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non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合集下载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南征兵;李永铁;郭祖军【摘要】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8(030)005【总页数】5页(P503-507)【关键词】油气显示;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单体烃同位素;油源对比;羌塘盆地【作者】南征兵;李永铁;郭祖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约18×104 km2,平均海拔高度4 500 m,盆地内发育巨厚的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是中国陆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1~3]。

前人资料显示,羌塘盆地在地表总共出现了200多处油气点,表明盆地曾经有过大量的生烃过程[4~8]。

1 油气显示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苗”(图1)。

“油苗”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南羌塘坳陷东部114道班等地上侏罗统索瓦组(J3s)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中侏罗统布曲组(J2b)和昂达尔错北J3s中的含油白云岩,另在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也发现J3s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

羌塘盆地的石油

羌塘盆地的石油

羌塘盆地的石油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石油消费占到能源消费40%以上。

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一直处于高位,国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油气资源后备基地。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部,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是青藏高原内部海相地层保存最为完整,也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是我国陆域新区最有望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的处女地。

在中国地调局党组的领导和部署下,项目组设计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程,该工程分为3个部分。

一是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二是羌塘盆地重要构造油气地质调查,三是伦坡拉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

工程的起止时间是2015~2020年。

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一是促进西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能源资源基础。

西藏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十分关键的发展地区。

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二是寻找新的后备能源基地,提高我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最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表明,在西藏广阔的地域上,羌塘盆地所占比例最大。

尽管羌塘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及强烈的构造变形,但仍然可能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伦坡拉(盆地群)小型油气田的发现,为实现商业开发,建成西藏地区首座油田,并成为西藏地区油气勘探的桥头堡,引领和促进西藏地区油气勘探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对提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能力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探索具有高原特色勘探技术,创新和发展油气地质理论。

开展青藏高原复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高海拔和高寒地区的勘探工程技术攻关,解决一系列世界高寒地区的油气勘探技术方法难题,将填补我国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方法的空白。

加强西藏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和重大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解决一系列制约油气突破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可以极大提高我国地学理论和高原油气地质理论的创新水平。

