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建筑结构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而抗风设计是建筑物在大风环境下能够抵御风力作用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结构稳定性建筑结构稳定性是建筑物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非常重要。

1.1 地基承载力地基是支撑建筑物的基础,地基的承载力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基的性质和地质条件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1.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建筑物稳定性的核心,包括结构的选择、布局和材料的选用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并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1.3 抗震设计地震是严重威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自然灾害。

在地震区域,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增加抗震构造和使用抗震材料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二、抗风设计抗风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能够稳定承受风力作用的能力。

风力是建筑结构最常见的外力之一,通过合理的抗风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2.1 风荷载计算抗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计算出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并根据风荷载的大小进行结构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地理位置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风荷载标准和方法进行计算。

2.2 结构抗风性能建筑物的结构抗风性能是指建筑物所具有的抵抗风力作用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能,例如采用风洞试验和风挡设施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2.3 风载体系风载体系是指建筑物在受到风力作用时所形成的力学系统。

通过合理设计风载体系,使建筑物能够在受到风力作用时实现合理的排力和传力,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三、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的关系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设计是密切相关的。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并强调其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一、抗风设计1. 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风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自然力量,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压分布、风速、气流等。

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风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抗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整体稳定性: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以抵抗侧向风力的作用。

(2) 槽口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应采用疏风的槽口设计,减少风力对建筑等的作用。

(3) 风洞试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风洞试验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风设计方案。

二、抗震设计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破裂释放能量的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通过介质传播,对建筑物产生打击和摇晃。

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的韧性: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地震波的冲击和变形,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建筑物本身。

(2) 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等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地基处理: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采用升降变换地基或灌注桩等。

三、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实践1. 结构选择与材料选用在抗风与抗震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例如,在地震易发区,应选择更加柔韧的结构形式和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减少风力和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控制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控制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控制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风设计与控制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原理、措施与方法,并分析其对建筑的影响和作用。

1. 抗风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设计原则,使建筑物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风设计对于建筑结构来说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2. 抗风设计原理抗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风力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增强建筑物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其主要原理包括:2.1 稳定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造,使建筑具有足够的抗倾覆和抗倒塌能力。

2.2 减小风力影响原理:通过合理的立面设计、减小建筑物与风的迎角、设置遮挡物等方法,降低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2.3 控制风振原理:通过合理选择阻尼系统、增加刚度和强度,控制风振的产生和传递,保证建筑物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3. 抗风设计的措施与方法为了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风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与方法:3.1 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选择具有较小风力影响的建筑形态,如流线型、圆形、卵形等,并避免棱角过多的设计。

3.2 优化构造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和布置,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例如增加立杆、加强柱子和梁的抗风刚度。

3.3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用具有良好抗风性能的材料,例如高强度混凝土、结构钢等。

3.4 设置风挡和遮阳装置:在建筑物的外立面或周边设置适当的风挡和遮阳装置,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

3.5 增加阻尼措施:在建筑物结构中增加适当的阻尼系统,如阻尼器、减震墩等,以减小风振效应。

4. 抗风设计对建筑的影响与作用抗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风能力,还可以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舒适度产生积极影响。

建筑抗风设计

建筑抗风设计

建筑抗风设计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如台风和龙卷风等风灾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

建筑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抗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

一、抗风设计原则建筑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可靠。

以下是四个基本原则:1.结构稳定性: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抵御风力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选择和布局适当的结构材料和构件来实现。

2.气动稳定性:适当的建筑造型和外形设计可以降低风阻力,减少对建筑物的风力作用。

建筑物的较佳气动性能可以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来研究和优化。

3.连接和固定: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和构件之间的连接和固定必须足够强固,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合适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经验和实践来确定。

4.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抗风的要求。

例如,在抗风建筑中,钢材和混凝土多用于结构和柱基建设,以增强整体抗风能力。

二、抗风设计方法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建筑抗风设计方法:1.风洞试验: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实际风场并测试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风洞试验可以提供关于风荷载和结构响应的详细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

2.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

数值模拟可以辅助风洞试验并提供更全面的设计信息。

3.结构优化:根据风压分布和结构参数,使用结构优化方法对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抗风性能。

这可以通过增加结构材料的强度或调整构件和连接方式来实现。

4.风阻器和缓冲设施: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引入风阻器和缓冲设施,以减少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这包括设置遮挡物、风险缓冲区和减震装置等。

三、建筑抗风设计的应用建筑抗风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中。

下面是几个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风设计应用示例: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高度和结构特点,需要考虑更严格的抗风设计要求。

