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余热余压发电_吴玉庭

合集下载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重芳,吴玉庭,张业强,杜春旭
申请号:CN201310279662.2
申请日:20130704
公开号:CN103321861A
公开日:
201309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熔盐的碟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属太阳能热利用领域。

太阳辐射经过碟式聚光器(10)聚焦至加热盘管(1)加热流过的熔盐,加热后的熔盐一部分储存在储盐罐(2),另一部分进入熔盐加热器(3)加热循环工质。

循环工质被加热后变成蒸汽,进入单螺杆膨胀机(4)膨胀做功,带动发动机(5)发电。

膨胀后的乏汽进入回热器(6)预热进入熔盐加热器(3)前的循环工质后,进入热水换热器(7)冷凝为液态,液态工质通过工质循环泵(8)加压进入下一次循环。

而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管道进入住户。

本发明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设备成熟可靠;发电负荷和供热负荷根据需要调整,不受晚间和阴雨天无太阳辐射和辐射低的影响。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地址: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魏聿珠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余热和余压推动螺杆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该系统主要由余热和余压捕捉装置、螺杆发电机组和电能控制传感器等组成。

余热和余压捕捉装置用于从工业生产过程中捕捉余热和余压,将其导入螺杆发电机组。

螺杆发电机组由一个螺杆和一个发电机组成,余热和余压通过螺杆的旋转驱动发电机发电。

电能控制传感器用于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并且将电能接入到电网或用于其他用途。

1.能源利用率高: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废热和废气,将其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2.环保和节能:通过利用废热和废气发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节约能源资源。

3.经济效益好:该系统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和废气来发电,减少了能源的购买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4.适用性广:该系统适用于多个领域,可以应用于工厂、发电厂、建筑物等地方,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的研究和应用1.技术研发: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使得该技术更具竞争力。

2.政策支持:加大对该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投入,加快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资金投入:增加对该技术的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推动该技术的市场应用。

4.宣传推广: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展览会和培训班等方式,向企业和公众宣传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增强社会对该技术的认知和认可。

综上所述,单螺杆余热余压发电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能源利用技术。

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和宣传推广,可以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单螺杆膨胀机性能分析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单螺杆膨胀机性能分析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单螺杆膨胀机性能分析
张立栋;王伟;吴玉庭
【期刊名称】《应用物理》
【年(卷),期】2022(12)10
【摘要】单螺杆膨胀机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动力输出设备,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之前的研究发现,传统的物理学工具解决膨胀机内效率和膨胀比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数学工具进行简化问题。

而回归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之间建立定量化关系的统计数据分析工具,适用于解决该问题。

本文利用SPSS软件,选择内容积比、膨胀机转速、进气压力以及容积效率为特征参数,通过调研大量的单螺杆膨胀机实验文献作为样本空间,对螺杆直径为117 mm 的单螺杆膨胀机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膨胀机内效率和膨胀比随特征参数变化的回归模型,并对这一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准确度较高,误差较小,能够较好的反应单螺杆膨胀机内效率和膨胀比的变化规律。

【总页数】9页(P552-560)
【作者】张立栋;王伟;吴玉庭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
【相关文献】
1.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内燃机余热回收技术研究
2.单螺杆膨胀机天然气调压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3.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
4.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
5.基于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有无回热系统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名单

