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诊断

合集下载

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有哪些?[1]

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有哪些?[1]

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有哪些?引言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发育异常或损伤导致。

早期脑瘫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的识别和早期的干预对于病情的发展和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并说明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影响。

1. 运动障碍早期脑瘫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患儿可能表现出肌张力异常、肌力不足或肌肉痉挛等。

这可能导致患儿的运动能力受限,如不能正常坐立、爬行、行走等。

这种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活动。

2. 姿势异常早期脑瘫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是姿势异常。

患儿可能表现出姿势不稳、不协调或是不对称。

例如,患儿可能在坐立或站立时保持不稳定的姿势,出现倾斜、偏曲或无法保持平衡的情况。

姿势异常可能影响患儿的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

3. 运动发展迟缓早期脑瘫患儿的运动发展通常会出现迟缓。

他们可能比同龄的儿童更晚开始会坐、爬行、行走等。

这是因为脑瘫会影响患儿的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导致运动发展的延迟。

4. 神经反射异常早期脑瘫患儿常常会出现神经反射异常。

例如,他们可能出现跳跃反射过度、脚趾反射不全或异常的对称体位反射。

这些神经反射异常可能与脑部发育异常相关,并可作为早期脑瘫的诊断指标之一。

5. 姿势活动抑制异常早期脑瘫患儿的姿势活动抑制也可能异常。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身体部位处于运动状态时,其他部位会相应地抑制运动,以确保身体的协调性。

然而,脑瘫患儿可能缺乏这种抑制能力,导致在执行某种运动时,其他部位也同时发生不适当的动作。

6. 发音和语言困难早期脑瘫患儿还常常出现发音和语言困难。

这可能由于口腔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语言中枢受损所致。

患儿可能发音不清晰、语速慢或存在语音障碍。

7. 认知障碍早期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认知障碍。

他们可能在学习和记忆方面有困难,思维和注意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认知障碍可能对患儿的学业和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8. 精神行为异常早期脑瘫患儿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治疗脑瘫的方法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治疗脑瘫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治疗脑瘫的方法
导语: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婴儿脑瘫的出现,其可以通过患儿日常的行为表现就可以察觉。

那么,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婴儿脑瘫的早期症
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婴儿脑瘫的出现,其可以通过患儿日常的行为表现就可以察觉。

那么,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治疗方法:
1.心理疗法。

小儿的年龄比较小,但是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

患儿多有情绪障碍,行为异常,认知损害。

针对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在综合治疗中尊重患者,认真倾听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在矫治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激发患儿的积极参与性,提高治疗训练效果也是脑瘫治疗方法,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的健康教育,积极与患儿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儿脑瘫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脑瘫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脑瘫如何鉴别诊断?1、孤独症: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

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

有时有家族史。

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

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

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减弱或引不出。

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4、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该病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5、GM1神经节苷脂病:GM1神经节苷脂病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

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

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

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

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GM1神经节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经系统,可有运动发育落后,走路不稳,腱反射亢进,有时需与脑瘫鉴别。

宝宝脑瘫多久能发现

宝宝脑瘫多久能发现

宝宝脑瘫多久能发现对于宝宝脑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可是很多时候,因为不能及时的发现小儿脑瘫,导致耽误宝宝治疗。

那么,宝宝脑瘫要多久才能发现呢?一、宝宝脑瘫多久能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人生孩子都会在医院,孩子出生后,医生会对孩子发育状况和安危情况进行评估。

多数产前和产时因素导致的脑瘫患儿此时便会出现相应表现,如肌张力异常,即肢体软硬异常。

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生脑瘫,家长很早便可察觉。

若是产后因素导致的脑瘫,则因感染发生时间、程度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

二、宝宝脑瘫如何确诊在三个月内能查出异样导致宝宝脑瘫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情况下由于先天性或者生产时导致的脑瘫,在宝宝出生后的三个月内就能通过医生的运动神经诊断查出异样。

