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肇州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合集下载

2-1松辽盆地

2-1松辽盆地
农安油层
上部含油 组合
中部含油 组合
下部含油 组合
深部含油 组合
3.盖层与储盖组合
组合 烃源岩 浅部 n上部
上部 嫩12段
储集层
盖层
明 水 组 和 明水组
四 方 台组

嫩34段 嫩45段
中部 下部
K1qn -qn1~q3
S(y23+n1), 0 P(y1),G(qn 23) F(q4),Yd(q -qn1 3)
深部 -d2,J
-q2以下-基 -d2 底
备注 大庆长垣多处井 喷和 油气 显示 。生 物气 为主 。萨 尔图 、红 岗、 大安构造等构造 获工 业性 气流 。储 集层 以砾 岩、 粗中 砂岩 为主 。物性极好。 H油层砂岩丰,物性好,分布广,Φ20-25%,K>50mD,大 庆长 垣西部和盆地南 部获 油气 流。 发现 了葡 萄花 、新 北、 红岗 、大 安等油气田 大庆主力生产层。大部分地区为粗粉-细 粒 长 石砂 岩。 西部 为粗 粉-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主要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
开始石油地质勘探:1955;
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国 庆前夕,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上 的松基三井青山口组获得工业油气 流。
已发现油气田: 到1990年代初, 共发现油气田34个,其中油田、油 气田27个,气田7个。
石油勘探九个重点区块
古龙、巴彦查干、太东卫星、长垣中南段、临江、 英台-四方坨子、大情字井、 扶新、套保-镇赉
K1-K2:
裂谷型断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重力均衡调 整造成盆底整体下沉,使裂陷向坳陷转化,进入 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
较快速的稳定沉降,在盆地中部深湖区形成以 非补偿为主的沉积。
约在K1n末期,日本海扩张,向西的挤压波及 盆地,造成压扭应力场后产生褶皱运动,盆地普 遍上升,东部地区明显,局部构造及二级构造带 形成,结束了这一阶段。

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

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

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娄洪;闵丽霏;黄林;伍小雄;袁兴雁【摘要】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area , the thermal parameters data of heat flow , geothermal gradient , hole -bottom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generation of rock , and radioactive elements enrichment layer thickness in study area were collected .First, the temperature of deep part of Songliao Basin was calculated . Then , the hot-dry-rock potential in different structural units , by volume method , was evaluated . Finall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hot dry rock on the plane and profile was discussed , and the favorable zones were selected .This study shows a great potential of hot -dry-rock geothermal resource in SongliaoBasin .Th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quantit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ot dry rock in the future .%在充分调研松辽盆地地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搜集和分析研究区大地热流、地温梯度、井底温度、地表温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等地热参数数据。

松辽盆地林甸镇地热田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松辽盆地林甸镇地热田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松辽盆地林甸镇地热田地热流体水质评价刘玉;杨兴;隋学文【摘要】根据不同用途,对林甸镇地热田5口地热井地热流体水质进行评价,包括医疗热矿水评价、饮用矿泉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渔业用水评价及工业用水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热井适合医疗热矿水开发和进行地热水产养殖;经过处理可以进行地热供暖;不适合开发饮用矿泉水;不能直接作为灌溉用水使用.【期刊名称】《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37)002【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地热流体;水质评价;水化学;林甸【作者】刘玉;杨兴;隋学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0 引言林甸镇地热田经过地质部门及石油部门数十年的勘探、研究,现已证明蕴含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一般出口水温50~60℃。

现有1口油气改造井、9口地热开采井,开发利用的有8口,主要用于地热供暖,洗浴疗养及种植、养殖等领域,现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为北方高寒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树立了典范。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负荷能力强,稳定性好,逐渐渗透到各个利用领域。

而对地热流体的水质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将对该区代表性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包括医疗热矿水评价、饮用矿泉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渔业用水评价、工业用水评价等5种用途的评价。

1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林甸镇地热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

林甸地区属古亚洲构造域,依据深部构造分区,林甸地区处在松嫩上地幔隆起区,莫霍面埋深30~32 km,莫霍面隆起与沉积盖层厚度呈镜像关系。

林甸地区断裂极其发育,工作区及附近主要有两条断裂:林甸断裂(L1)和林甸东断裂(L2)。

林甸镇地热田属中低温地热田,构造上处于克山依龙背斜、乌裕尔凹陷以及黑鱼泡凹陷的接触地带,见图1。

肇东市地质调研报告

肇东市地质调研报告

肇东市地质调研报告肇东市地质调研报告一、简介肇东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6°02′51″~46°49′19″,东经124°13′23″~124°52′34″,总面积为2584.95平方公里。