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名单

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名单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获奖名单六、优秀组织奖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德州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获奖名单三、二等奖(73项)四、三等奖(108项)41六、优秀组织奖安徽理工大学安阳工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东北大学广东白云学院惠州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暨南大学嘉兴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序号编号作品名称学校最终奖001 A-Ⅰ-05 高效节能开水壶北京科技大学特等奖002 A-Ⅳ-04 高效节能型一体化船舶污水处理装置哈尔滨工程大学特等奖003 A-Ⅱ-16 上下行一体化变频节能自动扶梯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气回收系统重庆科技学院特等奖005 A-Ⅴ-15 微型太阳能光热蒸汽利用系统浙江大学特等奖006 A-Ⅱ-15 气压混合动力概念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特等奖007 A-Ⅲ-11 节能型踏步发电照明装置大连大学特等奖008 A-Ⅴ-21 摇摆帆式风力发电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特等奖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却塔—盐水冷却塔节水原理与应用前景研究浙江大学一等奖002 A-Ⅳ-11 井下电源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动范围自动调整房间温度的节能型自采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04 B-Ⅲ-01 城市居民区多层建筑立体绿化潜力及DIY成本评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等奖005 B-Ⅰ-01 大学生节水心理意识调研及解决方案——设计心理学原理节水水龙头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06 B-Ⅲ-02 大学生碳足迹调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等奖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与开发江苏大学一等奖008 A-Ⅲ-02 低浓度抽放瓦斯燃烧利用装置中国矿业大学一等奖009 A-Ⅴ-03 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010 B-Ⅱ-0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现状调查及绿色回收路线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011 A-Ⅳ-05 功能性太阳能服装德州学院一等奖012 A-Ⅴ-06 供暖终端用光温双敏节能控制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3 A-Ⅲ-06 基于多孔介质强化换热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014 A-Ⅰ-11 基于蒸腾作用的太阳能取水装置及其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山东大学一等奖015 A-Ⅲ-10 节能炉灶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016 A-Ⅴ-09 节能型倒流防止阀长沙理工大学一等奖017 A-Ⅱ-12 垃圾变身记——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18 A-Ⅱ-13 利用汽车引擎废热驱动的金属氢化物空调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019 A-Ⅳ-14 燃气热水器节能烟囱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020 A-Ⅱ-17 生物质暗光发酵耦合产氢和CO2综合利用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质辐射器余热利用型热光伏系统浙江大学一等奖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发电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3 A-Ⅰ-18 遥控电器零功耗待机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4 A-Ⅰ-19 一种无耗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浙江工商大学一等奖025 A-Ⅳ-20 致密陶瓷蜂窝自对流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026 A-Ⅳ-22 自净化、无动力、水回用的节水型洗衣洗漱台东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27 A-Ⅰ-01 “烟气加热与水蒸气吹扫复合”的脱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等奖028 A-Ⅲ-20 新型高效无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一等奖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气冷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浙江大学一等奖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阳能淡水提取装置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031 A-Ⅱ-10 基于多重传感技术的厨房综合参数自动控制节能系统山东大学一等奖032 A-Ⅰ-13 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设计及绿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风之谷景区为例东南大学一等奖001 A-Ⅱ-08 关于饮水机节能设计方案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002 B-Ⅳ-01 “节能减排”推进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南大学二等奖003 B-Ⅴ-01 保定市太阳能进小区的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河北农业大学二等奖004 B-Ⅴ-02 北京地区纯电动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规划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电阶梯式定价研究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006 A-Ⅴ-02 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回收系统的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二等奖007 A-Ⅱ-02 城市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08 B-Ⅳ-02 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天津理工大学二等奖009 B-Ⅴ-03 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区的实证分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发电装置的研制东北师范大学二等奖011 A-Ⅳ-01 磁种絮凝-高梯度磁分离装置处理综合废水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012 B-Ⅳ-03 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13 A-Ⅰ-03 低温烟气余热自用式空气除湿机组安徽工业大学二等奖014 A-Ⅰ-04 地铁闸机发电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15 A-Ⅲ-03 电子智能节能系统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16 A-Ⅱ-04 对心型低脉动率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福州大学二等奖017 B-Ⅳ-04 废旧电池回收系统规划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18 A-Ⅱ-05 废弃印刷线路板资源化新工艺浙江大学二等奖019 A-Ⅳ-02 废水再用节水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20 A-Ⅴ-04 风能磁制热热水器的设计广西大学二等奖021 A-Ⅲ-04 封闭海水预热一盖板冷却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22 A-Ⅴ-05 蜂巢强化换热多燃料取暖器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23 