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

合集下载

薛岳凄凉晚年:对韩先楚耿耿于怀,被蒋介石诬告贪污

薛岳凄凉晚年:对韩先楚耿耿于怀,被蒋介石诬告贪污

薛岳凄凉晚年:对韩先楚耿耿于怀,被蒋介石诬告贪污#头条创作挑战赛#抗战胜利后,被誉为抗日名将的薛岳踌躇满志,出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几十万蒋军在华东与人民解放军抗衡。

起初,薛岳的“战绩”相当可观,拿下淮安、淮阴,蚕食淮北、苏北大片解放区。

但之后就走下坡路了。

面对名将粟裕,薛岳接连遭遇了宿北、鲁南、莱芜三次惨败,丢掉了国军6个整编师/军、15万人马。

薛岳这绥署主任也没法当了,蒋介石一纸令下,调任有名无实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军长。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薛岳的职务也由国民政府军委会参军长改为总统府参军长。

10月30日转任专门安置前军政要员的“总统府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1948年6月,长期赋闲在家的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员,主持华东作战。

薛岳闻讯直摇头:“完了,半壁江山马上就没了。

”便萌生了退意。

如他所料,1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刘峙指挥华东国民党军撤退,损失惨重。

11月底,蒋介石决定任命汤恩伯为京沪警备司令,以加强长江两岸的防御。

明眼人都知道,江北的情况已不可逆转。

薛岳当然看到国民政府前途无望,于是向蒋介石提出辞呈,得到批准后返回家乡乐昌。

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国民党政权又开始了内斗。

一向与蒋介石不和的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禧趁机“逼宫”,要求蒋介石辞职。

在内忧外患之下,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暂时撤退。

但为了卸任后继续掌控国民党政府的军政大权,他又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

蒋介石感到最为最不安的,是妹夫宋子文主持的广东政局。

自1947年9月就任广东省主席以来,宋子文几乎一事无成: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黑市炒汇,政敌攻击;“剿共”军事不利,解放军在广东的游击队由1947年底的1.7万余人增加到3.5万以上,翻了一倍多。

蒋介石决定让薛岳来收拾宋子文留下的烂摊子,并指示宋子文邀请薛岳来广州商谈政权交接事宜。

按蒋介石的盘算,薛岳觊觎广东省主席一职已有一年多,接到宋子文的邀请后,将欣然前往广州。

被吹上天的薛岳,为何到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没有出场的机会?

被吹上天的薛岳,为何到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没有出场的机会?

被吹上天的薛岳,为何到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没有出场的机会?薛岳于1896年出生在广东乐昌客家族。

他出生之时,正值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之际。

国难当头,奇耻大辱,父亲薛豪汉希望儿子能够效法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故为儿子取名为“仰岳”。

薛仰岳成年后,认为光是崇敬岳飞还不足够,而是要成为他那样的人,于是去掉“仰”字,单名“岳”。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薛岳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北伐。

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任第九战区总司令,抵御日寇,浴血奋战。

抗战八年,薛岳披甲上阵,先后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及长沙会战等诸多战役,歼敌无数,享有“长沙之虎”、“天炉战神”的外号,被称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军事天赋如此之高的国民党“王牌将领”,在解放战争中却一直默默无名,几乎没有多少出场的机会。

抗日战争结束后,薛岳出任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在华东战场与粟裕、陈毅等人领导的解放军野战部队正面对抗。

薛岳的军事才能在国军之中可谓名列前茅,可是在陈毅、粟裕、林彪这些真“战神“面前,还是略输一筹。

此后半年多的时间内,他屡战屡败,为此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众多非议。

在1946年的鲁南战役中,薛岳连着丢了国军两个师,其中还包括蒋介石最看重的的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

第一快速纵队是蒋介石集中“国军的精华”成立的,兵力多达1万余人,由坦克团、汽车团、通讯营和工兵营组成,坦克等重型武器全部由美国配备,被蒋介石寄予重望。

为了庆祝解放军在鲁南战役中取得的重大胜利,陈毅元帅还曾作诗一首调侃:“坦克都成废铁堆,南京蒋贼应泪垂。

”1947年3月3日,蒋以“指挥无力,名声低落”为由,撤销了他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的职位。