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部门先后对羌塘盆地进行了地质调查工作。

西藏南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西藏南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第# 期
徐琳"等!"西藏南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亚克错+乌兰乌拉湖中断带)!+ :) '羌中舒缓褶皱带)!+ :2 '布若错+达尔沃错过渡构造带)"+ :+ '西部强烈隆起带)"+ :) '东部强 烈隆起带) #+ :+ '帕度错+扎加藏布褶皱带) #+ :) '诺尔玛错+其香错断褶带
*"引言
达卓玛地区位于有* 生命禁区, 之称的西藏自 治区羌塘盆地( 盆地油气地质专项研究工作始于 )* 世纪 3* 年代"经过多年的工作"在南北凹陷均发 现了好的烃源岩和大量的地表油气显示"基本肯定 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D$ ( 近年"前人在南羌 塘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发现了长达 +** RL的巨 大古油藏带"烃源岩研究也发现了毕洛错地区和色 哇地区分布大套曲色组+色哇组灰黑色泥页岩"具 有很高的有机碳含量"是一套优质的烃源岩#+"D$ "从 而证明南羌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
图 !"羌塘盆地构造纲要% &'()!"419<.1<9#-/0+1.2A#6,3c'#5(1#5( d#/'5#%$
""研究区内以发育未经变质的中+新生代地层 为特征"尤以侏罗系广泛分布为典型( 出露的地层 有! $上三叠统波里拉组% X2 (& 岩性主要为微晶灰 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微晶灰岩) %阿堵拉组 % X2 '& 为一套含煤碎屑岩'页岩'泥岩及多层煤层或 煤线夹泥灰岩) &夺盖拉组% X2 8& 岩性主要为岩屑 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 '中侏罗统色哇组 % B) 2& 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的泥岩'粉砂岩夹泥 灰岩'介壳灰岩组合) (雀莫错组% B) M& 岩性主要为 灰绿'紫灰'紫红色砾岩'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 砂岩'粉砂岩) )布曲组% B) (& 底部为一套浅灰色肉 红色细+中晶灰岩"其上为一膏盐'白云岩的湖 或湖湾相环境"中段为紫红色砂岩'岩屑粗粉砂岩" 显示出内陆棚的沉积"上段为一套深灰'黑灰色为 主的生屑微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细晶灰岩"反映 了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 *夏里组% B) N& 一段底为 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灰'浅灰绿 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含钙质细粒岩 屑长石砂岩等"二段主要为一套生物屑泥晶灰岩' 鲕粒灰岩组合"三段为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细+中 粒岩屑石英砂岩组合)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索 瓦组% B2 a+ 2& 下部以灰+深灰色泥岩'泥晶灰岩为 主"向上延伸逐渐过渡成砂岩和黏土岩) ,上白垩 统阿布山组% a) '& 为一套河流红层相的岩石"以灰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圈 闭, 中部 的 P cr 群 碳 酸 盐 岩 圈 闭 , uaa 北部 和 东 部 成 熟探 区上 白垩 统 岩性 圈 闭和 上 古 生界 构 造一 层 圈 闭 。 图 5 1 地 参 3 关 键 词 : i t 盆 地 ;Maa o Or n e e rn n盆 地 ;前 陆 盆 地 ; 油地 质特 征 ; 探 潜 力 石 勘 中 图 分 类 号 : El 1 1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C o t r t n g n r t d a ma so y r c r o s i ae c n - c n 6 — 5 a a d Mi c n ( 5 5 h n aFo ma i e e ae s f h d o a b n n P lo e eEo e e( 0 4 M ) n o e e 1 — Ma ,rs e t ey o ) e p ci l .Th v e
系 P c r 群 和 白垩 系 C o t u aa h na组 2套 主 要 烃 源岩 的排 烃 高 峰期 分 别 是 古 新世 始 新 世 ( 今 6 ~4 ) 中新 世 ( 今 1 ~ 距 O 5Ma 和 距 5 5Ma 。C o t 组 自生 自储 组 合 是 最 重要 的成 藏 组合 。盆 地 西 部发 育 逆 冲 断 层/ 皱 圈 闭 和 基 底 卷 入 圈 闭 , ) hna 褶 中部 发 育挤 压 或
披覆背斜, 东部 发 育 牵 引 背斜 圈 闭 , 同类 型 的 圈 闭 沿 北 西一 南 东 走 向呈 带状 分 布 。有 潜 力 的 勘 探 领 域 包 括 中西 部 白垩 系 不 C o t 组 烃 源 岩供 油 区域 的披 覆 和 挤 压 背斜 圈 闭 , h na 中部 和 南 部 侏 罗 系 P c r 群 烃 源 岩供 油 区域 的牵 引背 斜 圈 闭和 挤 压 背斜 u aa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对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沉积岩性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地质特点。

圈定潜在的勘探区,探讨了地球物理勘探特征和油气藏特征,为未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合分析了石油地质特征,并展望了勘探开发前景,为后续的石油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奈曼凹陷的地质特征,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障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地质构造、沉积岩性、勘探区、地球物理勘探、油气藏、特征分析、勘探开发、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是指引言中介绍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勘探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岩性特殊,勘探难度大,对该区域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奈曼凹陷的地质构造特征、沉积岩性特征以及潜在勘探区的圈定,可以为后续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支撑,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增储增产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奈曼凹陷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对石油成藏的控制作用,为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2. 综合分析奈曼凹陷的沉积岩性特征,分析不同岩性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为油气勘探提供实施建议。

3. 圈定奈曼凹陷潜在的勘探区,结合地质构造、岩性、地球物理勘探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有望发现油气的地区。

4.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奈曼凹陷地下构造特征,指导地质勘探工作的展开。

5. 对奈曼凹陷的油气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2. 正文2.1 地质构造特征分析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中,地质构造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是重要的油藏储层地,而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又是重要的油藏储集层。

文章通过对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岩心薄片、物性及油藏控藏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组是良好的储油层。

标签: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储层;油藏马朗凹陷主要发育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及三叠统水西沟群三套烃源岩,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含油气系统共八套储盖组合。

卡拉岗组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是以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储层,上覆二叠系、三叠系厚层泥岩、砂砾岩等为盖层的上石炭统卡拉刚组含油组合。

1 地质背景马朗凹陷自上而下依次发育第三系、下白垩统、上侏罗统齐古组、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条湖组、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等地层。

其中古生界因受晚燕山运动影响,盆地北部整体抬升掀斜,造成由凹陷中心向北东方向依次剥蚀,牛东主体构造上,二叠系剥蚀殆尽,剥蚀残留的卡拉岗组甚至哈尔加乌组直接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而中生界及其以上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2 岩性及构造特征岩心薄片鉴定资料统计表明,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岩性主要有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岩及沉积岩四大类,以熔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分别占24%和23%。

