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预浸料数据

合集下载

一文全面了解碳纤维预浸料

一文全面了解碳纤维预浸料

⼀⽂全⾯了解碳纤维预浸料东丽2017年初针对航空航天市场推出号称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新⼀代碳纤维预浸料,其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上⼀代产品均提升了30%。

该产品解决了长久以来⾼模量和⾼韧性不可得兼的技术难题,可以耐受温度极值(极⾼温和极低温),充分迎合了航空航天应⽤的技术需求和市场期待,在上述领域或将⼤有作为。

那么碳纤维预浸料究竟为何⽅神圣,待⼩编为⼤家慢慢道来。

•什么是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产⼯艺•碳纤维预浸料国内外发展现状•碳纤维预浸料未来发展趋势什么是碳纤维预浸料预浸料(Prepreg,PreimpregnatedMaterials),是把基体(Matrix)浸渍在强化纤维(Reinforced Fiber)中制成的预浸⽚材产品,是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

碳纤维预浸料是由增强体,如碳纤维纱、树脂基体、离型纸等材料,经过涂膜、热压、冷却、覆膜、卷取等⼯艺加⼯⽽成的复合材料,⼜名碳纤维预浸布。

性能特点•强度⾼、密度⼩:碳纤维预浸料的强度可以达到钢材的6-12倍,密度只有钢材四分之⼀•可塑性好:可根据模具形状做成任何形状,成型容易,便于加⼯•耐腐蚀,寿命长碳纤维预浸料种类碳纤维预浸料的种类有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及编织碳纤维预浸料,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在纤维⽅向有最⼤的强度,通常⽤于有不同⽅向组合的叠层板,⽽编织碳纤维预浸料具有不同的编织⽅式,其强度在两个⽅向约相等,可应⽤于不同的结构物。

应⽤领域⼴泛应⽤于钓具、运动器材、体育⽤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军事上⽤于制造⽕箭、导弹、卫星、雷达、防弹车、防弹⾐等重要军⼯产品。

碳纤维预浸料⽣产⼯艺碳纤维预浸料⽣产⼯艺流程•由纤维束拼成所需的含量及宽度,然后经纤维架将纤维均匀的分开,同时树脂加热后涂布在上下离型纸上。

•将纤维及涂布树脂的上下离型纸同时导⼊滚轮中,纤维位于上下离型纸之间,借由滚轮的压⼒将树脂均匀的散布于纤维之间。

•纤维含浸树脂后经过冷却或烘⼲,经捲取器捲取成捲轴状。

日本东邦特耐克斯公司研发的碳纤维预浸料与应用

日本东邦特耐克斯公司研发的碳纤维预浸料与应用

Zeus公司开发PEEK纤维Zeus公司(Orangeburg.S.C)于2009年1月12日宣布,该公司开发的PEEK(聚醚醚酮)纤维已成功进行商品化。

据该公司报道,目前可拉挤出单丝直径在0.07~1 mm(0.003~0.040 in)范围。

这种PEEK 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耗性、耐腐蚀性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与韧性。

在PEEK纤维用途方面,可制作辫带或制成其他形式应用。

PEEK在温度升高到248 ℃(480 °F)时,该产品可出现低烟气体,有很高的延长度,其结果会导致严重影响复原。

低热膨胀系数碳纤维工具系统英国先进复合材料集团(即A C G)和美国G r a f t e c h国际有限公司两单位进行合作,是一家制造石墨及碳纤维产品的公司,开发出A C G GRAFOAM FPA-20碳纤维泡沫塑料工具系统,这是一种低热膨胀系数、质量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工具材料。

据报导,这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2.3×10-6/℃。

据说,其耐热性超出复合材料加工过程的要求。

它还能用机器加工接近完成的尺寸,然后完全将其封入内部。

在A C G集团拥有所有权的专利中,允许用界面技术、一种工具层压板蒙皮、代表性的A C G集团的低温模制(LTM)。

ACG集团还报导,碳纤维泡沫塑料内在的热特性,允许把它用在来自该公司的中温(MTM)与高温(H T M)工具层压板范围。

一旦固化,运用一种二次机械加工操作,创造出最终工具外形,采用附加的后部层压板,更进一步用任何工具修饰完工。

随后,再机械加工。

可适合的成型工艺,包括带子铺放或丝束缠绕,不论在哪儿,质量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处理极大的工具时。

