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行为研究述评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影响: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影响:双调节的中介模型1. 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影响,并构建一个双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解释这种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交环境和挑战,亲社会冒险行为(如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成为其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锻炼作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被认为是促进其身心发展和社会互动的关键途径之一。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和心理素质,还能够影响其社交能力和态度。
通过双调节的中介模型,本研究将探讨体育锻炼如何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冒险行为,并考虑个体因素(如人格特质、自我认知等)和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学校氛围等)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健康促进手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影响。
亲社会冒险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主动参与、尝试新事物,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的行为。
这种行为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
双调节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内部动机(如自我调节)和外部情境(如他人期望)的共同影响。
在这一框架下,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可以通过调节青少年的内部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影响其亲社会冒险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体育锻炼对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如何通过双调节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冒险行为。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梳理,本研究将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1.2 研究目的通过实证调查,全面收集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亲社会冒险行为的相关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焦虑情绪、冒险行为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焦虑情绪、冒险行为的现状及相关研究吴荣婷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
【年(卷),期】2024(13)3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感觉寻求、冒险行为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青少年冒险问卷–冒险行为量表对400名大一至大四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大学生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 中国大学生感觉寻求特点同国外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男生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女生的感觉寻求水平,感觉寻求受到是否独生、年级等因素的影响。
(3) 本研究探讨学生感觉寻求与焦虑情绪、冒险行为的关系,其中并不存在中介变量。
【总页数】13页(P493-505)
【作者】吴荣婷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生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
2.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童年不良遭遇与大学生焦虑情绪
及手机依赖行为相关性研究4.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5.初中生感觉寻求、学习焦虑及其相关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冒险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冒险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作者:袁英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8年第01期摘要:本研究选取辽宁师范大学的24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中文修订版的Arnett 感觉寻求问卷,研究大学生冒险行为现状,结果显示:男生的冒险行为得分要高于女生;在新颖性寻求水平上,大二学生的得分最高;在强度寻求水平上,大四学生得分最高。
根据大学生冒险行为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冒险行为;现状;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12-02冒险行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冒险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冒险行为是指参与那些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国外心理学家Arnett对冒险行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冒险行为不仅包括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行为,还包括涉及金钱收益或损失的行为,以及日常中的一些未知后果的行为。
心理学家 Bromiley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个体在冒险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是对于具体的冒险倾向不是十分明确。
了解个体的冒险差异倾向,才能找到减少个体不良冒险行为的有效方法。
