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
2-1松辽盆地

上部含油 组合
中部含油 组合
下部含油 组合
深部含油 组合
3.盖层与储盖组合
组合 烃源岩 浅部 n上部
上部 嫩12段
储集层
盖层
明 水 组 和 明水组
四 方 台组
等
嫩34段 嫩45段
中部 下部
K1qn -qn1~q3
S(y23+n1), 0 P(y1),G(qn 23) F(q4),Yd(q -qn1 3)
深部 -d2,J
-q2以下-基 -d2 底
备注 大庆长垣多处井 喷和 油气 显示 。生 物气 为主 。萨 尔图 、红 岗、 大安构造等构造 获工 业性 气流 。储 集层 以砾 岩、 粗中 砂岩 为主 。物性极好。 H油层砂岩丰,物性好,分布广,Φ20-25%,K>50mD,大 庆长 垣西部和盆地南 部获 油气 流。 发现 了葡 萄花 、新 北、 红岗 、大 安等油气田 大庆主力生产层。大部分地区为粗粉-细 粒 长 石砂 岩。 西部 为粗 粉-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主要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
开始石油地质勘探:1955;
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国 庆前夕,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上 的松基三井青山口组获得工业油气 流。
已发现油气田: 到1990年代初, 共发现油气田34个,其中油田、油 气田27个,气田7个。
石油勘探九个重点区块
古龙、巴彦查干、太东卫星、长垣中南段、临江、 英台-四方坨子、大情字井、 扶新、套保-镇赉
K1-K2:
裂谷型断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重力均衡调 整造成盆底整体下沉,使裂陷向坳陷转化,进入 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
较快速的稳定沉降,在盆地中部深湖区形成以 非补偿为主的沉积。
约在K1n末期,日本海扩张,向西的挤压波及 盆地,造成压扭应力场后产生褶皱运动,盆地普 遍上升,东部地区明显,局部构造及二级构造带 形成,结束了这一阶段。
松辽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148在松辽盆地的安达市地区的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D22,D23和DS2主要表现在扶余区块不同的油气藏,但它们并没有获得工业油。
D9,D24,D25和D32在扶余区块获得工业油流,从而带来了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由于这一区块的勘探程度明显偏低,勘探有效率也很低,所以就此区块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就很重要,这样可以有效地指导这一区块下一步的勘探工作,使这一地区快速成为高产油田。
1 地质背景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陆相断陷型盆地,它自身的断层是有双层结构。
图1 松辽盆地区块的基本情况勘探证实,有在上四套白垩系油气组合,即盆地,中、低层,上部含油组合:黑帝庙石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下油成分:扶余杨大成子油层;深层气的混合物:泉头组3,4及以下的形成。
研究区属于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三肇凹陷北部,明辉的阳台东和北是黑色的鱼泡凹陷(图1)。
研究区的构造相通常倾向于东部和北部,勘探面积约1432km 2。
2 石油地质特征2.1 构造演化特征松辽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如晚侏罗世地幔隆起,大陆地壳凹陷,早白垩世大型岩浆上升流,诱发断裂,晚白垩世盆地挤压,结构反演和新生代。
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属于松辽盆地演变萧条形成的几个阶段。
南北向的古构造发展史证实了研究区登楼库组沉积前,黑鱼泡凹陷,为3个相对独立的断陷区和凹陷;;泉头组沉积时期,主要是在这一时期的早期古地貌填充,三沉降与沉降中心的发展,这彼此相连,北与低,南坡较低,最大沉降和沉降中心在三肇凹陷。
在青山口组第一和第二段、姚家组和嫩江组,早期古地貌填充和填充,和南北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并有在嫩江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无明显沉降,沉降中心。
2.2 烃源岩特征该区烃源岩在青山口组一个暗色泥岩。
泥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
厚度约80m,在东方的暗色泥岩厚度和南部较薄,约50m。
有机质在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泥岩丰度都比较高,其数量是海相烃源岩为高,它提供的烃源岩的形成与演化的良好条件。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聚集带特征及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聚集带特征及成藏规律
王云龙;金光植;李中英;姜虹;杜定君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4(023)004
【摘要】依据地震、钻井及大量测试资料,首次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带石油地质特怔、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从成因上将油气聚集带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反转型油气聚集带、扭动走滑型油气聚集带、伸展型油气聚集带;同时,对不同类型油气聚集带成藏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油气平面受控于深断陷、早期构造有利于石油的富集、晚期构造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断层断距的大小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藏类型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等观点.
