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年级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东城一模

6.下列说法不...

A B C D

带玻璃塞的试酒瓶聚乙烯盒铁罐车铝制饭盒

可用于盛放氢氧化

钠溶液

可用于盛装食品可用于运输浓硫酸

不宜长时间存放酸

性或碱性的食物

A.NaOH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CaO 可防止月饼等食品氧化变质

C.氢弹中用到的2 H ,3 H 互为同位素D.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蛋白质

溶液中加入Na

2

SO

4

可使其变性D.苯酚,甲醛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酚醛树脂

9.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下列不.正.确.的是()

A.碱性:K OH > N aOH

C.稳定性:HBr > HI

B.氧化性:C l

2

> S

D.酸性:H

3

PO

4

> HNO

3

10.利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X 中试剂Y 中试剂A

用MnO

2

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

燥的Cl

2

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

用Cu 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

的NO

水浓硫酸C

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

体的性质并收集

CuSO

4

溶液KMnO

4

溶液D

CaCO

3

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

的CO

2

饱和NaHCO

3

溶液浓硫酸

2

2

H 2 2 3 3

2 3 3 3 11.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粉溶于氯化铁溶液: Fe + 2Fe 3+ =3Fe 2+

B .硫化钠溶液呈碱性: S 2- + 2H O H S + 2OH -

+

- -

C .氯水具有漂白性: Cl 2 + H 2O

2H + Cl + ClO

D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2H + + 2Cl - 通电

↑ +Cl ↑ 12.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 NaHCO 3 的性质:常温下,配制 0.10mol / L NaHCO 3 溶液,测其 pH

为 8.4 ;取少量该溶液滴加 CaCl 2 溶液至 pH = 7 ,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 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 NaHCO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HCO -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 .加入 CaCl 促进了 HCO - 的水解 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HCO - + Ca 2+

CaCO ↓ +H CO

3 3

2

3

D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 (Na +

) + 2c (Ca 2+

)

c (HCO - ) + 2c (CO 2- ) + c (Cl -

)

3 △

+

25.(15 分)存在于肉桂等植物体内的肉桂醛是一种具有杀菌消毒防腐作用的有机物,下列

是其参与合成香料工业定香剂 E 及吸水性高分子聚酯 N 的路线示意图:

已知: R - CHO + CH CHO ?N ?aO ?H/ H ?2O →R - CH=CH - CHO (R 为烃基)

RCHO ??HC ?l ?→ C 2H 5OH RCH (OC 2H 5 ) ?H ?2O

?→ 2 H

RCHO

(1)①的反应类型是 ;②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 。

(2)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肉桂醛均为反式结构,其结构是 。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M 中所含的两个相同官能团的名称是 。 (5)合成路线中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 。 (6)P 是 E 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 P 的结构简式: 。 a .有两个相同的官能团,且能与银氨溶液作用生成银 b .分子内含苯环,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峰面积之比是 2 : 2 :1

26.(15 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 欧拉教授率领团队首次采用金属钌作催化剂,从空直接转化为甲醇,为通往未来“甲醇经济”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依据该原理气中捕获CO

2

开发如图所示转化。

(1)CO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键。

2

(2)将生成的甲醇(沸点为64.7℃)与水分离可采取的方法是。

(3)上图所示转化中,由第1 步至第4 步的反应热(?H )依次是a kJ/mol 、b kJ/mol 、

c kJ/mol 、

d kJ/mol ,则该转化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500℃时,利用金属钌做催化剂,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直接实现如⑶中转化得到甲醇。测得该反应体系中X、Y 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①Y 的化学式是,判断的理由是。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Y 的转化率是75%

b.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在恒压条件下进行该反应,Y 的转化率高于75% c.升高温

度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增大,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金属钌可大大提高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

③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 )=mol/(L?min)。

27.(14 分) Na 2SO 3 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 Na 2CO 3 )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

SO 2 制备无水 Na 2SO 3 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1)举例说明向大气中排放 SO 2 导致的环境问题:

(2)下图为吸收塔中 Na 2CO 3 溶液与 SO 2 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 A 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资料显示:

Ⅰ. Na 2SO 3 在 33℃时溶解度最大,将其饱和溶液加热至 33℃以上时,由于溶解

度降低会析出无水 Na 2SO 3 ,冷却至 33℃以下时析出 Na 2SO 3 ? 7H 2O ; Ⅱ.无水 Na 2SO 3 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Na 2SO 3 ? 7H 2O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 Na 2SO 3 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 入的 NaOH 是过量的.

①请结合 Na 2SO 3 的溶解平衡解释 NaOH 过量的原因:

②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 (选填字母). a . 95 ~ 100 ℃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 .维持 95 ~ 100 ℃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 . 95 ~ 100 ℃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5)为检验 Na 2SO 3 成品中是否含少量 Na 2SO 4 ,需选用的试剂是

、 .

