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环境科学概论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1、环境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人工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的滞后性、脆弱性。

4、水圈: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土壤和岩石空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态水组成的连续圈层。

5、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6、自然环境: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及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各种圈层。

7、人类对水圈的影响: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地下水,过度不合理开发地表水)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河流渠道化、水体过度利用)8、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他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

9、物质循环的特点:①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做循环式运动,表明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②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0、物质循环的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物质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11、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物质循环的驱动力。

气体型循环主要有碳循环和氮循环。

沉积型循环主要有矿质元素的循环。

12、能量流动:来自太阳和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时逐级减少,最终均已热能形式消失的单项流动。

13、能量流动的特点:a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b逐级递减c能量的质量逐级提高、d变动性14、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他是一个有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进一步升华的表现。

环境科学诞生的时间不久,并正在发展之中,因此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分科给以确切完备的答复尚有一定困难。

但是,学科的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20年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研究领域之广,出版书刊之多,资料积累之丰富,在科学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它的研究对象`任新的学科发展更是有益的。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务`内容`分科和发展动向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对于促进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骤增,堆放和处置场地却日益减少,处置费用也越来越高],以及有害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对大气、水士的严重污染,加恶化着环境,危害人体。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的天然资源的渐减少,迫使大家重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会的物质财富。

因此,固体废物的处和利用已日成环境科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适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五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一章(yī zhānɡ)绪论1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又称环境(huánjìng)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guīlǜ)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先后出现,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评定一种概念。

4环境分类①聚落环境②地理环境③地质环境④宇宙环境。

5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正常值。

7环境自净作用: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具有一定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kěnéng)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9环境自净(huán jìnɡ zì jìnɡ):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zìrán)净化目的。

10环境科学所研究(yánjiū)和任务①人类(rénlèi)和环境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环境和预测④环境状况控制和防治⑤环境污染危害⑥自然资料保护和合理作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11环境科学分科: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 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 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动物的 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
22
按污染物性质分 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 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
23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
12
1)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
13
2)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 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区域内环境结构特点、功能也千差万别。
.
15
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环境分类,环境都 具有共同的特征。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 物质体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 既有依托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因此环境 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
20
2、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是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 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 此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21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引 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 们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 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 而引起的。按对象性质分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 物环境破坏

流域管理学

流域管理学

流域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流域:流域是指某一封闭的地形单元,该单元内有溪流(沟道)或河川排泄某一断面以上全部面积的径流。

2、流域管理:在我国流域管理,又称流域治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及其他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3、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即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4、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5、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与原生土壤相比,土壤已经遭受损失与破坏的程度.6、荒溪:荒溪是山区流域面积在20~50km²以下(最大限度为100 km²)具有经常流水或季节性流水的山洪沟道。

7、泥石流:指山区介于挟沙水流或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8、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对被破坏了的森林,经过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及萌蘗更新能力,促进新林形成的一项有效措施.二、填空题1. 流域是指某一封闭的地形单元,该单元内有沟道或河流排泄某一断面以上全部面积的径流.2。

流域管理学是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科学。

3.流域管理学的对象是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4.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和技术。

5.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主要表现在有序性、网络结构和立体结构等几个方面。

6.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殖和信息传递。

7.流域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和景观资源、土地资源.8.土地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指数法、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开发区环境) 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公害事件的致污因⼦烟尘,S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镉,煤尘重⾦属粉尘4.当今全球性的三⼤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沉降,臭氧层空洞5.环境问题引发的第⼀第⼆次⾼潮第⼀次:⼋⼤公害事件第⼆次:全球性\⼴域性环境问题,⼤⾯积的⽣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6.标志环境科学产⽣的书籍《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第⼆章⽣态学基础1.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产⽣条件:理想状态——⾷物充⾜,空间不限,⽓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定的倍数增长,第⼆年是第⼀年的λ倍。

计算公式:t 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0为起始数量, t 为时间,Nt 表⽰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此⽅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时)达到⽐较稳定的停滞⽔平,呈现“S ”形,所以⼜叫做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种群增长率增⼤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种群数量K/2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到最⼤,且种内⽃争最剧烈。

