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意象含义意境特点解析/赏析。

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高洁等。

宁静、悠远、清冷。

嘿呀,你看月亮这玩意儿,一出来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家想亲人呢。

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抬头看着月亮,心里就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它高高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光,那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就出来了,就好像在默默诉说着人们心里的那些小情绪,而且月亮那么洁白无瑕,也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呢。

柳树多表示离别、挽留等意。

轻柔、哀伤、惆怅。

柳树啊,那可真是个离别的标志。

古人送别的时候,就喜欢在柳树下,为啥呢?因为“柳”和“留”同音呀。

你看那柳枝,柔柔软软的,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一样。

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就给整个画面添上了一层哀伤惆怅的氛围,就好像在说“朋友啊,你可别走啊”。

大雁象征着思乡、信使等。

孤寂、辽阔、萧瑟。

大雁这鸟可挺有意思的。

它们每年都要长途迁徙,飞在那辽阔的天空中。

那些离家在外的人看到大雁,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因为大雁能飞回家乡嘛。

而且传说大雁还能传书呢,所以有时候就像个信使。

你看它们排着队飞的时候,那画面有点孤寂,再加上秋天大雁南飞的时候,周围的景色都是萧瑟的,这意境就出来啦。

菊花代表着隐逸、高洁、坚贞等。

淡雅、清幽、冷傲。

菊花可不像那些艳丽的花朵。

它呀,总是安安静静地开着,有一种淡雅清幽的感觉。

很多隐士就喜欢菊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代表着他那种高洁坚贞的品格,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

而且菊花在秋天开放,那时候很多花都凋谢了,它还独自盛开,就显得有点冷傲呢。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不屈等。

清冷、高洁、坚韧。

梅花这花可不得了。

在冰天雪地中还能盛开,那得多坚强啊。

它的花朵小小的,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在清冷的环境里显得格外高洁。

就像那些有骨气的人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屈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看这意境,多坚韧,多让人佩服。

古诗词鉴赏-意境

古诗词鉴赏-意境
现代文学中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运用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意境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古诗词意境 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
机遇。
当代文化中,古诗词意境的传承 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 化技术、网络平台等,以更广泛
章法的布局
诗人通过精心布局,将各个部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篇章结构。
起承转合的运用
起承转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手法, 通过合理的安排,使诗词情节跌宕起 伏、引人入胜。
结尾的处理
结尾是古诗词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诗 人通过巧妙的处理,使诗词意境深远、 意味无穷。
03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鉴赏-意境
目录
• 古诗词意境概述 • 古诗词意境的构成要素 •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 古诗词意境的审美价值 • 古诗词意境的传承与发展
01
古诗词意境概述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情景交融
意境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客观物象 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 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产物。
02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破亡的悲痛之情和对 春天的美好向往。
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含蓄,修辞手法多样。在鉴赏古诗词时 ,要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理解其艺术效果和深层含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酒醒后 对昨夜风雨的回忆。
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营造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运用比兴手法,将情感 与物象相互融合,形成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06(意境)分析课件PPT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06(意境)分析课件PPT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 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 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 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 的结合。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 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 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 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 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 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 境。
秋思 白朴
秋思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绿叶黄花。
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 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
原,却 屡西遭江排挤月。题词溧中阳的“三湖塔”寺即江张苏孝祥①
溧阳问的讯三湖塔边湖春,色湖,边重有来寒又光是亭三。年。东风吹我 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 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 鸥一片。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1.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4分)
1.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分)表现 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 阐明。(4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 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 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 鸥①张一孝片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诗歌鉴赏各种类型的意境总结

诗歌鉴赏各种类型的意境总结

1. 简析诗的意境。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通过 “竹林”、“弹 琴”、“长啸”、 “明月”等意象 创造出清幽绝俗 的意境。
2. 简析诗的意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诗营造出旖旎、凄迷的意境。
这首诗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创造出优美、明丽的意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 的意境。
过故人庄 诗人运用了鸡黍、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绿树、青山、场圃、 邀我至田家。 把酒、话桑麻、就菊 绿树村边合, 花等意象。恬静秀美 青山郭外斜。 的田园风光,田园情 开轩面场圃, 趣,闲适恬淡之情, 把酒话桑麻。 淳朴诚挚的情谊融合 待到重阳日, 在一起,便构成了自 还来就菊花。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三、意境的分类 根据意境的特点,意境可以分 为如下类别。 阴暗 沉寂 萧瑟 苍凉 凄冷 哀婉 优美 朦胧 虚幻缥缈 清新明快 恬淡自然 超尘脱俗 旷远深邃 雄伟壮阔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009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古诗词的“意境”鉴赏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精华。