建筑抗风等级设计标准

建筑抗风等级设计标准

建筑抗风等级设计标准咱中国人盖房子,那可得讲究个抗风等级呀!你想想,要是房子不抗风,一阵大风刮过来,那还不得摇摇晃晃,甚至出大问题呀!就好比咱人一样,身体得结实才能抵御各种状况。

这建筑的抗风等级设计标准,那就是给房子打造一个强壮的“身体”。

你说这风啊,有时候温柔得像个小绵羊,轻轻地吹过;可有时候又凶猛得像只老虎,呼呼地刮着。

要是咱的房子没准备好,那可就惨咯!所以啊,这抗风等级设计标准可太重要啦!咱先说说这材料吧,就像人要吃好的才有劲一样,房子用的材料也得好呀。

那些质量差的材料,就像纸糊的一样,风一吹可能就散架啦。

咱得选结实的、牢固的材料,这样房子才能稳稳地立在那。

再看看这结构设计,那可真是有讲究。

就跟咱人摆姿势一样,得摆得稳当。

房子的结构不合理,风一来就容易东倒西歪。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你见过那种摇摇晃晃的房子没?那多吓人呐!所以设计师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让房子的结构像个坚强的战士,不怕风的袭击。

还有啊,施工质量也不能马虎。

工人师傅们就像给房子打造身体的工匠,每一个细节都得处理好。

要是这里马虎一点,那里疏忽一点,那这房子的抗风能力不就大打折扣了嘛。

你说要是刮大风的时候,咱在家里正舒舒服服地待着呢,突然房子开始嘎吱嘎吱响,那得多吓人呐!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呢。

咱中国人建房子,那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温暖的家。

要是这个家不抗风,那怎么能让人安心呢?所以啊,这建筑抗风等级设计标准可不能小瞧,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自己的身体一样。

你想想,要是咱花了那么多钱盖的房子,被一阵风就给吹坏了,那得多心疼啊!那不是白忙活了嘛。

所以啊,在盖房子之前,一定要找专业的人,按照标准来好好设计、好好施工。

让咱的房子能够经得住风的考验,不管是微风还是狂风,都能稳稳地立在那。

这才是咱想要的家呀,一个安全、牢固、抗风的家!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可是关系到咱生活质量和安全的大事呢!咱可不能马虎,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随处可见,其挺拔的外形和巨大的体量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景观。

然而,由于地处风力较大的区域或者建筑本身的高度,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一些常用的抗风措施。

一、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重要性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较大,容易受到风的侵袭。

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力作用产生的压力、抗力和振动,可能导致结构破坏;二是风载荷对建筑物产生的侧向力和扭矩,可能引发倾覆和侧倒。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原则1. 强度与刚度相匹配原则: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应确保结构足够坚固和刚性,以承受风的作用力。

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应与风荷载相匹配,避免过于保守或不足的设计,从而实现最佳的抗风效果。

2. 正确分析风荷载原则: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需要准确分析风荷载的作用机理和大小。

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高度、形状等特点,合理选取适用的风荷载标准,并综合考虑各个方向上的荷载作用,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整体系统性原则: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需要将结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包括主体结构、防风墙、剪力墙等组成部分。

各个组成部分应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协同作用来提高整体系统的抗风性能,防止局部强度不足而导致的结构损坏。

三、高层建筑抗风措施1. 增加结构抗风强度: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增加结构的抗风强度。

例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构件材料,提高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2. 优化建筑形状: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形状,减小风阻力。

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形态,减小建筑表面的投影面积,降低风的作用力。

3. 设置防风墙和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的立面或者内部设置防风墙和剪力墙,增加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防风墙可以减小横向风荷载对建筑的冲击,而剪力墙则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 引入阻尼器和减振器:在高层建筑中引入阻尼器和减振器,用于吸收和分散风力作用引起的结构振动能量,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尤其是强风的袭击,需要具备出色的抗风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成为了确保建筑安全与稳定的关键环节。

风对于高层建筑的影响不可小觑。

当风遇到高层建筑时,会在其表面产生压力和吸力,导致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如果抗风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引起建筑的摇晃、窗户破裂、外墙材料脱落,甚至结构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之前,需要对风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风的速度、方向、湍流强度等因素都会对建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风工程师会通过气象数据、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来获取风的相关信息。