【总页数】3页(P5-6,10)
【作者】王云龙;金光植;李中英;姜虹;杜定君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分公司,油藏处,吉林,松原,138003;吉林油田测井公司,吉林,松原,138003;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3;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3;吉林油田测井公司,吉林,松原,138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J], 向景红
2.松辽盆地南部张强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J], 张斌
3.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分布及成藏模式 [J], 王伟明;卢双舫;尚教辉;王立武;邵明礼
4.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剖析 [J], 苗鸿伟;邢伟国;于春旭;初丛辉
5.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识别及成藏条件分析 [J], 张秀容;杨亚娟;向景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深层输导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深层输导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断陷中、上古生界是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层,而深层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深层储层具有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深层储层开发的经济效益较高,对于实现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深层输导体系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深层输导体系主要包括油气储层、封盖层和运移路径。
通过研究深层输导体系,可以全面了解深层油气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分析深层运移途径,预测油气资源分布范围和形成机制,为深层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对十屋断陷深层输导体系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深层运移途径,预测油气资源分布范围和形成机制,为深层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该区域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分析十屋断陷深层储层、封盖层和运移路径的物理和化学特征;(2)探究深层输导体系的结构特征和规律;(3)开展数值模拟,模拟深层储层物理和化学运移过程.2. 研究方法(1)地质实地调查和取样:对十屋断陷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采集深层岩石和水样,评价深层水的物理和化学特征;(2)实验分析:利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物理实验仪器分析深层水的pH值、含盐量、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特征;(3)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层储层物理和化学运移过程,探究运移规律和特点.三、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2022年1月至3月,学习相关文献,了解十屋断陷地质情况,制定实验方案.(2)实验采样:2022年4月至7月,到十屋断陷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深层岩石和水样,评价深层水的物理和化学特征.(3)实验分析:2022年8月至10月,利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物理实验仪器分析深层水的pH值、含盐量、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特征.(4)数值模拟: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根据实验数据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深层储层物理和化学运移过程.(5)撰写论文:2023年4月至6月,整理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四、研究成果和预期目标预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全面了解十屋断陷深层输导体系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分析深层运移途径,预测油气资源分布范围和形成机制;为深层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该区域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3 . 1 P6 8 1 0 2
