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脂代谢

合集下载

第十章脂代谢资料

第十章脂代谢资料

第十章脂代谢一:填空题1.脂酸的________________是Knoop于1904年最初提出来的。

2.在所有的细胞中,活化酰基化合物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

3.脂酸的β-氧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4.含一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的氧化,可按β-氧化途径进行,但还需另外两种酶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乙酰CoA和生成_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高能磷酸键,并需要________________辅酶参加。

6.限制脂酸生物合成速度的反应是在________________阶段。

7.酮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化合物。

8.磷脂酶水解卵磷脂生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通过两分子________________与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反应可以合成一分子磷脂酸。

10.________________合成中,活性中间物________________在功能上类似于多糖合成中核苷酰磷酸葡萄糖(如UDPG)中间物。

11.在磷脂酰乙醇胺转变成磷脂酰胆碱的过程中,甲基供体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衍生物。

12.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13.脂肪肝是当肝脏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及时将肝细胞中的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所致。

14.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

15.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作酶的辅助因子。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O
R C H 2C H 2C ~ S C o A
= =
脂酰CoA 脱氢酶
β α
脂酰CoA
脱氢
FAD FADH2
O
R C H =C H C ~ S C o A
加水
⊿2--烯脂酰CoA 水化酶
β α
O
R C H O H C H 2C ~ S C o A
= = =
反⊿2-烯酰CoA
H 2O
= =
L(+)-β羟脂酰CoA
细菌和植物----7个多肽
酵母菌----2个多肽
脊椎动物----1个多肽
(1)启动
ACP转移酶
乙酰和酶复合物
(2)装载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
(3)缩合
β-酮脂酰-ACP合 酶
乙酰乙酰ACP
(4)还原
β-酮脂酰-ACP 还原酶
D-β- 羟丁酰ACP
(5)脱水
α,β- 反式-丁烯酰ACP
1.部位:
组 织:肝(主要) 、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软脂酸(棕榈酸) 肝线粒体、内质网:碳链延长
2 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脂肪酸合成的主要途径,胞质中进行,原料为乙 酰CoA,产物是长链脂肪酸(多为软脂酸)。 反应还需:酰基载体蛋白ACP, ATP, NADPH和 Mn2+等。 合成中只有一个C2物以乙酰CoA参与整个合成过 程,其余延伸的C2物均以丙二酸单酰CoA形式参 与反应。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不饱和脂肪酸同样需要活化和转运才能进入线 粒体氧化,在遇到不饱和双键前进行常规的b氧化, 若遇顺式双键,必须异构为反式异构物、或底 物为D(-)b-构型需经差向异构生成L-型异构体, 才能继续b-氧化,需要异构酶和还原酶。

11 脂代谢

11 脂代谢

11 脂代谢11脂代谢生物化学-第10单元脂代谢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酮体:在肝脏中由乙酰辅酶a制备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在饥饿期间酮体就是包含脑在内的许多非政府的燃料,酮体过多将引致中毒。

2、脂肪动员:指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一系列脂肪酶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液中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3、酰基载体蛋白(acp):通过硫酯键融合脂肪酸制备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结构域(真核生物)。

4、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5、肉碱穿行系统:脂酰辅酶a通过构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中转至线粒体的一个穿行循环途径。

二、填空题1、在线粒体外膜脂辅酶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atp-mg2+)和coa-sh反应,生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脂酰coa),再经线粒体内膜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系统进人线粒体基质。

2、一个碳原子数为n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水解中需经(0.5n-1)次β-水解循环,分解成(0.5n)个乙酰辅酶a。

3、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乙酰辅酶a),活化的c2供体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4、乙酰辅酶a羧化酶就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速度限制酶,该酶以(生物素)辅以基为,消耗atp,催化剂乙酰辅酶a与(hco3-)分解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

5、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acp)上,它有一个与(辅酶a)一样的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长臂。

6、脂肪酸制备酶复合物通常只制备(软脂酸),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线粒体)或内质网酶系统催化剂。

生物化学-第10单元7、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就是通过(水解过氧化氢)途径制备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就是经由(厌氧)途径制备的。