薛岳后来回忆起这段宦海沉浮时,称鲁南战役的失败并不是自己被罢官的主要原因。

真实原因是当时国军作战部次长刘斐向蒋介石进了谗言,说“薛伯陵(薛岳字伯陵)对统帅的信心己经动摇,不听委员长的命令了”,才导致了他的仕途没落。

名将薛岳的个人简介

名将薛岳的个人简介

名将薛岳的个人简介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

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民国七年),参加孙中山新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不久任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1921年(民国十年)5月,薛岳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成为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中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

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

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半隐退日子。

曾任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

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享年103岁。

“战神”薛岳

“战神”薛岳

“战神”薛岳作者:多小衮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10期薛岳之名,取自岳飞。

薛父为人豪爽,尤敬岳飞。

将军出生时,正值《马关条约》签订次年,其父因深感中华奇耻,悲怆愤恨,遂为其起名薛仰岳,意敬仰岳飞。

后将军自改为薛岳。

薛父尚武,言:“克复汉族,惟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需习戎,以应时变。

”薛岳兄弟5人,4人从军报国。

薛家务农,劳累清贫,幼年子女便赴田间劳作。

一日,薛岳上山割牛草。

草割好后,薛岳因饥饿劳累,竟无论如何挑不起担子。

一老太见他人小担重,心疼不已,从家中取了几个糍粑给他充饥。

薛岳感激不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薛岳飞黄腾达后,不忘老人恩情,每岁寄钱,专人拜望,如韩信之于漂母。

薛岳一身百战功。

若无薛岳,宋庆龄恐为乱军所擒,此为其军旅生涯首功。

1920年,陈炯明叛变,乱军猛攻总统府和越秀楼(编者注:距总统府不远,时为孙中山宋庆龄居住地),宋庆龄正在越秀楼内。

薛岳、叶挺二人领兵与敌苦战。

乱军势重,苦战十几个小时后,众人护卫宋庆龄突围,薛岳持一轻机枪断后。

其时情况危急,2发流弹自宋发髻穿过。

薛岳徒步血战,终使宋庆龄得脱。

薛岳作战胆大,人称“老虎仔”。

淞沪会战,薛岳驻安亭指挥,常到火线巡视。

敌火猛烈,随从惊惧,薛岳不顾。

一日正与黄维通话,电话断了,才发觉司令部遭日军突袭。

撤退中,座车中弹,卫士阵亡。

正发烧的薛岳踹开车门,游泳过河,逃过日军追杀。

万家岭大捷,乃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唯一全歼日军1个师团的战役。

此战,中方指挥者,即薛岳将军。

是役日军106师团除千余人逃脱外,悉数被歼。

消息传回日本,举国震惊。

薛岳旧友、新四军军长叶挺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抗战中,薛岳曾四战长沙。

起初,蒋介石已下令弃长沙不守。

薛岳心急,夜电总统官邸。

蒋介石已睡,薛岳对宋美龄说自己愿守长沙:“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赢了算我抗命,你们枪毙我!”蒋感其诚,下令:“在长沙打!”昔岳飞以母亲妻子为人质,求朝廷准其招兵抗金。

抗战时期的薛岳

抗战时期的薛岳

评价 , 孰褒孰贬 , 多争议 。 日战争时期是薛岳军事生涯和政 治生涯的颠峰 时期。 究这一 时期的薛岳 , 颇 抗 研 一方面能有助于客观认识 薛岳其人 , 另一方面能加深对国民党在抗 日战争中发挥的作 用的认 识。 [ 关键词 ] 薛岳 ; 抗战; 正面战场 ; 湘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 8 52 K2_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8 5 ( 0 J2 0 1 — 3 1 7 — 6 3 2 1 ~ 0 0 6 00 6
薛岳把提 高国 民健康 水平作 为湘政建设 的第一要 政, 称之为 “ 民之政 ” 生 。他认为 “ 民族健康运 动 , 由国 应 民健康运 动做起 , 国民健康运动 , 自国民体育运动 , 国民 卫 生运 动做起 , 乃能达成 民族健康之 目的” 2 。 ] , 因此 他 主要从 改善 医疗 卫生条件 和广泛开 展体育健 身运动及 禁烟三方 面人手着力以提高湖南人 民的身体素质 。
建立了黄山山脉 和天 目山游击根据地 , 指挥第三 战区各 部挺进苏浙 皖敌后 , 开对敌游击 战 , 展 牵制 了 日军大量
职务 , 由薛岳接任 。薛岳迅速提 出了“ 、 、 的施政 安 便 足”
方针 。1 3 9 9年 1 月 2 2 5日, 湖南 省扩大行政会议在长沙 召开 , 岳以“ 薛 建设新 湖南 ” 为题 , 致开幕 词 , 正式提 出 :


