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

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 词 :构造 演化 ;沉 积 特 征 ; 油 气地 质 条 件 ;分 布 规 律
中图分类号 :TEl11.1
文献标识码 :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major sedimentary
basins in Nansha sea areas
Abstract: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the latest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seismic,gravity,magnetic and electdrieal data and the latest collection of foreign geochemical data,the tectonic evolution,sedim entation,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as the ancient South China Sea disappeared and the modem South China Sea expanded,sedimentary evolution took place from continental to transitional to marine faci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basins;thre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ere identifed,W hich include lacustrine and transitional mudstones,carbonaceous shale and coa1 seams;three sets of reservoirs were identified wich the m ain reserv oir of M iocene sandstone and reef lim estone;three sets of source—reservoir—eaproek system s were found,mainly shore—shallow m arine carbonate rock

南海油气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是我国太平洋西部海域,是三大边缘海域之一。

南海北起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部到达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之间,东到菲律宾群岛,西到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

南海海域面积为350万平方千米,南北长度为2000千米,东西宽度为1000千米。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可以划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经济转属区。

我国在南海海域管辖面积为210万平方千米。

南海岛屿南海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具有油气的地质条件,总面积大约为5000万公顷,大约是西欧北海油气面积的6倍。

南海作为我国最大海洋油气楚储存区,已经探明拥有石油资源有6.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亿立方米。

我国曾经对南海地质储量资源评估,南海石油存量230到300亿吨之间。

南海海底至少拥有250个油气田,其中有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

南海总探明可以开采储量为200亿吨,天然气大约为4万亿立方米,也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

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南海北部陆架油气聚集区,中沙群岛海区。

我国海上油气分布图南海油气分布图越南是掠夺我国南海油气资源最多的国家。

南沙群岛一共有49个岛屿被人为控制,越南占领了29个,我国也是仅仅控制8个。

越南在控制这些岛屿后,就开采了南海油气资源。

1974年,越南开始接受苏联技术援助,开始对南海开采石油。

越南先后开采白虎油田,青龙油田,东方油田等。

越南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出口国。

东方大国也是从越南进口石油,越南大部分石油都是来源我国九段线内范围。

越南石油公司划分在南海区域越南与苏联关系密切。

越南与苏联共同成立石油公司,石油开采卖的利润一人一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在越南公司的股份。

现在越南开采石油1/3都是来源与俄罗斯合作公司。

越南每天一年从南海石油赚了几十亿美元,为越南创造了十多万工作岗位。

越南在吃到石油红利后,积极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合作。

越南与俄罗斯公司马来西亚也是南海石油开采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地质-东海和南海

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地质-东海和南海

1、天津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简称天津分公司)隶属于中海
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国家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天津市塘沽区,是 主要负责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的境外上市公司。 天津分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的一部分,创建于1966年。 1980年实行对外合作,先后与康菲、雪佛龙、壳牌、安纳达克等多家国际 石油公司有合作业务。1999年天津分公司根据中国海油全球发展的战略进 行了重组,2003年又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了深层次 的用工与薪酬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有员工63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约 228亿人民币,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40多亿吨,拥有24个海上油气田, 50多座生产平台,4个陆地终端, 2006年年油气生产能力已达到1561.7万 方油当量。 按照中国海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中国海油将实现国内油气年产 5000-5500万方油当量生产规模的战略目标,天津分公司将承担年产3000 万方油当量的艰巨任务。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特征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特征
中国海疆油气分布
中国海域分布有27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72.9 万平方千米,属我国传统疆域线内的为143.2万平方千米。
其中,近岸大陆架有10个沉积盆地,合计面积92.2万平 方千米;南海中、南部有13个,面积59.4万平方千米, 南海北部陆坡与洋壳过渡区中有3个,面积9.3万平方千 米。这些沉积盆地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海域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东 海盆地、台西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 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基本状况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海上发现油气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 分布在辽东坳陷、渤中坳陷和埕宁隆起。3个地区分布着锦 州9-3、锦州20-2、绥中36-1等20多个油气田,其中,以蓬莱 19-3最大,预计探明储量达6亿吨;其次是绥中36-1油田, 探明石油储量28.844亿吨。这些油气田共探明石油储量达 8.6183亿吨,天然气储量271.99亿立方米。 东海盆地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坳陷中的西湖凹陷和丽 水凹陷之中,主要油气田有平湖油气田和春晓气田,另外还 有宝云亭、武云亭、丽水等油气田,以富天然气为主,储量 规模属千万吨级。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发布时间:2021-05-07T10:36:42.4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9卷第3期作者:黄晓清[导读] 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黄晓清中石化胜利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200摘要:深水盆地一般是指位于水深超过300m的大陆架-大陆坡等海域的沉积盆地。