主要表现为灰色、褐灰色、灰绿色玄武岩、安山岩和灰色、紫红色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夹灰色、紫色、杂色凝灰角砾岩、火山角砾岩、集塊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

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复合作用,形成现今的断裂系统。

牛东油田断层较为发育,断层形成时间较早,在海西运动时断层大多已经形成,在后期多期构造运动时早期断层重新活化,形成现今断层格局并最终定型(图1)。

牛东构造位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北部,构造整体为一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鼻状构造,牛东油田就处于该鼻隆构造向南倾伏的大背景上。

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客伟利;童晓光;温志新;张光亚;王兆明【摘要】通过对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的板块构造演化、地层层序发育、烃源岩—储层—盖层等石油地质要素开展详细分析,可知该盆地群先后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后裂谷期等3个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并在后期随着南亚大陆的整体向北漂移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

根据区域板块演化与地层发育特征,可将该盆地群的地层划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套巨层序,在各个巨层序内部能够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6套成藏组合。

从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可知,深层的前裂谷巨层序内部二叠系—三叠系河道砂岩、裂谷巨层序内部的白垩系河流相、三角洲相河道砂岩、深水地区后裂谷巨层序内部的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的第三系河道、三角洲和深水浊积砂岩是该盆地群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The analysis of plate evolution,stratigraphy development,factors ofsource,reservoir and seal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in Bengal Gulf West reveals that the basins have experienced three rift development phases,i.e. pre-rift,syn-rift and post-rift phases,and they developed into passive continual margin basins in the late post-rift phase with the India Plate drifting to north. According to plate evolution and stratigraphy sequence features,the basins could be subdivided into pre-rift,syn-rift and post-rift mega-sequences,seven third-level sequences and six reservoir accumulation associations. Current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ertiary sequences of onshore and shallow offshore area. Studies on evolution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in Bengal Gulf West result in conclusions that further petroleumexploration prospects should be Perm-Tri channel sandstone of Pre-rift sequence,Cretaceous delta and fluvial sandstone of Syn-rift sequence,sub-water channel sandstone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rtiary and deep water turbidity sandstone of post-rift sequence.【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9页(P9-17)【关键词】孟加拉湾;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板块演化;裂谷层序;深层与深水目标【作者】客伟利;童晓光;温志新;张光亚;王兆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海淀 10003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客伟利,童晓光,温志新,等.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6):9–17.Ke Weli,Tong Xiaoguang,Wen Zhixin,et al.Hydrocarb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Prospect of Basins in Bengal GulfWest[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4,36(6):9–17.孟加拉湾位于南亚大陆与中南半岛之间,属于印度洋北部地区(图1),由其西侧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群、中部的孟加拉扇、东侧的B型主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北部的A型主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群组成。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研究的开题报告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研究的开题报告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喇嘛甸油田位于青海省西部,是我国西部地区一座具有较大规模的石油油田。

该油田属于储层类型为古近系沉积岩,是一种砂岩和泥岩交替分布的砂岩岩性,具有良好的孔隙和裂缝发育状况,适合开展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工作。

但近年来,由于油井产出水含量高、含水期延长,加上油藏成分复杂、物性差异大、显露度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喇嘛甸油田油井产量不稳定,采收率下降,储量逐渐枯竭。

为此,针对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优化水驱工艺、调整采油方式和提高油井石油采收率等综合措施,实现喇嘛甸油田油藏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围绕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分析,全面了解油藏地质特征、岩石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相关参数。

2. 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技术分析,研究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 水驱工艺优化研究,探讨适合喇嘛甸油田的水驱工艺方案,包括驱动流体的种类、注入方案和调节注入参数等。

4. 采油方式调整研究,比较不同采油方式之间的优劣,并结合实际情况推荐最佳采油方式。

5. 油井石油采收率提高技术研究,研究如何提高油井石油采收率,包括添加助驱剂、增加注水井等技术手段。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油厂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的访谈,全面了解喇嘛甸油田现状,确定问题研究方向。

2. 实验法:采用岩心分析、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研究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和孔隙隙度、渗透率等物理参数。

3. 统计法: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水驱工艺方案之间的效果、采油方式和石油采收率等指标,分析各方案的可行性。