文献 标识 码 : A
11 . 构 造 油 气 藏
1 1 1 背斜 油 气藏 .. 这 类 油 气 藏 在 盆 地 分 布 较 多 , 形 态 可 进 一 步 按 划 分 为 块 状 背 斜 和 层 状 背 斜 两 个 亚 类 。松 辽 盆度 与 油 柱 高 度 一 致 } 油 藏 具 无 油 ③ 有 统 一 的 压 力 系 统 , 嘛 甸 地 区 气 油 界 面 为 一 喇 70 , 田压力 系统 一 致 , 力 系 数 为 10 7m 油 压 . 2左 右 。 阿 拉 新 、 站 、 音 诺 勒 气 田 、 虎 泡 、 阳 沟 、 萄 二 白 龙 朝 葡 花 等 油 田为 层 状 背 斜 油 气 藏 , 类 油 气 藏 的 特 点 是 : 这 ① 油气 藏 面积 完 全 受背 斜 构 造 圈 闭面 积 所 控制 , 即
成 一 个大 型 块状 油 藏 , 特 点 : 背 斜 构 造 完 整 , 其 ① 储
集 层 砂 岩 厚 , 性 好 , 砂 层 间 连 通 性 好 , 一 个 块 物 各 成
3 2个 , 田 9个 , 层 系 统 计 有 近 2 0多 个 油 气 藏 。 气 按 0 近 年 来 , 于 新 理 论 、 思 路 和 新 技 术 的 应 用 , 辽 由 新 松
10 5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2 l 年第 】 期 o1 5
松 辽 盆 地北 部油 气 藏 类型 与分 布 规 律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板 886
板深 5 - 1
板桥凹陷
板 8 - 16 - 20
渤 海 湾 盆 地
岐口凹陷 沾化凹陷
板深 7 板深 35 港深 11 义 132 桩古 25 桩古 23
义 121
东营凹陷
河 120
潍北凹陷
央5
E2S2 E2S3 E2S2
0 E2S3 E2S1
J _ 、O
O E2S4 E2S3 E2S2
3084. 6 3815. 2 3952. 9 4266. 0 4544. 3 3863. 9 3380. 5 3793. 5 3942. 7 4432. 2 3133. 6 3841. 2
的形成条件及天然气藏的成因机制 。
关键词 :油气藏 ;分布规律 ;烃源岩 ;成因机制 ;含油气盆地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9603 (2004) 03 - 0031 - 03
引言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 ,根据勘探程度和地质条 件的不同 ,同时为了保持研究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将位于盆地中浅层主力含油层系之下的层位称为深 层 。对于松辽盆地 ,白垩统一段 、泉二段及其以下的 登娄库组 、营城组 、沙河子组 、上侏罗统火石岭组和 古生界基岩内的油气藏称为深层油气藏 。
断陷带最南部梨树断陷的梨参 2 井沙河子组暗 色泥岩镜质体反射率值为 2. 87 % , 为过成熟烃源 岩 。德惠断陷为 1. 3 %~2 % ,为高成熟烃源岩 。由 于烃源岩呈高成熟或过成熟成烃阶段 ,故生成的烃 类天然气多为高成熟或过成熟天然气[3] 。
3 天然气藏成因机制
3. 1 汪家屯气藏地质简况 汪家屯气藏位于盆地中偏背部徐家围子断陷 ,
3. 3 天然气是高成熟或过成熟的裂解气 3. 3. 1 高成熟或过成熟的依据
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及其构造特征

2003年10月JOURNAL OF ST RATIGRAPHY 第27卷 第4期学术讨论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及其构造特征¹舒良树1) 慕玉福1)2) 王伯长1)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2)大庆石油管理局 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简述了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松辽盆地地层、断裂及其与油气的联系;分析了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与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关系;概述了松辽盆地六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和两个断裂群的基本构造特征;讨论了断裂对油气储集运移的制约。
研究表明,松辽盆地的烃源岩和含油气组合的形成和富集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和拉张作用具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含油气地层,构造特征,中、新生代,松辽盆地,黑龙江中图法分类号:P 534.5,P 5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03)04-0340-08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72067,No.40173001)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批准号:20010284005)。