据报导,ACG集团主要为北美航空器制造厂商开发制造工具,加工复杂表面外形的部件,精度为±0.2 mm(0.008 in);加工不复杂表面外形的部件,精度为±0.1 mm(0.004 in)。

美国Cytec公司提出碳纤维扩产计划将延缓1年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Cytec工业公司(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森林公园)于2009年4月16日宣布,根据该公司第一季度结果,评审其资金收支预算计划,收入明显减少。

碳纤维预浸料2

碳纤维预浸料2

CPGH-P2 CARBON PREPREGTEXLINK Carbon Fiber Prepreg/TEXLINK碳纤维预浸布TEXLINK Carbon Fiber Prepreg Fabric is processed in the Prepreg Range, the resin system isPre-combined with fabric/fiber according to definite percentage to fulfill different Resin Process. Suitable for Thermosetting, T able Rolling and Press shaping Processing It is stronger then steel and lighter then General F .R.P Currently , and widely applied for Sport ware, Bicycle Parts, Robot Hand, Carbon Roller etcTEXLINK 碳纤维预浸布 是由预浸生产线对碳纤维或者碳纤维编织布进行加工的产品。

预先配方的树脂固化体系与纤维按特定的比例预先结合。

预浸布适合模压,卷制等成型工艺。

成品强度比湿法生产的复合材料强度更高,重量更轻。

目前广泛使用于运动器材,自行车配件, 机器人手臂,碳纤维滚筒, 钓鱼竿等产品。

z 关于碳纤维原料根据不同的要求,我们采用不同强度的碳纤维原料,这些原料大多来自日本TORAY , TENAX 以及台湾 TARIFIL 。

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我们采用标准模量的碳纤维(24T/mm²). 特别要求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中高模量(30T/mm²; 40T/mm²;46T/mm²)的碳纤维。

z Carbon Fiber Spec.:Normally , the Carbon Fiber are from T oray, T enax or T arifil, the standard modulus is 24T/mm². Also Higher modulus Carbon fiber (30T/mm²; 40T/mm²;46T/mm²)are available upon request.z关于固化体系:根据不同需要通常我们采用环氧固化体系,相关之DSC 图示如下:z Resin System: Normally, we are using Epoxy Resin System for Prepreg, the curing curve are as follows: z关于预浸料的使用: 1.当冰冻过后的预浸布要使用时,须从冰库拿出后在密封条件下解冻8小时2.使用时应不可折叠预浸布3.建议在温度25±3℃/湿度70%以下,无尘环境中使用。