(6) KIO 3 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 Na 2SO 3 的含量:室温下将 0.1260g 成品溶于水并加入

3 3

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 KIO 3 标准溶液( x mol / L )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 为蓝色,消耗 KIO 3 标准溶液体积为 y mL .

①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O - +□SO 2-

+ (将方

程式补充完整)

②成品中 Na 2SO 3 (M = 126 g / mol ) 的质量分数是

28.(14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

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

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压 A 溶液 B

操作及现象

Fe pH = 2 的

H 2SO 4 连续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

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Cu

pH = 2 的

H 2SO 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 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 记录读数为 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 ;乙

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 Cu 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

影响 O 2 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

溶液 B 操作及现象

经煮沸的 pH = 2

的 H 2SO 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

微偏转,记录读数为 b

pH = 2 的 H 2SO 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 O 2 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 转,记录读数为 c ;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 浓 Na 2SO 4 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 O 2 通入, 电压表指针读数仍为 c

pH = 12 的 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 O 2 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 转,记录读数为 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 c > a > b ,请解释原因是 .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

对 O 2 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

2SO

4

溶液的目的是.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实验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如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 、d' ,且c' > d'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A 选项NaOH 与玻璃中的SiO

2 反应生成Na

2

SiO

3

,使玻璃塞和试剂瓶粘连,应使用橡胶塞。

B 选项聚乙烯制成的塑料无毒,可以装食物。

C 选项常温条件下,铁与浓硫酸钝化。

D 选项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无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A 选项NaOH 对蛋白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选项CaO 具有吸水性是食品干燥剂。

C 选项1 H 、2 H 和3 H 互为同位素。

D 选项明矾只有净水效果,不能海水淡化。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A 选项油脂是小分子有机物。

B 选项蔗糖和麦芽糖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C 选项蛋白质遇钠盐是盐析不是变质。

D 选项苯酚和甲醛是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的。

2 电解

3 3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A 选项钾和钠属于同主族元素,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因此碱性是 KOH > NaOH 。

B 选项同周期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因此氧化性是 Cl 2 > S 。

C 选项同周期非金属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因此稳定性是 HBr >HI 。

D 选项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因此酸性是 HNO 3 > H 3PO 4 。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元素化合物实验问题。 A 选项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

B 选项整个装置中有氧气,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且一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

C 选项乙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D 选项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碳酸氢钠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干燥。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书写。 A 选项铁与氯化铁反应, F e + 2Fe 3+= 3Fe 2+ 。 B 选项硫化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S 2- + H O HS - + OH - 。 C 选项氯水就有漂白性的原因是 Cl 2 + H 2O

H +

+ Cl -

+ HCl

O 。

D 选项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H 2O 2NaOH + Cl 2 ↑ +H 2 ↑ 。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溶液中的电解质综合问题。

A 选项高中阶段考的的水解大于电离的酸式酸根主要是 HCO -

,因此 NaHCO 3 溶液呈碱性。 B 选项 CaCl 2 溶液 Ca 结合 CO 2- 生成沉淀促进 HCO - 的电离。

C 选项发生的反应是 C a 2+ + HCO - = CaCO ↓ + H + 。

3

3

D 选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此选项正确。

25.【答案】 (1)取代反应

NaOH 水溶液,加热

(2)

(3)

(4)羟基 (5)保护醛基

(6)

2+

【解析】

(1)①是甲苯在“Cl2/光照”条件下发生的甲基取代反应,生成;②是由生成的反应,所以试剂条件为“NaOH水溶液,加热”(2 )应用信息可推知肉桂醛的结构为,其反应结构为“”

(3 )反应③是肉桂酸与CH3OH 的取代反应,方程式为“

3

(4)由

N 的结构反推可知 M 的结构为 ,两个相同官能团是“羟基”

(5)④将?CHO 转化为?CH(OC 2H 5)2,⑤将?CH(OC 2H 5)2 又转化为?CHO ,这是典型的官能

团保护操作,所以答案为“保护醛基” (6)E 的分子式是

C 10H 10O 2,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 P 含醛基,氢谱的三组峰说明 P 的结构 有 很 好 的 对 称 性 , 结 合 题 目 要 求 , P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 ”

26.【答案】 (1)极性共价键 (2)蒸馏

(3) CO 2 (g)+3H 2 (g) CH 3OH(l) + H 2O(l)

H = (a + b + c + d)kJ / mol

(4)① Y 为 CO 2

根据图像,Y 为反应物,X 为生成物,另外,相同时间内反应物减少

量与生成物增加量相同,所以二者系数相同。

② abc ③ 0.225 【解析】

(1) CO 2 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原子种类不同,所以为极性共价键。 (2)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液,采取蒸馏的方法。 (3)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O 2 (g)+3H 2 (g)

