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伊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条件分析_郇玉龙

合集下载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一处典型的湖盆区域。

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地区沉积物以富钾、富铝为特征。

钾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营养元素,也是利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其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但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地壳的变质作用或火山活动所造就。

阿拉克湖水系沉积物富钾的地质背景是该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岩的形成,因此红壤土中含有高量的富钾无机盐,满足了钾肥制作的原料需求。

而富铝的成因则与地质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元素,铝元素的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变化较小,因此在地球物质中分布情况较为稳定。

而在该地区,随着阿拉克湖水系的沉积作用,铝的富集成为了地球化学特征之一。

其次,该地区还具有一定的金属元素含量。

据地质勘探相关机构调查统计,地区中铜、锌、铅等多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成为了可能的找矿方向。

矿产资源的成因一般是由地球内部造山活动、岩浆侵入、热液活动等作用形成,而这些作用可以在区域地质历史的成因过程中留下痕迹。

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中富含金属元素,暗示了该区域存在着与金属元素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

因此,寻找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并取得其有效开采和利用,对于提高阿拉克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总之,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开展该地区矿产资源的相关勘探和潜力评估。

针对阿拉克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方向和方法。

未来,相关地质勘探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发挥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知识的综合作用,深入了解阿拉克湖地区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为相关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的过程。

下面列出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全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不均,东部发达地区总人口数量大于西部地区。

新疆伊犁盆地含煤地层构造演化与聚煤地质特征

新疆伊犁盆地含煤地层构造演化与聚煤地质特征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the coal accumulating
a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al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Yili basin sults related
to
analyzed.The above analysis
尘竺坚型生—————~ ————————————————————————————————————————————————————————————二一
je打龇,N。・;?2.
现代矿业
塑竺婴型翌婴堕
…u—f i厶霹i 婴垒三!!塑箜!!塑
1-/l并7
总第572期
新疆伊犁盆地含煤地层构造演化与聚煤地质特征
analyzed,
th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coal・・bearing rock serie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coal—- rich
zone
of Yili basin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discussed in depth.Based
空间展布规律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oal・bearing Strata and Coal Accumulat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ili
Basin,Xinjiang
Guo Lichao
Wang Zhongyang
Jia Zhiyong
92
I黼

王忠阳贾智勇等:新疆伊犁盆地含煤地墨塑兰鲨堡皇登兰兰堕竺堡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南洼槽阿尔善组储层特征研究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南洼槽阿尔善组储层特征研究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南洼槽阿尔善组储层特征研究周玉娟;高海仁;吕敏;弓虎军【摘要】根据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阿尔善组储层岩石学、储集物性及特征进行系统综合研究[1-4]。

结果表明:阿尔善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较低的特点,主要是碎屑岩母岩近物源、搬运距离短以及频繁的火山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5];填隙物主要为泥质粘土、胶结物。