A-Ⅳ-0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整体梯级利用方案浙江大学二等奖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应耦合等离子光源河海大学二等奖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浙江大学二等奖026 A-Ⅰ-06 固体废弃物烧结新型多孔节能环保砌块温州大学二等奖027 A-Ⅱ-07 固体吸附独立除湿装置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28 B-Ⅰ-02 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29 A-Ⅳ-06 焊接摆动器节能控制系统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30 A-Ⅰ-07 户式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1 A-Ⅳ-07 环保型全封闭病理组织脱水机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32 A-Ⅴ-07 环抱式气升生活污水净化罐(科技作品)天津科技大学二等奖033 A-Ⅴ-08 火电厂厂级实时负荷优化分配系统设计与开发武汉大学二等奖034 A-Ⅱ-09 基于被动人体红外探测传感器主动扫描的教室节能系统郑州大学二等奖035 A-Ⅰ-08 基于厨房烟气余热利用的半导体式小厨宝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36 A-Ⅳ-08 基于低品位热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清华大学二等奖037 A-Ⅰ-09 基于低碳照明娱乐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设计与实现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038 A-Ⅲ-07 基于废渣利用及废水处理的全新制氢技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39 A-Ⅰ-10 基于环路热管的低温余热海水淡化系统武汉大学二等奖040 B-Ⅴ-04 济南市快速公交的节能减排效益调查与分析山东大学二等奖041 A-Ⅲ-08 家用复合热源多功能热泵江苏科技大学二等奖042 B-Ⅴ-05 江苏大学用水及节水现状调查与对策江苏大学二等奖043 B-Ⅲ-03 江浙地区村镇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同济大学二等奖044 A-Ⅳ-09 教室节能系统模型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045 A-Ⅲ-09 秸秆煤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046 B-Ⅱ-03 节能,让城市更美好——从节能减排视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47 A-Ⅳ-10 节能环保空调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二等奖048 A-Ⅲ-12 具有发电功能的烟气除尘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49 A-Ⅱ-11 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天津大学二等奖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夹芯板大连海洋大学二等奖051 A-Ⅲ-13 绿色发电环保鞋德州学院二等奖052 A-Ⅲ-14 煤矿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统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053 A-Ⅱ-14 纳米盐差发电技术武汉大学二等奖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统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55 B-Ⅰ-03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楼、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调查及节能线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内蒙古工业大学二等奖056 B-Ⅲ-04 农村烤烟烤房能源利用现状调查及节能评估中南大学二等奖057 A-Ⅳ-12 暖气管道温差发电驱动热量表山东大学二等奖058 A-Ⅴ-10 配套马桶的方便节水器郑州轻工业学院二等奖059 A-Ⅳ-13 汽车发动机降噪储能装置华南农业大学二等奖060 A-Ⅰ-14 墙体相变材料的遴选与制备及其传热特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061 A-Ⅰ-15 轻型低成本太阳能汽车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062 A-Ⅴ-11 热管式新型湿蒸汽消毒柜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063 A-Ⅲ-16 热水箱自动节水龙头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电板遮阳幕墙系统湖南大学二等奖065 B-Ⅳ-05 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展望厦门大学二等奖066 A-Ⅰ-16 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利用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南京农业大学二等奖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业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为例湖南科技大学二等奖068 A-Ⅲ-18 隧道风力发电系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二等奖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学校园节能减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0 A-Ⅱ-18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新疆喷灌灌溉中的应用塔里木大学二等奖071 A-Ⅱ-19 太阳能光伏及温差发电联合驱动新型冰箱的设计上海电力学院二等奖072 A-Ⅴ-13 太阳能全自动水体治理瀑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073 A-Ⅲ-19 太阳能热泵联合驱动的低温吸附干燥系统中山大学二等奖074 A-Ⅴ-14 外燃机动力代步车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075 A-Ⅳ-15 涡轮式初雨弃流系统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076 B-Ⅰ-05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居民节能灯使用状况新疆农业大学二等奖077 A-Ⅱ-20 厢式货车减阻节能装置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78 A-Ⅳ-16 小户型连续式太阳能生物质能发酵装置贵州大学二等奖079 A-Ⅰ-17 小区灯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080 A-Ⅴ-17 小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样机设计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081 A-Ⅴ-18 小型节能废纸打包机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082 A-Ⅴ-19 新型节能电化学反应器东北大学二等奖083 A-Ⅱ-21 新型气体-粉料直接热交换装置北京科技大学二等奖084 A-Ⅰ-20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二等奖085 A-Ⅰ-21 一种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调浙江大学二等奖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开发及利用设计说明书北京化工大学二等奖087 A-Ⅳ-19 用于燃煤锅炉的小型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088 A-Ⅰ-22 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MSBR/MFC集成系统四川大学二等奖089 B-Ⅱ-05 长株潭“两型实践类”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的调研与思考长沙理工大学二等奖090 A-Ⅲ-21 制动能量(电动车)高效安全回收系统河北科技大学二等奖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灯中国计量学院二等奖092 A-Ⅲ-22 重庆大学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重庆大学二等奖093 A-Ⅱ-22 轴承套圈锻后智能控冷工艺及设备大连交通大学二等奖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实验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095 A-Ⅱ-01 自制SBBR垃圾渗滤液反应器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二等奖。