这个时候一般都不会直接确诊,还需要后期复查。

三到六个月症状更明显一般宝宝有脑瘫的情况发生的话,要在宝宝3~6个月的时候,异常症状更加明显,更容易被发现。

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功能得到发育,如果是脑瘫儿,就会明显的发育落后。

八到十个月可以确诊一般脑瘫宝宝在八到十个月的时候,异常现象较为明显,在医生做运动神经检查时,症状是基本上可以确定的。

之所以不能过早的确诊脑瘫,是因为其它疾病也可能导致脑瘫症状,引起混淆。

三、宝宝脑瘫家长如何发现1.存在高危因素的刚出生的孩子一般情况不太好,通常要在医院住院观察。

家长应主动咨询医生,儿科医生会评估孩子发生脑瘫的几率,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2.对于出生时没有明显异常的孩子,若逐渐出现拒乳、全身发硬、好打挺、姿势异常、容易受惊、抽搐、尖叫等表现,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脑瘫的确诊需要医生结合症状和辅助检查进行,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姿势异常和其他异常时及时咨询医生,可最大程度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四、宝宝检查出异样怎么办在宝宝出生后,检查出异样,应当及时的进行干预,干预的方式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按摩等。

有部分宝宝早期虽然有脑瘫症状,是可能通过干预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

另外,就算是脑瘫的宝宝,早期治疗,疗效也是较好的。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早产儿脑瘫是指受胎到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症。

一般早产儿脑瘫的症状是很容易被察觉的,因为早产儿脑瘫的行为很怪异,和正常的婴儿区别还是很大的。

简单而言早产儿脑瘫主要是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视觉、听觉、语言、行为、情感、心理等障碍。

一般在早期我们就能看出早产儿脑瘫患儿和正常婴儿之间的区别,通常患上脑瘫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的孩子浑身绵软,无法坐起或站立;有的孩子全身肌肉紧绷僵硬,无法行走。

脑瘫是一种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并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落后。

而这类孩子长大后生活基本是不能够自理的,而且脑瘫往往是伴随着身体的多个方面发育不良,像是智能障碍、视觉、听觉、牙齿等发育等。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明显吗早产儿脑瘫算是常见的一种疾病,那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明显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早产儿脑瘫和正常孩子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实早产儿脑瘫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出,一般脑瘫病儿存在以下四方面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和反射异常,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和孩子的运动挂钩的,所以我们大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运动来观察其是不是脑瘫儿。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一般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

但是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和外人也不会有互动。

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看起来像是“没脊椎骨”,不能自己左立。

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不消失。

详细版婴儿脑瘫早期症状

详细版婴儿脑瘫早期症状

婴儿脑瘫早期病症说到脑瘫大家并不吃惊,因为或多或少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看到这样的疾病,很多时候脑瘫的表现病症有很多。

那么有什么呢?下面我和您去看看,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1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那么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缺乏的约占1/2,重度智力缺乏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区分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

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婴儿脑瘫治疗方案婴儿脑瘫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患有婴儿脑瘫一定要认真的对待这一个严肃的问题。

在药物方面应该使用一些口服的或者注射的有关药物比方说肌肉松弛药,活血的药,最重要的是脑神经营养药。

如果家庭条件和医院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交替地选择一下注射尊敬比方说,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氨。

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中医的疗法比方说,针刺。

当然这时候也需要,婴儿脑瘫患者自身的配合治疗,就是加上运动治疗。

让患者进展体育运动方面的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运动协调能力运动等一系列的运动方式。

进展攀爬有目的的指认一些东西,训练抓物体,扶着东西能自己站立。

站在原地能够弯腰抬腿,甚至可以做到单腿独立原地跳起来等一些动作。

再比方能够自己行走甚至跑步。

婴儿脑瘫运动的疗法最主要的目标尽量使用正常的运动,使用双侧身体。

儿童疾病-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

儿童疾病-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导读】早产儿脑瘫这种病症算是早产儿中常见的病症,早产儿脑瘫一般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就让我们走近早产儿脑瘫这种常见于早产儿中的病症,看早产儿脑瘫有什么症状,若是想要治疗,那该从何处入手。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早产儿脑瘫是指受胎到新生儿或婴儿期发病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症。

