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超声发展史
B c d超声发展史

B c d超声发展史
超声波的发展史:
一、国际方面: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治疗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治疗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才有了超声治疗方面的论文交流,为超声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已有许多论文发表,超声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
二、国内方面:国内在超声治疗领域起步稍晚,于20世纪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超声治疗工作,从1950年首先在北京开始用800KHz频率的超声治疗机治疗多种疾病,至5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并有了国产仪器。
公开的文献报道始见于1957年。
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国产超声治疗仪,超声疗法普及到全国各大型医院。
40多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和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超声体外机械波碎石术和超声外科,是结石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今已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外科,已使超声治疗在当代医疗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
而在21世纪(HIFU)超声聚焦外科已被誉为是21世纪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
超声检查发展史

超声检查发展史超声检查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以下是其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1794年,Lazaro Spallanzani 分析了蝙蝠的空间定位机制,认为蝙蝠采用了其他方式而不是视觉进行空间定位。
1880年,Galto创建并生产了能够产生40.000赫兹频率声波的设备。
- 理论研究:1880年,Jacques et Pierre Curie兄弟指出石英晶体的机械振动能够产生电力,这就是压电效应。
他们还发现了逆压电效应,即石英晶体在电荷变化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振动,形成超声波。
- 回声定位器的发明:1912年,Richardson基于超声波的概念发明了回声定位器,用于导航和检测水中的物体。
-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出现:1929年,Sokolov提出了声音传播理论,并在30年代早期开始采用超声波检测金属结构内部的缺陷。
- 医学领域的应用:1937年,Dussig兄弟试图利用超声波显示脑室结构,但由于超声波无法穿透骨质结构,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
1940年代,Ludwig和Stuthers开始使用脉冲超声波探测胆囊结石。
1956年,Ian Donald在实践中真正使用一维模式(A型超声)来测量胎儿头部的顶叶直径。
-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出现:1958年,Donald 和 Brown发布了女性生殖器肿瘤的超声图像。
同一时期,Brown发明了所谓的“二维复合扫描仪”,使检查者能够观察分析组织的密度。
- 现代发展:1942年,奥地利医生首创性地将穿透式超声成像应用于人类颅脑诊断中,这是医学超声成像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随着超声理论研究的深入,不同的超声成像方法不断涌现,并走向商业化应用。
如今,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医学诊断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便捷的诊断方式。
(医学课件)超声发展史

超声技术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如妇产科、心血管科、肿 瘤科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设备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更高的医学需求。
03
现代超声技术的兴起
现代超声技术的起源
1880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布 朗在实验中发现了超声波。
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超声波被用于军事侦察, 检测潜艇和飞机。
超声发展史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超声技术的起源 • 超声技术的早期发展 • 现代超声技术的兴起 • 超声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01
超声技术的起源
超声波的基本特性
1 2
频率高于人类能听到的声音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因此人类无法 听到。
波长短,方向性强
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因此它可以更好地聚焦和 穿透物体。
无创治疗
开发新型超声设备,实现更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
基层普及
降低设备成本和操作难度,使超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 地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97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设备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图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也 使得超声技术在观察血管和血流方面变得更加准确和便捷。
超声技术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1980年代
随着医学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渐面临一些困境,如图像质量不稳定、设备体积 庞大等问题。然而,随着声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超声技术逐渐实现了高分辨 率、高灵敏度和便携化。
高分辨率成像
研究新的超声换能器和信号处理方法,以提高图 像分辨率和清晰度。
医学影像技术《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开展历史超声显像是5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医学新技术。
它是研究和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临床医学根底知识,以观察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声像表现,然后分析归纳,探讨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从而到达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目的。
早在1942年奥地利K T Dussi使用A型超声装置来穿透性探测颅脑,并于1949年成功地获得了头部包括脑室的超声图象11110 1951年Wild和Reid首先应用A型超声对人体检测并报道了了乳腺癌的回声图象[l2】。
1954年Donald应用超声波作妇产科检查,随后开始用于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
1965年Lallagen 首先应用Do31a1530m2.2 Aodulation Disodulation Disode超声诊断仪探头发射的声速必须进行扫查,加在显示器垂直方向的时基扫描与声束同步,以构成一幅二维切面声像图;<3医生根据由此得到的一系列人体切面声像图进行诊断,而不是用A型法得到的波形进行诊断。
在声像图中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回声强度和不同程度的声衰减,而表现为不同的图形特征,以此来作为诊断的依据。
B型显示法依据探头不同距离的不同亮度的光点表示界面回声的强弱,即仅占用示波器一个方向的输入就显示了两种信息。
当探头发射多条声束时,将有一定角度的组织切面的回声信号反射至探头,仪器将不同角度的声束与单一声束的辉度信号分别施加给示波器或显像管的水平与垂直输入极板,就构成了组织的一维回波信号的二维或切面声像图。
当这种二维图像的更替频率到达一般电影或电视的速度时,我们就能够看到连续活动的心脏影像,故又称为实时灰阶二维B超成像。
1.2.4 M型超声心动图成像技术M型Motion Mode超声是应用单轴声波探测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垂直方向代表距离或深度变化,水平方向代表扫描时间,从光点的移动及其状况来观察检测脏器的深度与病变情况。
超声行业历史及主要厂家介绍PPT课件