2.群落概念:同⼀时间内,⼀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起形成的⼀个集合体 N t =N 0λt结构:垂直结构:⼤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

⽔平结构:不同种群在⽔平⽅向上的分区现象。

演替:(1)原⽣演替概念:在从未有过⽣物⽣长或虽有过⽣物⽣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裸地上发⽣的⽣物演替,⼜称为初⽣演替。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主要有: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2.水体污染
定义:指外来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里破坏水体原来用途。
第二章 水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规划院
分类
无机无毒物 无机有毒物 有机无毒物 有机有毒物
污 染物 酸、碱及一般无机盐和氮、磷等 各类重金属和氰化物、氟化物等 较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 指稳定的有机化合物
六、油类污染物
1. 水体中油污染物的来源
来源:①船舶
②工业
③海底石油开采
④大气石油烃的沉降
2.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最大的危害: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第二章 水环境保护
七、酚类污染物
1.水体中酚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来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含酚废水
2.酚类化合物在地表水体中的分解净化过程
净化: ①生物化学氧化 ②化学氧化
§1.2 城市环境学概述
中国环境规划院
三.主要的城市环境工程及特点:
1. 废水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建设和综合改造工程,各种污水 处理厂和各种废水处理工程,各种消烟除尘工程,工业废渣 的综合回用工程,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程,区域 绿化工程,噪声防治工程,汽车尾气治理工程.
2. 特点:
规模大、投资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见效时间长、 需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基建投资、运 转成本、环境效益、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一般采用综 合整治的措施。
区(最小50户为一个地区)相邻接,拥有5000人以上的
居住地区,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简称DID).
§1.2 城市环境学概述
中国环境规划院
上海全市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人口1349万,其中市区人口约870万, 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

