 G 金属涂层厚度和结合性能的检查 附加说明 1 总则 1. 0. 1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包括闸门、拦污栅、启闭机、压力钢管、清污机及过坝通航金属结构等(以下统称水工金属结构)的防腐蚀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制定本规范。 1. 0. 2 水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安装及验收各阶段的防腐蚀技术、工艺和检测等要求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1.0.3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方案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运行工况、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选定。 1. 0. 4 为了保证水工金属结构的防腐蚀施工质量,在施工全过程中,应由有一定防腐蚀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对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1.0.5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施工的安全、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等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1. 0. 6 引用标准: GB 8264 涂装技术术语 GB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13288 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GB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 6484~6487 铸钢丸铸钢砂铸铁丸铸铁砂 GB 9286 色漆和清漆的划格试验 GB 11375 热喷涂操作安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能定位 1.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能辨别金属发生腐蚀的类型。 2.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反应原理。 3.了解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的原理。 情景切入 铁生锈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防止铁生锈呢? 自主研习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 (1)定义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2)实质 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3)类型 ①化学腐蚀:指金属与其他物质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腐蚀过程中无电流产生。 ②电化学腐蚀:指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发生原电池反应,使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 (1)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时,氧气参加电极反应,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2Fe==4e-+2Fe2+; 正极: 2H2O+O2+4e-==4OH-; 总反应: 2Fe+O2+2H2O==2Fe(OH) 2。 最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反应如下: 4Fe(OH) 2+O2+2H2O==4Fe(OH) 3; 2Fe(OH) 3==Fe2O3·xH2O+(3-x)H2O。 (2)析氢腐蚀:金属表面的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腐蚀过程中不断有H2放出。 负极: Fe==Fe2++2e-; 正极: 2H++2e-==H2↑; 总反应:Fe+2H+==Fe2++H2↑。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金属的防护 (1)本质:阻止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2)方法 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等。 ②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等。 ③电化学防护 2.电化学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