4. 综合法:综合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喇嘛甸油田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于陆上 , 中 , 8 %位 于秘鲁 东北部 , 1%位 其 约 7 约 0 于 厄瓜 多尔 东南部 ( 也称 P s z at a盆地 ) 约 3 位 于 a , % 巴西西部 . 地沿安 第斯 山前 发育 , 盆 平面 展布呈 狭长 条 带状 , 主要 沉积 中心 位于西 部 , 向东逐 渐减 薄超覆
渐 新
C h a al F l r m. c a
古 世
近 始 新

PzF o m o
岛警
Ya u rn oF h aa g m.
Ot zF .圈 次 圈 潜 = 区 r am e 即a 要 力 域
Ty y c m iu a uF
浅 相 海
陆相 分散型 洪泛平原 安第斯 河流相 前陆盆地 湖相 挤压运动
Fi . Re i na e r p i o at n a d h dr c r o h w g 1 g o lg og a h c l c i n y o a b n s o o
dsrb t ni rn nB s rv e codn oRes [ ] i iui Ma o ai ei dacr igt f. I ) t o n a n( s
21 02年 3月 第2 7卷第 2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Junl f i lS i uU ie i ( a r cec d i ) ora o X l hy nvrt N t a Si eE io a o sy ul n tn
M a .2 2 r 01 Vo12 . . 7 No 2
4 40 I  ̄




..
..

..




c t口 ec i
,aa cl i z
: 洲东 三角 部]

垩 赛诺 曼期
Aale : ua t . 占 gCe i F nm


次 要

ol n F . l m i
河 /口 拗 流 相 河
的多 旋 回沉 积 盆 地 。m. 构 造演 化 可 分 为 4个 阶 。 ]其
段 ’ ( 2 : “ 图 )
换带 , 东部 为前寒 武一 古 生代 发 育 的 Iuts 造 隆 qi 构 o 起 , 部 被 安 第 斯 山 前 逆 冲 断 裂 带 限 制 , 部 是 西 南
C naa隆起 ( 1 . ot y 图 )

古新 世
Tem F . r m
马斯特里 赫特期

Ce y F Hcpa ul ac m h uF au a lv c m. i
Ⅵ v al i lFm .
■区 河 . 域 流相 湖 湖相
浅海相
中 期 h. N. 卜 部_架裂 坎蠡 CFaa 白 o1 p 三 塑 nM o 潘 冬 tP F ao m m h n _ 角 局域洲 区相】 西 三部 海 陆

地层 和岩性 圈闭、 褶皱 冲 断带 区古近 纪构造 圈闭以及 东部 斜 坡 带地 层和 岩 性 圈闭是 盆 地 的有 利
勘探 潜 力 区.
关键 词 : aa o M rn n盆地 ; 陆盆地 ; 油地 质特征 ; 造 圈闭 ; 前 石 构 勘探 潜 力
中图分 类号 :E 2 T l1 文献标 识码 : A
盾 之上 .
() 3 白垩 纪坳 陷期 : 早期 形 成 的地 堑 、 地 堑在 半 白垩世 早期被 准平 原化 , 形成 区域 性角度 不整 合 . 受
盆地差异沉降、 抬升作用, 复杂构造古地貌致使盆地
发 育局 限 海 沉 积 , 氧 环 境 下 形 成 了 富 含 有 机 质 缺
N p 组烃源岩. ao 白垩纪地层沉积厚度较均一 , 局部
●基 围 底
圈 客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 造 . 地东 部受 挤压应 力 , 盆 形成东 倾褶 皱和 背 冲断 裂, 造就 盆地 大量 构造 圈闭形 成. Q eh a 山运 至 ucu 造
动后 , aa o M rnn盆地 形态基 本形 成.
图 1 Maa o rn n盆地 区域构造位置及油气显示 ( 据文献 [ ] 1 修改 )
Maao 地 油 气 勘 探 始 于 2 rnn盆 0世 纪 2 0年 代 , 截止 目前 , 钻井 2 1口 , 现油气 田 5 共 2 发 5个 , 明 石 探 油储 量 29 .7×1 , 0t天然 气储 量 54 .6×1加m E4. 0 1 I J 勘 探 重 点 集 中 于 前 陆 斜 坡 带 浅 层 白 垩 纪 构 造 圈
文章 编号 :6 30 4 2 1 )2 0 6 5 17 -6 X( 0 2 0 - 3 - 0 0
Ma a o rn n盆地 油气 地 质 特征 及 勘 探 潜 力
秦雁 群 温 志新 侯 秀林 李 潇 苗 小 龙 , , , ,
(. 1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0 8 ; . 0 03 2 中国地质 大学 能 源学 院 , 北京 10 8 ) 0 0 3
于 Baia rzin地盾 . l 北部 是 复杂 的 C n c 走 滑 断裂转 o oo
1 Ma a o r n n盆 地 沉 积 构 造 演 化
Maao 地具 有典 型 的安 第 斯 山前 弧 后 前 陆 rnn盆
盆地演 化 特征 , 一 发 育 于前 寒 武 纪 结 晶基 底 之 上 是

