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5套┃四川省广安市2022届中考化学预测试题

┃试卷合集5套┃四川省广安市2022届中考化学预测试题
┃试卷合集5套┃四川省广安市2022届中考化学预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用物理或化学知识对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中捞月-----------平面镜成像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如坐针毡-----------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阿伏伽德罗B.拉瓦锡C.侯德榜

D.门捷列夫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西平城出主的人面鱼纹

彩陶盆

B用于制造人造骨的

钛合金

C制造某赛车车身大部

分结构的碳纤维

D衣用机车轮胎的合成橡

A.A B.B C.C D.D

6.生活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食品袋内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B.进入深井之前做灯火实验——防止CO2中毒

C.用碳素水笔书写档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农业上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B.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C.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8.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2019),我国青年化学家姜雪峰被选为“硫元素代言人,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下列关于硫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2、+4、+6;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9.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从化学角度,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高炉炼铁,利用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

10.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

11.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方法

A 氯化钾和氯酸钾加热

B 硫酸铜和碳酸钙观察颜色

C 碳粉和氧化铜氧气流中加热

D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加水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铁B.空气C.水D.食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表列出了1 ~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 原子序数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__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2)1 ~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_______、Be、Mg(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

去”),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它与11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科学家已经研究出7号元素对应的高能微粒N5+,每个N5+中含有______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____个电子。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_(单选,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D SO2和SO3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在t2℃时,把150g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选填“增加”、“减少”、“不变”)。15.夏季,“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微观原因是___;草莓冰激凌的主要制作原料有水、鸡蛋、蔗糖、奶油、牛奶、草莓等,其中鸡蛋、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

1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周年,第74次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上表所列的7种元素中,位于第二周期的元素有_____种。

(2)氧原子得到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3)11 号与16号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

(4)金属铍(Be)与铝化学性质相似,在空气中,铍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1是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

操作①中,需称量氢氧

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g。在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如图2所示(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按照探究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

A B C D

(2)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次氯酸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为了证明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探究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及沉淀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_____,n=_____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由元素名称的偏旁“金”字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钒的原子序数为23,故正确;

C、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故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减少了5g,物质N的质量增加了25g,物质P的质量减少了20g,参与反应的物质P的质量+参与反应的M的质量=生成物质N的质量,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B正确;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6-1):(32-12)=25:20=5:4,故C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Q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可判断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A、水中捞月,是月亮在水中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不符合题意;

B、风助火威,是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C、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使其燃烧的更旺,不是隔绝空气,符合题意;

D、如坐针毡,是因为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选C。

5.C

【解析】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材料叫复合材料。

【详解】

A、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食品发生反应,有防腐功能,故正确;

B、二氧化碳是无毒气体,但不供给呼吸,进入深井之前应做灯火试验是防止窒息死亡,故错误;

C、用碳素墨水写档案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设置隔离带,采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B。

7.C

【解析】A、农业上施加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要合理施加,不能过量,否则会污染空气或破坏土壤,故错误;

B、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C、大量植树造林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故正确;

D、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处理,合格后排放,随意掩埋生活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2、+4、+6,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蜡烛燃烧时,蜡烛既有熔化成液体过程,又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既有化学变化,又

伴随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炉炼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不是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故C错误;

D、煅烧石灰石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故D 正确。故选C。

10.D

【解析】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 煮沸可以将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C. 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正确;

D. 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错误。故选D。11.B

【解析】

【详解】

A、氯化钾和氯酸钾,加热时,有气体生成的是氯酸钾,无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钾,故选项A正确;

B、硫酸铜和碳酸钙,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硫酸铜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的固体,故选项B不正确;

C、碳粉和氧化铜,在氧气流中加热,质量减少的是碳粉,质量不变的是氧化铜,故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加水,放热多的是氧化钙,温度变化不明显的是氢氧化钙,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鉴别,所加试剂或采用的方法,需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才能把物质鉴别出来。12.C

【解析】

【详解】

A、铁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A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氯化钠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Ar He 得到AlCl3离子35 34 B

【解析】

【详解】

(1)由稀有气体元素的种类可知,1-18号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有He、Ne、Ar,故此题答案为:Ar;(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

到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它与11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4)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失去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5)A、一个NO分子中有2个原子,7+8=15个电子;一个O2分子中有2个原子,8+8=16个电子,所以A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B、一个CO分子中有2个原子,6+8=14个电子;一个N2分子中有2个原子,7+7=14个电子,所以B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C、一个SO2分子中有3个原子,16+8×2=32个电子;一个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6+8×2=22个电子,所以C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D、一个SO2分子中有3个原子,16+8×2=32个电子,一个SO3分子中有4个原子,16+8×3=40个电子,所以D中两种离子不是等电子体。

故选B、D。

故答案为:

(1)Ar;

(2)He;

(3)得到;AlCl3;离子;

(4)35;34;

(5)B。

14.B 25 20% 不变

【解析】

【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长较缓慢,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1)t1℃时,B的溶解度曲线在A、C的溶解度曲线上面,故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B。

(2)在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5g,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