Acuson ATL HP Diasonics
美国厂家
Aloka
Hitachi
Toshiba
Shimadzu, Fukuda, Honda, Yokogawa…
日本厂家
Esaote B&K
Vingmed
Kretz
欧洲厂家
*
超声行业市场概况
三大超声厂家
✓ 麦迪逊96年成功收购了历史悠久的奥 地利Kretztechnik AG公司,使其三维和 数字化超声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 01年由于财务危机,把Kretz又卖给了 GE,形成了GE现在的Voluson产品线。
P8
730 已停产
GE医疗
Vivid系列——定位于心血管应用
E9、E7 高端台式心脏机
飞利浦
HD——定位中高端全身机
超声产品线介绍
HD15 (Affiniti 70)HD系列旗舰 可做四维 QLAB高级定量、造影成像
HD11XE (Affiniti 50) 超声诊断系统 有自由臂三维
飞利浦
产品特点
ATL
HP(Agilent)
公司介绍
腹部超声 心脏超声
• 超声心动图领跑者
• 创新的心脏四维
• 进行了高度产品整合,无B/W产品。
• 早期型号包括: HD3、 EnVisor、 HD7、 HD11、 HD15、 iU22、 iE33
飞利浦 飞利浦现超声产品线包括:
EPIQ系列 HD系列 ClearView系列 POC产品线——CX50 / Sparq
超声行业历史及主要厂家介绍
主要内容
1. 超声行业市场概况
• 超声行业历史 • 超声行业概况
2. 主要厂家产品概况
超声乳化技术超声乳化的发展史PPT精选课件

18
药物中毒性白内障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corticosteroid cataract) 缩瞳剂性白内障(miotic cataract) 氯丙嗪性白内障(chlorpromazine cataract) 三硝基甲苯性白内障(trinitrotoluence
cataract TNT cat.)
.
43
未来的白内障手术
更小的切口
小针头,激光
更高的速度
高真空,各种高效碎核技术
更安全
卓越的前房稳定性,针头不伤及囊袋
仿生学
多焦晶体,自动调焦晶体
44
人工晶体的发展史
( History of Intraocular lens )
45
无晶体眼矫正方法
普通眼镜矫正 产生33%物象放 大效果,且不 美观
.
50
历史性回顾: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
51
历史性回顾:后房型晶体
.
52
晶体植入位置
(前房角固定)
(睫状沟固定)
(囊袋内固定)
前房型晶体放置
后房型晶体放置
.
53
主流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突破性进展是近几十年眼科临 床最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之一。这一进展主要归因于:
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生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取得成功 人工晶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显微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改进和普及
.
55
晶体参数
厂家、类型、有效期及型号
光学部分
光学材料
光学直径
光学形状
定位孔
屈光度
A常数
前房估计深度
折射率
襻部分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检查方法
• 探头:7.5~15 MHz • 直接法:涂耦合剂后直接 接触颈部皮肤 • 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部, 可在肩部垫一枕头。 • 扫查方法
横向和纵向连续扫查
检查目的
• 多因颈前部肿大、肿块,声嘶等就诊。 • 检查目的
• • • • • • • 确定有无异常 发现微小病灶 确定颈部肿块是否位于甲状腺内 确定肿块大小和囊实性 确定肿块是单发还是多发 判断肿瘤良恶性(内部、边界、血流、淋巴结) 随访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甲状腺超声诊断的发展史
• 1950s~1970s:探索起步阶段 • 1970s~1990s:经验积累阶段 • 1990s~至 今:飞速发展阶段 • 新技术的应用
超声基础知识
• 1.超声波的概念 • 2.超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及特性 • 3.超声仪器及探头 • 4.超声成像的原理 • 5.超声影像工作站 • 6.超声报告的阅读及理解
高频超声探头分辨率
• λ=С/f ,C=1540 m/s(软组织)。
• 探头最大理论分辨率为1/2 λ,实际分辨率 为理论分辨率的5~8倍。
• 10 MHz探头最大理论分辨率0.077 mm,实际 分辨率为0.385~0.616 mm。
超声成像的原理
• 声束扫描:探头发射声波—回声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超声仪器接受和放大—屏幕显示— 超声扫 描线 • 二维声像图 探头移动—超声扫描线移动—断面图 • 彩色多普勒声像图 显示运动目标—相关计算—数字转换—彩色编 码—彩色血流显示 • 三维声像图 静态三维、实时三维
超声工作站
• 将超声仪器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文字等信息 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诊断和信息处理的综合应 用系统。 • 意义 医疗(超声报告、病例追踪随访、远程会诊) 教学(学生教学、远程教学) 科研(论文、课题)
超声波PPT课件

