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分析实验
油品质量分析实习报告,1200字

油品质量分析实习报告油品质量分析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石油化工公司的油品质量分析实验室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了油品质量分析样品的处理和测试,了解了油品质量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样品接收与登记在实验室,第一步是接收和登记样品。
接收到的样品需要经过合适的容器保存,并进行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来源、采样日期等。
2. 样品准备样品准备是油品质量分析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过滤等;其次,要根据分析要求,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或浓缩。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油品质量分析的核心内容。
具体的实验操作包括测定油品的密度、粘度、闪点、凝点等指标。
这些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分析与记录完成实验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
对于合格的样品,可以直接用签名和日期确认其合格性;对于不合格的样品,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提升:1. 掌握了油品质量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了不同指标测试的原理和步骤。
2. 提高了实验技能,熟练掌握了各类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增强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学会了使用Excel 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4. 锻炼了实验的耐心和细致性,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能力。
5. 培养了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操作中积极与同事交流和合作。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一些操作规程和仪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容易出现误操作。
2. 在数据处理方面,对于异常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
3. 实验记录的详细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更加规范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油品碱值实验报告

1. 了解油品碱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油品碱值的基本操作。
3. 分析油品碱值对油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油品碱值是衡量油品中酸性物质含量的指标,通常以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毫克数表示。
油品碱值的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通过将油品与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钾,根据消耗的盐酸量计算油品的碱值。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碱式滴定管:50ml2. 酸式滴定管:50ml3. 容量瓶:100ml4. 烧杯:250ml5. 移液管:10ml6. 滴定架7. 温度计试剂:1.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1mol/L)2. 盐酸标准溶液(0.1mol/L)3. 氯化钠溶液(10%)4. 酚酞指示剂5. 油品样品1. 准备工作:- 检查滴定管、容量瓶等仪器的清洁度。
- 配制氯化钠溶液:称取10g氯化钠,溶解于100ml水中。
- 配制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解于100ml乙醇中。
2. 样品预处理:- 称取1.0g油品样品,置于250ml烧杯中。
- 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3. 滴定操作:- 用移液管吸取25ml油品样品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
- 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
- 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钾体积。
4. 反应平衡:- 将滴定后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使反应达到平衡。
5. 滴定终点:-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微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消耗的盐酸体积。
6. 计算油品碱值:- 根据消耗的盐酸体积和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油品的碱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0.1mol/L- 油品样品质量:1.0g- 氢氧化钾消耗体积:V1(ml)- 盐酸消耗体积:V2(ml)2. 计算公式:油品碱值(mgKOH/g)= (V1 × C1 × 56.11) / 1.0其中,C1为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56.11为KOH的摩尔质量。
油品分析【范本模板】

实验1 油品中水溶性酸碱含量的测定(电导滴定法)1.酸值答:酸值(acid number,也称总酸值,TAN)是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是中和1克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用mgKOH/g表示)。
强酸值(strong acidnumber,SAN),中和1g试样中强酸性组分所需的碱量,以mgKOH/g表示。