文稿接受日期:2003-07-27;修改稿收到日期:2003-09-10。
第一作者简介:1951年10月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构造地质学专业,Em ail:Lss hu@ 松辽盆地位于滨西太平洋区北段内带(陈发景等,1996),长750km,宽330—370km 。
分布在E 119°40′—128°24′,N 42°25′—49°23′的范围内,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总面积约26万km 2。
该盆地具菱形外貌,其长轴呈N NE 向展布,发育在前中生代近东西向的古亚洲构造域基础之上,四周均为大型断裂带所围限(图1)。
盆地基底属天山—兴安海西褶皱带的一部分,由前侏罗纪的三个复背斜和两个复向斜所组成。
白垩纪—第三纪沉积的各种湖相碎屑岩是其最重要的含油岩系。
松辽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208松辽盆地形成面积大约26万平方公里,通过五十年的勘探开发,陆续发现世界级的大庆油田以及大量工业油气产区,总结了大量地质资料也更加了解了盆地的地质演化、构造以及油气储集规律等为松辽盆地后续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大量资料依据。
1 松辽盆地地质背景松辽盆地属于白垩系陆相断陷—坳陷型沉积盆地,盆地具有先断后坳双层结构特征,其地质演化主要经历隆起张裂、裂陷、地层坳陷以及褶皱四个构造阶段。
2 白垩系陆相断陷—坳陷型沉积松辽盆地形成面积大约26万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岩组属于白垩系沉积(见图1)。
经过几十年国内外工作者研究发现,松辽盆地白垩系化石绝大部分属于淡水湖泊生物化石,也有部分属于淡水—半咸水生物化石;从白垩系岩层岩样分析发现岩层沉积物基本符合陆相淡水沉积特征;从原油分析发现基本符合陆相原油特征;从岩石沉积相研究发现岩层分环状分布着浅滩湖湘沉积以及朝向盆地中心河流相陆相沉积。
3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的特征松辽盆地岩层经历侏罗世地幔隆起、地壳坳陷、白垩世早期岩浆上涌裂陷,晚期地壳挤压以及构造反转等多个阶段构造演化,其主要分为以下阶段:3.1 地壳裂陷阶段松辽盆地在三迭纪后期到侏罗世中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挤压导致盆地底部地壳隆起;侏罗世后期盆地地壳强烈张陷,兴奋断裂分散的断陷;当到白垩世时期板块俯冲以及地幔对流减弱,盆地裂陷转变为坳陷。
3.2 陆相盆地坳陷阶段白垩世中后期是盆地发育最鼎盛时期,在坳陷时期湖泊侵蚀、湖退的反复进行,随着湖泊沉积形成了早期的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等(见图2)。
3.3 地壳褶皱阶段白垩世后期松辽盆地受到日本海洋盆地的扩张导致的挤压,送料盆地区域萎缩、褶皱,形成的主要构造特征有:①盆地底部经历构造运动后形成地埑、裂谷;②松辽盆地普遍存在下裂上坳的双重结构;③构造盆地面积大;④白垩世后期褶皱运动不剧烈;图1 松辽盆地构造位置图2 松辽盆地中白垩纪水系分布松辽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邢吉祥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摘要:松辽盆地属于白垩系陆相沉积盆地,分析盆地沉积性质,演化构造特征,粘土矿物分布规律,油相生油特征以及油气形成运移特征等,总结松辽盆地石油地质特征,运移规律,为以后开发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7卷第 1 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u a o i nSi uU i ri ( a rl c neE io ) or l f hy n esy N t a Si c dtn n Xa o v t u e i
Jn 01 a .2 2
其 中在上 白垩 统姚 家组 地 层 下 部 的 葡 萄花 油 层 、 下
导体系的特征及其输导 能力 , 以便更好地指导该 区 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1 油气 运 移 输 导 体 系
输 导体 系是 相对 某一独 立 的油气运 移单 元—— 含油 气系 统而 言 的" , 油 气生 成 以后 进入 到 圈 闭 J是
控 制 因素在 时间上 的合理 匹配决定 了尚家油 田油 气的 聚 集成 藏. 断层 型 输 导体 系输 导 能力 的 变化
具有周期幕式特征 , 而断裂与砂体组合输导体 系的输导能力主要 受控 于断裂与砂体的对接模 式及 砂体 自身的输导能力. 在尚家油田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及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 中的连续
是 2个 或 几 个 单 一 通 道 ( 透 砂 体 、 层 、 整 合 渗 断 不
藏组合模式 ( 2 . 图 ) 该类油气成藏组合的成藏关键
要素 是深层 油源 与 浅 层 圈 闭 的沟 通 , 即必须 存 在 烃
源断层 , 因此天然气垂 向运移应是断裂构成 的简单
输 导体 系.