8、甘油三酯是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辅酶a)在磷酸甘油转酰酶的作用下先形成磷脂酸。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0章 脂类代谢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0章  脂类代谢

第10章脂类代谢单元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血浆脂蛋白2.血脂3.高脂蛋白血症4.酮体5.不饱和脂肪酸6.必需脂肪酸7.脂动员8.脂肪酸β-氧化(二)填空题1.动物不能合成而需要由日粮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有和。

2.脂肪消化产物在十二指肠下段或空肠上段被吸收后,与磷脂、载脂蛋白等组成经淋巴进入血循环。

3.脂肪动员指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释放人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4.游离脂肪酸不溶于水,需与结合后由血液运至全身。

5.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6.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

7. 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8.肉碱脂酰转移酶工存在于细胞。

9.脂酰CoA每一次β-氧化需经脱氢和硫解等过程。

10.酮体指、和。

11.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

12.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和作酶的辅助因子。

13.一分子脂肪酸活化后需经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线粒体内的乙酰CoA需经才能将其带出细胞参与脂肪酸合成。

14.脂肪酸的合成需原料、、和等。

1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或,NADPH来源于。

(三)选择题1.动物合成甘油三脂最强的器官是:a.肝b.肾c.脂肪组织d.脑e.小肠2.脂肪动员是指:a.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b.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c.脂肪组织中脂肪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d.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及甘油的生成e.以上都对3.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a.肾上腺素b.胰高血糖素c.促甲状腺素d.ACTH e.以上都是4.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酰基转移酶b.乙酰CoA羧化酶c.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Ⅰd.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Ⅱe.β-酮脂酰还原酶5.酮体在肝外组织氧化分解,原因是肝内缺乏:a.乙酰乙酰CoA硫解酶b.琥珀酰CoA转硫酶c.β-羟丁酸脱氢酶d.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合成酶e.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裂解酶6.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反应顺序是: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e.水合,脱氢,硫解,再加水7.可作为合成前列腺素前体的脂肪酸是:a.软脂酸b.花生四烯酸c.亚麻酸d.亚油酸e.硬脂酸8.能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血浆脂蛋白:a.CM b.LDL c.HDL d.IDL e.VLDL9.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a.乙酰乙酸b.β-羟丁酸c.乙酰乙酰CoAd.丙酮e.以上都是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a.琥珀酸脱氢酶b.脂酰CoA脱氢酶c.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β-羟脂酰CoA脱氢酶e.线粒体内膜的磷酸甘油脱氢酶11.不能产生乙酰CoA的分子是:a.酮体b.脂肪酸c.胆固醇d.磷脂e.葡萄糖12.参与甘油磷脂合成过程的核苷酸是:a.ATP b CTP c.TIP d.UTP e.GTP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去路:a.合成脂肪酸b.氧化供能c.合成酮体d.合成胆固醇e.以上都是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a.HMGCoA合成酶b.乙酰CoA羧化酶c.HMGCoA还原酶d.乙酰乙酰CoA硫解酶e.HMGCoA裂解酶15.下列不是载脂蛋白的功能的是:a.激活脂蛋白脂肪酶b.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c.激活脂肪组织甘油三脂脂肪酶d.激活肝脂肪酶e.转运胆固醇酯16.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a.肉碱脂酰转移酶Ⅰb.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c.脂酰CoA脱氢酶d.β-羟脂酰CoA脱氢酶e.β-酮脂酰CoA硫解酶17.缺乏维生素B2时,β-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是:a.脂酰CoA b.β-酮脂酰CoA c.α,β-烯脂酰CoAd.β-羟脂酰CoA e.都不受影响18.由胆固醇转变而来的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 d.维生素D3e.维生素E19.前体是胆固醇的物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多巴胺c.组胺d.性激素e.抗利尿激素20.脂肪酸生物合成时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液的循环是:a.三羧酸循环b.苹果酸穿梭作用c.糖醛酸循环d.丙酮酸—柠檬酸循环e.磷酸甘油穿梭作用21.能产生乙酰CoA的物质是:a.乙酰乙酰CoA b.脂酰CoA c.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d.柠檬酸e.以上都是22.因缺乏乙酰乙酰CoA硫激酶和琥珀酰CoA转硫酶而不能氧化酮体的组织是:a.脑b.肾c.心d.肝e.肠23.CM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外源性甘油三脂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脂c.转运胆固醇d.转运胆汁酸e.将肝外胆固醇转运人肝内代谢24.VLDL的主要功能:a.运输外源性甘油三脂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脂c.转运胆固醇d.转运胆汁酸e.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入肝内代谢25.LDL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外源性甘油三脂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脂c.转运胆固醇d.转运胆汁酸e.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入肝内代谢26.HDL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外源性甘油三脂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脂c.转运胆固醇d.转运胆汁酸e.将肝外胆固醇转运人肝内代谢27.奇数碳原子脂肪酰CoA经β-氧化后除生成乙酰CoA外还有:a.丙二酰CoA b.丙酰CoA c.琥珀酰CoAd.乙酰乙酰CoA e.乙酰CoA28.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助因子是:a.叶酸b.生物素c.钴胺素d.泛酸e.硫胺素(四)是非题1.抗脂解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