CH 3OH(l) + H 2O(l) H = (a + b + c + d)kJ / mol (4)① 根据图像,Y 为反应物,X 为生成物,另外,相同时间内反应物减少量与生成物增

加量相同,所以二者系数相同,Y 为 CO 2 。

② a .转化率=转化量/起始量,α=0.75/1.00=75%。 b .从恒容状态转化为恒压状

态,体积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 c .K 与温度成正比,所以正向为吸热方向。

d .催化剂不影响转化率。

③ (v H 2)= (c H 2 t = 0.75 ? 3 =0.225mol (/ L ? min ) 10

27.【答案】 (1)酸雨

2- - 2-

(2)2CO 3 + SO 2 + H 2O = 2HCO 3 + SO 3

(3)NaHSO 3 + NaOH = Na 2SO 3 + H 2O

(4)① Na 2SO 3 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Na 2SO 3(s)

2Na +(aq) +

SO 2-

(aq),在加入过

量 NaOH 的情况下,Na +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效果 ② b

3 3 3 (5)BaCl 2 溶液 稀盐酸

-

2- 2- -

(6)① 1IO 3 + 3SO 3 ② 3xy×100% 【解析】

= 3SO 4 + 1I

(1)此题考查硫元素化合物知识可知,比较简单,SO 2 会造成酸雨; (2)此题考查了图像的相关问题,由图可以看出,在 A 点以前,溶液组成由 Na 2CO 3、NaHCO 3、

Na 2SO 3 组成,且后两者是增加趋势,前者是下降趋势,则后两者为反应的生成物,前 者和 SO 2 为产物,以此可推出离子方程式;

(3)此题考查了结合资料的推理能力,由(2)题图像可知,吸收塔的最终产物为 NaHSO 3,

其也为中和前的反应物之一,中和器中发生的反应即为 NaHSO 3 和 NaOH 的反应,结 合流程图和题目所给资料可得,该反应的产物是不易被氧化的 Na 2SO 3,则可推出反应 方程式; (4)① 题目要求很明确,考查了溶解平衡的知识,Na 2SO 3 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Na 2SO 3(s)

2Na +(aq) + 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效果;

SO 2-

(aq),在加入 NaOH 的情况下,Na +的浓度增大,

② 该题考察了实验的相关知识,结合(3)中所给资料,需要在 33℃以上进行析出,则 该题应该选 b ; (5)该题考察了离子检验的相关知识,检验硫酸根的试剂需要酸化的 BaCl 2,则此处可以 选择 BaCl 2 和盐酸;

(6)① 该题考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由已知条件可得,在滴定终点时出现了碘单

质,而题目要求是滴定终点前,则产物应该是

I - , I - 再和 IO -

反应生成碘单质使 得淀粉溶液变蓝;

② 由①中配平的方程式可得,消耗的 S O 2-

的物质的量为 0.003xymol ,则质量分数为 0.003xy·126/0.126=3xy×100%

28.【答案】

(1)① 2H + + 2e - = H 2↑

②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 在 H 后,因此不能发生置换 O 2 + 4e - + 4H + = 2H 2O

(2)① O 2 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

② 溶液的酸碱性

2-

③ 排除溶液中 SO 4 对实验可能的干扰

④ 排除“Cu 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溶液酸性越强,O 2 的氧化性越强 【解析】

(1)①考查课内析氢腐蚀的方程式,比较基础。

②原电池装置仅仅使氧化还原在两极分别发生,不改变原反应。Cu 不能在没有其他条 件的情况下和 H +发生置换反应。 第二问考查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一定注意酸碱性环境,配平时请使用 H + 而不是中性溶液中的 OH -。

(2)①Ⅱ、Ⅲ、Ⅳ三个实验中,Ⅱ没有对于氧气有特殊的描述,Ⅲ隔绝氧气,Ⅳ额外通入氧气,电压表读数c>a>b,直接考虑和O2 浓度相关即可。

②Ⅳ、Ⅴ两个实验中,用的相同浓度的H+和OH-进行处理,探究的应该是溶液酸碱性

对于O2 氧化性的影响。

2-

③实验Ⅳ加入Na2SO4 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了溶液中的SO4浓度,若最终现在

2- +

相同,则可排除SO4的干扰。另外,因为额外引入Na 以后,电压表指针读数依然

不变,则可认为也排除Na+对于实验的干扰。

④此装置和之前装置的区别在于多了盐桥,盐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开铜电极和电

解质溶液,Ⅳ和Ⅴ实验主要是溶液酸碱性的区别。题干资料显示,负极物质还原

性和正极物质氧化性都会对于电压有影响。盐桥装置可以忽略掉酸碱性环境对

Cu 还原性的影响,比较实验结果,就可以只探究酸碱性环境对于O2 氧化性的影

响。因为结果c’>d’,得到结论酸性环境下氧化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