冒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关于冒险行为的现状研究比较少,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
有外国学者将大学时期看作成人初显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学生冒险行为的现状是怎样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的关注。
一、问题提出以往对于冒险行为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青少年群体,而对于刚刚脱离青少年群体,却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群体的相关冒险行为的研究却比较少。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发生的危险事件越来越多,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冒险行为。
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的240名学生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冒险行为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大学生冒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对象本研究选取辽宁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随机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为96%。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干预:基于同伴的视角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干预:基于同伴的视角林锦灼; 刘建榕【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3页(P116-118)【关键词】青少年; 冒险行为; 同伴关系; 同伴压力; 同伴特征【作者】林锦灼; 刘建榕【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5一、什么是冒险行为冒险行为是指面对趋避冲突时,个体为寻求益处,忽视不利的危害仍去实施的行为。
一般分为积极冒险行为与消极冒险行为。
前者是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主要指带有冒险性的体育运动,如蹦极,潜水等;后者是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行为,如抽烟,吸毒等。
纵观人的一生,青少年时期冒险行为最多,并且以消极冒险行为为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同伴因素已经受到学界的关注。
目前关于同伴对冒险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同伴关系、同伴团体的特征与选择、同伴依恋、同伴压力、同伴观察等五个角度展开。
前四种关于同伴的影响方式主要以调查研究为主,而同伴观察一般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
梳理相关研究有助于从同伴角度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同伴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概况同伴是个体自家庭以后所接触的第二个社会世界。
同伴关系本质上是生理或心理年龄相当的人经过社会交往从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分为同伴地位(包括同伴接纳/拒绝)和友谊,前者是在群体水平对同伴关系进行描述,而后者是针对个体水平。
研究发现,被同伴拒绝或友谊质量差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多冒险行为[1],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使得个体对自身所处社会世界的认知得以扩展,逐渐了解社会规范。
青少年在与同伴交友的过程中可以收获亲近感和归属感,因而同伴关系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可以成为依恋关系。
与同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感知和共情能力,减少个体攻击水平。
相反,不良的同伴依恋关系会使个体产生孤独感,还可能会降低个体自尊水平,进而增加其消极冒险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与抗逆力的关系

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与抗逆力的关系尹文娟;郑东辉;周海明【摘要】采用冒险行为量表和抗逆力量表对高校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冒险行为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冒险行为各维度中,鲁莽行为和叛逆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刺激寻求行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大学生抗逆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但不存在城乡差异.抗逆力与冒险行为中的刺激寻求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反社会行为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抗逆力能有效预测冒险行为.【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9)001【总页数】5页(P98-101,109)【关键词】冒险行为;抗逆力;大学生【作者】尹文娟;郑东辉;周海明【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0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9青春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青少年时期是指从11~20岁的人生发展期,包括青少年早期(11~14岁)、青少年中期(15~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
[1]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容易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各种冒险行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在青少年晚期及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认知、情感上都发生着很大变化。