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

第十章脂类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内容: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和质类和生物合成,明确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三、教学难点:脂肪酸的β-氧化与从头合成。

四、教学内容1.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的动员。

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起决定性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

当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cAMP合成,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胞液内HSL磷酸化而活化。

后者使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及脂酸。

这步反应是脂肪分解的限速步骤,HSL是限速酶,它受多种激素的调控,故称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ACTH及TSH等。

胰岛素、前列腺素E2及烟酸等抑制脂肪的动员,对抗脂解激素的作用。

脂解作用使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成游离脂酸及甘油,然后释放入血。

血浆白蛋白具有结合游离脂酸的能力,每分子白蛋白可结合10分子FFA。

FFA不溶于水,与白蛋白结合后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利用。

甘油溶于水,直接由血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

主要是在肝甘油激酶作用下,转变为3-磷酸甘油;然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循糖代谢途径进行分解或转变为糖。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2)脂肪酸的β-氧化脂酸β-氧化的过程如下:①脱氢: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α、β碳原子各脱下一氢原子,生成反△2烯酰CoA。

脱下的2H由FAD接受生成FADH2。

②加水:反△2烯酰CoA在△2烯酰水化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③再脱氢:L(+)-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脱下2H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2H由NAD+接受,生成NADH及H+。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0脂代谢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10脂代谢
2+
ADP+Pi HOOCCH2COSCoA+ 丙二酰CoA
真核 生物:
乙酰CoA羧化酶:
单体 (无活性)
柠檬酸、异柠檬酸 长链脂酰CoA
多聚体 (有活性)
Pi 胰岛素 (+) 蛋白磷酸酶 H2O
乙酰CoA羧化酶 (有活性) 乙酰CoA羧化酶 (无活性) P
ATP 蛋白激酶 ADP
(+)
胰高血糖素
46
CH3CH2(CH2CH2)6CH2COOH
起始物(引物)
2C单位 已合成的FA (C12~C16FA)
碳链的延长(线粒体、微粒体)
40
(1)脂肪合成的原料乙酰CoA的转运
41
三羧酸转运系统
42
(2)乙酰CoA羧化产生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 CH3COSCoA + HCO3- + ATP Mn 生物素、
⑥ 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
49
51
52
(5)软脂酸合成结算
53
(6)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比较
54
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比较(软脂酸为例)
区别点
亚细胞部位 酰基载体 二碳片段 电子供体或受体
合成
胞液 ACP 丙二酰CoA NADPH
分解(β-OX)
线粒体 CoA 乙酰CoA FAD、NAD+
胆 固 醇 (C 2 7)?
CH2
异戊烯焦磷酸 (IPP , C5) 二甲丙烯焦磷酸 (DPP , C5) 焦磷酸法尼酯 (FPP, C15)
P
P
OCH 2CH
C CH3
CH3
HO P 头
羊毛固醇 (C30)
( 3× )