一般早产儿脑瘫的症状是很容易被察觉的,因为早产儿脑瘫的行为很怪异,和正常的婴儿区别还是很大的。

简单而言早产儿脑瘫主要是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视觉、听觉、语言、行为、情感、心理等障碍。

一般在早期我们就能看出早产儿脑瘫患儿和正常婴儿之间的区别,通常患上脑瘫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的孩子浑身绵软,无法坐起或站立;有的孩子全身肌肉紧绷僵硬,无法行走。

脑瘫是一种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并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落后。

而这类孩子长大后生活基本是不能够自理的,而且脑瘫往往是伴随着身体的多个方面发育不良,像是智能障碍、视觉、听觉、牙齿等发育等。

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明显吗早产儿脑瘫算是常见的一种疾病,那早产儿脑瘫早期症状明显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早产儿脑瘫和正常孩子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实早产儿脑瘫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出,一般脑瘫病儿存在以下四方面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和反射异常,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和孩子的运动挂钩的,所以我们大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运动来观察其是不是脑瘫儿。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一般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

但是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和外人也不会有互动。

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脑瘫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1)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主要表现在粗大运动和 精细运动两方面。 1)运动发育不能按照正常规律,达到同一年龄 段儿童发育的水平。 2)可出现固定的运动模式 3)抗重力运动困难
3.脑瘫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4)分离运动困难 5)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6)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持续存在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变化或不均衡,同时伴有肌力的改变
体,了解肌张力。对于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 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或两侧不对称。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主要表现为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姿势,与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MRI异常率较高,早产儿仍以PVL为主,足月儿以双侧丘脑,壳核和苍白球改变为主。
B4)超分检离查运适动用手困于难囟,门未握闭的小住婴儿小。 腿摇摆其足,通过观察手和足的活动
3.脑瘫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2)仰卧位时可能出现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肌张力变化或不均衡,同时伴有肌力的改变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闹得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效果好,因此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 脑肿瘤 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伴有脑肿瘤的特征性症状。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闹 得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效果 好,因此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 十分重要。早期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 急于诊断脑瘫。一般认为出生后6~9个月 做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 就要作出诊断。
(一)、脑瘫的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临床表 现的类型、病史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必 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学检 查,听觉、视觉、感知觉、认知等问题的 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脑瘫的分型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