本次地质调研旨在对肇东市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推动肇东市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二、地质背景肇东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以小兴安岭褶皱山为主,中心部分为洗堤乌黑水-活力河岛阻断构造带,北部和南部分别为小兴安岭和松岭台构造带。

肇东市地质历史悠久,随着地壳运动的演化而形成。

三、地质资源1. 煤炭资源:肇东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附近,目前已开发的煤矿有肇东煤矿、扎鲁特煤矿等。

这些煤矿资源是肇东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 石油资源:肇东市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与鸡西市交界处的小兴安岭带。

目前已有肇东油田进行开采,开采石油资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热资源:肇东市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附近。

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提供热能和电能,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灾害肇东市地质灾害较为频发,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带,滑坡和泥石流多发于山区。

这些地质灾害对于肇东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五、保护和利用建议1. 保护地质遗迹:肇东市地质遗迹丰富,应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增加科普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2. 合理开发资源:在保护地质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对煤炭、石油和地热等资源的开采力度,推动肇东市经济的发展。

3.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针对肇东市的地质灾害特点,加强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对经济的影响。

六、结论肇东市地质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庆油田地热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向

大庆油田地热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向

大庆油田地热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向
吕建才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22(34)9
【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大庆油田大力推动新能源业务发展,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油田总耗能量的35%以上,地热资源是实现“清洁替代”的现实领域。

松辽盆地北部平均地温梯度3.8℃/100m,是中低温传导型热盆,纵向上发育三种热储层类型,第一种类型以青二三段和姚家组含水砂岩为主,深度
1000~2000m,地层温度40℃~80℃;第二种类型以泉二段及以下致密层为主,深度2000~3500m,地层温度80℃~150℃;第三种类型以基底花岗岩为主,深度
3500~6000m,地层温度大于150℃,具备“清洁替代”的潜力和基础。

地热水采用砂岩回灌技术实现采灌平衡、地热能采用和密闭管道方式实现循环取热,达到民用供暖和生产用能清洁替代的目标,真正实现“取热不取水”。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吕建才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
【相关文献】
1.关于大庆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2.六安市浅层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3.江苏兴化干热岩地热资源探测、开发利用潜力与对策
4.淮安城市规划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5.鲁山县碱厂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北部中低地温场形成机制探讨

松辽盆地北部中低地温场形成机制探讨

松辽盆地北部中低地温场形成机制探讨刘晨璞;钟鑫;朱焕来【摘要】松辽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型盆地,是地幔物质上涌的产物,在地质历史事件中,受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火山活动贯穿整个沉积建造过程,岩浆岩分布广泛,为盆地形成地温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大量油气勘探资料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北部形成中低地温场主要有三个热源,两个有利条件.三个热源:主要为地幔物质的热动力引起了莫霍面隆起,缩短了深部热流向上传导的路径和时间,供应了盆地内主要的热能;次要是地壳内分布的岩浆体释放了大量的热能;再次由局部基底花岗岩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两个有利条件为广泛分布的基底断裂是深部热能快速向上传导的主要通道和两套全盆地分布的泥质岩盖层为热能的保存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6(039)004【总页数】5页(P316-320)【关键词】裂谷型盆地;地幔;莫霍面;地温场;花岗岩;地热能【作者】刘晨璞;钟鑫;朱焕来【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70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2;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松辽盆地是叠置于古生代基底上的大型中、新生代裂谷型盆地,是地幔物质上涌的产物,在地质历史事件中,受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火山活动贯穿整个沉积建造过程,岩浆岩分布广泛,为盆地形成中低地温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盆地面积26×104km2,共划分6各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

它们组成了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1]。

松辽盆地北部主要是指盆地位于黑龙江省部分,面积约12×104km2。

众所周知,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地壳的深度一般为33km,一般情况下常温层以下的地内温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然而,不同的地区变化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平均向下加深33m温度升高1℃。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杜先利;王泓博;赵容生;季辉;朱焕来;代登亮;王颖;李迎九;肖红平【期刊名称】《地质科技通报》【年(卷),期】2024(43)3【摘要】位于长岭凹陷鞍部的大情字井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储层温度较高、岩性好、含水量高的青山口组是最佳热储层,因此,阐明地热水的成因模式对于该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青山口组7口井地热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合收集的8组氢氧同位素数据,研究了目标区地热水的来源及混合过程,并分析了成因模式。

结果表明,青山口组地热水主要为部分平衡的Cl^(-)Na型流体,补给来源为长白山地区的大气降水和原生沉积水,补给高程为2347~2370 m;通过2210~3470 m的循环吸热过程形成现今温度为81.25~112.80℃的地热流体存储于半开放体系的青山口组碎屑岩储层中。