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6]。

%According to the cores, logging, casting thin sect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he test data, etc.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reservoir petrologic,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Aershan formation[1-4]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ervoir is mainly composed of litharenite, followed by lithic feldspar sandstones and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sandstone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mposition maturity and structure maturity. mother rocks near provenance, short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requent volcanic activity caused the result. The filler of reservoir is content mainly argillaceous clay and cement.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mainly affected by sedimen-tation, diagenesis and tectonism.【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91-193)【关键词】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阿尔善组;储层特征【作者】周玉娟;高海仁;吕敏;弓虎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陕西延安 71006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陕西延安 71006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阿拉达布斯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的乌尼特坳陷东北部,地面海拔830~1 050 m,地形起伏较平缓,相对高差在3~50 m,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格局,勘探面积约735 km2。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查尔朱、布哈拉阶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查尔朱、布哈拉阶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张志伟
转 换 面 和 早 第 三 纪 末 的 区域 角 度 不 整 合 面 , 结 合 板 块 构 造 理论 确定 了构 造 变形 时期 。 并 研 究认 为 ,侏 罗 纪 以来 两 阶地 经 历 了侏 罗 纪一 白垩 纪 断 陷一 拗 陷期 和 早 第 三 纪 抬 升一
改造 期 两 个 重 要 演 化 阶 段 , 成 了上 、 、 三大 构 造 层 。 陷一 拗 陷 阶 段 的沉 积 控 制 了 形 中 下 断
该 区 的构 造 格 局 : 中构 造 层 膏 盐层 的发 育 丰 富 了后 期 的 构 造 样 式 。 第 三纪 一 晚第 三 纪 早 的构 造 运 动 使 该 区构造 发 生 了强 烈变 革 . 成 了典 型 的 逆 断 裂 、 滑 断 裂 带 和 不 对 称 复 形 走 合背斜构造带。
l l 一
4 9
图 1 阿 姆 河 盆 地构 造 单 元 划分 及 研 究区 局 部 构 造 分 布 简 图
背斜 圈闭 和生物 礁 圈闭 。前人 的研 究 主要 针对 整个 盆地 .因阿姆河 盆地 与塔 里木 盆地 自中生代 以来一 直处 于相 同 的大 地构 造位 置—— 特 提斯构 造域 的北
缘[ , ] 经历 了类似 的地质演 化 , 而一些研究 者 ] 从 据
量 , 中, 其 阿姆河 盆 地探 明储量 为 4 .  ̄ 0 t 25 1 。 7 阿姆 河 盆地 主要 位 于乌 兹 别 克斯 坦 南 部 、 土库
阿姆河 盆地 油气 资源 丰 富 , 尤其 是天 然气 资源 ,
在 中亚 地 区 占有 重要 地位 。该 盆地 目前 已发 现 的油 气 田 8 %位 于古 隆起 和断 阶带上 [, 要圈 闭类型 为 0 1主 ]

阿吾拉勒东部巩乃斯林场橄榄玄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阿吾拉勒东部巩乃斯林场橄榄玄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阿吾拉勒东部巩乃斯林场橄榄玄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作者:马玉霞李宁波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3期摘要: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东部巩乃斯附近晚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分布着典型的橄榄玄粗岩,该岩石具高K2O(3.09%~4.26%)、K2O/Na2O(0.67~1.20)和高Al2O3(20.30%~20.50%)特征,但是其成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限制。

巩乃斯橄榄玄粗岩由具较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 =0.704 471~0.704 784;εNd (t)=3.76~3.83),说明其源自于富集地幔源区。

通过地球化学数据模拟发现该橄榄玄粗岩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地幔,相对于岩石圈地幔具较低的Ba/Rb和高Rb/Sr,结合其较高Th/Nb (1.93~1.99)比值和Th (11.63×10-6~12.18×10-6)含量,指示岩石富钾的特征很可能与再循环俯冲沉积物的加入有关;该岩石的高铝含量特征是由于岩浆中水含量较高导致斜长石结晶较晚形成的,而岩浆富水的特征可能与俯冲板片后撤导致板片脱水加强有关。

结合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巩乃斯橄榄玄粗岩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阶段,是西天山地区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阿吾拉勒;巩乃斯林场;橄榄玄粗岩;俯冲沉积物;构造背景橄榄玄粗岩最初是在美国黄石公园发现的一种含大量钾长石的玄武质岩石,Morrison (1980)系统总结了该类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1],指出该类岩石以中基性岩为主,基性端元含有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斑晶,而在偏酸性端元的岩石中可见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在化学组成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富碱(K2O+Na2O>5%)、富钾(K2O/Na2O>0.6)、贫钛(TiO2<1.3%)、铝含量高且变化范围较大,同时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橄榄玄粗岩之所以受到地质学家广泛关注,是因为其不但具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被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岩石探针”,而且是铜-金矿床的重要赋矿岩石。

