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专项边坡治理方案

矿区专项边坡治理方案
矿区专项边坡治理方案

舟山市钓梁三期围垦黄泥坎一区(II标段)

开采回填工程

编制人:

审批人:

2017.1.12

一、概述

本次工作内容

边坡治理要求:

根据施工合同提供的治理区范围。对+63m平台边坡进行平整、清理。

二、治理区现状特点

2.1、治理区地理位置、坐标及交通

本工程位于定海城区10°方向,直距11.4km,行政隶属定海区白泉镇新港社区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3′38″,北纬30°05′13″,位于《舟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其他区内。本工程开采面积0.279km2,由22个拐点围成,开采标高63~3.0m。

本工程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东北部,距离白泉镇政府约5km。其东侧为围涂工地,南侧为黄沙村,西侧为下淡水坑村,北侧为张家坑村。乡村公路从矿区南部22m平台通过,向东延伸至回填区,交通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

本次设计只针对爆破作业区域距110kv高压线300m以外区域。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2.2自然地理及水文气候

本工程处于舟山本岛滨海丘陵地带,北东向山脊的前缘部位。附近最高海拔标高104.40m,自然地形坡度一般为10~25°,地表植被发育,多为低矮树木,基岩露头较多。

本工程位于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8℃~16.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6.6℃,历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279.4mm,年最大降雨量1888.9mm,每年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3.6m/s,台风影响时,最大风速>40m/s。

潮汐为非正规半日潮。历年最高潮位3.14m,历年最低潮位-2.43m,多年平均高潮位2.36m,多年平均低潮位-2.00m,平均潮位0.19m,平均潮差2.03m,最大潮差3.97m(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

本工程内有一废弃水库,库区面积约1000 m2,水深约2~4m;距矿区约300m

处有淡水坑水库,库区面积约26400 m2,水深约3~5m。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含水层、风化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野外调

查表明,山体上覆残坡积物厚0.5~1.0m左右,部分沟谷地带厚度稍大,局部大

于 1.0m,胶结密实,透水性较差,地下水量贫乏。下伏风化基岩节理较发育,

大多呈微张,透水性较好,新鲜基岩节理总体不发育,节理面平直、闭合,水的

连通性差,显示地下水向下渗透路径不长,迳流量较小,同时区内未见泉水出露,说明基岩裂隙水贫乏。

本工程开采底盘标高为3m,高于矿区东侧平原区地面(1-2m)。矿区地形

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s

综上所述,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3地质条件及岩石性质

本工程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Ⅰ)浙东南褶皱带(Ⅱ)丽水—宁波隆起(Ⅲ)新昌—定海断隆(Ⅳ)北部,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北段,晚侏罗世火山穹窿东侧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内。区内残坡积层较薄,为含砾砂粉质粘土、含块石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开采的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属坚硬岩类,岩体中未见断层,区内节理不发育。本工程开采范围内节理面平直、闭合,岩体总体较完整,在具体施工中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自南往北采掘推进,节理与开采边坡呈大角度斜交或反倾,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本工程开采范围内山低坡缓,切割深度不大,山上植被发育,显示山坡较

稳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本工程开采矿石岩性为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呈青灰色及深灰色夹肉红色等

杂色,岩石具玻屑塑变结构,假流动构造,组成岩石的主要碎屑物为塑变玻屑和

晶屑,少量浆屑,未见明显岩屑,属坚硬类岩。

2.4开采区周围环境

1、本工程东侧为围涂工地,距离较远;南侧为黄沙村最近150m、西侧330m 为福禄寿禅寺、北侧为张家坑村最近500m,在200m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村庄、居民,需采取保护措施。

2、本工程距西侧110KV高压输电线最近300m。

综上所述,矿区周边环境条件不复杂,矿山开采时须采取有效的防护、警戒措

施。

三、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3.1、治理设计原则与治理目标

3.1.1、治理设计原则

1、方案编制应首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以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案实施边坡施工;

2、按治理方案进行刷坡后应符合规定标高,刷坡后留下的坡面没有残留物,坡面平坦,不留安全隐患;