3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生后6个月以内诊断—早期诊断 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才有好的疗
效。 小儿脑组织在6个月以前发育最快,脑的可塑性大,易恢复。 婴儿早期脑损伤后,异常姿势尚未固定,对其纠正较容易。 早期矫治可以避免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肢体变形)。
10
11
12
13
14
15
早期诊断4
异常姿势
16
17
18
不同月龄小儿下肢肌张力的正常范围―――――――――――――
检查项目 1-3个月 4-6个月 7-9个月 10-12个月 ――――――――――――――――― ―――― ―――― ―――― ―
股角
40-80°
130-150°
70-110°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
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 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 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 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 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 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1岁以内轻者不诊断脑瘫,为脑损伤。6个 月以上严重者诊断脑瘫
4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脑瘫早期诊断的依据 孕早期、围产期、新生儿期有无异常因素。 早期症状。 运动发育落后。 肌张力异常。 姿势异常。 反射异常。
5
早期诊断1 高危因素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分析,及脑瘫明显相关 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出生窒息10秒以上、黄疸2周以上、早产、妊娠早 期用药、新生儿痉挛、低体重2.5KG、急产、母体中 毒、阴道流血、颅内出血、产程过长、前置胎盘、妊 娠中毒症、吸入性肺炎、双胎、巨大儿、妊娠反应重、 脐带绕颈、胎头吸引、臀位、横位、硬肿症。
(3)觅食反射:触21 碰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4)手把握反射:检查者的手放入小儿的 手掌时,小儿立即将其握住,当轻轻向上方拉 时,手握得更紧。0~6个月婴儿早期手把握反 射减弱或消失,见于脑损伤,或上部脊髓损伤, 延迟存在(6个月以后),是锥体束损伤及皮 层机能障碍的指标。
(5)足把握反射:仰卧位触碰婴儿足趾头 部,可见足趾屈曲。1~12个月存在,会走前 必须消失。
或较正常反应相有3个月以上的延迟。 拉起反射较常见的异常反应有:①头过度背屈,
角弓反张样拉起;②两下肢硬直伸展,呈棒状 拉起;③头背屈、四肢硬性屈曲;④两下肢过 度抬高,躯干震颤。
33
34
俯卧位悬垂反射
1. 出发姿势 俯卧位。 2 诱发 以手掌支撑婴儿胸腹部水平托起。 3.反应
35
(1) 正常反应:见图3-3。 Ⅰ相:头颈、四肢、躯干迟缓屈曲,依重力
世界触手可及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 示有锥体外系损伤。
(10)固定姿势 如角弓反张,蛙位姿势,倒U字形。
8
早期诊断3 运动发育规律
运动发育规律 —头尾规律、由近及远、总 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由 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
关键运动— 抬头、翻身、抓物、坐、爬、 跪、立、走、跑。
可以,如果没有。做视觉听觉诱发电位。
7
(5)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 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多数脑损伤患儿都有此症状。
(6)看能不能伸手抓物 正常小儿4~5个月可伸手抓物。
(7)逗患儿看笑不笑 笑。
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时不能大
(8)手握拳 4个月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有意义。
100-140°
腘窝角 150-170°
80-100°
90-120°
110-160°
足背屈角 70
60—70 60—70
60—70
60—
19
早期诊断6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 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叫原始反射。原始反射中
枢位于脊髓,众多的原始发射是胎儿得以娩出 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 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原始发射 在胎儿娩出后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2~6个 月内消失。原始反射缺如、减弱或残存,都是 疾病的表现。
6
早期诊断2 早期症状检查
(1)先观察患儿整体状态有无自主运动,1个月时即 可见到,持续4个月以上有意义。
(2)头是否稳定 正常小儿4个月抬头可达45~90度。 (3)头围有无异常。出生34 公分 1岁46公分 (4)囟门大小 刚出生时1.5-2公分 6个月时3公分然