阿姆河盆地卡拉库里区块侏罗系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阿姆河盆地卡拉库里区块侏罗系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成藏 条件 , 该 区块 的下 一步勘 探工 作提供 参 考 。 为
过 4 ×1 m 。卡 拉 库 里 区 块 位 于 阿 姆 河 盆 地 北 岸 0 0k 2 的 查 尔 朱 阶 地 上 , 布 哈 拉 一 希 瓦 油 气 区 之 间 的 一 个 是
1 侏 罗 纪 地 层 特 征
研究 区地 层 以前 古 生 界 为褶 皱 基底 , 积 盖层 沉
6 4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 24 1 4 霄 CA ELG A IC A8N2 G C SI o6 p o L 0 r . . 1
阿姆 河 盆 地 卡 拉 库 里 区块 侏 罗 系油 气 地 质 条 件分 析
张 海 ,益 ¨周 津 ¨柳 群 ,亮
1 )西 北 大学地 质 学系 , 西安 ,1 0 9 7 0 6
2 )中国石 油集 团渤 海钻 探工 程公 司 , 北任 丘 ,6 5 2 河 0 2 5
内容 提 要 : 拉 库 里 区 块 位 于 阿 姆 河 盆 地 北 部 的 查 尔 朱 阶地 上 , 探 目的 层 为 上 侏 罗 统 卡 洛 夫 阶 卡 勘 牛 滓 阶 碳
间水 的矿 化 度 高 , 因 系数 值 r /C 和 r a r 成 Nar 1 C /Mg分 别 为 0 7和 3 5地 下 水 处 于 停 滞 的 还 原 环 境 , 侏 罗 统 启 莫 . ., 上
里 阶一 齐顿 阶 膏 盐 层 厚 度 大 且 广 泛 分 布 , 闭 性 好 , 利 于 油气 保存 。根 据 区 块 构 造 解 释 成 果 , 究 区 主 要 发 育 低 封 有 研 幅背 斜 圈 闭 , 圈闭 的形 成 时 间 与 油气 运 移 时 间 配 置 关 系 合 理 , 测 油 气 富 集 区 主 要 位 于 区 块 南 部 的 背 斜 构 造 带 上 。 预 关键词 : 兹别克斯坦 ; 姆河盆地 ; 罗纪 ; 源 岩 ; 盖组合 ; 乌 阿 侏 烃 储 勘探 潜 力

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维普资讯
海 洋 石 油 第2 6卷 第 4期
OF S F HORE Ol L ・ 9・ 2
文 章 编 号 :0 8 3 6 2 0 )4—02 —0 10 —2 3 (0 6 0 09 5
中亚地 区 阿拉 伊 盆地 石 油地 质特 征 及 勘 探 潜 力
丁 丽 荣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有 限公 司 地 质 科 学研 究 院 , 中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要: 阿拉 伊 盆 地 具 有 较 大 的勘 探 潜 力 , 源岩 为古 近 系 、 烃 白垩 系 和 中 一下 侏 罗统 的 海 相 与 湖 相 泥 岩 、 岩 和 泥 灰 岩 。 灰
1 2
东部的伊尔克什坦边防站到中国E岸只有 l
8 m。 0k 阿拉 伊 盆 地 四周 群 山环抱 , 东西 长 约 2 0 5 k 南北 宽 2 ~4 m, 一 近东 西展 布 的 长 条 m, 5 0k 为 形 山间盆 地 ( 见图 1 。 )
7‘ 趸 0 ^ _

厂 _
一 克 拉 l 哈 斯三 l 萨 阿 一木 ≯ ★ 二 罔 ■
一 一 \
T u
盱 : , 算伊 ? :毒 地 誊 D 拉. 笋辨 盆
塔 克 吉斯
阿拉 伊盆地 的勘 探主要 经历 了两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为前苏 联在盆 地开 展 的前期勘 探研 究 阶段 , 括 地质 调查 、 包 地球 物 理 勘探 、 文 地质 水 调查 、 油气 调 查 等 。共 完 成 二维 地 震 约 5 2 k 6 m,
J 国 8 = I 6 中 1 o
图 l 阿 拉 伊 盆 地 地 理 位 置
- 什 喀
Fi . o r p i l o i o f a a i g 1 Ge g a h c st n o y B sn ap i Al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1)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1)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侯惠群1,韩绍阳1,柯丹2HOU Hui-qun 1,HAN Shao-yang 1,KE Dan 21.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7;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1.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Nuclear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37,China;2.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Beijing 100029,China摘要: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经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使这些资料在新一轮铀资源勘查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在研究伊犁盆地南缘512典型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512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512式砂岩型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依据综合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成矿信息的提取。