近年来,媒体对大学生冒险行为如考试作弊、逃课、非理智的性行为甚至自杀等现象时有报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冒险行为是指个体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反映了个体对采取具有明显风险程度行为的意愿,即当个体面临趋避冲突时,会为了趋近有价值的或有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结果而采取的带有危险性的行为。
[2]国内外关于冒险行为的大量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冒险行为有关。
感觉寻求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和动力系统与冒险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更容易参与各种冒险行为来满足自己寻求新异刺激体验的需要。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教育现象学考察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教育现象学考察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教育现象学考察导言: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冒险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现象。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冒险行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刺激和快乐,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险。
本文将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冒险行为进行考察,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启示。
一、冒险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冒险行为指的是故意违背常规、冒险尝试或者以自己身体、财产、安全为代价来获得刺激和快乐的行为。
冒险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 冲动和无畏:青少年往往冲动、无畏地去尝试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为,如攀岩、滑雪、跳伞等。
2. 探索和求知:青少年冒险行为反映了他们对未知事物和新经验的求知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冒险行为来探索自我和世界。
3. 自我价值感的建立:通过冒险行为,青少年可以获得自我挑战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因素1. 生物因素: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血液中的荷尔蒙水平以及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冒险倾向。
2. 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会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当父母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冒险活动,提供适度的支持和指导时,青少年的冒险行为更有可能得到合理引导。
3. 同伴关系: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同龄人中有冒险者,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其影响。
4. 社会环境:社会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也会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媒体、电影以及其他大众文化作品中的冒险英雄形象往往会引发青少年的模仿和追求。
三、青少年冒险行为对其发展的启示青少年冒险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风险和危险。
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冒险行为有以下启示:1. 激发潜能:冒险行为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潜能,使他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个人成长。
2. 培养勇气和坚韧:冒险行为让青少年学会面对困难和危险,培养勇气和坚韧的品质。
冒险行为并对它们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情绪调节与信息表述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摘要青少年冒险行为是发展心理学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主题之一。
本研究试图从考查国内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基本特征入手,探索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情绪与认知因素,为教育实践中制定青少年冒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
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采用量表提名法和开放问答法,在西方发展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冒险行为所开发的测量工具基础上,吸收国内青少年对冒险行为知觉、意愿和参与频率的独特信息,制作了包含 20 个题项的具有良好测量学指标的“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共分为“道德冒险”、“规则冒险”、“安全冒险”、“社交冒险”和“财富冒险”五个维度; (2)采用量表法探索青少年冒险行为知觉、意愿和参与频率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之间的关联,发现日常生活中倾向于使用增强调节策略的青少年更容易知觉到情境中的冒险因素,却也更愿意参与冒险行为,并更容易产生冒险行为;(3)采用3*3*2 的被试间实验设计,要求青少年采用制定的情绪调节策略在特定的情绪诱发下进行包含不同信息表述方式的情境进行冒险抉择,结果发现悲伤情绪下的青少年比快乐情绪下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冒险行为,被要求使用减弱调节策略的青少年比被要求使用增强调节策略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冒险行为,呈现主旨化表述方式题项的青少年比呈现数字具体化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冒险行为。
最后,研究者对本研究的结果、实际应用价值、不足之处以及将来可能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
