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简述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首先,柳永的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以情感为中心,追求个人情感的自由和真实。
柳永的词中表现出的爱情观念,迥异于以前的词人,他的爱情观念是自由而随性的,而非依赖于社会和家庭的束缚。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其次,柳永的词语言简练,充满音乐性,他特别注重音韵和节奏感的表达,使得他的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柳永的词句中常常运用双关语、换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意更加深邃,更富有意境。
最后,柳永的词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性,他的词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背景,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柳永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为宋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艺术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词作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他的词以七绝为主,采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词行节奏感强烈、押韵自然流畅。
他以自己的艺术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局限,赋予词作更加灵动、富有韵味的特点。
其次,柳永的词作在内容上富含激情与深情。
他以痛苦的爱情为主题,以个人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表达了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升华,抒发了个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他的词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通俗性,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再次,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魅力。
他善于利用生活常识和通俗语言,使其词作贴近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柳永的词作既兼容了婉约词、豪放词的特色,又吸收了南唐词、五代词等不同地域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元素,使词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柳永的词作对宋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引领了宋代词的新潮流,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他不仅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词坛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他的词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度思考,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
他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艺术上的启示和借鉴。
柳永的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
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
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3.加速了词的传播。
柳永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变“雅”
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学重新走向市井。
4.对豪放词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简述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

毕业论文题目简述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浅论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心思想:通过对柳永代表词作的分析,说明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目录绪论 (1)第一章柳永生平 (1)第一节人物简介 (1)第二节生平轶事 (2)第二章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 (3)第一节对慢词的大力发展 (3)一什么叫慢词 (3)二柳永慢词赏析 (3)第二节柳永词中的铺叙手法 (4)一铺叙是柳永词中主要手法 (4)二对铺叙手法的灵活运用 (4)第三节“俚俗词派”代表 (5)一市民情调的表现 (5)二俚俗语言的运用 (5)第三章柳永在词史的地位 (5)一柳永在词史的地位 (5)二对后世的影响 (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绪论宋代是我国词学发展历史上最重要、最出彩的朝代。
在词风方面,宋词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也造就了包括苏轼、欧阳修、李清照、柳永等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词人,而其中,柳永以其独特的词风及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词坛上大放异彩,给后世带来巨大影响。
柳永是北宋最为有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命运坎坷。
仕途受挫,愤而远离上流阶层,穿梭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中,潜心为大众写词,供大家演唱。
他也是我国历史上与歌妓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人,当时的歌妓都以能得柳大才子的欣赏为傲,可以说,歌妓为他提供了大量创作灵感,他的一生,充满浪漫色彩,虽未婚娶,感情生活却十分丰富,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也有各种传说。
当然,柳永为后人称颂的绝不是他的浪漫人生,而是其在词学方面的成就。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以毕生精力创作词,其中以创作慢词独多,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另外,柳永在词的创作方面,还注重对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论柳永词的开创之功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改革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改革,是他在词学上最大的贡献。
他的改革成就主要表现在:
1、开创慢词时代。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并被广为传诵的曲调(即词牌,约21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慢词(即长调,近90个),彻底打破此前花间派小令一家独大的局面。
柳之创作主要来源有二:教坊曲调与民俗歌曲的改造,以及自创曲调。
2、扩大了宋词的传播范围。
此前宋词仅在上层社会流行,柳永词一出,民间争相传诵。
文人贵族的文学,逐渐向普罗大众的文学转变。
平民百姓得以共享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柳永功不可没。
3、极大丰富了词作内容。
不再像小令那样多写上流社会的生活,柳永词大量描写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感情状态,展示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4、灵活多变的文学表现手法。
雅俗并陈,大量使用通俗语言和白描手法,巧妙利用时空转换,善于将景、物、人、事等多种因素交错融合,浑然自成一体。
深受柳永全面改革宋词影响的,包括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
苏轼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
创了豪放派;黄庭坚与秦观的俗词与柳永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的铺叙点染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来;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脱胎于柳词。
可惜的是,自柳永之后,再无第二个作家对宋词进行过深刻的改革。