所测得的酸值为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值.2。
特别注意:分液时要将油层和水层彻底分开,绝对不要将油带入待测溶液,否则会污染电极,导致电极失效甚至报废!注意事项:1.萃取时不能振摇过猛,否则会导致油品与水发生乳化而难以分层。
2.萃取时使用蒸馏水,冲洗电极、滴定管及滴定过程中均使用超纯水,不要用错!3.移液管共四支,分别取油样、蒸馏水、KOH、待测液,不要混用!其它烧杯也不要混用,严格避免油样污染滴定体系。
4。
仪器输入端(电极插座)必须保持干燥清洁,仪器使用完毕后将Q9短路插头插入插座。
5.测量时,电极的引入导线应保持静止,否则会引起测量不稳定.6.取下测量电极的电极套后,应避免电极的敏感玻璃泡与硬物接触,任何破损或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实验2 油品闪点的测定(闭口杯法)一.实验原理1。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在闪点的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汽与空气所组成的混合气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
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油蒸发速度慢的缘故.这时蒸汽混合物很快烧完来不及蒸发出一批燃烧所必需的新蒸汽,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实质上,闪点就是微力爆炸。
测定闪点的仪器有两种,闭口闪点仪和开口闪点仪。
它们的区别在于加热蒸发及引火条件的不问,所测得闪点数值也不一样,因而适用于不同油品。
开口闪点仪一般用来测定重质油,闭口闪点仪则对轻、重油都适用.一般认为闭杯法的测定范围在20~275℃,而开杯法则无限制。
在闭口闪点仪中油品的蒸发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而在开口闪点仪中,蒸发的油蒸汽可自由扩散到空气中,而且容易分散开来。
油品分析试验

二、液体石油产品分类
1.点样:从油罐内规定位臵或在泵送操作期间按 规定时间从管线中采取的试样。 • ⑴表面样 • ⑵顶部样 • ⑶上部样 • ⑷中部样
• ⑸下部样
• ⑹底部样 • ⑺出品液面样
• ⑵代表性试样:试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与 取样总体的平均特性相同的试样。
油品分析试验
主讲人:江小玲
第二章 石油产品取样
• 第一节 石油产品试样
• 一、石油产品试样分类 • 按石油产品性状分类 • 1.液体石油产品试样 • 2.膏状石油产品试样:如凡士林、润滑脂
• 3.固体石油产品试样:
• ⑴可溶性固体石油产品 如石蜡、沥青等
• ⑵不可溶性固体石油产品 如石油焦、硫磺块。
1
1
1
• 又∵△abd∽△cbf bd bf • ∴ ad cf
y y x x
2 2
1
1
y x
2 2
y x
1
• 选择方法:
y y x x .................. (2) y y x x
2 2 2 2 1
• 若x-x1<
• 若x-x1> •
x 用(1)式 2 x 用(2)式 2
20 三者间的关系 • ( 5) t 、 、
t
20
• a. ---纯石油的理化性质
t
•
t ---- 考虑膨胀、玻璃与石油之间的表面
张力
• b、视密度在20℃时,数值术等于标准密度 • c. = - r(t-20)
t
20
• 式中:r——石油密度系数
2. 计算方法
• (1)内插比例法 • 假设 密度与温度成直线关系 • 设f(X)=y • 已知:a(x1,y1) • ∵△abd∽△ace • ∴ b(x2,y2)
油品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油品分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油品分析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油品的基本性质、检测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一、实训目的与意义1. 加深理论知识: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油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实践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油品分析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安全意识:实训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油品性质分析:学习油品的密度、粘度、闪点、凝点等基本性质,并掌握相应的检测方法。
2. 油品成分分析:学习油品中烃类、含硫、含氮等成分的检测方法,了解油品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3. 油品质量检测:学习油品中水分、酸值、残炭等指标的检测方法,了解油品质量标准。
4. 油品分析方法比较:对比分析不同油品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油品分析技术的全面认识。
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油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导师指导:实验过程中,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三、实训成果与收获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实训,学生对油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油品分析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油品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分析

图1. 干涉法测液池厚度干涉图图2.润滑油第一次分析所得图谱及峰数据图3.润滑油第二次分析所得图谱及峰数据讨论分析:由公式l=n/(2*(δ1-δ2)) (1)注:n为干涉图中波峰数目;【δ1 δ2】扫描波数范围大小结合图1得出如下结果:n=33 δ1=2000cm¯¹δ2=600cm¯¹l=0.117857mm可以看出l的值足够小,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
