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陈达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一、图书简介

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和实践手册。它是一本用简介明了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场地规划过程的一本书。它使我们理解自然石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向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此外,书中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划设计及工程规范、指标等,使该书不失为一部工程技术手册。总而言之,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图书核心理念

2.1景观规划之于自然

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

作者分别对人、气候、土地、水、植物、地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出景观特征这一概念,提示我们在规划中应充分理解和挖掘并展示景观本身的特征,好的规划是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之上。

景观规划设计一个服务对象是人,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2.2景观规划之于体验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则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则理论。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2.3景观规划之于服务对象

在景观规则设计中,设计师对主体服务对象-使用者-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

西蒙兹认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人首先具有动物性,通常保留着自然的本能并受其驱使。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同时,人又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特质,他

们渴望美和秩序,这在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在依赖于自然的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所以,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人是可以被规划、被设计的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样的体验是受欢迎的也是可以知道的。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所得到的体验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2.4和谐的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是在整体体验之上的各种最佳关系的创造。

景观艺术不应与景观设计相混淆。前者中,自然元素如水、石、植物材料被用来

作出美妙的设计或美学体验。景观设计所不同的是:它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

与周围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设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于这样的一种认识,那就是规划只对它所服务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带来便利,融洽和乐趣。我们所重视的就是这种关系。那么人与给定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是什么?它是一种被感知物体的深层本质的揭示。合适意味着对材料、形状、尺寸、体量的正确的应用。方便意味着行动的灵活,阻力少、舒适、安全、有回报。有序意味着合理的顺序和对各部分的理性的安排。

西蒙兹认为:“任何对象、空间或事物都应为最有效地满足所要完成的工作而设计,而且要恰到好处,而如果设计者实现形式、材料、装饰和用途真实的和谐,对象不仅能运作良好,而且会赏心悦目。”

三、图书对实践的指导——场地规划过程

在西蒙兹看来,景观规划设计是要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的。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要有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体现,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

计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3.1场地规划概念

规划过程的平衡就是对细节的比较分析和细节的改进——一个创造性的综合过程。一个优秀的规划本质上不过是一个逻辑思辨过程的记录;一个蹩脚的规划则是毫无思考或者考虑适当的产物。杰出的规划对所有场地因素都给以充分考虑,明确认识各种需要和关系、精心处理所有相互作用的局部。还有景观路、宾馆广场、车站、以及海滨浴场,如果要对他们进行设计,首先要对它们的特性有所感受。这种自

发式的感受我们可以称之为规划态度。成为一个成熟的规划师之前,规划态度就是一种直觉。

3.2场地选择及场地分析

作为规划师,主要工作是使人类活动适应于土地的本质属性。

选定了场地以后,下一步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光指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是指整个场地,包括远至天际线的周边环境。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场地的优点,缺点,业主的喜好。

3.3场地特征表达

剔除负面的要素和引进正面的景观要素能够提高和加强一个地区的景观特征。

就场地的视觉方面来说,开发一个自然地区时,我们应该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剔除不应该保留的要素,甚至是引进要素以加强自然特征。要提高一个地区的景观质量,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内在的自然特征而且要掌握使景观特征得到最充分发展的知识。规划师首先要花数周时间进行土地调查,熟悉场地、分析自然特征的优劣。他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利用这些自然特征,从而加强此地的乡土景观特征。在任何陆地和水域的开发中,景观设计者得重点是放在要表达的内在效果上(场地所固有的。通过设计者对展示序列的加强、表达、创造,使观察者能够发现当地的正面特征,使之充分发挥令人愉悦的效应。

四、结语

所有的景观规划将寻求人和其生存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寻求人间天堂的创造。规划与毫无意义的模式和冷冰冰的形式无关,规划时一种人性的体验。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如果构思为和谐关系的图解,就会形成自己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就像鹦鹉螺壳一样有机;如果规划是成功的,它也会同样美丽。

很显然,本书在技术方面能给我们的规划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其对自然的理解,以及提出的规划体验和和谐规划思想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规划理念思想必将促进景观规划学科朝着更加科学健全的方向发展。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陈达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一、图书简介 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和实践手册。它是一本用简介明了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场地规划过程的一本书。它使我们理解自然石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向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此外,书中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划设计及工程规范、指标等,使该书不失为一部工程技术手册。总而言之,书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图书核心理念 2.1景观规划之于自然 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 作者分别对人、气候、土地、水、植物、地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出景观特征这一概念,提示我们在规划中应充分理解和挖掘并展示景观本身的特征,好的规划是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之上。 景观规划设计一个服务对象是人,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2.2景观规划之于体验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则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则理论。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2.3景观规划之于服务对象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篇一:《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读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

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 对于这门课: 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以前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灾难!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大的作用。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六条。 还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老师说的“美女一定要肠子通畅”,的确,最近几年感觉各种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频繁,排洪防洪对一块场地乃至一座城市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场地要进行标高,要考虑河道洪水位;对河流岸线进行整治,满足景观和使用要求。对于场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则“渗”、“蓄”、“收”、“排”。 在场地设计中,感觉平原是比较容易设计的。我家山东,地处平原地区,平时都不太会接触到像四川那样的山地丘陵的设计。可是上完课后,我发现,坡地丘陵山地的设计真的很复杂。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体现在对现有环境的利用,保留其独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挖平。丘陵山地必须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