可以说,柳永的改革,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试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一
、
“ 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 凄紧 ,关河 冷落 ,残 照当楼 。是处 红衰 翠 减, 苒苒 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 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 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颓望 , 误 几回 、天际识 归舟 ?争知我 ,倚 阑干处 , 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 中用 “ 对”字起领 全篇显得 干净利落再 以 “ 渐 ”字 自然 的过渡 到下文的描述 ,同时掺 杂着作者浓烈 的感情 色彩 。又 如 “ 想 佳人 妆楼 颓望 ,误几 回 、 天际 识归 舟?争 知我 、倚 阑干处 ,正恁 凝 愁 。”一 句 ,作 者运 用长短 句相 结合 和手 法 ,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 出来 ,明净而透 彻。同时在词作中 ,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 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 , 展 现出作者深刻 的文字功底。 2 . 柳 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 的单一局面 。 唐五代时期 ,词主要以 “ 小令 ”为主,慢词
后来 苏轼 、辛 弃疾对 宋词 的进一 步繁 荣开 辟 了道 路 。 三、柳 永词对歌妓 的描写 ,真实表达了 女性的内心世界 。 1 . 柳永 着 重表 达 了女性 真 实 大胆 的爱 情 ,提高 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 、平等 、自 主地位 ,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比 如柳永的词作 《 凤栖梧 》: “ 蜀锦地衣丝 步 障 。屈 曲回廊 ,静夜闲寻访。玉砌雕 阑新月 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 树琼枝 ,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 春思荡 , 鸳 鸯绣被翻红浪。” 由于柳 永经常流连于市井 烟花柳巷 ,他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 , 歌颂 了她们对爱情 自由平等的渴望 ,展现出 她们爽快泼辣 的真实性格 ,符合大众市民的 审美取 向。 2 . 柳永摒弃传 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 女 的描写 ,更多 的关注 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 井 妇女 。 比如 《 忆 帝京 》: “ 薄衾 小枕 天 气 ,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 睡。毕竟不成眠 ,一夜长如岁。也拟待 ,却 回征 辔。又争奈 ,已成行计。万种思量 ,多 方开解 ,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 ,负 你千行泪 。”他在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 象 的情况 下 ,更 注重 对歌妓 真实 感情 的抒 发。柳永词 的艺术性 和独创性 ,提高 了词作 的表现力 和生命力 。 四、柳永在词 中首先描写了城市的繁华 风物 。 柳永首先开辟 了对城市风光 的描写 。比 如在 《 望海潮 》中: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 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 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 ,户盈 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嵫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 乘醉 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这首词从最有特色的角度 ,铺叙 ,一步 景,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 了淋漓尽致的描 绘。柳永以绚丽飘洒的笔触 ,把三五都会的兴 旺与繁荣展露无遗 ,拓展 了宋词的表现内容, 对 宋词 的发展 意 义重大 。 五 、柳永 运用 “ 以赋为 词 ”的表 现手 法 ,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1 . 柳永注重慢词 写作 的铺叙描写 ,往往 以景物描 写和 场景 渲染作 为铺 垫 ,以实践 活 动为叙 述线 索 ,在词作 中时 时透露 着 主 人 公的 内心感 受 。结构疏 放 ,内容连 贯有 序 ,把 所表 现 的情 感生 动流 畅地展 现在 大 家面前。 2 . 在其代 表作 《 雨霖铃 》中 “ 念去 去 、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作者首先描写 场景 ,用铺叙 的手法慢慢展开。
柳永对词体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的贡献柳永对词体的贡献柳永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并且语言多用俚语,却又不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对词体的贡献!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
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
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
如《望海潮》、《雨霖铃》。
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
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
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评价柳永是一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词人,他曾对词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的词当年曾普遍到“上入宫廷,下入田舍”的地步,这一点怕是没有其他的词人能与之相比!当然,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词就内容而言,不属于“主旋律”,但是,人们除了欣赏主旋律的作品外,也还需要欣赏些别的吧!他写都市生活的词,有如词中的风俗画,是《清明上河图》在词中的再现;他的花前月下词,其中有着浓浓的真情实意;他的羁旅行役词,极富艺术性,那浓浓的乡愁、那离情别恨,感染了、倾倒了多少代人!他的词跨越时空,流传至今,柳永是“永”久的,是不朽的!扩展资料: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下面是柳永对词的贡献评论,供大家参考!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便是柳永.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具体地说,柳永词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艺术上有新的进展;语言上有新的变化.1、形式上有新的创造2、内容上有新的开拓3.艺术上有新的进展4、语言上有新的变化对柳永词的俚俗、直率、大胆,时人几乎持一致的非议态度,因为这与词坛整体“趋雅”的审美倾向完全相违背,与时人的审美期待心理相矛盾.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晏殊的态度十分鲜明.其后,苏轼特意将柳永标举出来,立为反面靶子,努力追求一种不同于柳永的审美风格.然而,正是这种“俚俗”、“尘下”和“鄙语”,才赋予柳永词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也正是这种“俚俗”,才使得他的词在下层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正如宋翔凤《乐府余论》所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两宋时期,尽管文人阶层对柳永俚俗词加以贬斥,而平民百姓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事实上,文人阶层口头上虽然不断对柳词加以指责,创作实践中却或多或少都要接受其影响.在以后讨论各家创作时就会常常接触到这一话题.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碧鸡漫志》卷二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徐度在《却扫篇》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避暑录话》卷下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了其受欢迎的普遍程度.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柳词“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仁宗在人前人后的两套作为,以及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简述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浅论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心思想:通过对柳永代表词作的分析,说明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目录绪论 (1)第一章柳永生平 (1)第一节人物简介 (1)第二节生平轶事 (2)第二章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 (3)第一节对慢词的大力发展 (3)一什么叫慢词 (3)二柳永慢词赏析 (3)第二节柳永词中的铺叙手法 (4)一铺叙是柳永词中主要手法 (4)二对铺叙手法的灵活运用 (4)第三节“俚俗词派”代表 (5)一市民情调的表现 (5)二俚俗语言的运用 (5)第三章柳永在词史的地位 (5)一柳永在词史的地位 (5)二对后世的影响 (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绪论宋代是我国词学发展历史上最重要、最出彩的朝代。