关键词:青少年,冒险行为,情绪调节,信息表述i ABSTRACTRisk-Taking in Adolesc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rec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research.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risk-taking perception,willingness and behaviors,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and cognitivefactors on these risk-taking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to implement effectiveintervening measures for adolescents’ risk-taking behaviors. This study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1 We used nominations and open-questions to combine the classical measurements from western culture with Chineseadolescents’’ unique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risk-taking. We developed a 20-item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morality, regulation, safety, social interaction and financial risk-taking of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qualified indices of psychometric measurement;2 We used questionnair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risk-tak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e found that those adolescents who used up-regulation more are more likely to perceive risks,more willing to take risks, and in reality did take more risks than thosewho used down-regulation more. 3 We used a 3*3*2 between-subject designto ask adolescents to use specific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henelicited by different emotional stimuli, and then performed a risk-takingtask, which differed between subjects that half got gist-basedpresentation of task, and the other half got verbatim-based presentationof task. We found that adolescents took more risk under the arousal ofsad rather than happy emotions, down-regulation rather than up-regulation,and gist-based presentation rather than verbatim-based presentationIn the end, we discussed with detail about the findings, value of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nd plausible futureresearch directionsKey Words: adolescents, risk-taking, emotion regulation,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ii目录1 文献综述11.1 青少年冒险行为概述. 11.2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方法 21.2.1 量表法. 21.2.2 实验法. 41.3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51.3.1 认知因素 51.3.2 情绪因素 71.4 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112 实证研究122.1 研究一:青少年冒险行为测查工具的编制与信效度验证..12 2.1.1 研究目的.122.1.2 研究步骤.122.1.3 阶段一:初始题库的建立..122.1.4 阶段二:量表的初测.142.1.5 阶段三:修订版量表的验证182.1.6 研究一讨论232.2 研究二:情绪调节策略与冒险行为的相关关系.262.2.1 研究目的与假设262.2.2 研究方法.262.2.3 研究结果.282.2.4 研究二讨论292.3 研究三:情绪调节与信息表述对冒险行为的影响322.3.1 实验目的与假设322.3.2 实验方法.322.3.3 实验结果.36iii 2.3.4 研究三讨论393 总讨论433.1 情绪调节与信息表述对冒险行为的影响分析..433.2 情绪调节与信息表述在青少年冒险行为干预中的应用4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85 研究结论506 附录. 516.1模型 M1 结构图516.2模型 M1 指标图 526.3模型 M2 结构图536.4模型 2 指标图546.5 冒险行为倾向实验题项样例.557 参考文献57后记 63iv 1 文献综述1.1 青少年冒险行为概述青春期是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的过渡阶段。
国内外关于冒险性游戏中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冒险性游戏中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作者:马丽娜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0期冒险性游戏是含有一定风险因素,同时又令人愉悦兴奋的游戏形式。
冒险性游戏在幼儿眼里往往好玩、新奇、刺激,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想冒险,并挑战自己潜能的欲望。
幼儿的游戏常常在教师的监护下进行,教师对于冒险性游戏的态度及应对方式影响着游戏的质量。
冒险性游戏最早起源于丹麦,二战后流行于英国,并逐渐在新西兰、挪威、美国受到广泛关注。
国外关于冒险性游戏中教师角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在幼儿冒险性游戏中的作用,影响教师对幼儿冒险性游戏态度的因素,教师支持幼儿冒险性游戏的策略三个方面。
(一)教师在幼儿冒险性游戏中的作用由于幼儿的游戏总是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教师如何看待风险与安全,对冒险的容忍程度等均影响游戏的质量。
Adams(2001)认为,幼儿对风险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对当下情境风险评估的影响。