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余热余压发电_吴玉庭

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余热余压发电_吴玉庭

➢ 研发出展成法加工高精度螺杆和星轮 我们加工的啮合副在槽底的配合间隙<0.02mm 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 研发出5级精度的专用加工机床 (加工螺杆直径42~200mm,年生产能力:1500台) ➢ 正在开发大型专用加工机床 (最大加工螺杆直径:200~500mm)
已完成设计,部件正在加工之中 ➢ 正在开发小型专用机床 (螺杆直径:20~42mm)
最大功率约1.7kW 膨胀机效率约为70% 循环热效率约为5%
2 进展
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柴油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 的研发和试验
潍柴动力资助292万元用于柴油机废气余热热功转换系统的研 发,目前已经完成了两轮研制,获得了初步试验数据
2 进展
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柴油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 的研发和试验
单螺杆
螺杆膨胀机适合于 全流膨胀:允许湿蒸 汽进入膨胀机(过热 蒸汽、饱和蒸汽、汽 液混合物、烟气、废 气以及热水)
涡旋膨胀机
双螺杆
1 背景
单杆膨胀机原理
1 背景
单螺杆同双螺杆的比较
受力不平衡
受力平衡
存在三角泄露区
低泄露
容积效率 : 92%(单螺杆), 88%(双螺杆)
轴向和径向受力平衡使单螺杆技术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和低噪音低振动的优势!
• 北京工业大学成功进行了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 统的实验室长期运行,特别为潍柴动力生产247kW柴油机配 套研发的单螺杆膨胀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产生了最大 10.38kW的功率输出,最大净发电效率大于6.5%
• 单螺杆膨胀机余热余压发电可在工业窑炉烟气余热发电、固 定式和车载内燃机废气余热发电、工业废水余热发电、天然 气余压发电和蒸汽余压发电中得到应用。
2 进展 研制了四种型号的单螺杆膨胀机

单螺杆发动机空气动力系统能效分析_何为

单螺杆发动机空气动力系统能效分析_何为

月 2011 年 3 月
何 为等:单螺杆发动机空气动力系统能效分析
153
力须大于大气环境的压力,但排气压力过高则会影 响系统㶲能的有效利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在不同排 气压力下系统的能效利用及分配情况。这里在膨胀 比为 6 的情况下作了计算分析,整理结果如图 5~ 12 所示。
图 5 质量利用率随排气压力的变化
(2) 式中,Rg 为空气气体常数,mz 为气瓶内所储压缩空 气的总质量。本文中,当公式不作特别说明时,变
量 p、T、V、m、u、h、v、s 分别表示压缩空气的 压力、温度、容积、质量、比内能、比焓、比体积、
比熵,下角标代表意义如下:y 为气瓶原储气状态, 0 为环境状态,s 为瓶内剩余气体,in 为发动机进口 状态,out 为发动机出口状态,hi 为换热器进口状 态,ho 为换热器出口状态。 1.2.2 换热器引入系统的总热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600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
2011CB707202)资助项目。20101027 收到初稿,201积、受力平衡,因 此具有容积效率高、磨损小、噪声低、寿命长的优 点;直接实现轴功输出而无需曲柄连杆机构,因此 可以大大简化动力系统相关链接机构。目前,北京 工业大学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其自主研发制 造的单螺杆膨胀机样机如图 2 所示[3-4]。
(11)
2.3 流经减压阀时产生的 损
视压缩空气为理想气体,流过控制阀进行绝热
节流减压,因此压缩空气流经减压阀前后温度不
变,则工作过程中压缩空气流经减压阀时产生的
总损
∫ An = andm
(12)
流经减压阀时产生的 损占系统总 能的
比例
ηan = An E

科技成果——螺杆膨胀机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

科技成果——螺杆膨胀机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

科技成果——螺杆膨胀机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适用范围机械行业,建材、化工、冶金、纺织、窑炉等低品位余热利用行业现状低品位余热资源分布广泛,如在石化的炼油领域,温度低于200℃的流体所携带的热量占炼厂总能耗的40%以上;在有色冶金行业,大量温度60℃以上的液态余热(如冷却水)及低压蒸汽蕴含可用的热能约1000万tce以上;水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350-400℃以下的余热,其总热量占水泥熟料烧成总耗热量的35%以上。

对上述各领域的低品位余热进行合理利用,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该技术把有机朗肯循环与螺杆膨胀机结合起来进行应用,整个系统包括:蒸发器(含预热器)、膨胀机、冷凝器、液体泵。

系统循环工质选用R245fa。

当回收低品位余热时,含热流体经过蒸发器时加热液态膨胀机工质,产生高温高压的膨胀机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推动膨胀机做功。