另外,研究区NE、NW向2组断裂系统是地热流体循环的主要导水通道,地热流体在深循环过程中与围岩矿物发生水岩反应,碳酸盐岩及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形成了以Na^(+)、Cl^(-)和HCO^(-)3离子为主的地热水资源。

【总页数】14页(P22-35)【作者】杜先利;王泓博;赵容生;季辉;朱焕来;代登亮;王颖;李迎九;肖红平【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2;TK521【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低渗透储层成因2.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嫩三、四段进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3.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4.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二段风暴沉积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K1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盆地的演化可分为裂陷、坳陷和萎缩三个阶段。 (一)裂陷阶段(J2-3—K1d) 正断层活动强烈,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带展 布,影响着白垩纪大型盆地的演化和二级构造带的 发育。 地层厚度变化较大,2000-3000m;沉积速度最快, 247-400m/Ma,平均296m/Ma;地热场较高,地温梯 度为3.7 ℃/100m。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3. 宋方屯油田
位于大庆长垣的东坡上,为低幅的隐蔽油藏。北部为自西 向东倾的鼻状构造;南部为自南向北倾没的鼻状构造。断 裂发育,北北东走向。储层为姚家组下部葡萄花油层。 有三种油藏类型 断层遮挡油藏(西部)、 岩性断层油藏(东部) 岩性油藏(南部)。
4. 龙虎泡油田
位于古龙凹陷 西侧,泰康隆 起向东南倾没 的斜坡上,为 轴向近南北的 背斜构造。储 集层为萨尔图 (嫩一段)和 葡萄花油层 (姚一段)。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 时间演化:不同阶段构造变动形式不同:早期裂陷阶段 断裂活动强烈;中期坳陷阶段区域整体沉降,接受沉积; 晚期晚期萎缩阶段有三次强度随时递增的褶皱运动。构造 特征:深层以断裂为主,断距较大;中浅层褶皱构造发育, 幅度大,断距较小。
2. 空间变化:东早西晚、东强西弱。东部形成凹 凸相间的褶皱带,西部为平缓的东倾单斜。中部 为大型坳陷,在其中间形成大型正向构造带—— 大庆长垣。 3. 变形强度:三次褶皱运动(K2嫩江期/四方台期, K/E,E/N),构造变动不很强烈。中浅层变形不强 烈。地层倾角较缓,褶皱两翼倾角约1°-3°,通常 不超过10 ° 。 4. 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除早期外,在中 浅层构造中处于从属地位。 5. 动力学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和深部热动力作 用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 也会 导致 本区地温梯度较高 。
序 自上而下为: 第 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上统 的明水 组 、 四方 台组 、 嫩 江组 、 姚家 组 、 青山 口组 、泉 头组 ( 未穿 ) 。其 中埋 深在 5 0 0 — 2 5 0 0 m范围内大面积分布的的嫩江组、 青山 口组 和 泉头 组地层 均 由粉砂 岩 、泥 质粉 砂 下水换算成地面水, 必须用地下水体积除以 岩、 细砂岩等组成 , 均为较好的含水层, 定为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由此便可以得到容积法 热储层 。 计算地热水资源量的基本公式, 表达式为: 2 . 3构造: 区内近南北走向的黑鱼泡一 头 Q , = 1 0 0 F ‘ H ‘ ’ 1 台大断裂带和北北东走向的任民镇— 肇州大 式中: Q。 一 地面标准条件下水层中的地 断裂 , 并与它们伴生的小断裂构成深部地热 热水资源量 , 1 0 4 m a ; F 一 地热水层 的含水面 向上部地层中传热的良好通道。 积, k m : ; H 一 地热水层有效厚度 , m; ‘ p 一 水层的 2 4热源 : 由于本区地壳相对较薄, 莫霍
摘 要: 肇 州地 区在 纵 向上 分 别形 成 三套 热储 组 合 地热 田形成 于 裂谷 构 造环 境 , 断裂 带及 附近 的储 盖 组合 发 育 区是 地 热 田形 成 的有 利构 造部 位 , 深大 断裂是 深部 热流 向上部 地 层传 送 的 良好 通 道及 热 田形成 的 主控 因素 。地 热资 源量模 拟 计 算 表明, 肇 州地 区热储 内总 的地 热水 资 源量 为 3 . 3 x 1 0 1 0 m 3 , 扣 除 热储 内不 易开采 的热 水量 , 仍有 2 . 3 1 x l O l O m 3 的 资源量 。 关键 词 : 地热 田 ; 深 大断裂 ; 资 源量 计算 ; 肇 州地 区 中 图分类 号 : U 4 4 2 .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盆 地 特殊的地质 构造 背景 和二元结构特 征 , 决 定 了松辽盆地不仅 具有丰 富的油气资 源 , 而 且赋存具 有开发远景的地热资源 。 肇州从构 造 上处 于松 辽盆 地 中央坳 陷区东 南部 的朝 阳沟阶地二级构造 带 , 与著名 的大庆长垣 处 于 同一 一级构造带 上 , 且地处 辽宁西部 至大 庆林 甸 地热带 中心 位置 ,出井 口水 温高 达 7 0 %, 具有有利 的储存地热 的构造 条件。 1地热 田基本地质概况 在松辽 盆地形成 和发 展历程 中, 肇州地 区形 成 了多套 储集 层和封 闭性 良好 的 区域 性 盖层 , 而其 中 的嫩 江组 、 青 山 口组 和泉 头 组是本区主要的地热资源 目的储层, 其岩性 以砂岩为主, 这些热储层与区域性隔水层一 起, 构成本 区多套热 储组合 。 根 据地热地质 、 水文地质 勘察 , 本 区有 效热储 可划分为 以下 三套组合 : 上部热储组合 : 以嫩江组区域性 隔水层所 夹持多种类 型砂 体为 主 , 该 热储水 埋 藏浅 ( 5 0 0 — 1 3 0 0米 ) , 水 温相 对较 低 ( 4 4 — 6 9 ℃) , 矿 化度较低 ( 1 0 0 0 - - 3 0 0 0 m g , ' L ) ; 中部热 储组合 : 由青二 、 三 段 地 层组 成 , 埋 藏 较深 ( 1 5 0 0 ~ 1 8 0 0米 ) , 地 层 温度 较 高( 5 6 - 8 5  ̄ C ) , 矿化 度 较 高 ( 3 0 0 0 - 7 0 Om g / L ) ; 下部 热 储组 合 :由青 山 口组区域性 隔水层 以下的泉 三 、 四段砂体构 成 , 该热储 埋藏较深 ( 1 9 0 0 - 2 3 0 0 米) ,水温较高 ( 7 5 — 1 0 0  ̄ C ) ,矿化度较高 ( 7 0 0 0 - 1 2 O0 m g / L ) 。 2地热 田地 热地 质特征 该 区地 热资 源丰 富与 该区成 矿地 质背 景 有密切的关系 。 2 l 地 温场特征 :研究 区位 于松嫩盆地 中部中央坳陷带 的三肇 凹陷。 具有地温梯度 高, 大 地热流值大 等特点 。本 次工作 区肇州
2 Q ! 盟 Q : ( 2
工 程 技 术
Ch i n a Ne w Te c h no l o g i e s a n d Pr o du c t s
松辽 盆地 肇州地 区地热 田的形成 及 资源量
刘 玉
( 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 察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带, 地温梯度在 4 5 " C / 1 0 0 m范围 内 ; 1 公 里 深度地温在 5 0 . . - 5 5  ̄ C 范 围内。 2 . 2岩性 : 本 次勘查 区周边 区域 地层层