最后,应用证据权重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综合定量评价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552(2010)10-1517-09Hou H Q,Han S Y,Ke D.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Yili basin,Xinjiang,China.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0,29(10):1517-1525Abstract:Plenty of geological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during mineral resource survey in China;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met -allogenic theories,it is an important task how to use these data and bring into the best effect in the new cycle of uranium survey.The flow sheet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grated mineral deposits prospecting model for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f geology,hydrogeology and regional geophysical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representative uranium deposit No.512in the southern Yili basin ,its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descrip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from which 512-type integrated prospecting model of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orefield and deposit are summarized.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integrated prospect -ing models,the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s completed in the study area.Finally,the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evidence weighting method to integrate middle scale multi-source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Yili basin ,and the good prediction effect is obtained.Key words:southern margin of Yili basin;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metallogenic potential;integrat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Vol.29,No.10Oct.,2010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增大,铀资源预测评价研究已逐渐向地-物-化-遥-数、3S 等多学科、多技术方法联合攻关、多信息有机集成和定位-定量预测方向发展;在小比例尺区域性预测的基础上,铀资源预测研究的尺度也逐渐转向大中比例尺综合评价,要求预测评价成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更直接、更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阿拉伊盆地大地构造位置收稿日期:2008-12-01;修订日期:2009-01-04作者简介:郇玉龙,男,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0546)8793985,通讯地址:(257022)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210号物探研究院区域勘探研究室。

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1月PETROLEUM GEOPHYSICS第7卷第1期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南部,长约250km ,宽约25~40km ,面积约6000km 2,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山间盆地(图1)。

与其较邻近的含油气盆地有东侧的塔里木盆地(中国),西南侧的阿富汗—塔里克盆地(主体位于塔吉克斯坦),北侧的费尔干纳盆地(跨吉尔吉斯斯坦3个国家)。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阿拉伊盆地为欧亚板块南部边缘天山褶皱带中的一个中新生代的山间盆地,夹持于帕米尔—昆仑山与南天山褶皱带之间,由于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并持续向北推覆的影响而形成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

该区油气勘探始于1928年,前苏联对其先后开展了地质调查与油气勘探工作,盆内及周缘地区完成1∶20万的地质调查;1984—1989年在盆地中部累计完成二维地震562km ;1987—1991年钻探参数井阿参1井。

后因前苏联解体而中断勘探。

2003年,我国胜利油田获阿拉伊盆地的勘探许可,已在盆地内完成重力勘探1720km 2、三维地震220km 2、二维地震748.4km ,为深入评价该盆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阿拉伊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条件分析郇玉龙1,2)刘国宏1)刘志勇1)张桂霞1)1)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摘要:中亚地区阿拉伊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是在古生界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山间盆地,紧邻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

自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陆表海沉积期、类前陆盆地期、山间盆地发育期、拗陷期、定形期5个演化阶段,具有海陆交互、沉积多变、多期叠加、断—拗转换的性质。

油气地质条件与相邻的费尔干纳盆地相似,生储盖匹配良好;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石灰岩和泥灰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和砂砾岩储层;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褶皱构造发育,以背斜、断块、断鼻等构造为主。

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地质构造;构造演化;生油岩;含油气层系;勘探前景;阿拉伊盆地;中亚地区图2阿拉伊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阿拉伊盆地与我国喀什地区相邻,有利于我国对其进行勘探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国际合作。

同时该盆地与中国西部诸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相似,在研究上可相互借鉴,实现双赢。

1地质构造特征及单元划分1.1地质特征阿拉伊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的北缘[1],是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中的一个小型中—新生代盆地,晚三叠世—古近纪,曾与费尔干纳盆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基本连通,中新世以后逐渐成为现今独立的周缘前陆盆地[2]。