环境科学概论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

4. 流域洪涝灾害
08年入讯以来灾情数据不完全统计
受灾 地区 陕西
死亡人数 死亡26失踪26
受灾人口 74.71万
经济损失 6.54亿
受灾原因 洪水
安徽
山西 山东 新疆 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死亡43
不详 死亡32失踪10 死亡11人 死亡163失踪8 死亡163失踪33 死亡5失踪1 死亡68失踪25
2. 流域水资源短缺
黄河断流
3. 流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 k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 km2。据统计,每年入黄泥沙 在16亿t左右(三门峡河段)。近几十年来,引起水土流 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人为破坏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据 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资料,黄土区华池县境内森林线后 退20 km,富县一带的森林线平均每年后退0.5km,子 五岭林区的正宁和宁县,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森林被破坏面积为造林面积的6.4倍,分别为1 553 km2和230km2。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还表现在 垦荒面积的盲目扩大,如延安地区从1977-1979年间, 开垦荒地1200 km2。
流域环境管理与实践
一、流域基本概念
所有包含某水系(或水系 的一部分)并由分水界或其 它人为、非人为界线(如灌 区界、地貌界等)将其圈闭 起来的相对完整、独立的 区域,其实质是地球陆地 水及其所携物质在自然状 态下、在重力作用的驱使 下发生汇集、运移和沉积 (或消耗)过程并因此形成一 系列相互密切联系、具有 特定范围的区域的集合。 流域:地表及地下水系水线所形成集水区域的统称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为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 土流失区,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又有所加剧。长江 上游水土流失面积35.2万km2,占全流域的62.6%, 土壤侵蚀量14.1亿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 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 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在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巴 山地的汉江上游、湘西山地的沅水中游、清江中上游, 江南红壤丘陵区的湘江和赣江中上游,以及大别山南 麓中上游,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据调查,湖南水土 流失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的34个县(市)扩大到2019 年的87个,流失面积由1.87万km2增加到4.72万 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18%,年流失土壤1.8 亿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与修复干流水生生态环境。水质性污染与工程 性破坏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 程性破坏问题主要为梯级开发造成江段脱水和鱼类过 道等问题。要重视修复干流水生生态系统,干流不宜 实行多级开发。应疏通河道,整治岸滩,要根据水生 生态环境要求,防止河流老化,尽力保持河流的原生 状态。
七、国外流域环境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
养殖业污染日趋突出,污染防治工作严重滞后。据 不完全统计,闽江流域三明、南平及福州市规模化畜 禽养殖业每年排放的污染物有相当数量未经处理或处 理不达标。同时局部河段网箱养殖过密,养殖生物代 谢产物、残饵、清塘和消毒用的农药、防治水产生物 病害的药物等污染物进入水体,也是局部河段水质下 降的重要原因。
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沂沭泗流域;里下河地区沿海诸河流 域
长江上游干流区间;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雅砻 长江流域 江流域;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洞
庭湖水系; 汉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太湖流域
流域名称
分支流域
东南沿海诸 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闽东、粤
河流域
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韩江流域
珠江流域
流域环境管理与实践
一、流域基本概念
所有包含某水系(或水系 的一部分)并由分水界或其 它人为、非人为界线(如灌 区界、地貌界等)将其圈闭 起来的相对完整、独立的 区域,其实质是地球陆地 水及其所携物质在自然状 态下、在重力作用的驱使 下发生汇集、运移和沉积 (或消耗)过程并因此形成一 系列相互密切联系、具有 特定范围的区域的集合。
34.2
2. 流域水资源短缺
黄河断流
3. 流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43 km2, 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 km2。据统计,每年入黄泥沙 在16亿t左右(三门峡河段)。近几十年来,引起水土流 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人为破坏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据 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资料,黄土区华池县境内森林线后 退20 km,富县一带的森林线平均每年后退0.5km,子 五岭林区的正宁和宁县,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森林被破坏面积为造林面积的6.4倍,分别为1 553 km2和230km2。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还表现在 垦荒面积的盲目扩大,如延安地区从1977-1979年间, 开垦荒地1200 km2。
• 1986年,莱茵河上游瑞士一座化工厂仓库 失火,10吨杀虫剂流入莱茵河,造成鱼类 和小型动物大量死亡,河流受污染长度500 多千米,直达莱茵河下游。
田纳西河风光
八、案例分析
莱茵河流域管理
• 莱茵河是欧洲的 大河,流域面积 18.5万平方千米, 河流总长1320千 米。流域内有瑞 士、德国、法国、 比利时、荷兰、 意大利、列支敦 士登、卢森堡、 奥地利等9国 。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莱茵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 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气、废水和废物的排放 量急剧增加。由于对废气废水和废物缺乏必要的处理, 使流域内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950年末期, 莱茵河的鲑鱼绝迹。水生动物种类数量大幅度减少,以 耐污种类为主。
流域:地表及地下水系水线所形成集水区域的统称
二、我国的主要流域
流域名称
分支流域
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干流;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东北 地区其他国际河流
辽河流域 辽河干流;大凌河及辽东沿海诸河流域
海滦河流域 滦河流域;海河流域;华北地区沿海诸河流域
黄河流域
黄河上游干流区间;黄河中下游干流区间;汾河 流域;渭河流域;山东半岛诸河流域
循环利用的原则。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易变 特性,自然生态系统中其它要素的变化均对水环境产 生影响。森林植被与土地开发均会直接影响到水资源 的增减。矿产开发利用与现代工业的任何废弃物排入 环境同样影响环境质量。因此,水源性与水质性开发 利用应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大对与水直接相关的 其它环境要素的保护,并对为此付出的努力予以投资。