数据处理:由图2及图3 的数据记录,结合公式(2)~(4)得到如下表格:C A%=10.32*A1610/l+0.23 (2)C P%=6.9*A720/l+28.38 (3)C N%=100-(C A%+C N%) (4)表1.图2 数据处理表峰基点1 基点2 高度面积C A% C P% C N% 液池池程l 名1 1620.58 1589.15 0.0384 1.29 3.592448 65.82572 30.58183 0.1178572 760.16 691.54 0.6396 12.72表2.图3数据处理表峰基点1 基点2 高度面积C A% C P% C N% 液池池程l 名1 1683.81 1589.94 0.0426 2.71 3.960215 55.52171 40.51808 0.1178572 736.84 704.43 0.4636 5.92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液体样品池内两盐片的宽度应该始终保持一致。
2.液体样品用注射器注入液体池中,并且要求没有气泡。
3.在第二次重复操作时,应该将液体池和垫片上的溶剂用四氯化碳洗净吹干。
20091161034 文昊2011年12月5日。
油品分析文档

油品分析1. 引言油品分析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工作,旨在对不同类型的油品进行性能和成分的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石油行业的原油采购、油品质量监控以及石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油品分析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
2. 常见的油品分析方法2.1 密度测定密度是衡量油品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常见的密度测定方法包括密度计法、浮子法和振荡管法。
密度测定可以根据油品样品的密度值,判断其纯度和成分。
2.2 粘度测定粘度是衡量油品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其值直接影响润滑油、液压油等润滑性能。
常见的粘度测定方法包括旋转粘度计法、滑模粘度计法和圆锥粘度计法。
粘度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稠度和流动性能。
2.3 含水量测定含水量是衡量油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煤油和柴油等燃料油品。
常见的含水量测定方法包括库仑滴定法、蒸发法和红外干燥法。
含水量测定可以判断油品是否受到水分污染。
2.4 硫含量测定硫含量是衡量油品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硫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紫外荧光法、氧化法和X射线荧光法。
硫含量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2.5 热值测定热值是衡量燃料油品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热值测定方法包括卡尔计量法、氧弹法和爆炸法。
热值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能源价值和燃烧性能。
3. 油品分析仪器和设备3.1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常用的油品分析仪器,其通过样品的挥发性分析来测定油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气相色谱仪可以实现多组分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3.2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可以通过被测样品吸收、散射和透射红外辐射的强度来分析油品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仪能够快速获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辅助定性和定量分析。
3.3 质谱仪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分子的碰撞解离提供样品的质量和结构信息。
质谱仪能够对油品分子进行碎片化和质量测定,提高油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油品分析的应用4.1 原油采购油品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原油的物性和质量,帮助石油公司进行原油采购决策。
油品分析实训总结

10--11学年第二学期《油品分析》实训总结《油品分析》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油品分析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要求学生了解油品分析的概述、油品取样、常见油品技术要求及其标准分析方法和油品化验等,重点掌握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石蜡油,石油沥青等石油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其分析检验方法,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训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综合思维能力。
这一学期针对与09级学生共开设了三个实训项目,3个教学班,总的来看实训进行得非常顺利,效果也比较好。
实训项目一汽油、柴油、煤油酸度的测定法1、实验内容: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2、实验基本要求:(1)汽油酸度测定(2)柴油酸度测定(3)煤油酸度测定实训项目二汽油技术要求的分析检验1、实验内容:汽油技术要求的分析检验2、实验基本要求:(1)蒸发性(2)抗爆性(3)腐蚀性(4)安定性实训项目三石油沥青质量标准测定1、实验内容:石油沥青质量标准测定2、实验基本要求:(1)沥青延度的测定(2)沥青软化点的测定(3)沥青针入度的测定本次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规范实验操作。
使他们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有意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当然,在实训过程中,也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预习情况不好,以致实训过程中时常弄得措手不及,影响实训进度的进行和实训效果的准确性。
再比如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太差,操作不规范,少数同学实验中还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实训过程经常丢三落四等等。