薛岳的抗战经历
二、 薛岳主持湘政的“ 六政建设” 文夕大火之后 , 国民党免去 了张治 中的湖南省主席
13 97年 8 ,薛岳任 国民政府滇黔 第三预备军 副 月 司令 , 自全面抗 战爆发后 , 薛岳多次 向蒋介石请缨 出战 , 于 9月被任命为第三 战区第 十九集 团军 总司令 , 即刻赴 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9 7 1 13 年 2月至 13 年 5月 ,先后 98

名将薛岳的一生

名将薛岳的一生

名将薛岳的一生薛岳人称“老虎仔”,在战场上表现的非常勇猛。

薛岳是我国在战场上消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薛岳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薛岳的一生1896年,抗日名将薛岳出生于广东韶关市的一个名叫小坪石的村庄,是客家族人,1910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到保定军校进修,早期薛岳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国民革命,他作战英勇顽强,一次一次地保护中山先生脱离险境。

在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首领期间,薛岳多次建立奇功,战功显著,深受蒋介石的依赖和表扬。

日本侵略中国后,薛岳驻守南京,南京失守后,薛岳撤退后带领部队灵活地进行游击战争。

抗日名将薛岳一次次临危受命,带领士兵进行抗日活动。

在长沙保卫战中,薛岳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边续三次打退了日军的顽强进攻,日军用很强的兵力和先进武器第四次攻打长沙,长沙失守了,薛岳带兵驻守衡阳,日军占领长沙后又来进攻衡阳,衡阳中兵力不足,援军又未能及时赶到,日军又占领了衡阳。

之后他将队伍去保护粤汉铁路。

1945年日本投降了,薛岳作为南浔线受降司令官授受那里的日军投降和清算活动。

薛岳是中国抗日历史上杀敌最多的,为了表彰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美国领导人杜鲁门总统颁给他一枚自由勋章,薛岳成为一代“战神”。

1949年,大陆解放后,抗日名将薛岳来到台湾后,隐居竹崎乡间,生活非常简朴,从此不问政事,修身养性。

1998年,薛岳离开了人世,102岁的终于可以安息了。

薛岳在解放战争的故事说起薛岳,相信大家都一头雾水。

薛岳曾经是一名,一生参加过无数的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现在的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薛岳。

而作为我国二战时期骁勇善战,又有谋略的一位,薛岳在解放战争时期却几乎销声匿迹。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曾带领军队英勇抗日,歼敌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大大助长了我方军队的威力,灭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就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解决了国外战争矛盾之后,开始转向了国内矛盾的解决,而就是在此时,爆发了国共内战。

初中历史知识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素材

初中历史知识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素材

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军--战神薛岳薛岳于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27万余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

其父薛豪汉,为人古道热肠,每有调解乡民纠纷和筹措赈款之事,必被请去咨商,协助解决。

家境虽不甚宽裕,仍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薛豪汉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好学上进,和谐有礼。

他常教导儿子要立志习武,长大后为中华的复兴而奋斗,并说:“克复汉族,惟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需习戎,以应时变。

”薛仰岳为家中长子,其仰岳之名,是其出生之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台湾被迫割让日本,民族危机空前,遂取名“仰岳”,就是敬仰族英雄岳飞之意。

立志从军报国追剿共军扬名12岁时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军事教育。

在那里,他初步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认识到只有进行国民革命,才能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