生物化学第十章脂类代谢(单选题)-大学教育医学类生物化学试卷与试题

生物化学第十章脂类代谢(单选题)-大学教育医学类生物化学试卷与试题
34.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产生多少分子ATP?[2分]-----正确答案(C) A 127 B 128 C 129 D 130 E 131
25. 在肝脏中生成乙酸乙酸的直接前体是[2分]-----正确答案(C) A 乙酰乙酰CoA B -羟丁酸 C HMG-CoA D -羟丁酰CoA E 甲羟戊酸
26. 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正确答案(D) A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 B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的正常中间产物 C 饥饿时可引起血酮体升高 D 低糖高脂饮食时酮体生成减少 E 酮体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
8. 催化体内储存的三酰甘油水解的脂肪酶是[2分]-----正确答案(A) 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B 脂蛋白脂肪酶 C 肝脂肪酶 D 胰脂酶 E 磷脂酶
9.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2分]-----正确答案(E) A 肾上腺素 B 胰高血糖素
C 生长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以上都是
10. 下列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激素是[2分]-----正确答案(D) A 肾上腺素 B 胰高血糖素 C 生长素 D 胰岛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生物化学:第十章 脂类代谢(单选题)
试卷总分:68 答题时间:100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类脂[2分]-----正确答案(A) A 三酰甘油 B 卵磷脂 C 糖脂 D 胆固醇 E 脑磷脂
2. 下列生化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2分]-----正确答案(B) A 脂肪酸合成 B 脂肪酸-氧化 C 三酰甘油合成 D 甘油磷脂合成 E 胆固醇合成
6. 下列有关类脂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正确答案(D) A 是体内理想的供能和储能物质 B 保持体温 C 保护和固定重要脏器 D 是构成机体各种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E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运输和储存