3、在确定方案时,必须遵循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4、功能优先、因地制宜整治该区域。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保证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使原有裸露的山体得到有效的防护。

3.1.2、治理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

5、《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

6、《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

3.1.3、治理目标

1、通过对高陡边坡的削坡卸荷,减缓边坡坡角,使整体坡角降低到56°以内,消除边坡危石,从而保证陡倾边坡区的边坡稳定。

2、通过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保证治理区坡脚稳定、治理区排水通畅,防止治理区水土流失。

3.2、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鉴于治矿区岩石的岩性、结构面特征以及边坡稳定性特点,本次治理设计及施工中拟采用:通过爆破刷坡、坡面清理修整,挡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施,保证边坡稳定,治理完成后边坡较为平坦,符合生态治理要求。

3.2.1、边坡稳定性处理方案

西侧+63平台边坡位于矿区西侧,顶部为表土及风化层,基岩为凝灰岩,岩石坚硬、坡角较陡。治理区东侧已有道路可至+63平台,设计削坡卸载采用深孔爆破、水平台阶式自上而下逐层进行。

治理区坡面内部基岩整体性完好,通过以上因地制宜的治理,治理区坡面整体坡度降缓到56°以内,坡面上浮石、浮土等被有效清除,无明显松散堆积物,能诱发各个分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基本得到消除,治理区达到稳定性要求,也同时达到生态治理的要求。

边坡相关光面爆破参数设计

(1)台阶高度H

H=15m

(2)钻孔直径d

d=115mm

(3)钻孔倾角α

根据最终台阶的设计要求。

(4)超深h

一般光爆孔的超深值等于或大于主爆孔爆破的底部破坏深度,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本工程取h=2m。

(5)炮孔深度L

L=H/sinα+h

(6)孔距a

a=0.8~1.2m

(7)线装药密度p

p=0.4~0.5kg/m

(8)填塞长度L2

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取L 2=1.5m ~2.5m

(9)装药长度L 1

L 1=L- L 2

(10)装药结构

将32mm 直径的乳化炸药药卷按顺序间隔绑在导爆索上,炮孔底部1~2m 区段的装药量比设计值大2倍,接近堵塞段顶部1m 的装药量为计算值的1/2,炮孔其他部位按计算的装药量装药。装药时绑在导爆索上的药串固定在竹片上,缓缓送入炮孔内,使竹片贴靠保留岩壁一侧。(见下图4.5光爆孔装药结构图)

图4.5 光爆孔装药结构图

光面爆破参数汇总表

导爆索+毛竹片堵塞段

直径32mm乳化药卷孔底加强装药段

3.2.2、基础工程建设方案

1、排水沟建设:为保证治理区边坡及平缓地区域内地表水排泄通畅,设置排水沟。通过各排水沟相互间的连通,构成整个治理区的截排水系统,将治理区内部地表水汇集,整体排入东侧水塘或自然沟。设计:排水沟均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平台排水沟规格为上宽0.45m、下宽0.3m、深0.35m、基底浇注0.1m,长946m。

2、施工道路:为便于机械作业,同时为满足物料运输及其他方面需要,按要求开拓施工道路。

四、主要施工工艺

本治理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施工工艺包括:边坡削坡、清坡施工工艺、排水沟构筑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

4.1、削坡及边坡修整清理施工工艺

根据上述工程治理方案的要求,本工程从岩石类型、山体高程、周边环境及土石方量等诸多因素考虑,采用机械或爆破开挖削坡为主、人工清理为辅的总体

削坡及坡面修整清理方案。削坡施工由自上而下、从南向北、由西向东推进。

削方施工从上至下对坡面进行开挖,保证削坡边坡角不大于56°。削坡中注意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彻底消除坡面中不稳定因素。

4.2、截、排水沟建设工艺

1、截、排水沟的施工,首先须按平面图的位置及标高进行放样确定基准线。

2、沟底必须整平压实,在充分稳定的基础上采用碎石混凝土浇注。其厚度8-12cm。

3、沟壁片石圬工所采用的石料为不易风化石块,且要求采用挤浆法方式,做到灰满缝严、砌筑坚实。沟面必须用水泥砂浆进行沟缝。

五、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安全管理

5.1施工质量管理

5.1.1、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5.1.2、施工质量管理方针

施工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二”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本工程设计的要求和《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要求》及《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进行施工质量监控。