面) 的组合 , 故输导体 系可以概括为连通砂体型 、 断
摘要 : 分析 尚家油田扶余杨 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 系, 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系. 空间构造 形 态控 制 油 气的运移 方 式 , 向构造 脊线是 三肇 正
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 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聚集场所 ; 输导体 系与油气成藏各种
白垩统泉头组四段地层 的扶余油层、 泉头组三段 的 杨大城子油层及泉二段地层中均获得工业 油流. 另 外在泉头组三段杨大城子油层还获得工业气流. 该 油田油气在纵向上分布复杂, 平面上油气分布规律 模糊 , 虽然前人 已经对该区油气来源、 油气 的运聚成 藏机理及成藏规律 做过大量 的研究 工作 ¨ 也取 引,
系对 油气 聚集 与分 布 的 控 制作 用 人 手 , 析 不 同输 分
油气运移通道不是一个单一 的面状 体, 而是一个复 杂 的输导 系统 , 而且输 导体 系往 往并 非是单 一类 型 ,
收稿 日期 : 0 1 41 2 1- .5 0
基金项 目 :国家重大专项 ( 编号 :0 8 X 50 -3 ; 20 Z 0 0 7 )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基金 ( 0 编号 :J C 2 0 -7 H d YS X09 7 i ) 0 作者简介 : 王有功( 9 8) 男 , 士研究生 , 17 一 , 博 主要从事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研究 . — i:agogn@1 3 cm Ema w nyuog 6 .o l
移通道的性质及其性质 的变化. 它对最终 圈闭能否
聚集 油气 、 聚集 多少 以及 油气 的聚集 范 围 , 甚至 油气 的性 质都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油 气 聚集 过程 中 , 在
组合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其特征 的研究还很 薄弱 , 严重 制 约 了该 油 田勘探 开发工 作 的进一 步 开展 . 本文主要从不同含油气层位的油气运移输导体
Vo . 7 No 1 I2 .
文章 编号 :6 30 4 2 1 ) 1 0 70 17 -6 X( 0 2 0 - 1 - 0 6
松 辽盆 地 尚家 油 田油气 输 导体 系及 特 征
王有功 张艳会 付 广 , 雪 , , 刘
(. 1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 院, 黑龙江 大庆 13 1 ; . 63 8 2 大庆钻探工程公 司 地质 录井一公 司, 黑龙 江 大庆 13 1 ) 6 4 1
一
1 一 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油气可能先后经历不 同类型的输导体系 . J输导体 系有许多种分类 , 前人曾做过大量 的研究…引, 普遍 认为输导体系主要 由 3类通道构成 : ①具有一定渗 透性的连通砂体层 ; ②具有渗透能力的断裂或断裂 体系 ; ③能使油气运移的不整合面. 而输导体系往往
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是 目前 针对 该 油 田不 同含 油 气 但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运移通道的总和. 输导体系 与油气 运 聚是相 互关 联 的 , 同 的成 藏 条件 具 有 不 不 同的输导体系 , 同时输导体系的不同, 油气运聚成藏
的方 式也存 在差 异 . 导 体 系研 究 的 内容是 油 气 运 输
关键 词 : 辽 盆地 ; 家油田 ; 气输 导体 系; 导 能力 ; 松 尚 油 输 断裂 ; 体 砂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尚家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三肇 凹陷东北段的 尚家鼻状构造上, 西南部与榆树林油 田接壤 , 北部与 宋站气田相邻. 尚家油 田作为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 探 的一个新 区 , 已经有 多 个层位 获得 了工 业油 气流 .
裂型、 不整合 面 型及复 合 型 4种 类型 . 松辽 盆地 主要生 油岩 系为上 白垩 统青 山 口组 及 嫩 江组 一 、 段地 层 , 二 而油 源 对 比表 明 , 尚家 油 田本 区源 岩不成 熟 , 主要 来 自三肇 凹陷 青 山 口组 一 段 油
型和错 接 型组合 模 式具备侧 向的输 导 能力 , 而反 向断层 与砂 体 组合 模 式 中的 离散 型 不具 有侧 向输 导 能力. 过有 效通 道 空间 系数 的计 算及 各 油层组 油显 示层段 的 统计结 果证 实, 家油田在扶 余 油 通 尚
层 中扶 一 油层 组砂 体侧 向输 导能 力强 , 大城 子 油层 中杨一 油层组砂 体侧 向输导 能力 强.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