Stephenson(2003)通过对新西兰学龄前儿童户外游戏的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冒险游戏的机会取决于教师的态度。
如果教师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喜欢在户外活动以及采取开放的监管态度,就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风险但不涉及伤害的挑战。
同样,Wa? ters和Begley(2007)的研究也强调,幼儿是否有冒险的机会取决于成年人如何看待风险。
如果教师对儿童的冒险行为表示担忧,则会尽力限制幼儿的游戏活动。
Sandseter(2009)指出,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许可程度及容忍程度是幼儿能否进行冒险性游戏的关键。
Little和Wyver (2011)认为,教师所采取的限制性安全措施和风险最小化策略似乎可确保儿童的短期安全,但从长远来看对幼儿的健康和发展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影响教师对幼儿冒险性游戏态度的因素教师如何看待及应对幼儿的冒险性游戏受到幼儿园户外环境、管理制度、家长、社会文化、教师个性与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Fenich(2006)发现,学前教育機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幼儿受伤等采取的严厉问责机制会导致教师拒绝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冒险行为”是明知有代价或失败而仍付诸实 的主要 进展 ,本 文将 简要 回顾 冒险行 为研 究 中提 施 的行 为 。B o y e r( 2 0 0 0 ) 在有关 冒险行 为 的 回顾 出 的各 种研 究视 角 ,并进 一步 从实证 角度 综述 冒 研究中,综合前人观点提出 ,冒险行为是指参与 险行 为研究 的成果 ,并在 此基 础上 ,提 出未来 的 那些可能产生不利结果的行为。根据这种概化的 研究 方 向 ,以期 推动对 冒险行 为 的进 一 步认 识 ,
加工理论 、 模糊痕迹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 众 行 为
( G r i s k e v i c i u s ,G o l d s t e i n ,M o r t e n s e n ,
双重加工理论认为 ,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并 C i a l d i n i ,& K e n r i c k ,2 0 0 6 ) ,也会 忽视未 来 ( wi l — 不必 然是 从 “ 感 性 ” 的能力 向 “ 理 性 ” 的能力 演 s o n & D a l y ,2 0 0 4 ) 。张雷等发现 ,求偶动机让两性 进 的过 程 ,而是 涉 及两 种 加工 系统 的运作 ,其 一 更慢地从高风险信息转移注意力 ,相对于养育后
对 冒险行 为现有研 究 中存在 的不足进行 了简要 的概 述 ,介 绍 冒险行 为的新视 角,对其研 究提
出新的展 望 。
关键 词 :冒险行 为
大脑 机制 认 知研 究 求偶 动机
究 的深入 , 冒险行 为 的研究 领域 日益 扩大 ,开拓
1 . 引 言
出更 多 的研 究视角 ,开 始探 讨 冒险行 为 的大脑 机
观点 ,E t 常生活中常见的冒险运动 ( 如飙车等) 、 推 进实证 研究 的后继 发展 。 或具有健康风险的冒险选择 ( 如抽烟喝酒 、药物 滥用等 ) ,都属 于冒险行为研究所 关注 的问题 。 随着对 冒险 行为 的研 究 ,发 现 冒险行为 与行 为 的适应性 ( 如B y r n e s ,1 9 9 8 ) 、思 维 的理 性 ( 如
・
应用 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4 2 期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 0 4 0 页
作者简介:肖莉 ,湖南师范大学心 理健康教育硕士。
冒险行 为研 究述评
肖 莉
摘 要 :冒险行 为 因其对 个体 生活的 巨大影响 ,正 日益受到 心理 学家的 关注。近年 来 ,对 冒险行为 的 研 究扩展 到 了各 个方面 ,并取 得 了丰硕 的成果 。本文综述 了冒险行 为的影 响 因素 , 简要介 绍 了 冒险行 为的研 究方法 ,冒险行 为的 大脑机制 ,以及 冒险行为 的实证研 究结果 。最后 ,文章
已有 的 冒险行 为研究 ,从 多个 视角 ,全 方 面
2 . 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B a r o n ,1 9 9 4 ) 以及人类 在进化 进程 中 的基 因遗传 对 冒险行 为进 行 了探 讨 ,理论 成 果颇 为丰 硕 ,实 ( 如 Wi l s o n& D a l y ,1 9 8 5 ) 等 领 域 都 有 紧 密 的 联 证研 究也 日益增 多 , 目前 的研究 结果 表 明 ,冒险
2 . 1人格特 质
目前 的 主要 研 究方 向有 自信 心 、社 会技 能 、冲 动 估影响的预期情绪会参与其中发生作用 ,即时情
控制 、感觉寻求 、控制点等。刘金平 、刘亚丽等 绪 、主观概率 和其他因素一起影响着个体的行 为 人对 冒险行为与人格特质 的相关研究发现 ,大五 表现。预期情绪对个体行为的作用在对成人和青 人格中的神经质 、外 向性 、宜人性 、开放性 、责 少 年 的研 究 中 已得 到验证 ,成人 和青 少 年的 冒险 任心对青少年 冒险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虽然人 行为会受到预期情绪 的影响。R i v e r s 等人将影响 格与 冒险行为的关系研究 的学者很多 ,但大多数 青少年 冒险行 为的情绪因素分成了四类 ,分别是 研究都不足以确证人格特质是 冒险行为的决定性 效价 、心境 、唤起和情绪类型 ,这四种情绪因素 因素。因此 ,虽然 冒险行 为与人格特质存在一定 都通过影响个体 的认知加工方式间接对 冒险行 为 关系,但仍然受其他 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无法改 发挥 作 用。 变的,对 冒险行为的控制 可以从其他可控的方面 人手。J e s s o r 、D o n o v a n和 C a s t a在 纵 向研 究 中 发
系 ,冒险行 为 日益受 到 心理学 家 的关 注 。随着 研 行 为受到 多方 面因素 的影 响 。
4【 1
社会心理科学 第2 8 卷 总第 1 4 2 期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 0 0 ) 页
・ 应用研究 ・
( 2 0 0 1 )就情绪与行为的关 系提出 “ 风险即情绪” 基于人格特质来研究 冒险行 为的个体 差异 , 模型 。该模型认为,面对风险情境时 ,受认知评
现 ,青 少年期 的人 格 、环境 以及行 为 变量 均可 以 2 . 4求偶动机 与繁衍 线索 近 年来 ,进 化心 理 学视 角 的研 究越 发受 到西
很好地预测成年时期 的问题行为。对 冒险行 为的 方 心理 学 家 的广泛 重视 ,对 冒险行 为也 展开 了一 控制 可 以从 加强 父母 、朋 友 控 制 以及 减少青 少 年 系列研究。有关求偶的线索或信息 ,如想象约会 期 的 冒险行 为的产生 人手 。 情 景 、浏览 高 吸 引力 的图 片等 ,都 会无 意识 地影
响知觉 者 的心理 行 为活 动 。如 男生 接触 到求 偶 的
2 . 2认知决 策
刺 激后 ,他们 的创造 力表 现会 得 到加 强 ( G r i s k e —
在 冒险行 为 的认 知 发展 研 究 中 ,提 出 了双 重 v i c i u s ,C i a l d i n i e t a 1 . ,2 0 0 6 ) ,会 表现 出较 多 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