5.2 分项工程质量指标

削坡及坡面修整分项工程

削坡首先按平、剖面图对工作区进行放样,按最终削坡顶线位置开始,从上至下分步骤进行削坡。上部尽快开挖,并逐步往下过渡,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作坡度。严禁由下而上进行施工,削坡时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人工清碴,放置治理区中部回填区。

削坡后需对整个边坡岩面进行清理、平整,消除整个岩面存在的松动岩块。施工中为避免坡面岩体因震动过大而造成岩体松动。局部边坡适宜采用风镐、撬棍等工具进行人工撬挖削坡、降坡及岩面清理。施工应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彻底消除松动岩块,同时尽可能找平岩面。确保山体边坡稳定。

5.4、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须对施工各工序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技术挡案,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施工质量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4.1、基础工作质量管理

1、以设计的坡率为标准,测量放样确定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实施清坡与堆渣整理,作业时严格按照标定的桩位进行清理,必须保证每个坡面到设计的坡度。认真清理坡面浮石及不稳定的危岩。

2、排水沟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砌筑,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做到整齐美观。

5.5、施工安全管理

5.5.1、施工安全目标

施工安全目标:责任安全零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性安全事故的发

生。

5.5.2边坡作业安全措施

在边坡施工中要严格按高陡边坡作业操作规程执行,并设有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1、削坡时应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重点注意划分作业块,要从上而下进行,循序渐进,不可大面积展开同时作业,以确保安全;

2、施工中作好工具及人员的保护,并有应急、应变方案和措施,遇有情况立即实施。

5.5.3 爆破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由于治理区基岩坚硬,需结合爆破工作进行施工,采用深孔爆破,爆破警戒线为200m,治理区进行爆破前应严格履行下列安全措施:

1、项目应统一爆破时间,明确安全职责,定时定向爆破;

3、爆破危险区内设置爆破警报器,爆破时作好周边警戒工作。

4、制定定时爆破制度,选择合适爆破时间集中爆破。爆破装药前,采场内有关设备应及时撤离,与爆破无关的人员应撤到安全地点。

5、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爆破作业培训,严格遵守矿山安全规程,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有关规程、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6环境保护措施

1、治理中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管理施工,尽量减少对周边自然山体植被的二次破坏。

2、开挖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的身体危害较大,同时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乡村公路的视觉环境,为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治工作。

6、施工计划及工期安排

6.1、总体实施计划与完成期限

2016年12月——2017年6月:边坡削坡、清坡、堆土清理、边坡稳定性处理及平整。

6.2、施工阶段安排

治理区边坡稳定性处理阶段

2016年12月—2017年6月: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边坡稳定为原则,重点对治理区进行边坡削坡及边坡清理修整,堆土清理,彻底消除治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治理区最终保留边坡的稳定。

6.3、主要施工工序时间安排表

本工程施工中将各主要工序按先后次序基本划分为以下几种:

1、施工准备:组建项目部,人员、设备进场,解决“三通一平”

2、边坡削坡:用机械或者爆破削坡的方式对坡面进行台阶式削坡,然后进行坡面清理修整,并对堆土进行清除,消除治理区内地灾隐患。

3、场地平整:对回填区域进行清理平整,保证排水顺畅。

4、基础工程建设:构筑排水沟。

为保证工期,施工中各工序之间安排虽分先后次序,但实施中必须依照实际情况统筹穿插进行。

七、治理效益分析

该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实施后,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将有效地治理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坏,遏制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尽量恢复因石矿开采而损坏的植被,重建水土保持设施,有效地改善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当地

的经济发展。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1)建立由负责人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及组织网络。

(2)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治理工程施工总目标、详细任务,部署工作计划等,并报告主管部门以便接受监督检查。

(3)组织员工学习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

2、监管保障措施

根据本方案制定的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计划,按时、分阶段定期报告实施计划情况,接受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检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