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针对这些问题,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克服各种困难,改进实训方案,提高实验水平,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实验室真正成为他们掌握技能知识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学习测绘吸收曲线的方法。
(3)掌握利用校正曲线进行微量成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有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邻二氮菲亦称邻菲咯啉(简写作phen ),在pH 值为2~9的缓冲溶液中,Fe 2+离子与邻二氮菲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lgK稳=21.3(20℃)),利用此反应可以测定微量铁。
显色反应的适宜pH 值范围很宽(2~9),酸度过高(pH<2)反应进行较慢;若酸度过低,Fe 2+离子将水解,通常在pH5的HOAc~NaOAc 缓冲介质中测定。
邻二氮菲与Fe 2+离子反应的选择性很高,相当于含铁量5倍的Co 2+、Cu 2+离子,20倍量的Cr 3+、Mn 2+、34PO -、V(V)离子、甚至40倍量的Al 3+、Ca 2+、Mg 2+、23SiO -,Sn 2+和Zn 2+离子都不干扰测定。
本实验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也可用抗坏血酸将Fe(III)还原为Fe(II)。
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时,一般选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通常采用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测定。
由于邻二氮菲与Fe 2+离子的反应选择性高,显色反应所生成的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因而在我国的国家标准(GB )中,采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锡、铅焊料、铅锭等冶金产品和工业硫酸、工业碳酸钠、氧化铝等化工产品中的铁含量。
三、仪器1.任一型号可见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容量瓶 3.吸量管(或移液管)四、试剂1.铁盐标准溶液 2. 1.5g/L 邻二氮菲水溶液;3.100g/L 盐酸羟胺水溶液 4. 1mol/L NaAc 溶液五、实验步骤1.按照仪器说明书调好仪器,设定参数,备用。
2.绘制吸收曲线吸取0.0100 mg/mL 的铁标准溶液0,5.00 mL 。
分别注入两只50 mL 容量瓶中,各加入1.0 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继续加入5 mLNaAc溶液和2 mL邻二氮非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5 min,以1 cm比色皿,试剂空白溶液(即上述不加标准铁的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从460~550 nm,每隔10nm测定吸光度值,在最大吸收波长左右处每隔5nm加测一次,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3.绘制校正曲线分别吸取0.0100 mg/mL的铁标准溶液0., 2.00,4.00,6.00,8.00,10.00mL于6只50 mL容量瓶中,另取5.00mL水样于1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向7只容量瓶中各加入1.0 mL盐酸羟胺、5 mL NaAc溶液,2 mL邻二氮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5 min,用1 cm比色皿,以不加铁的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实验步骤2所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工作曲线,求得水样中微量铁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乙醇中水含量实施步骤:1.仪器准备通载气,观察柱前压是否在0.12—0.16MPa之间,在热导放空处测量载气流速。
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柱室(OV)温度为120℃、汽化室(IJ)温度为80℃、热导池(DT)温度为80℃。
选择桥电流(CU)为80mA,衰减(AT)为0.01。
待恒温后(恒温灯亮),打开电脑,打开在线工作站,选择通道,用仪器面板上的TCD 调零电位器(粗、细调)将基线调制5mV,待基线稳定后进行分析。
2.配制标准系列用分析纯的无水乙醇分别配制75%、80%、85%、90%、95%乙醇水溶液10ml,作为标准系列。
3.绘制标准曲线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准确吸取2.0µl各标准系列溶液,,注入样品,立即按色谱数据采集的促发钮,即开始动记录色谱图。
采样结束命名保存色谱图。
平行测三次,取面积或峰高的平均值。
绘制出标准曲线。
4.待测液的测定吸取2.0µl样品溶液,进样,平行测三次,取面积或峰高的平均值。
从曲线上查出Ax 或hx所对应的含量Cx,Cx即为样品液含量。
5.关机分析工作结束后,调低各路设定温度,使柱温箱、汽化室、检测器温度下降,待柱箱温度低于50℃即可关闭仪器电源。
关闭载气钢瓶上的总阀。
清理仪器室的进样针、样品等物品,结束操作。
测定石油产品运动粘度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液体燃料的运动粘度系数,掌握测量液体燃料的运动粘度系数的不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测定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的一个重要方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仪器由上盖部分,浴缸及保温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不同的粘度计有不同的粘度计常数,需要经过标定得到其常数,实验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粘度计,使试样流动时间不少于200秒,内径的粘度计流动时间不少于350秒,实验时,用秒表记下待测液体石油产品从粘度计标线a处流经标线b所需的时间,然后根据GB256-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来计算待测液体在某一温度t下的运动粘度 t。
