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精品.pdf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精品.pdf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精品.pdf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6小时内可溶栓,介入治疗地位提

原创:岱西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对指南进行了更新,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

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展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

范。

相较于2014年旧版指南,2018年新指南主要更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和禁忌证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新指南对2014版指南中发病3~4.5 h内关于年龄的相对禁忌证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年龄大于80岁”这一条目。

此外,《指南2018》也对一些特殊的临床疾病或情况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微出

血”“颅内动脉瘤”及“类卒中”等问题的处理。

3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相对禁忌证中列入了: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类卒中。

3~4.5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 h;

(3)年龄≥18岁;

(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3 h内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基础上增加了: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6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 h;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血管内取栓治疗推荐级别提升为(I A)。

(1)患者符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指征,优选静脉溶栓治疗(IA);

(2)对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距最后正常时间6~16 h(IA)及距最后正常时间16~24 h者(ⅡB),经严格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后,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3)紧急颈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ⅢC)。

3. 新增了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治进行系统管理的推荐意见:

新指南纳入了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措施,推荐对发病24h内的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IA)。

还增加了如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与干预、加强医患沟通等推荐意见。

来源: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66-682.

[2] 彭斌, 刘鸣, 崔丽英. 与时俱进的新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57-65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