其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精深,意味无穷,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积累诗量的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淡。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大多数古诗词,因时代生活各异,诗人表达风格不同,语言高度凝练,古今表达差异巨大,学生难以进入诗中所描绘的人、情、景中,难以与诗人进行思想的交融,更难以领略诗中的意境,时间久之,便觉学之无趣、诵之无味。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意”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情感;“境”是客观立体的艺术图画。

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一篇古诗词,由于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与诗人“相亲相近”呢?这既是现代小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难点,也是语文考试复习的“硬骨头”。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古诗词,能更多地获得经验和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一、读题目,抓诗眼古诗词有的在题目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观点,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有的在题目上表明了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等;还有的在题目上点明了作品的范畴,是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认真诵读题目,就会找到诗词信息点,从而对学习、分析、理解、欣赏古诗词大有帮助。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题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古诗,就会发现诗中展现的那一个个画面“雨中送别”、“折柳赠别”、“喝酒饯行”等,都是为一个“送”字而设置的。

古诗词意境赏析

古诗词意境赏析
菊花 坚强的品格 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梧桐 凄凉悲伤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杜鹃鸟 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与杜鹃声相似的还有猿啼,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古代诗歌意象意境整理经典收藏

古代诗歌意象意境整理经典收藏

诗歌意象意境整理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分为三类:(1)人物形象。

诗歌中人物形象有三种①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②指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等,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少英雄周瑜。

③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归园田居》中“我”这一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杂诗。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意境题的常见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这首诗(词)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象意境题的常见答题规范: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一、景物形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

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
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
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
《山居秋暝》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
物的热爱与向往。

至此,我们分析总结出了两大类、八小类意境。

古典诗词其实是一种抒情语言艺术,品诗词就应从这种艺术的核心——意境入手,正所谓“景中有情,象中有境,情景交融,自有意境”,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无不遵循此通法,当我们注意古诗词作品的韵律和谐、文辞考究的特点时,要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则必须把握意象,深掘意境,善于展开联想,通过再造想象,深刻揣摩意象,准确捕捉诗眼词眼,把握作者的人格,方能领悟古诗词“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刘知几
《史通》)的精髓。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语言风格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作者运用语言的个性特征。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要鉴赏,得先了解常见的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一、常见的古典诗歌语言风格及其示例
1、清新: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指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读者去体味。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孳生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的第一、二两句通过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本已扫兴,而那蜂蝶却又纷纷过墙而去,以致诗人的心情又多一层惆怅,竟怀疑“阳春”长了脚,不住自家,而偏偏跑到邻家去。

这里,虽没有大叫、大笑、大跳,但诗人那惜春之情抒发得直截了当,算是“明快”。

二、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战国:屈原:雄浑悲壮
三国:曹操:豪放磅礴曹丕:委婉含蓄,秀美细腻
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两晋:陶渊明:淡远闲静谢朓、谢灵运:自然天丽
唐代:
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流丽坦畅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
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幽静谐和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陈师道雄劲幽邃苏舜卿轩昂奔放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清丽俊爽王冕纯朴自然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
张养浩警辟深远睢景臣新奇辛辣于谦朴直浅近顾炎武苍劲沉郁
王士祯含蓄清远袁枚空灵浮坦朱彝尊清新疏淡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郑燮刚劲清新黄遵宪浅俗新颖
三、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注意点与鉴赏模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针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而言。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要注意如下两点:
(1)诗歌风格不仅要从大处来分,更要从小处来论,不仅要论及技巧与方法,还要顾到语言。

诗歌风格,从创作方法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现实主义,二是浪漫主义;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说,可分为豪放与婉约。

(2)诗歌风格因不同类型、不同诗人、不同作品而呈现不同,这是鉴赏诗词语言风格所要注意的。

在诗歌语言风格鉴赏中,要熟悉如下模式:
(1)总述诗歌的语言风格
(2)结合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具体阐述
(3)用精练的语言(答题术语)归纳该诗的语言特点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