41
尿路结石
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 呈过饱和状态
42
草酸钙 磷酸钙 尿酸
磷酸铵镁 胱氨酸 黄嘌呤
43
• 绞痛
结石移动 • 损伤
血尿
结石嵌顿 或不移动
• 疼痛减轻或不 明显
• 损伤
粘连 恶变
B型超声(Brightness mode): B超(滥用至极) 实质:二维超声 又称黑白超
6
A型
B型
(Amplitude mode) (Brightness mode)
线形扫描(linear scan)
7
• 彩超=B超(二维超声或黑白超声)+彩色多
普勒技术
• 三维超声: • 四维超声:动态三维超声
35
胆石病因
• 胆道感染 • 代谢异常
36
石的类型
• 胆固醇结石:浅黄、深绿、棕色,
椭圆形 • 胆色素结石:黑色 • 混合性结石
37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安静结石):几 乎无症状,甚至终生不被发觉。 通过超声发现
38
胆囊结石时有时无 ?
1. 超声伪像-肠腔气体 2.假结石 :药物性(
头孢曲松钠等) 3.主观因素:超声医生的技术水平 4.客观因素:严重的腹腔气体干扰
胞和血管,影响脏器功能,则需要治疗
3. B超下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酒精;手术治疗。
5533
•脂 肪 肝 •结 石 • 胆囊息肉 •囊 肿
• 肝血管瘤
54
肝内血管瘤
1.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2.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 3.绝大多数无症状 4.多体检时超声偶然发现 5.一般不影响肝功能,不需特殊处理,不需害怕,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5年,前苏联的sokolv应用超声波探测金 属物体。
• 1931年,Mulhauser应用超声探测固体中的 裂痕。
• Fireatone和Simons分别于1940年和1945 年发明了超声回波示波器。
•7
二、医用超声波
•8
医用超声波
• 医用超声最常用的频率范围:2-10MHz。 • 到了二战期间,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回波形状
• 于1949年Dussik最 先获得了脑室的超声 波形。
•11
超声波诊断—A型
• 是将回声以波的形式 显示出来,根据回声 波幅的高低、多少、 形状及有无进行诊断。 因其一维波形显示的 局限性,目前仅用于 眼科检查。
•12
超声波诊断—B型
• 1951年.JJ.Widl和 JohnM.Reid研制成功 手动接触式B型扫描 仪观察离体组织中肿 瘤和活体中的脏器。
超声发展史
•1
1914年,巴黎科钦 医院放射科, Maxime Menard医 生正在给患者进行 胸透X光检查。
•2
1881年的救护 车是这样的: 患者可以分层躺 在这种木制马车 里,两边是半开 放式的,但有窗 帘。
•3
一、超声波
•4
什么是超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 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 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 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 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 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 1972年,BomN研制成 电子线性扫描B型成 像仪,从此进入了超声 图像诊断的新阶段。
•13
超声波诊断—B型
为辉度调制型,即把 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 式显示出来,回声强 则光点亮,回声弱则 光点暗。
•14
超声波诊断—M型
• 1954年 Hertz和 Edle研制成M型超 声心动仪,来诊断心 脏疾病。
•5
• 早在18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 研究蝙蝠在夜间活动时,发现蝙蝠靠一种人类听不 到的尖叫声(即超声)来确定障碍物。蝙蝠发出超 声波后,靠返回的回波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大小、 形状和运动方式。
•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 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 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 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7
超声波诊断—D型
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反射体之间存在相对移动 时,使声源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反射体作相向运动时,所接受到的声波 频率高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如这两者作相反方 向运动时,则接收频率低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两者的频率差(即频移)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的速度成正比。
和振幅来对潜水艇进行探测,随后,日本的研 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超声波在医学上的 应用。直到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研究人员纷纷将其有关超声波的研究成果 应用于诊断胆石、乳房肿块和肿瘤等。
•9
三、超声波诊断
•10
超声波诊断—A型
• 1942年奥地利的 Dussik率先使用A型 超声波探测颅骨,了 解骨质变化,从而拉 开了超声诊断的序幕。
•15
超声波诊断—M型
将沿声束方向各 反射点位移随时 间变化而显示, 是一种以亮点亮 度来表示反射声 信号强弱的仪器。
•16
超声波诊断—D型
• 1957年,连续式D型超声的方式从频移信 号中诊断心脏瓣膜病的论文发表。
• 1959年,Fram Kein制成脉冲多普勒超声。 • 1964年,Calagan用D型超声探测胎儿和
•18
超声波诊断—D型
多普勒超声类型
• 频谱多普勒--脉冲多普勒(pw)、连线多普 勒(cw)
• 彩色多普勒--CDFI、CPI
•19
超声波诊断—D型
彩色多普勒 正频移设为红色 负频移设为蓝色
频谱多普勒 正频移为正向波 负频
•21
• 2015年,西门子公 司在73届CMEF展会 上推出了世界上首个 配备无线探头的超声 系统。
血管。 • 1973年,Johnson等用D型超声诊断室间
隔缺损。 • 1982年美国的Bomme和日本的
Namekawa又分别设计出不同型号的彩色 Doppler,它是继连续波和脉冲波式Doppler 谱析显示之后的第三代Doppler超声仪,因 其能给人以直观的循环血流图像,展示心脏 和血管内血流时间和空间信息,故有无创伤 性心血管造影术之称。
• 2015年飞利浦推出 可插入智能手机的手 持超声设备。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