于是,他认为只是崇敬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他决心效法岳飞,救国家于危亡,拯黎民于水火。

毕业之后,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开始了其军事生涯。

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再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

在第二次护法运动时。

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次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越秀楼,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

薛岳于北伐期间起历任团长、师长、军长,于北伐后因有感于东方虎视眈眈的日本,便觉得“要先攘外必先安内”便受命追剿红军。

1934年6月,薛岳任剿共第六路军总指挥。

指挥第六路军先后攻占赣南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古龙冈,给红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投入淞沪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美梦,也迫使日军对中国的战略由北向南侵略转为东向西侵略,掉进了国军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战略之中。

薛维忠我的大伯薛岳

薛维忠我的大伯薛岳

薛维忠:我的大伯薛岳薛维忠:我的大伯薛岳5836次薛岳因为出生于《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粤北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被父亲取名“仰岳”,意为敬仰岳飞,不忘自己民族经历的屈辱。

长大后,这个农家孩子将名字改为一个单“岳”,以更加重“身体力行”的意味——这个名字蕴含的意味,似乎也在冥冥中暗合了这位农家子弟一生的轨迹,他,便是抗日名将薛岳。

1896年出生到1998年去世,薛岳是民国史一个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晚年的薛岳和二弟薛孟达、三弟薛仲述,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半隐退日子。

薛仲述的独子薛维忠,也成了这段岁月一个独特的观察者。

“大陆的记者要写我大伯的故事,说实话我真的很意外。

”一直微笑着的薛维忠很坦诚地说。

国共之间说来有意思,十几年之前,我跟太太去湖南张家界旅游,在长沙机场等飞机的时候,我太太去书报摊闲逛,看到一本杂志封面上有《蒋介石的十大名将》的标题,是大陆出的,她就买了下来。

飞机上,我们俩翻看这本杂志,越看越觉得奇怪:我们家跟中共好像有那么一点不太愉快的过去,可是这“十大名将”中有9个都被骂得狗血淋头,怎么到了我大伯薛岳这里,却没怎么挨骂?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

每一次我们回大陆,都有一些人因为我们的“薛”姓而和我们谈论起薛岳,虽然他们未必知道我们的家世,但是谈起薛岳来都是尊敬有加,而且对他的事情了如指掌,让我很意外。

想来有些讽刺的是,现在大陆越来越多的人在津津乐道地谈“薛岳”,可是台湾这后来对薛岳却不怎么宣传,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

有一次我被台湾的一所军事大学请去做管理方面的演讲,校长晓得我的家世背景,送了我一本《中华民国国军建军史》的画册,我挺高兴地翻看。

你猜怎么样?里头谈到了三次长沙大会战,可是竟然“薛岳”的名字一次都没有出现!在国共之间,大伯的地位比较微妙:一方面,在中共眼里,薛岳是蒋介石的“嫡系”,是和他们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对头”。

可是另一方面,在国民党那边,大伯虽然是中央军的热门,也从来没有像白崇禧、李宗仁这些地方军阀那样搞过“割地自居”的事,但他又不是“黄埔系”的人,这就成了他与蒋介石关系的“死结”:他对蒋介石并不服气,蒋介石对他也不完全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

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汉族,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而起名薛仰岳。

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

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薛岳,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

曾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

北伐战争中的薛岳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薛岳所属的第一、二两师为总预备队,随西路军行动,执行攻占江西的作战任务,为北伐军的主力,随总司令蒋介石行动。

9月初,自长沙趋浏阳,展开对江西境内孙传芳部的攻击。

而南昌城的攻守战,是北伐军与孙军搏斗最惨烈的一役,城垣两次失而复得,革命军多有败退,大
受挫折,唯薛岳兼领的第一师第三团始终勇敢奋战。

1926年10月3日,蒋介石召集全师官兵训话,慰勉以第三团做模范。

蒋介石检讨作战挫败原因,地图不准确是主因。

这对于薛岳是一大教训。

其后20余年,薛岳行军作战以及公余,更注意研究实际地理环境和地图。

江西全境肃清,革命军做东下沪杭的准备,战斗序列重行部署,第一军第一师划归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前敌总指挥是白崇禧。