南海深水盆地位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部位和欧亚、印-澳和菲律宾三大板块的交互区,受中、新生代周边不同板块的相互作用以及南海扩张等地球动力学事件的综合控制,具有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特征。

关键词: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方向引言自2006年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寻找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21世纪以来,国外深水获得了一大批油气勘探发现,我国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钻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20世纪末,始终没有获得商业性发现。

在南海南部,我国做了大量科学考察、地球物理调查和部分综合评价。

据原国土资源部的评价结果,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在深水区。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该区边缘海深水成藏条件复杂,而且边缘海深水属于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面临着深水区盆地结构与形成演化、深水区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机理、深水区构造成像、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深水安全高效探井作业关键技术等世界级勘探难题的挑战。

1区域地质概况南海位于西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交接部位,在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3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古南海地台新生代发生裂谷作用形成了具有洋壳结构的边缘海,发育了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等典型的海底地貌单元。

我国深水区盆地(水深大于300m)主体位于南海海域,深水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摘要:本文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国南海边缘盆地的构造和演变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最后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对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南海;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属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海盆之一,拥有约1073.82km2的海域面积,不仅生态系统分布广阔,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

南海是海上航行必经的区域,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国南海边缘盆地性质及其构造和演变南海北部盆地是在华南地块及其边缘活动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拉张型新生代断陷—坳陷型含油气盆地,盆地规模较大。

当新南海处于张开阶段时,南沙地块开始呈现出裂离的状态,并且移动到距离华南大陆较远的区域。

在南沙地块漂移的过程中,地层逐渐发生褶皱断裂。

南海北部伸展盆地受到断裂、扩张和沉陷作用,使盆地普遍具有早期断陷、中期断坳、晚期区域沉降的发育过程。

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在裂陷活动的初期、地势起伏较剧烈的构造环境下,沉积不稳定,以山麓相、洪积相等粗碎屑沉积为主;在裂陷活动的中期,地势被削平,出现比较宁静的湖泊环境,在湖盆的深洼处形成具有生油条件的暗色泥岩。

其后断裂又活动,盆地普遍下沉,被海相沉积物充填。

拗陷期被凹底锅式的大型坳陷所统一。

琼东南盆地、珠二坳陷和台西南盆地裂陷期晚期处于大陆坡位置,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烃源岩形成与河流—三角洲煤系密切相关。

中沙—西沙到笔架区烃源岩为渐新世—中新世海相烃源岩,与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关。

2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是在华南板块及其边缘地块地质活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呈现出新生代凹陷型的特点。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在新生代初期曾发生过裂陷,主要呈现出东北至东西向的分布方向,到新生代的晚期阶段,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逐渐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南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南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作者简介:刘昭蜀 男 68岁 研究员 海洋石油与构造地质学专业1999211203收稿南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刘昭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摘要 文章对南海海盆的边缘构造、盆内的断裂构造以及岛弧与弧后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

指出南海海盆喜马拉雅期构造层、基底及盖层特点。

根据陆缘扩张观点将珠江口盆地的沉积盖层在扩张型陆缘演化阶段划分为第1扩张旋回(K 2—E 13)、第2扩张旋回(E 23—N 11)和第3扩张旋回(N 21)。

上述3个旋回控制着生、储、盖的分布。

东沙断隆亦是如此。

南沙断块区的礼乐断块盆地以及曾母地堑带的曾母地堑盆地和万安地堑盆地均具有含油气远景。

主题词 南海海盆 陆缘扩张 油气资源1 引言东亚大陆边缘沟2弧2盆体系和喜马拉雅山系的出现,不仅是亚洲新生代地质发展史中两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同时也是全球构造中最重大的两个地质事件。