第十章 脂代谢

第十章 脂代谢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饱和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碳链延长 脱饱和生成不饱和脂肪酸
(一)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 (反刍动物:乙酸→乙酰CoA,丁酸→丁酰CoA;非反刍
动物:主要来自线粒体内的丙酮酸氧化脱羧); 细胞定位:细胞液中; 线粒体中的乙酰CoA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或称拧
⑥β-烯脂酰-ACP还原酶
ACP其辅基是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SH是 ACP的活性基团。
与脂酰基形成硫酯键
磷酯键
但在高等动物中,脂肪酸合成酶系则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 功能酶(具有7种酶活性和ACP功能),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每个亚基都含有一ACP结构域。合成脂肪酸的反应由两条肽链 协同进行。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需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ω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碳氢链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 顺序。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系编码
系编码
十六碳-7-烯酸
十六碳-9-烯酸
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
一、脂肪酸
脂肪酸(fatty acid,FA)是由一条线性长的碳氢链(疏水 尾)和一个末端羧基(亲水头)组成的羧酸。
1. 分类
脂肪酸的共性
1. 一般为偶数碳原子; 2. 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 3.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单烯酸的双键
位置一般在第9-10 C之间;而多烯酸通常间隔3个C出现1 个双键; 4. 动物的脂肪酸是直链的,所含双键可多达6个;细菌中 还含有支链的、羟基的和环丙基的脂肪酸;植物脂肪酸中 有含炔基、环氧基、酮基等; 5. 脂肪酸分子的碳链越长,熔点越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熔 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胆固醇酯酶
• 胆固醇酯
胆固醇+脂酸
磷脂
胰磷脂酶A原
胰蛋白酶
胰磷脂酶A
Ca2+
溶血磷脂+脂酸
22
(二)脂类的吸收
部位:十二指肠下段、空肠上段
(1)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
吸收 肠粘膜 细胞
甘油 + FFA
脂肪酶
门静脉
血循环
23
(2)
24
第三节 血脂和血浆脂蛋白
25
一、血 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
20:5 22:5 22:6
5,8,11,14, 17
3,6,9,12, 15
ω-3
鱼油
7,10,13,1 6,19
3,6,9,12, 15
ω-3
鱼油, 脑
4,7,10,13, 16,19
3,6,9,12, 15,18
ω-3
鱼油
8
不饱和脂 肪酰基
9
(三)特点
1) 如果 R1=R2=R3时,为单纯甘油三酯; 2) R1≠R2≠R3时,为混合甘油三酯(天然大多以此
第十章 脂类代谢 (Lipids metabolism)
【重点】:1.血浆脂蛋白分类、主要组分、生理功能。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酸β氧化。 酮体合成、氧化。 3.脂肪酸的合成。 4.卵、脑磷脂的合成代谢。 5.胆固醇的转化。
【难点】: 1.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2
第一节 脂类化学
一、概念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hE) 细胞膜等结构的
磷脂(phospholipid, PL)
重要组分(基本脂)
糖脂(glycolipid, GL)
4
三、脂肪的结构
脂肪(甘油三酯),是由一份子甘油和三分子的 脂肪酸构成的酯
(一)甘油
5
(二)脂肪酸
脂肪酸
饱和脂酸 不饱和脂酸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小肠参与消化的物质: 胆汁酸盐:乳化脂类,促进脂类消化,协助脂类 消化产物吸收。 胰脂酶:消化脂肪1、3位酯键。在肠腔内受胆汁 酸盐的抑制。 辅脂酶: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
20
脂肪消化过程:
甘油 三酯
胆汁酸盐 辅脂酶 胰脂酶
2-单脂酰甘油(主) α-单脂酰甘油 甘油 脂肪酸
21
2、类脂的消化:
神经、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血浆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18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 (一)脂类的消化
条件 ①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
的乳化作用;
② 酶的催化作用 部位 :主要在小肠上段 过程 :
复杂脂类
乳化
微团
+H2O 简单脂类组分
消化酶
19
1.脂肪(甘油三酯,三脂酰甘油)的消化:
必需脂肪酸: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依赖食物提供的多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
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 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
6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 位置。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形式存在); 3) R-COOH 可以是各种高级脂肪酸(16C~20C)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是无 机酸; 4) 当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多 时 , 甘 油 三 酯 呈 液 态 即 油 (例:植物油),当饱和脂肪酸多时,甘油三 酯呈固态即脂肪(例:猪油)。
10
四、类脂的结构
(一)磷脂
族 分布
ω-7 广泛 ω-9 广泛 ω-6 植物油 ω-3 植物油 ω-6 植物油
花生四烯酸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timnodonic
clupanodoni c
cervonic
廿碳五烯酸 (EPA)
廿二碳五烯酸 (DPA)
廿二碳六烯酸 (DHA)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一、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甘油三酯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95﹪ 5﹪
பைடு நூலகம்
脂肪组织、 1. 储脂供能
血浆
2. 提供必需脂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A、D、E、 K和胡萝卜素等的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 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27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 (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 CM、VLDL、LDL、HDL
28
超速离心法分类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
合成后释放入血
26
组成与含量: 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 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 80.73 mmol/L) 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 0.805 mmol/L)
脂类(lipids): 是由脂肪酸(四碳以上的长链一元 酸)与醇(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组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3
二、脂类分类
脂类
lipids
脂肪(甘油三酯TG) 是体内储存能量的 fat (triglyceride) 主要形式(可变脂)
类脂
lipoid
胆固醇(cholesterol, Ch)
7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α -亚麻酸 γ-亚麻酸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十六碳一烯酸 十八碳一烯酸 十八碳二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16:1 18:1 18:2 18:3 18:3
双键位置
△系 9 9
9,12 9,12,15 6,9,12
n系 7 9 6,9 3,6,9 6,9,12
甘油磷脂—第一大类膜脂 磷脂
鞘磷脂—第二大类膜酯
11
1.甘油磷脂
核心结构:甘油-3-磷酸
12
两亲性分子
13
2. 鞘磷脂—鞘氨醇衍生物(不含甘油结构)
14
(二)固醇及其衍生物
固醇
胆固醇与磷脂共同构成细胞膜的结构,还能转化 为激素、胆酸、VitD3等。
15
16
第二节 脂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