面相对抬升热能外溢 , 从而提高了地幔供热 有效孑 L 隙度 , 小数 ; B 一 地热水 的体 积系数 , 取 . 02 。 量, 据计算, 现今地幔热流值为 5 0 . 0 5 m W/ m : , 1 高地 幔热 流量是 本 区形成 高地 温场及 丰 富 在本次 计算 中 , 我们查阅 了肇州地 区多 热资源的 主要原 因之一 。 口井 的地 热井 和油井 资料 ,包括 州热 1 井 2 . 5基底岩性 的分 布 : 肇 州西南部 , 花 岗 ( 2 O0 . 2 5 m) 、肇 4井 ( 1 8 8 8 . 2 3 m ) ,肇 5井 岩大 面积 分布 , 而且其 往西 、 往南 是一 个大 ( 1 9 2 6 . 8 2 m ) , 肇深 l 井( 2 9 1 5 . 4 0 m) 等。 以下参 的花 岗岩侵 入体 , 花 岗岩分 布 面积大 、 连通 数 中孔隙 度和地 热水 层的有 效厚 度均 为这 性好, 能够产生 大量 的热 能。本 区大 部分地 四 口井 3 0 0 0 m 深度范 围以 内对 应项 目的平 区位于古 中央隆起带 上 ,缺失侏 罗系地层 , 均 值 。按 照规 范要 求 ,渗 透 率 应 不 小 于 而深部上地幔埋藏较浅,使得基底岩层较 5 0 o r D, 定为热储层 。 薄,地球 内部热能向上传递过程中散失较 4 1 水层 的有效厚 度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