由膨胀机排出的低温低压膨胀机工质进入冷凝器向环境放热冷凝成液态,再由液体泵送入蒸发器蒸发,由此完成一个完整循环。

螺杆膨胀机属于容积式膨胀机,结构紧凑,强度高,不易损坏。

变工况能力极强,在负荷的10%-120%范围内均可稳定运行,非常适合余热、废热等参数波动性较强的能源的回收和利用。

2、关键技术(1)采用Y系列型线螺杆膨胀发电机组Y系列型线螺杆膨胀机可以使流动阻力减小,等熵效率可达85%以上。

5:6螺杆齿数比,可达到较大的高压孔口,减少进气阻力,并使转子强度更高。

(2)定制式优化设计针对余热利用的具体条件,进行型线的优化,使热力学系统更合理,通过单级ORC发电、串级ORC发电设计,使系统的发电效率达到最大。

(3)高效液体泵针对输送低粘度、易闪发液体工质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特殊设计型线的螺杆泵,内泄漏小,绝热效率高,功耗低,变频驱动,比屏蔽泵减少功耗50%以上。

3、工艺流程ORC螺杆膨胀发电工艺流程图见图1。

管壳冷型ORC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示意图见图2。

图1 ORC螺杆膨胀发电工艺流程图图2 管壳冷型ORC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示意图主要技术指标对于120-250℃的烟气、80-160℃热水等低品位余热,ORC机组发电效率8%-12%技术水平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适用于中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单螺杆-透平双级膨胀机[发明专利]

适用于中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单螺杆-透平双级膨胀机[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适用于中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单螺杆-透平双级膨胀机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伟,马重芳,吴玉庭,雷标,智瑞平
申请号:CN202010734672.0
申请日:20200727
公开号:CN111911249A
公开日:
202011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适用于中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单螺杆‑透平双级膨胀机,属于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领域。