气象数据是了解当地风况的重要来源。

通过长期的气象观测,可以得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频率等基本参数。

然而,这些数据往往是在一定高度和开阔区域测量得到的,与高层建筑所处的复杂环境可能存在差异。

风洞试验则是一种更加直观和准确的研究方法。

在风洞中,可以按照实际建筑的比例制作模型,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风场,测量模型表面的风压分布和结构的响应。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获得详细的风荷载数据,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风场和建筑结构进行建模和计算。

它可以快速地模拟各种复杂的风况和结构形式,但需要对计算模型和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验证。

有了风的相关数据,接下来就是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结构的形式和布局对于抗风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则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适用于高度较高的建筑。

在结构布局方面,应尽量使建筑的外形规则、对称,减少风的绕流和漩涡的产生。

同时,合理设置加强层、伸臂桁架等结构构件,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风能力。

结构材料的选择也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巨人矗立着。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面临强风时,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风,这个看似无形的力量,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是复杂而多样的。

首先,风会在建筑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风荷载。

这种风荷载会使建筑结构产生水平位移和振动,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

其次,风的漩涡脱落和湍流等现象也会引起建筑的振动,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风速下,可能会引发共振,对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

此外,高层建筑的形状、高度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风的流动特性,进而影响风对建筑的作用。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程师们在进行抗风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建筑的外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流线型的建筑外形能够有效地减少风的阻力,降低风荷载的作用。

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带有倒角的建筑外形通常比方形或矩形的建筑更有利于抗风。

此外,通过在建筑表面设置凹角、凸缘或其他扰流装置,可以改变风的流动路径,减少风的漩涡脱落和湍流,从而降低风振响应。

建筑的高度也是影响抗风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也会显著增大。

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抗风设计方法和技术。

例如,采用风洞试验来模拟真实的风环境,获取准确的风荷载数据。

风洞试验是一种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风的流动来研究物体在风中行为的方法。

在风洞试验中,将建筑模型放置在风洞中,通过测量模型表面的压力和风速等参数,可以精确地计算出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除了外形和高度,建筑的结构体系也对其抗风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抵抗风荷载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引起的水平位移和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高度也飞速增高,而且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

高楼引来“风速杀手”。

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而引发峡谷效应,使城市街道风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车安全。

这种峡谷效应还表现在某些高楼部分外墙表面因风速过大产生巨大负压,玻璃幕墙或大墙板块会像雪崩一样脱落,高档门窗等也常常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伤人事故。

所以,建筑高度的增高和复杂的体型使得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要明白风对建筑的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抗风设计。

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

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规范中关于风荷载值的确定适用于大多数体型较规则、高度不太大的单幢高层建筑。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测体型复杂、高柔建筑物风作用的计算方法;摩天大楼可能造成很强的地面风,对行人和商店有很大影响;当附近还有别的高层建筑时,群体效应对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也会造成危害。

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城市各类建筑物的损坏与倒塌是风灾直接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预测和评估城市建筑物遭受风灾后的损伤情况,对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抗风设计的实例。

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443m高(加上天线达500m)110层的西尔斯大楼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412m,110层)只
能让位,退居第二。

大楼由9个标准方形钢筒体(22.9mx22.9m)组成。

该结构由SOM设计.建筑师为FazlurKahn。

建造到52层减少2个简体.到67层再减少2个简体.到92层再减少3个简体.到顶部变成2个简体。

这种独特结构的确引人人胜。

它是多筒结构中的巨型结构.每一个筒体都是单独简体,本身具有很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单独工作。

必须指出:这种逐步减少的单筒结构,最好对称于建筑物的平面中心,减少偏心。

同时这种把上部结构的某些单筒适当减少,可减小高层建筑上部的受风面积。

并且扰乱大气气流.使产生的涡流对高层建筑的摇摆振动减小。

从而有效地减小风力产生的侧向移动,因此。

多筒结构往往采用这种自下而上逐步减少简体数量的方法,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和经济。

独特贝壳广场建造于1970年,位于美国休斯敦,是一座高217.6m、52层的办公大楼,是当时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楼。

休斯敦的地基在600多m 内主要是粘土,要求结构体系必须使整个建筑物最为经济,建筑物包括基础全部采用轻质混凝土。

这座大楼的结构体系: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

这种体系在当时是剪力墙与框架共同作用结构的发展。

楼板结构采用密肋楼板,混凝土外框柱外面为玻璃帷幕。

这样,使得整个建筑别有风格,尤为美观。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埋深为19.3m ,筏厚2.52m,该筏板从大楼的四边各伸出 6.1m,整个筏板的尺寸为70.76mx52.46m。