阿拉伊盆地经过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发育成稳定的古生代地块。

后由于中—新生代的印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盆地内盖层褶皱断裂活动受基底断裂和区域构造活动控制,经历了复杂的构造隆起、拉张热沉降和挤压造山等地质演化过程,形成了上中下3个不同的地层结构。

下部为褶皱造山条件下形成的强烈变质的古生代地层,构成盆地的基底;中部为角度不整合于基底之上的中生界和古近系,为断陷—拗陷阶段沉积的盆地盖层;上部为新近系和第四系,为再生前陆阶段形成的碎屑岩和磨拉石建造。

盆地的基底在南部山前边缘出露,为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建造和前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呈块状结构。

二叠系为河流相、湖相、沼泽相泥页岩、砂岩及含煤沉积。

三叠纪由于大陆剧烈的拱起,沉积间断。

侏罗系为湖沼相与河流相沉积,地层厚度0~1000m 。

白垩系为陆相、潟湖相和海相沉积,不整合在侏罗系或古生界上。

下白垩统为红色泥岩和砂岩,自下而上粒度变细,总体上为退积型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反映同期活动由强变弱、湖盆扩张、湖面水体上升;上白垩统为碳酸盐岩、石膏和灰色粘土,局部多层膏岩沉积,表现海侵的特征。

中生代阿拉伊地区广泛遭受海侵,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两次规模较大的海侵形成了阿拉伊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

古近系主要以盆缘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泥质沉积为主,沉积中心位于盆地的中部一带,最大厚度为3000m 。

新近系为坳陷沉积,南厚北薄,在盆地的北部及西部有尖灭剥蚀,地层厚度0~2000m 。

第四系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南部一带。

1.2构造特征及单元划分中—新生代,受印度板块碰撞的影响,阿拉伊盆地成为强烈的挤压区,形成了一近东西向展布的狭长型盆地,呈现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

主要断层横贯东西,控制本区中—新生界的分布和构造形态,自南向北依次为外阿拉伊、南天山、杰凯里克斯柯以及哥史卡苏伊断层(图2),它们均为逆断层。

其中外阿拉伊断层是控制盆地含油区域的南界断层;哥史卡苏伊断层则是北界断层。

盆地中深层褶皱构造发育,以背斜、断块、断鼻等构造为主。

根据地震剖面特征、断层的平面组合形态,结合基底结构、地层空间展布等特征,将盆地内部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山前带、南部冲断带以及中部凹陷带(图2),各构造带均呈东西向展布,被南天山和杰凯里克斯柯两条大断裂所分割。

北部山前带断层表现为挤压性质,倾角上陡下缓,主断层面倾向为近南北向,向北由于断层和褶皱幅度减小,对上覆地层沉积相带和厚度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由于受阿尔卑斯构造运动的影响,古近系遭受一定程度的抬升、剥蚀,形成自南向北抬升的斜坡带。

南部冲断带中—新生代在南部基本为稳定沉积,沉积物厚达6000m 以上,时代从老到新,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转移。

断面均具有上陡下缓特征,上陡部位断层面倾角一般40°~70°;下缓部位具收敛合并趋势,断面倾角多小于20°,有的近于水平。

断层向上延伸可切穿古近系,较少切入新近系。

推测在大型逆掩断层下降盘发育有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

中部凹陷带呈带状分布,整体表现为一山间向斜。

地层发育较全,中—新生界厚度大,中生界顶最深处达7000m ,是新生界沉积时期盆地的沉降中心。

受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凹陷带中央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格局,形成穹隆、背斜、断鼻和断块构造。

构造两郇玉龙:阿拉伊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条件分析第7卷第1期·35·图3阿拉伊盆地地质发育剖面示意图侧为大的生烃凹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2沉积与构造演化阿拉伊盆地的现今构造格局与特提斯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密不可分[2]。

盆地的基底由强烈褶皱的古生代地层组成,寒武、奥陶、二叠纪地层出露较少,古生代其他地层在盆地边缘大面积出露。

晚古生代大规模海侵—海退,沉积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同时多次的造山运动使其复杂化。