12月中,薛岳升代第一师师长,率部东进。

由于浙江军政人员的倾向国民政府,故而革命军进展顺利迅速,1926年2月18日克复杭州,各军随即分途合击,攻取上海、南京。

薛岳率第一师由杭州进至嘉兴,为使大军在这一湖沼河汉错纵地区运动容易,薛岳获得青红帮头目的合作,通知徒众同时分别架设便桥以利行军,因之,在短时间内即直冲至闵行,与友军合围攻击上海,3月20日克复上海。

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薛岳“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朱德、叶挺等率起义军南下广东,进驻潮梅一带地区。

薛岳奉李济深命令率新编第二师迅速开往揭阳、普宁地区,协同陈济棠、徐景唐部,在汤坑与起义军展开激战。

所部四个团都被击败,师部也被包围,全师覆灭在即。

这时,叶挺部营长欧震叛变,阵前倒戈。

他便抓住这个时机,在赶来增援的邓龙光部协同下进行-。

红军寡不敌众,弹药将尽,-撤退。

汤坑会战一结束,薛岳立即率领特务连轻装前进,迅速地占领汕头市,不准其他部队开进汕头。

凡是各部要津、各种肥缺,都分别安
排自己的亲友掌管。

1926年11月16日,张发奎、黄琪翔在广州发动政变,夺取李济深在广东的军政大权。

薛岳也公开叛变李济深,投靠张发奎。

所率新编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第一师,他任师长,除将第四团驻扎于广州西村陈家祠外,其余全部调往江门驻防。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广州起义。

薛岳奉张发奎电令,调所部两个团于12日晨从江门到达河南。

3时半,从士敏士厂渡河进攻东堤一带,并沿永汉路搜索而上,进攻财政厅。

这时,其师驻在广州的第四团正进攻观音山。

上午8时,占领该山后,第四团连续五次向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原市-),进攻均被击退。

但到晚上10时,在李福林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和右派广州工人“敢死队”增援下,才占领了起义军总指挥部。

随即-笼罩广州城。

张发奎、黄琪翔等-广州革命群众的野蛮行为,不仅受到人民群众及舆论界的谴责,也遭到桂系军阀的攻击和国民党内部其他派系的非议,-离穗赴港。

缪培南和薛岳分别担任第四军正副军长,将部队迅速撤往东江一带准备离开广东。

在企岭、潭下遭到陈铭枢和黄绍竑部的东西夹击,先胜后败,-撤退,经老隆,转和平,进入赣南。

余下二万人,损失近半。

1928年1月24日,薛岳和缪培南率部取道赣东北,北上投靠蒋介石。

1928年4月6日,到达运河车站。

第二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被编入第一集团军战斗序列,于31日进驻山东德州。

7月,他和缪培南率先响应蒋介石发表的裁军通电,鼓动上校以上官佐-,
要求裁撤第四军。

9月中旬,第四军缩编为第四师,缪培南任师长,朱晖日为副师长。

薛岳不能见容于蒋介石,-离队南下,到九龙闲居。

不久,便参加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的反蒋活动。

1929年初,俞作柏因策划倒桂有功,被蒋介石任命为广西省府主席。

薛岳与俞是武昌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和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

5月,他和李朗如等,奉汪精卫陈公博之命,乘俞作柏率部从上海南下就职,经广州之时,劝俞赶走陈济棠,统一两广,作为反蒋基地。

俞感突然,未同意。

7月,他又以递送委任状为名,前往南宁,劝俞早日出兵。

待俞同意后,才回香港复命。

10月1日,俞在广西南宁通电反蒋,因部下吕焕炎叛变倒戈,反蒋失败。

12月,张发奎南下广西,联合李宗仁反蒋。

在此之前与朱晖日等也在香港设立机关,分头联络各地武装团体,并于1928年12月3日,策应第四军,举兵反蒋。

次年2月,第四军在花县讨蒋失败不久,薛岳和吴奇伟等在广东廉江归队。

6月中旬,参加北流战斗。

第四军与粤军蒋光鼐、蔡廷锴部激战两昼夜,损失惨重,缩编为三个团,他担任第三十五团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