这两大地质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中生代亚洲大陆的基本构造格局,使新生代亚洲自然地理面貌为之一新,标志着亚洲地质构造的发展和演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南海是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北靠华南大陆,南至加里曼丹岛,东临台湾、菲律宾群岛,西界中南半岛,面积约350×104km 2,为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

南海与其东邻的台湾、菲律宾岛弧2海沟构成东亚大陆边缘最完整的沟2弧2盆构造体系,既具有东亚大陆边缘沟2弧2盆构造体系的共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

在构造格局上,南海位于欧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块的交接处,属大洋型地壳构造域与大陆型地壳构造域之间的过渡型地壳构造域。

在这个面积广阔的过渡型地壳构造域中,构造运动复杂,大规模的水平运动伴随着大规模的垂直运动,强烈的陆缘扩张伴随着强烈的陆缘挤压;陆壳在北缘离散解体,又在南缘拼贴增生;洋壳在中央海盆新生,又在其东邻的马尼拉海沟消减;陆缘地堑系在陆缘扩张过程中形成,岛弧2海沟断褶系在挤压过程中发育。

南海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探讨_张强

南海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探讨_张强

图1南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西沙海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有利勘探区”(批准号:2011ZX05025-004)部分成果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现主要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
85225085
图2南海不同层系、不同储层类型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储量分布水深现阶段国外对深水勘探界定的水深为500m,大于500m为深水,大于1500m为超深水[4]。

对南海海域所发现油气田储量按水深统计(图3),水深小于500m区域的探明储量占总探
图3南海油气探明储量与水深关系图
量分布深度小于3000m,其中小于1000m的占了10%;90%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于1000~3000m深度范围(图4)。

油气探明储量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
图4南海不同深度油气探明储量分布图
1.2油气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油气田储层类型对南海油气田进行分类,
图5南海油气田分布与古水系叠合图
通过对南海已发现油气的层位综合作图(图6),起主要赋存于下中新统生物礁碳酸盐岩
图6南海各盆地含油气层位分布图
图7南海各含油气盆地不同层系探明储量分布图
2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2.1地温梯度与烃源岩类型对油气的控制
南海海域含油气盆地地温梯度普遍较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钻井地温梯度平均值为4℃/100m左。

南海南部Crocker扇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南海南部Crocker扇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2023-10-30contents •引言•crocker扇沉积特征•crocker扇物源特征•crocker扇油气地质意义•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对南海的油气勘探程度还较低,因此对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物源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海南部Crocker扇是南海北部最大的深水扇,也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因此对Crocker扇的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可以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南海南部Crocker扇的物源特征,包括物源类型、物源方向、物源年龄等,以及物源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沉积学、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以及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手段,综合分析了Crocker扇的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南海南部Crocker扇的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球深水扇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Crocker扇的物源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研究目的与意义VS02 crocker扇沉积特征海域环境crocker扇位于南海南部,处于海域环境,受到海洋作用的影响。

气候条件当时的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沉积物的形成和保存。

远源crocker扇的沉积物来源于远离南海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沉积物。

近源crocker扇周围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也为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

搬运过程沉积物在搬运过程中经历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磨蚀、沉积、胶结等。

要点一要点二沉积过程沉积物在crocker扇地区逐渐堆积,形成了丰富的沉积层。

03 crocker扇物源特征crocker扇的物源主要包括大陆架上的碎屑物质、远洋沉积物、火山物质和深海沟的基岩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〇卷第4期中国海上油气Vol. 30No. 4 2018年8月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Aug. 2018文章编号:1673-1506(2018)04-0045-12D^O I:10. 11935/j. issn. 1673-1506. 2018. 04. 006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赵志刚(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28)赵志刚.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18,(4:45-56.Z H A O Zhigang. Hydrocarbon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basins in 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 as»2018, 30(4:45-56.摘要利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并进一步开展了烃源岩综合评价与油气成藏研究。