风荷载采用休斯敦地区的飓风的风力,沿整个建筑物高度作用40lb/ft (195.3kg/mz),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摆动限制在1/600高度。

这座大楼不但设计成功。

而且,采用轻质混凝土把原设计的35层大楼变成52层.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应予指出:现场监测很成功.为编制美国建筑
规范作出应有贡献。

70年代同济大学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课题组从杂志上获得信息,翻译全文刊登,既有助于对共同作用的研究,又使河南郑州大楼和上海华盛大楼的箱形基础的设计获得经济效益。

百吉迪拜大楼位于阿联酋,为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根据对比法和综合分析法推断,大楼高度约为700m,2009年当它建成之13,这座古典派风格的多用途摩天大楼将成为世界建筑第一高度,超过目前世界建筑之最的508m高的台北一101。

该座具有280,O00m2面积的大楼,5—37层为酒店,45—108层可供700套的私人公寓,是一幢为商店、Amani酒店、住宅和办公的综合性多用途的建筑物,该大楼的外形好像一架指向太空的巨型宇宙飞船。

大楼的结构体系可描述为一个“扶壁”型的核心筒,它的特点表现在:1.中心六边形的钢筋混凝土核心墙类似于一个闭合管,可以提供抗扭力。

中心六边形的墙由翼墙和锤型墙撑住,它们的作用类似于梁上的腹板和翼缘,能够抵抗风所产生的剪力和弯矩。

核心筒心筒的筒侧的每个翼又有自己的高性能混凝土核心筒和周边柱群,翼和翼之间通过六边形中心筒相互支撑,使塔楼具有极大的抗扭刚度。

把所有公共中心筒和柱单元联成具有一座没有结构转递性的建筑物。

2.大楼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层层缩进,每次缩进改变塔楼的宽度,使得风向混乱,在每个缩进层风遇到不同的建筑形状,风旋涡永远得不到形成。

3.大楼的平面设计为Y型结构,除了保持结构简单和形成结构性,还可减少施加在塔楼上的风力。

4.钢筋混凝土塔楼的结构设计主要受风力控制,不是地震荷载,而钢筋混凝土裙房的结构和塔楼的钢螺旋形结构设计中,地震荷载是控制因素。

5.桩筏基础,桩伸进岩层,上下部结构整体性强,共同作用使得抗风抗地震
能力增大。

这样的结构特点能把上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墙体、连系梁、楼板、筏板、桩和和螺旋形钢结构体系组成的共同作用体系。

台北一101大楼位于台北市区,2004年建成,成为世界高层建筑之一,裙房6层。

采用正方对称的巨型框架结构,以期在风力或地震力作用下获得最稳定的设计。

在最大荷载下,主要由东南西北侧的中央部位共16根钢筋混凝土(SRC)巨型柱以及中央管状核心结构的电梯间承担。

每侧四根柱的总荷载约45000t 以两根5.6mx1.8m和两根2.7mxO.9m的SRC巨型柱支承在厚4.7m和平面约为40mx16m的筏板上,通过筏板将荷载传递到其下51根深入岩层约15m一30m的大直径灌注桩。

该大楼共有380根,直径均1.5m,桩的设计荷载为1000t一1450t.深入岩层约15m一30m.桩长在地面以下62m一81m。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2.8m。

必须指出,该大楼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自行施工的工程,显示着中国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

地震力的影响的研究,非常认真出色,在大楼即将建成的关键时刻,遇到大地震,却巍然不动。

该大楼不但设计成功,而且施工方法也很成功。

主楼采用顺作法,而裙房采用逆作法,减少两楼相互影响,有利于缩短施工期限。

在艺术风格上,它表现着中国传统花工富贵、节节高升的意境。

总之,该大楼堪称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人的骄傲。

从这些成功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建筑结构抗风的设计基本上有这些方法:1.建大型基础,与上层建筑形成共同体系,达到能有更高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最后达到防风抗震。

2.对建筑物的体型的设计,以达到减少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或者使风产生不了风旋涡,从而不会使建筑物产生风振。

3.抑或减少受风荷载的面积,并且扰乱大气气流.使产生的涡
流对高层建筑的摇摆振动减小。

这些方法,主要是从减小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以及提高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从而使结构更加安全舒适。

我也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更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借鉴这些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抗风设计。

我认为硬抗的始终会有一个极限,所以以后可以更多使用对建筑体型的设计,顺而导之,如采用流线型的,进行风的诱导,让风从建筑路过而不影响到建筑,当然这些仍需对抗风设计知识的学习,所以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看一些有关的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