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 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

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名称:年产30万M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2. 投资单位: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3. 建设地址:南昌经开区

4. 项目规模及基本内容:

(1) 总投资: 2500万元 ( 2) 占地面积:

( 3) 生产规模:年产 30 万立方米 ( 4) 建设期: 1 年 ( 5) 劳动定员: 60 人

二) 项目提出背景和必要性

1 、 产业背景分析

混凝土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或商品砼,它

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是混凝土工业走

建筑材料加工企业——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 能够

因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

石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改进施工组织,减 供可能,同时也因为能节省施工用地,改善 人类受益。同时,推广商品混凝土还是推广 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混凝土集

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一个国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 量和比例,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 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 %?15%,降低工程成本5 %左右。与此 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节约施工用地, 减少粉尘污染, 实现文明施工 到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 混凝土应用量已达到混凝土总量的

60%?80%

我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初是在上海、常州 等 地。由于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 尤其是由于东南沿海城市建设的高速发 展, 再加上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的商品混

凝土

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据统计, 1990年全国 35 个城市建成 100 个 搅拌站,

33

年设计能力为1450万m ,实际产量约500万m ; 1993年全国建成200个搅拌站, 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m 3,实际产量约900万m 3; 1995年全 国建成搅拌站616个,

33

年设计能力4000万抨,实际产量约2600万mf;199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33

总论

项目背景:

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

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 一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游离出 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 土公司。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 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水泥及其砂 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 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 散装水泥的重要先导措施,因

达683家,年设计能力12700万m?,实际产量约5400万后。2000年全国商品混

3

凝土产量增加到7833万m,比1999年增加了近45%。

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站的现状为: 普及率不高,地区差异大我国的预拌混凝土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和不均衡性,如东部地区比西部发达,沿海省份高于内陆省份,发达省份高于不发达省份,在一个省份里省会城市也好于其他地级城市。整体技术含量不高我国搅拌站的整体技术含量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搅拌站生产厂家就目前而言是相对混乱,技术水平相差甚大。智能化程度不高搅拌站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该站的技术含量高低,在这方面我国的搅拌站只是完成了智能化的初级阶段。环保性能不高混凝土搅拌站的污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粉尘、噪声、污水。很多混凝土公司为了节约投资没有很好地解决污染问题,从而造成了我国搅拌站环保性能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在对环保的控制力度上不够大,也是环保性能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将向智能化、环保化、精确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修订案于201 0 年6月通过,建设部《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精神

要求,发展商品砼推动利用散装水泥,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该《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结合立法的地方性法规, 为规范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促进该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7年来,散装水泥年供应量由1 8万吨提高到1 84万吨,散装率由39.5%提高到55.5%,预拌混凝土使用量由80万立方米提高到350万立方米,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效果明显,城市环境大为改善。随着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散装水泥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南昌作为全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商品混凝土在南昌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2. 区域背景分析

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共辖四县(南昌、新建、进贤、安义),五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二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区(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32.18平方公里,总人口475.17万,其中市区人口219.94万,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如今又是唯一一个聚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最佳“结点”,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独特战略地位的中部城市。京九铁路、浙赣铁路穿行境内在此交合,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聚散,赣江水道注入鄱阳湖而通江达海,以及有着国际航空港的昌北机场,构成了立体交通网,得以提升南昌交通枢纽地位。南昌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上涨。

南昌市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且有比较丰富的环境资源,商品混凝土站,作为市场和原料都比较关键的项目,显然,南昌的环境资源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由于南昌境内有多条河流,混凝土站所需的砂、石、水等资源是充沛的。作为动力的电力也有较好的保障。南昌的城市化进程将创造巨大的市场。

3. 项目定位分析和企业背景分析

随着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散装水泥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南昌作为全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商品混凝土在南昌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提出投资建设“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的主要理由有:1.有利于我市环境的保护、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实现行业实现智能化、环保化、精确化、标准化方向的发展;3. 有利于挺高工程质量

(三)项目投资者分析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始建于一九五四年,系国家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全国500 家最大建筑企业之一,江西省100 强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高耸构筑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机电安装专业承包一级、测量丁级,以及建筑装修装饰、公路工程等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及境外承包工程施工资质。

公司发展方向为,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在长期的施工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工艺和技术优势。无粘预应力施工技术、滑模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烟囱(80米—240米)电动升模钢筋混凝土双叶曲线、凉水塔翻模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侧锥壳和球形(100 吨—500 吨)水塔施工工艺是我司的拳头技术,以上大部分工艺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该公司编制的《钢筋混凝土筒体液压爬升倒模施工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钢砼筒体外立柱式液压施工装置》获得国家专利,“钢筋混凝土筒体液压爬升倒模施工”等技术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该公司于2005 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体系认证。

(四)投资环境分析

当前交通运输、劳动力以及土地综合使用成本等软、硬件环境是企业十分关心的内容,而南昌的各方面条件恰恰符合了他们的需求。南昌至珠三角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劳动力成本合算。同时,土地综合使用成本也是相当的优惠,种种优势极大地方便了香港加工贸易企业的运作。

近年来,南昌市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各地在经贸、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在推动经贸合作方面,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科学转移,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同时,积极沟通协调,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运作环境。

(五)研究范围

工艺选择及流程方案:用散装水泥车装运水泥运至100吨的原料仓,空压至

搅拌机;用皮带输送机运送石料、砂至搅拌机,再配相应粉煤炭、水进行搅拌,自动卸料至搅拌运输车,再运到工地,原料作配比用电脑自动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全过程为封闭输送,无粉尘。

加入集料加入水

“粉磨一-搅拌”一体化模式

设备一览表

土建设施。本项目土建部分包括办公室、原料仓以及搅拌机桩工程及相关附属道路设施。其他公用设施:本项目所需电力接自本地电网,

新上一台315KV变压器及配电系统。供水由当地自来水管接通。

(六)简要结论

综上所述,年产3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在技术上是先进适用的,建

设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有效的,并在促进我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可行的情况下,该项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本项目实施后,将推动我市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对完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