寒武纪
泥盆纪
Cra1 uU Cms Pban aaF lli ovU nZ bln a t n t F

蒺 室
灰岩
浅相 拉 海 通



前 寨武



砂 砾岩 四
砂岩 固 硬石 膏 圈
泥 页岩 回 储 集层 豳
泥 质粉 砂岩 豳 烃 源岩
2 ] 质岩 变 不 整合 面
() 1 古生 代 克 拉 通 期 : 美 板块 经 历 了 前 寒 武 南 纪古 老游 离陆块 固结 后 , 生代 早 期 ,rzin地 盾 古 Baia l 以西是 狭 长 的地槽 带 , 海水 从 安 第 斯 地 区 向东 倾 人 到地 盾 区 , 盆地 范 围 内接受 部分 沉积 . 受加 里东 和海
河 相 流
近三 洲 岸河 口相 角
生 纪 阿尔
布期



子 RyF . a m a



第期 阿 普
: C s a a y m. uh b t a F
次要
浅 海相
侏纪 z _aalm Cim 罗 rqo. hz . 自 SyiF aa au pF l
摘要 : 以地 质 、 球物 理数 据为基 础 , 地 结合前 人研 究成 果 , Maao 地演化 与 油 气地 质 特征 进 行 对 rn n盆
了详 细 的分析 . 究表 明 : aao 研 M rnn盆地是 一 多旋 回次安 第斯 山前 陆盆 地 , 经历 了古生 代 克拉 通期 、
三 叠纪一侏 罗纪伸展 断 陷期 、 白垩 纪拗 陷期 和晚 白垩纪后前 陆期 4个 构造 演化 阶段 , 向沉 积地 层 纵
西构造运动影响, 安第斯山区褶皱隆起 , 岗岩体侵 花
人 , 部变 质 , 分地 层抬 升剥蚀 . 局 部
闭 , 勘探范 围及层次相对较低 , 可探剩余油气 资
收 稿 日期 : 0 11-1 2 1—1 0
基 金项 目: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 编号 :0 8x5 2 - 3 2 0 z 0 80 ) 0 0 作 者简 介 : 秦雁群 (9 2) 男 , 士 , 18 - , 博 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 a :q i 0 3 13 em E m i y q 2 0 @ 6 .o l n
叵 = 火 山岩 豳 兰 ]
● 一 盖层 圈
图2 Ma' o 地地 层综 合柱状图及其生储 盖组合( ln n盆 a 据文献 [ ] 1 修改 )
Fg2 S nh t a tau hs ga a dsu c eev i apasmba e fMaa o ai (rv e codn f. 1] i. y te cl r tm io rm n re—rsror—c s i s t o e lgso r n B n ei dacr igt Res [ ) n s s o
二督 二 叠纪 P cr m . uaa F
… Ⅲ 一
Mi h ai b. s u l r a lM
叠 要 l 力 陆 断运 次 潜 相 陷动
浅海 相 拗 陷运 动 断陷 运动开始

古 古炭纪
珀_ 口
! _ ^
Mam a r. c Fn
生奥纪 陶
纪 新

爨 : = uuolaM = I L e m0F = prr n … … M n G . 1b p P aF e sm
Aa n F r uo m i

构造运动
河流相 前 陆盆地 湖相 发育过程 中 的挤压运动
C an i m. h rbr F a

3 一 8
西安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薄 并呈 单斜 状 , 基底 为前 寒武 变质 岩 , 据盆地 构造 根
为一 套 河 流 、 岸 相 沉 积 体 . 滨 中部 N p ao组 整 合 于
H ln组之 上 , oi l 由海 相 泥 页 岩 、 岩 和砂 岩 组 成 . 灰 最
可划分 为前 白垩 系、 白垩 系和后 白垩 系 3套 巨层序 . 地 内含 有 白垩 系 C ot N p 和三 叠一侏 盆 hna ao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