预浸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

预浸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

第1期纤维复合材料㊀No.1㊀1092024年3月FIBER ㊀COMPOSITES ㊀Mar.2024预浸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李嘉媛,桂佳俊,张㊀娟(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1300)摘㊀要㊀核磁共振法作为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在预浸料生产过程中可用于对预浸料树脂含量进行快速㊁准确的检测,对预浸工艺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升产品整体质量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预浸料树脂含量测定方法为溶洗法㊂本文以溶洗法测试结果作为参考,与核磁法测得的树脂含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试预浸料树脂含量的可行性㊂关键词㊀复合材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溶洗法;质量提升Research 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estingMethod for Resin Content of PrepregLI Jiayuan,GUI Jiajun,ZHANG Juan(AVIC Composite Corporation Ltd.,Beijing 101300)ABSTRACT ㊀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thod is a new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which is used to detect the resin content of prepreg in a quick㊁accurate wa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repreg,and can adjust the prepreg process in tim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oducts.At present,the widely us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in content in prepreg is washing method.In this paper,the test results of washing method are used as the reference,and the resin content measured by nuclear magnetic method is analyzed,thereby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rinciple to measure the resin content of prepreg materials.KEYWORDS ㊀composite material;resin content;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washing method;quality improvement通讯作者:李嘉媛,本科,质量工程师㊂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复合材料测试领域㊂E -mail:185****0326@1㊀引言预浸料是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组合产物,是复合材料成型制件前的中间材料[1],其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㊂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对预浸料要求越来越多㊂树脂含量作为预浸料制造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指标是影响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性及制件性能㊁质量的关键特性参数[2]㊂在生产过程中预浸料的树脂含量控制是由预浸工艺决定的,因此树脂含量的在线监测是预浸料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复合材料成品在航空航天使用具有品控保证㊂目前如溶洗法㊁灼烧法等[3-5]传统的预浸料树脂含量测试过程耗时长,且存在化学溶剂污染,不纤维复合材料2024年㊀能及时反映出树脂含量分布情况㊂所以,需要一种新型检测技术用于实现预浸料生产过程中对树脂含量进行快速㊁准确的检测㊂核磁共振技术可在制造过程中对预浸料进行树脂含量测试,满足快速㊁简单㊁低耗㊁环保和降本增效的要求㊂因此,本研究主要目是利用核磁共振弛豫过程表征工业化生产过程并测定复合材料中树脂1H (氢原子核)含量,可对预浸料生产过程质控管理㊁在线检测技术升级换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㊂2㊀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现象是由原子核的磁特性和磁场间相互作用产生自旋运动引起的㊂均匀磁场B0中,氢原子核的自旋会出现两种状态:沿磁场方向自旋和沿磁场反方向自旋㊂即氢原子核同时向外磁场同向和反向分裂出两个能级㊂氢原子核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从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的过程称为驰豫[6],如图1所示㊂图1㊀氢原子核磁化向量M 在磁场中分布示意图由上述可知从激励状态回到平衡状态的过程就是弛豫过程㊂M 在弛豫过程中呈指数衰减,首点信号量的大小可以反映预浸料树脂1H (氢原子核)的含量㊂预浸料中增强材料部分不含有1H (氢原子核)相关组分,1H 