随着晚古生代末期构造运动的结束,该区进入了稳定构造阶段,形成中、新生代的沉积盆地。

根据沉积充填过程和构造特征,中生代以来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图3)。

陆表海沉积期(图3a )中生代早期,在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残余洋盆中的海水自西向东间歇性侵入。

早—中侏罗世,沉积了滨海相的暗色泥岩与煤系间互的地层层序;晚侏罗世开始,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形成,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盆地内大面积沉积了稳定的海相地层。

类前陆盆地发育期(图3b )白垩纪的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始新世末期,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影响,海水自西向东侵入,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灰绿及紫红色泥岩、膏泥岩、灰色碳酸盐岩及白色石膏岩为主的海相地层。

期间多次海侵、海退,形成海湾泻湖相的盐类沉积,沉积中心位于盆地南部。

山间盆地发育期(图3c )古新世—渐新世早期,新特提斯洋关闭并褶皱上升,阿拉伯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中亚造山作用构造带(即Sengor 所称的基墨里造山带)形成[3]。

受碰撞挤压应力作用影响,阿拉伊盆地南北两侧隆起造山,盆地逐渐结束海相沉积,以山间拗陷为主。

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表现为海陆过渡相的沉积特点。

浅海环境高水位时沉积了碳酸盐岩,滨浅—半深海发育碎屑岩沉积,低水位时期,封闭泻湖环境普遍存在于盆地中,形成了相应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蒸发岩沉积。

盆地拗陷期(图3d )渐新世末—中新世早期,印度板块持续与欧亚大陆碰撞,中亚地区东南部的帕米尔地区向北突刺[1](图1),阿拉伊盆地强烈构造变形,南部冲断作用强烈,沿外阿拉伊逆掩断层(位于图3d 以南)向盆地中部推覆,致使阿拉伊盆地抬升并遭受剥蚀。

此时海水完全退出,形成稳定的陆相沉积,岩性以暗色砂泥岩及杂色砂泥岩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南部山前,南厚北薄,厚度变化0~2000m 。

盆地定型期(图3e )新近纪末,阿拉伊盆地四周山体快速隆升,以山麓洪积—河流—冲积平原—沼泽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棕红色砂岩、粉砂岩含暗色泥岩夹层,盆地内沉积了一套大于800m 的陆相粗碎屑沉积。

现代地貌呈现为南侧外阿拉伊山脉和北侧阿拉伊山脉的隆起以及中间阿拉伊盆地的坳陷(图2)。

3油气地质特征3.1烃源岩古生代—新生代古近纪,自西向东的多次海侵活动,使盆地内发育了巨厚的海陆交互沉积岩系,主(剖面位置见图2中的A —A ')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1月·36·①石伯仲.吉尔吉斯斯坦阿拉伊盆地地质研究报告.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工益集团公司,2003表1阿拉伊盆地烃源岩基本地化特征简表(部分数据源引自资料①)要有浅海相礁灰岩,泻湖相膏岩,湖泊三角洲以及河流相砂、泥岩等交互沉积,形成了以菌藻类和水生浮游生物的有机质生源,为油气生成提供了重要的生烃母质。

对阿拉伊盆地周围地层岩石样品的分析①表明,该区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石灰岩和泥灰岩,有机碳含量一般都大于2%,具有高有机碳、高氯仿沥青“A ”的特点,有机地化指标较好,生烃能力较强(表1)。

地层岩性沉积环境有机碳(%)沥青“A ”(%)有机质类型地层厚度(m )烃源岩厚度(m )古近系灰岩海相、泻湖相2.95~14.590.05773腐泥型1020150泥灰岩 3.80.07161白垩系泥岩海相1.52~6.470.23042腐殖型—腐泥型600~1580100~300泥灰岩13.10~18.560.06432侏罗系泥岩含煤系地层海陆过渡相3.0345.080.49843.804腐殖型12020~1003.2储盖组合受三叠纪中特提斯洋的形成和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壳仰冲的影响[4],阿拉伊盆地长期处于由局限海到开阔海,再由开阔海到局限海的旋回演化状态,经历了古生代—新生代三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沉积了3个海相碳酸岩—石灰岩—湖相膏泥岩沉积旋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