在词风方面,宋词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也造就了包括苏轼、欧阳修、李清照、柳永等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词人,而其中,柳永以其独特的词风及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词坛上大放异彩,给后世带来巨大影响。
柳永是北宋最为有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命运坎坷。
仕途受挫,愤而远离上流阶层,穿梭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中,潜心为大众写词,供大家演唱。
他也是我国历史上与歌妓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人,当时的歌妓都以能得柳大才子的欣赏为傲,可以说,歌妓为他提供了大量创作灵感,他的一生,充满浪漫色彩,虽未婚娶,感情生活却十分丰富,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也有各种传说。
当然,柳永为后人称颂的绝不是他的浪漫人生,而是其在词学方面的成就。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以毕生精力创作词,其中以创作慢词独多,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另外,柳永在词的创作方面,还注重对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他虽出生仕宦家庭,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却有着独立的人格,敢于挣脱封建枷锁,敢于走一条与上层文学相悖的道路。
他不拘泥于传统,将笔端伸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歌妓,一生放荡不羁,穿梭于秦楼楚馆,为歌妓写词作曲,虽被当时上流文人轻看,也不以为然,乐得自在。
其词喜用白描手法,也有大量铺叙手法的应用。
柳永词取材广泛,描写下层市民生活的尤多,采用“俚语”、“俗语”较多,语言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浅显易懂。
本文将精选柳永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从其次的风格,艺术手法等各方行重点分析,探讨柳永为词坛所作的主要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柳永生平第一节人物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但因政治上的抑郁失志和生活上的特殊经历,最后无奈将一生的精力致力于词的创作。
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
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贾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
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
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
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生活也充满了种种不如意,常流连于歌舞楼榭间,最后,竟得群妓合金而葬。
第二节生平轶事放眼中国词坛,可能再也找不到能如柳永一般与妓者保持如此亲密关系词人了。
柳永虽从小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个性被封建礼教所缚,但只要其进入到“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
这种性格在他第二次落第后的词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看罢,龙颜大怒,斥道:“词人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好填词去。
”柳永触犯天威,也因此而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
此后,精于音律,且喜作词的柳永时常为乐工、歌妓“填词和曲”,频繁与歌妓交往,更加浪漫而放荡不羁。
当时的妓者,包括陈师师,苏小小等名妓在内,均乐与柳永相交,柳永不擅营生,生活潦倒,她们也都慷慨解囊。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正是当时妓女界时尚的真实写照当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中科举得做馀杭县宰,上任途中经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柳永与妓者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柳永从这些妓者的生活中,获得了大量的灵感。
柳永死后,由于贫困潦倒,又无亲人安葬,陈师师等人念其才情与情痴,凑钱安葬了他。
第二章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第一节对慢词的大力发展一、什么叫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事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
在柳永之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二、柳永慢词的赏析。
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创作慢词独多。
下面将对其主要的慢词代表作品进行赏析,从中感受柳永对其所写对象的复杂感情。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是柳永离开京城与妓女离别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一幅清秋长亭送别图。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一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凄切”。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离别的地点在长亭,天气是骤雨初歇,情绪是凄凄惨惨戚戚。
农历的七月,即秋初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然而词人却要承受离别之苦,面对京郊设宴白酒饯行,已然没有了心情,这酒早已没了滋味。
船家催促,词人与情人即将分别,兰舟是对船的美称,以此与这凄凉的离别之情对比,更加显示出词人的无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真挚,细腻、感人,描摹离人的绵绵儿女别情,五内俱焚的复杂心态,酣畅淋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一句是作者词人内心的独白,暮霭一层浓似一层,道尽了恋人分手时的别情。
下片主要是写离别后孤独寂寞之种种设想,“多情自古伤离别”从点到面写普通人离别的伤感。
“清秋节”、“杨柳岸”、“晓凤残月”等是词人用景渲染心中之情,从今以后,即便是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即便再有千种风情,万种蜜意,又向谁诉说,这些可以看出词人对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悲哀设想,无奈伤感之情顿生。
这首词运用了柳永词中最爱使用的白描手法,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可以看出。
意向鲜明,景景含情,“兰舟”、“长亭”、“杨柳”等以凄清之景,写离别之情,层层扣进。
这首词通过周围环境的渲染,写出了凄凉的离别之情,虚实相生,前后呼应,是难得的佳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八声甘州》柳永。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第二节柳永词中的铺叙手法一、铺叙是柳永词中的主要手法。
柳永是擅长铺叙的能手,周济说柳词“铺叙委婉,言近意远”(《介存斋论词杂著》),刘熙载说柳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艺概·词曲概》),都是赞扬柳永的铺叙手法和运用铺叙法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