后逐渐变小 12个月闭合 提前闭合影响智力 (5)拿玩具逗患儿,看有无追视追听,1个月以上就
自然下垂。0~6周(0~2.5月) Ⅱ相:颈椎对称伸展,躯干四肢稍屈曲
7周~4/6月(1.8~6.6月) Ⅲ相:胸椎、颈椎对称伸展,四肢稍屈曲或
伸展。(3、4、5、6个月上、中、下胸椎伸 展,7、8个月下肢屈曲近90度,8个月以后 下肢伸展)3/6~12月(3.6~12月)
36
37
(2) 异常反应: ①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②躯干侧屈,
运动落后—较正常同龄儿运动落后3个月以 上。
9
早期诊断3 正常运动发育顺序 抬头:1个月俯卧位瞬间抬头,2~3个月抬头45度,4个月 抬头90度。 翻身:4个月主动翻身。 坐:6个月弓背坐,7个月独坐,9~10个月自由坐。 爬:8个月腹爬,9个月四肢爬,10个月高爬。 立:3个月短暂支持体重,4个月尖足支持,5~6个月立位 跳跃,7~9个月扶站,10~11个月独站。 走:10~12个月可牵手走,12~13个月可独走,16~18个 月可自己跑。
头及躯干不对称;③两下肢硬直伸展并 角弓反张;④躯干低紧张,身体呈倒U字; ⑤两下肢硬直交叉,尖足;⑥两上肢硬
性伸展,手握拳。 见图3—4
38
39
立位悬垂反射
1.出发姿势 俯卧位或垂直位。 2.诱发 检查者在小儿背后,用两手支撑
腋下将婴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触患儿背 部。 3.反应
40
(1) 正常反应:见图3-5。 Ⅰa相:两下肢迟缓屈曲。0~3月(0~
23
(8)落下伞反射:支持腋下,将小儿提起,头向下由高 到低落下接近床面,可见两上肢迅速张开,对床面呈 支撑反应。6个月~终生存在。该反射出现,说明小儿 已可以抓站和扶走,10个月后还不出现有病理意义。
24
25
26
早期诊断6 反射异常
(5)Vojta姿势反射
Vojta姿势反射是Vojta氏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姿势 反射的总称。所谓姿势反射是指婴儿身体的位置 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婴儿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 发动作。
关于脑瘫患儿头颅CT MRI异常率,国内 有报道为93.2%,国外报道为88%。
45
46
47
48
脑瘫的辅助检查2
脑电图 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 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多数学者认为 约80%脑瘫患儿有脑电图异常,其中偏瘫的脑 电图异常率更高。
49
50
No Image
51
27
Vojta检查方法
Vojta氏认为,每一个婴儿都有一定的姿势反 应性,姿势反应异常,必然导致姿势和运动异 常,即导致脑瘫,故通过姿势反射检查可早期 诊断脑瘫。 Vojta姿势反射为:拉起反射,俯 卧位悬垂反射,立位悬垂反射。每一种反射, 由于月龄不同,都有几种反应项,有正常反应 及异常反应。
28
拉起反射
1. 出发姿势 仰卧位、头居中。
2. 诱发
检查者以拇指深入婴儿手掌,
其余4只握住腕部,(注意不要触碰手
背),将小儿从床上拉起,使躯干及床面
呈45度角。
3. 反应
29
(1) 正常反应:见图3-1。 Ⅰ相:头背屈,两下肢呈静止的半屈位,稍外
展。时期:0~6周(0~3.4月)。括号内为佳 木斯地区标准,下同。 Ⅱa相:躯干屈曲,头颈位于上部躯干延长线 上,两下肢稍向腹部屈曲。7周~3月(2.1~ 5.1月)。 Ⅱb相:躯干进一步屈曲,头颈前屈,下颌可 抵胸,下肢屈曲,大腿可抵腹。第二屈曲期完 成。4~6月(4.2~6.4月)
30
Ⅲ相:躯干屈曲消失,用作骨结节支持 体重。上肢屈曲,用力将头抬高,两下 肢屈曲也消失,呈半伸展位,略抬高。 7~ 9月(6~10.3月)
Ⅳ相:躯干以骶椎为轴、上肢用力主动 拉起,下肢伸展不动,可用足支撑。9~ 12月(8.4~12月)
31
32
(2)异常反应:见图3-2 异常反应是指除正常反应以外的、刻板的反应,
No Image
52
小结
在诊断小儿脑瘫时,需注意及下列一些疾 病鉴别,如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婴 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先天性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弛缓、先天性马蹄 内翻足、21-三体综合征、小儿麻痹、孤独 症等。
53
Thankyou!
54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22
(6)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仰卧位,固 定胸部,使头向一侧回旋。可见额面侧上下肢伸 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锥体系障碍时,25%存在, 6个月以后的婴儿, ATNR残存是重症脑瘫常见症 状。
(7)TLR(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又称前庭脊 髓反射,使小儿俯卧位,头稍前倾,可见四肢屈 曲,双下肢屈于腹下,保持臀高头低特殊姿势。
3.9月) Ⅰb相:两下肢主动向腹部屈曲。3~7
月(3.6~7.6月) Ⅱ相:两下肢自由伸展。7~12月
(6.4~12月
41
42
(2)异常反应: 下肢内旋,硬直伸展、尖足; 两下肢内收、交叉; 不对称,一侧伸展一侧屈曲。 见图3-6。
43
44
脑瘫的辅助检查1
颅脑CT、MRI 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 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对于部分病例可用于提示 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