南海中南部9个盆地可划分出中部伸展-裂离型、西部伸展-走滑型和南部伸展-挤压型等3大盆地群。

中部盆地群经历了始新世一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漂移期和晚中新世一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以滨浅海一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以I型干酪根为主,主要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西部盆地群经历了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一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呈“早湖晚海”的沉 积充填特征,发育湖相烃源岩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n2—m型干酪根为主;南部盆地群经历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一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n—型干酪根为主。

西部盆地群和南部盆地群近岸发育自生自储式砂岩成藏组合,远岸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

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了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规律,可为下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南海中南部;地群;生代;造演化r沉积充填;藏组合中图分类号:T E1.1文献标识码:AHydrocarbon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basins in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ZHAO Zhigang(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 o.,L t d.,B eijing100028 >China)Abstract:By using gravity magnetic,seism ic and drilling data and combining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Cenozoic tectonic-sedimentary filling evolution and oil and gas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m ain basins at the 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and further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research o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Nine basins distributing in the 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 ajor basin groups:ex­tension-dissociation type in the center,extension-strike-slip type in the west and extension-extrusion type in the south.Central basin group has experienced Eocene and early Miocene fault-depression peri­od,drift period in the mid-Miocene and depression period from late Miocene to now?which was dom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深海地质演变对油气资源的控制作用(编号:915283)”、“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曾母-北康盆地群 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与勘探方向选择(编号:2016Z X0502604)”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筒介:赵志刚,男,髙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海上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北 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院海油大厦(邮编:100028)。

E-mail:zhaozg@cnooc. com. cn。

46中国海上油气2018年8月ted by shallow shore-semi-deep sea environment;land-derived m arine source rocks were developed,an d type III kerogen played the controlling role,In the central basin group,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accu­mulation combination of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preservation^was mainly developed.The western basin group experienced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fault-depression period,mid-Miocene inversion pe­riod and depression period from late Miocene to now,showing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early lake and later marine”,where lacustrine source rock and transitional source rock were developed,and I—III type kerogen played the controlling role.The southern basin group experienced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fault-depression period,mid-Miocene inversion period and depression period from late Miocene to now,where delta-shallow shore accum ulation system and transitional source rocks were mainly devel­oped and the II—III type kerogen played the controlling role.In the west basin group and the south basin group,the self-generation and self-preserv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mbination was developed near the shore area,and the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preservation hydrocarbon accum ulation combi­nation was developed in the far shore area.This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oil/gas geologic distribution rule in 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provides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ture exploration deci­sion-making.Key words:mid-southern South China Sea;basin group;Cenozoic;tectonic evolution;sedim entary filling;accum ulation com bination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350 X l〇4km2,经历了古南海和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南压北张、东挤西滑”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发育多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1。

南海中南部是指北纬1°以南的海域,主要发育曾母盆地、文莱-沙巴盆地、万安盆地、中建南盆地、南薇盆地、北康盆地、礼乐盆地、巴拉望盆地和南沙海槽盆地(图1)。

自20世纪初开始勘探至今,已发现数百个油气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常规储量上百亿吨油当量的巨型油气区[34]。

国内外学者对南海中南部各盆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但鲜有把整个中南部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报道。

笔者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区域重磁资料、古生物资料和30多口钻井资料,完成了新生界6个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域构造综合解释、20多张沉积相平面图、近千个地球化学数据和1个典型油气田重点解剖等工作。

在大量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将南海中南部9个盆地置于南海区域演化的时空背景中,划分出中部伸展-裂离型、西部伸展-走滑型和南部伸展-挤压型等三 大盆地群,发现其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烃源岩和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 步明晰了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特征,对该区域下^■步油气勘探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South China Sea1构造演化特征南海中南部盆地群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南海构造 演化过程中所经受的不同动力学背景(图2),三大第30卷第4期赵志刚: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深海浅海海陆过渡带陆壳洋中脊位置板块俯冲带南部盆地群中部盆地群西部盆地群图2南海区域构造演化特征Fig. 2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 Sea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差异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