三、实验仪器1)运动粘度计实验器,符合GB256-88规定的技术要求2)秒表3)溶剂油或石油醚4)橡皮球四、实验步骤1.将运动粘度计实验器安装好,调整运动粘度计的底脚螺钉,使仪器上盖中间的水平珠气泡处于中间圆圈内,说明上盖处于水平位置,放好粘度计即可保证粘度计垂直放置;2.试样含有水或其它杂质时,在实验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用滤纸过滤除去机械杂质;3.在测定试样的粘度之前,必须先用溶剂或石油醚将粘度计洗涤干净,如果粘度计沾有污垢,就用铬酸洗液、水、蒸馏水或95%乙醚依次洗涤,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滤过的热空气吹干。
4.测定运动粘度时,在内径符合要求并且清洁、干燥的毛细管粘度计内装入试样,在装入试样之前,将橡皮管套在支管7上,并用手指阻住管身6的管口,同时倒置粘度计,然后将粘度计的管身1插入装着试样的容器中;这是利用橡皮球将液体吸到标线b ,同时注意不要使管身1,扩大部分2和3中的液体发生气泡和裂隙,当液面到达标线b 时,就从容器里提起粘度计,并迅速恢复其正常状态,同时将管身的管端外壁所沾的多余试样擦除,并从支管7上取下橡皮管套在管身1上。
5. 将装有试样的粘度计浸入预先准备好的恒温水浴中,并用夹子将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在固定位置前,必须把毛细管粘度计的扩大部分2浸入一半。
6. 开启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和照明灯亮;开启搅拌开关开始搅拌,调整设定所需控温点,将装好试样的粘度计放在恒温水浴内至少十分钟时间,实验温度必须保持恒定到0.5℃ 。
7. 利用毛细管粘度计管身1的管口所套着的橡皮管将试样吸入扩张部分3,使试样液面稍高于标线a ,并且要注意不要让毛细管和扩张部分3的液体产生气泡与裂隙。
8. 观察试样在管身1中的流动情况,液面正好到达标线a 时,开动秒表,当液面正好流动到标线b 时,停止秒表。
9. 用秒表记录下的时间应重复测定四次,其中各次流动时间与其算术平均值的差值应符合如下的要求:在温度15—100℃测定粘度时,这个差数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0± ;在温度-30—150℃测定粘度时,这个差数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1± 。
10. 实验完成后,重复步骤2和3将粘度计放好。
五、 数据处理在温度t 时,试样的运动粘度><s mm t /2ν按下式计算:t t c τν=式中:c —粘度计常数t τ—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若某次时间超过实验步骤9的要求,应放弃这个数据,将剩余的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
附1:实验记录表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实验一、馏程测定法(GB/T 255-88)此法适用于测定发动机燃料、溶剂油和轻质石油产品的馏分组成。
测定时,用清洁、干燥的量筒量取100ml脱水试样注入洗净、吹干的蒸馏烧瓶中,按规定条件安装好仪器。
在蒸馏汽油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水槽温度保持在0~5℃,验收试验可用冷水冷却;蒸馏溶剂油、喷气燃料、煤油时,用冷水冷却。
调节流出水温不高于30℃;蒸馏凝点高于-5℃的含蜡液体燃料时,控制水温在50~70℃。
用插好温度计的软木塞,紧密地塞在盛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口内,使温度计和蒸馏烧瓶的轴心线互相重合,并且使水银球的上边缘与支管的下边缘在同一平面(见图2-2)。
选择合适的石棉垫。
蒸馏汽油或溶剂油时用直径为30mm内孔径的石棉垫;蒸馏煤油、喷气燃料或轻柴油时用直径为50mm的内孔的石棉垫。
蒸馏重柴油或其他重质油料时用直径为40和50mm合成的内孔石棉垫;蒸馏烧瓶的支管用软塞与冷凝管上端连接。
支管插入冷凝管内的长度要达到25~40mm,但不能与冷凝管内壁接触。
在各连接处涂上火棉胶之后,将瓶罩放在石棉垫上,罩住蒸馏烧瓶。
量取过试样的量筒不需经过干燥直接放在冷凝管下面,并使冷凝管下端插入量筒中(暂不互相接触)不得少于25mm,也不得低于100ml 的标线。
量筒的口部要用棉花塞好。
蒸馏汽油时,要保证馏出物的温度在20±3℃。
装好仪器之后,先记录大气压力,如果大气压力高于770mmHg(102.66kPa)或低于750mmHg(100.0kPa)时。
馏出温度要进行修正。
对蒸馏烧瓶均匀加热,蒸馏汽油或溶剂油时,从开始加热到冷凝管下端滴下第一滴馏出液所经过的时间为5~10min;蒸馏航空汽油时,为7~8min;蒸馏喷气燃料、煤油、轻柴油时,为10~15min;蒸馏重柴油或其他重质油料时,为10~20min。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器如图1所示。
第一滴馏出液从冷凝管滴入量筒时,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初馏点。
初馏点之后移动量筒,使其内壁接触冷凝管末端,让馏出液沿着量筒内壁流下。
此后,蒸馏速度要均匀,每分钟馏出4~5ml,相当于每10s馏出20~25滴。
试验时要记录初馏点、10%、20%、30%、40%、50%、60%、70%、80%、90%、终馏点(干点)。
如果试样有技术标准时就按标准记录好温度和量筒中的相应馏出液体积,但事先应根据温度计检定证上的修正数和受大气压力的影响进行修正。
在蒸馏汽油或溶剂油的过程中,当量筒中的馏出液达到90ml时,允许对加热强度作最后一次调整,要求在3~5min内达到干点,2~4min 内达到终点。
在蒸馏喷气燃料、煤油或轻柴油的过程,当量筒中的馏出液达到95ml时,不要改变加热强度,从95ml到终点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3min。
蒸馏时,所有读数都要精确至0.5ml和1℃。
试验结束时,取出瓶罩,让蒸馏烧瓶冷却5min后,将残留物倒入5ml的量筒中冷却到常温时,记录残留物的体积,读出量筒中总馏出物体积,准确至0.1ml。
测定油品中的酸值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油品水溶性酸、碱的测定原理与试验方法。
②了解抽提技术在油、水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用蒸馏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试样中的水溶性酸、碱,然后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检查抽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或用酸度计测定抽提物的pH,以判断油品中有无水溶性酸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