该结构包括单螺杆结构、轴承、轴系结构、透平以及壳体,采用单螺杆作为首级、透平作为末级的双级膨胀结构形式。

该装置充分利用了单螺杆具有较高膨胀比、透平具有较高内效率的优点,在内效率略有提高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小型膨胀机的膨胀比;同时膨胀机采用一体化设计,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这种新型的单螺杆‑透平双级膨胀机,可显著提高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效率,促进中低温发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工业节能领域中的应用。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地址: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立改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进展
建立了单螺杆膨胀机和压缩机数字化设计平台
该设计平台由266个文件组成 作用: 1.能直观显示压缩机和膨胀机的
外形及内部结构 2.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3.显著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
2 进展
建立了单螺杆膨胀机和压缩机的仿真和模拟平台
可进行单螺杆压缩机和膨 胀机内部工作过程的仿真, 流动传热和容积变化计算, 受力分析、压缩机结构参 数优化等的研究。
1. 单螺杆膨胀机,填补国际空白 优点:单机功率1~1000kW,蒸汽轮机不适用
工质适应性广:饱和蒸汽、过热蒸汽,气液混合物 结构简单,寿命长,效率高 2. 有机朗肯循环。 采用有机工质代替水最为工质,可使余热回收发电的最低温度 降低到80℃
2 进展
单螺杆膨胀机相关科研项目
2 进展
关键部件加工技术
50℃ 60℃
10
8
6
4
2
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进口温度 / ℃
高热效率
充分利用温差 工 质 物 性
大膨胀比
进出口温度与膨胀比的关系(R245fa为例)
1 背景
螺杆膨胀机工质试验范围广,适合百千瓦级、十千瓦级和千瓦级
活塞机
• 目前广泛使用的蒸汽轮机一般在1000千瓦以上,几十千瓦的 小型蒸汽轮机效率很低。
• 航空上广泛采用的涡轮膨胀机虽然功率可满足要求,但由于 转速极高,因此需要减速装置,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 尤其对于小型余热装置来说,增加一套减速装置,将会显著 增加发电成本。
1 背景一、研究背景及关键科学问题——膨胀机类型
报告内容
➢ 背景 ➢ 单螺杆膨胀机研究进展 ➢ 应用案例 ➢ 结论
1 背景 余热回收重点在中低温余热回收
1 背景 余热回收重点在中低温余热回收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十分丰富,估计其市 场容量达到2600亿元,目前所开发的多是高 温(400 ºC以上)大功率(1000 kW以上) 的余热资源,对于广泛存在的中低温(300 ºC以下)低功率(数十和数百千瓦)的余热 资源,由于技术的限制尚未开发利用。
3
1 背景
低温余热回收市场容量大
工业部门
余热来源
余热约占燃料 消耗量的比例
年燃料 消耗量 /万吨标煤
余热总量 /万吨标煤
冶金工业 高炉、转炉、平炉、均热炉、轧钢加热炉等
33%
51445.64 16977.62
化学工业 高温气体、化学反应、可燃气体、高温产品等
15%
41301.03
6195.16
机械工业
2 进展
单螺杆膨胀机试验平台建设
压缩空气/水蒸汽 单螺杆膨胀机性 能试验台
变流量可加热压缩空气单 螺杆膨胀机性能实验台
1 背景
单螺杆膨胀机技术在余热回收中的优势
(1)转速与主机大体相同,两种 发动机可以同轴输出功率;
(2)膨胀机结构简单,运动件少 (只有两个星轮,一个螺杆), 受力平衡、运转平稳、振动噪 音低、寿命长;
(3)单螺杆膨胀动力机尚未见于 国外任何报道,我们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1 背景
我们的创新: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
容积式膨胀机适合小型膨胀机
➢ 速度式膨胀机:透平膨胀机 优点:技术成熟,效率高
缺点:转速高,膨胀比低,流量大 ➢ 容积式膨胀机:螺杆式膨胀机、涡旋式膨胀机、
活塞式膨胀机,等等 优点:转速低,膨胀比高,流量低
1 背景
膨胀比
有机朗肯循环所需膨胀机要求较高的膨胀比
20
18
出口温度
16
30℃
14
40℃
12
• 有机朗肯循环工质密度远大于水 蒸气,减小了膨 胀机、管路和 换热器 的体积和重量,减小了 空冷冷凝器的尺寸,因此特别适 合空冷使用
• 冷凝压力高,因此不需抽真空设 备
• 凝固点低于-50℃,无需担心 冬天的冻堵问题
1 背景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90万千瓦
➢ 研发出展成法加工高精度螺杆和星轮 我们加工的啮合副在槽底的配合间隙<0.02mm 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 研发出5级精度的专用加工机床 (加工螺杆直径42~200mm,年生产能力:1500台) ➢ 正在开发大型专用加工机床 (最大加工螺杆直径:200~500mm)
已完成设计,部件正在加工之中 ➢ 正在开发小型专用机床 (螺杆直径:20~42mm)
单螺杆
螺杆膨胀机适合于 全流膨胀:允许湿蒸 汽进入膨胀机(过热 蒸汽、饱和蒸汽、汽 液混合物、烟气、废 气以及热水)
涡旋膨胀机
双螺杆
1 背景
单杆膨胀机原理
1 背景
单螺杆同双螺杆的比较
受力不平衡
受力平衡
存在三角泄露区
低泄露
容积效率 : 92%(单螺杆), 88%(双螺杆)
轴向和径向受力平衡使单螺杆技术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和低噪音低振动的优势!
锻造加热炉、冲天炉、退火炉等
15%
10401.37
1560.25
造纸工业 造纸烘缸、木材压机、烘干 机、制浆黑液等
玻璃搪瓷工 业
玻璃熔窑、坩埚窑、搪瓷转炉、搪瓷窑炉等
建材工业
高温排烟、窑顶冷却、高温产品等
余热资源合计
低温余热资源合计:30236.48×30%=9071万吨标煤
15%
3443
516.45
2 进展 研制了四种型号的单螺杆膨胀机
Φ117mm Φ155mm
Φ175mm
Φ195 mm
规格
最大输出功率(kW) 最大总效率(%) 最大温差(℃)
Φ117
5
Φ155
9.9
Φ175
22.4
Φ195
51.8
66%
63
58.3%
64
70%
70
63%
88
除了我们团队外还未见到其他单位研制成功单螺杆膨胀机公开文献报道
1 背景
目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发电效率与卡诺循环效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完善度,提高效率。
1 背景
目前缺乏技术成熟的小型膨胀机技术
• 国际上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已达200万千瓦以上, 但都是MW级的,缺乏百、十千瓦级的有机朗肯循环电站。
• 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数量巨大的小规模热源,急需百千瓦、 十千瓦级的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发电
17%
19948.4
4987
40%
30236.48 低温余热发电市场容量:25910MW
总市场容量:25910 MW, 2590亿人民币
年市场容量:500 MW, 50亿人民币
4
1 背景 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热源发电技术
与朗肯循环不同指出在于 : 使用低 沸点工质做为有机朗肯循环工质
• 在较低温度下可获得相对较高的 发电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