• 为了重现莱茵河的生机,恢复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荷兰等莱茵河流经的部 分国家于1950年7月11日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 会(ICBR),并很快由一个松散的国际论坛发展成为一 个由莱茵河全流域9国及欧盟代表共同参加的国际协 调组织。
• ICBR的成立,对莱茵河的治理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一批条文具体的国际公约遂得以陆续通过并 付诸于实施。1963年,各国在该委员会的框架下签 订了合作公约,制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 1976年,该委员会又先后通过了防止化学物质污染 莱茵河条约,以及专门的防止氯化物污染莱茵河条 约……
受灾省份:贵州, 湖南,湖北,安 徽,广西,江苏, 广东北部
损失:直接经济 损失1111亿元
四、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以福建闽江为例)
工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沙溪河段是闽江流域工业 最为集中的区域,流域沿岸分布着三钢、三化、三农、 青纸、立丰印染、宁化化工及清流氨盛化工等数家省 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密集。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为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 土流失区,近几十年来,水土流失又有所加剧。长江 上游水土流失面积35.2万km2,占全流域的62.6%, 土壤侵蚀量14.1亿t,占全流域的62.9%,主要集中 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 及川东、鄂西的三峡库区。在中下游地区,位于秦巴 山地的汉江上游、湘西山地的沅水中游、清江中上游, 江南红壤丘陵区的湘江和赣江中上游,以及大别山南 麓中上游,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据调查,湖南水土 流失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的34个县(市)扩大到2019 年的87个,流失面积由1.87万km2增加到4.72万 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18%,年流失土壤1.8 亿t。
三、我国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 流域水污染
评价 指标
总磷
COD Mn
氨氮
监测 指标 综合 评价
2019年9月太湖流域水质达标情况统计
主要河流达标 断面百分数%
主要交界水体达标 断面百分数%
总体达标 断面百分数
%
8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48.1
62
85.2
67.3
73.4
70.4
50.0
57.0
63.0
19.2
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的原则。对一个流域而言,地 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的不同,经济发育的不同其发展 模式可能不同。流域内水环境对经济、社会、环境的 影响也不尽相同。要树立和培植流域大环境观念,对 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实行统筹规划。
六、我国流域环境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
建立流域环境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围水污染 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是对水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我国现有的 七大水系中设立了水资源保护机构,由于水资源利用 与水污染防治分家,利益与义务背离,出现了用水的 不管保护水,不治水的局面。块块为主的管理体系, 难以从全流域的角度建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的统一管理体系。成立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部门为主 体,以各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参加的流域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职责为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水等资源的 合理利用与保护,制订开发利用保护的政策,实现全 流域的和谐发展。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二级支流, 干流长1368km,年均径流量为584亿m3,流域面积 10.6万km2。西部开发中的伐树拓荒,垦殖耕种和落后 的农作方式,以及矿藏开采等人类活动造成田纳西流域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7.5%,自然生态环境变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成立了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主要职能为防洪、航运、发电、供 水、环境保护、娱乐等6个方面,加强了流域自然生态环 境建设。经过多年的整治,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 济飞速发展,基本实现了良性循环。农业用地由20世纪 30年代的49.6%减少为27.2%,植被覆盖率由1934年 的52%增加到64%,农业人口由1929年的57%下降到5 %。
水电梯级开发过度,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据统计, 闽江流域中型水电站达29座,闽江支流还有数千座小 水电站和水库。过度和不合理的水电开发使自然急流 变为人工平湖,河流流速变缓,自净能力严重下降, 水质恶化,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五、我国流域环境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则
有偿利用的原则。水同其它环境要素均是一种资源, 应属全民所有。流域内的任何一种资源是有限的。因 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 则,实行供应与排放均要付费,推行资源恢复与资源 补偿的原则。 流域共享的原则。由于水具有流动的特性,又因时 空分布不均等特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遵 循共享与兼顾的原则。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当代人 和下代人之间都要兼顾,由于这种兼顾造成的代价应 实行资源共享政策。上游兼顾下游,上游为了下游发 展限制了自身发展。因此,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 城市对乡村、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等均应对 造成的发展限制与损失予以补偿。
• 污泥汞和镉污染在上世纪70年代中达到顶峰,这是莱茵 河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其河水散发出“一股苯酚的味 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它来冲洗胶卷。有资料称 “1971年时,德国美茵河汇八莱茵河口至科隆这段约 200千米的河段中, 鱼类完全消失,局部地区水中 溶解氧几乎为0。”莱茵河由 此失去了原有的风采,被人 冠之以诸如“欧洲的下水道”、 “欧洲厕所”等一堆恶名。
西江流域;北江流域;东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河网区;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
云南、西藏、 元江-红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伊 新疆国际河 洛瓦底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 流诸河流域 域;狮泉河-印度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
内流区
裕尔河内流区;呼伦贝尔内流区;白城内流区; 扶余内流区;霍林河内流区;西辽河内流区; 内蒙古内流区;鄂尔多斯内流区;河西走廊-阿 拉善河内流区;柴达木内流区;准葛尔内流区; 塔里木内流区;西藏内流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