核磁共振测试信号的主要来源是树脂(含氢高分子材料)㊂所以可以用首点信号量来表征预浸料中树脂的含量㊂3㊀实验原理3.1㊀核磁共振法标线建立原理核磁共振信号量与1H 及树脂质量关系如公式(1)所示M 0=K 1ˑN (H)=K 2ˑm(1)式中,M 0 核磁共振信号量,单位为a.u.;K 1㊁K 2 相关系数;N (H) 氢原子核的数量;m 树脂质量,单位为g㊂由公式(1)可知,核磁共振信号量与树脂质量成正比,氢原子核总数与树脂总质量成正比,不同种类的树脂方程中K2系数不同,需要建立不同的工作曲线㊂选取需要标定的预浸料样品后,通过树脂含量分析仪测得定标样品中所含树脂的核磁信号量㊂核磁共振法可原样测试,定标预浸料样品完成核磁共振法测试后,再根据溶洗法[2-3]测试定标预浸料样品树脂含量㊂根据公式(2)得到定标预浸料样品所含树脂质量,建立树脂质量与信号相关性标线,如图2所示㊂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核磁共振信号量与树脂质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M 0=km ʃb ,R 2>99.5㊂表明标样中树脂质量与核磁信号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如公式(2)所示㊂m =W 0ˑM(2)式中,m 树脂质量,单位为g;W 0 定标预浸料样品树脂含量㊂单位为%;M 定标预浸料样品单位面重,单位为g㊂图2㊀标线示意图3.2㊀核磁法测试结果原理设备通过测得预浸料所含树脂的核磁信号量,根据线性回归方程M 0=km ʃb 从而计算得到树脂质量m,从而自动计算出树脂含量Mr,如公式(3)所示㊂M r =mMᵡˑ100=(M 0ʃb)(K ˑMᵡ)ˑ100%(3)式中,Mr 预浸料树脂质量含量,单位为%;Mᵡ 待测预浸料质量,单位为g;11㊀1期预浸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4㊀溶洗法4.1㊀设备与实验材料分析(或电子)天平,量感0.001g,100mm ˑ100mm取样器,鼓风干燥箱,烧杯,玻璃棒,超声清洗仪㊂双马单向碳纤维预浸料,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㊂有机溶剂:二氯乙烷㊂4.2㊀实验步骤用取样器切取100mmˑ100mm的预浸料样品,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重量Q1㊂在盛有二氯乙烷的烧杯中放入样品将其完全浸泡后转入超声振动器,开启水浴加热和超声震荡清洗10min㊂期间用玻璃棒搅拌使样品与二氯乙烷充分接触㊂结束溶洗后将溶液倒出,再次倒入新的二氯乙烷,重复以上操作2次,使纤维不受损失㊂取叠好的铝盒称用分析天平称量重量Q0,将溶洗结束后的纤维带有铝盒的托盘静置10min,等待溶剂挥发后放入的(120ʃ5)ħ烘箱中干燥至少30min㊂取出铝盒冷却至室温后,用分析天平称量铝盒与纤维的重量Q2㊂5㊀核磁法5.1㊀实验设备与材料ResMR25树脂含量分析仪振分析仪(氢谱,共振频率21MHZ),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㊂直径25mm样品管㊁分析(或电子)天平,量感0.001g,100mmˑ100mm取样器,双马单向碳纤维预浸料,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㊂5.2㊀定标样品的制备用取样器切取100mmˑ100mm的预浸料样品㊂剪裁铺贴后保证整体样品可放置在有均匀效测试区内,如图3所示㊂铺贴时保证纤维方向一致,纤维方向角度偏差[7]小于ʃ2ʎ㊂5.3㊀待测样品的制备用取样器切取100mmˑ100mm的预浸料待测样㊂剪裁铺贴后保证整体样品可放置在均匀测试区内,如图3所示㊂铺贴时保证纤维方向一致,纤维方向角度偏差[6]小于ʃ2ʎ㊂图3㊀放样装置内部示意图5.4㊀标线的建立根据3.1步骤,将七个定标预浸料样品称重后依次放入树脂含量分析仪测得所含树脂的核磁信号量,之后根据溶洗法得到定标预浸料样品树脂含量,带入公式(2)得到定标预浸料样品所含树脂质量㊂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核磁共振信号量与树脂质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5096.8X+17.392,R2=0.9959㊂定标表样品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标定曲线如图4所示㊂表1㊀预浸料定标样品数据序号样品质量/g树脂含量/%树脂质量/g核磁信号量线性相关1 1.75226.70.4672432.128ɿ2 2.03835.50.7233706.887ɿ3 2.32239.70.9224680.717ɿ4 1.92333.20.6383225.519ɿ5 2.16138.50.8324375.155ɿ6 2.20030.50.7924036.737ɿ7 1.968360.5993096.496ɿ5.5㊀测试取预浸料待测样品,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重量Mᵡ,装入试管放入树脂含量分析仪中,选择上述标线,输入重量Mᵡ,得到信号量A㊂111纤维复合材料2024年㊀图4㊀树脂与核磁信号量标定曲线6㊀计算溶洗法预浸料数值含量计算结果如公式(4)所示㊂M r=(Q1-(Q2-Q0)Q1)ˑ100%(4)核磁法预浸料数值含量计算结果如公式(5)所示㊂M r=(A-17.3925096.8ˑMᵡ)ˑ100%(5) 7㊀测试结果与分析讨论用两种不同测试方法同时检测了三批次稳定生产的预浸料树脂含量㊂为评价核磁共振法测试树脂含量实验的准确性,以溶洗法测试的树脂含量结果作为参考㊂因核磁法可无损检测树脂含量,在实验时由实验人员先进行核磁法检测后再将完好样品用溶洗法检测树脂含量㊂以下测试结果均来自同一样品,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后续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溶洗法和核磁法测试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㊂表2㊀核磁方法结果与溶洗法树脂含量对比批次/序号样品质量/g树脂含量/%核磁法溶洗法1-1 1.97632.733.1 1-2 1.99733.133.2 1-3 1.99532.532.5 1-4 2.00032.331.9 1-5 2.03532.933.3 1-6 1.99233.133.7 2-1 1.92732.833.3 2-2 1.96433.534.0批次/序号样品质量/g树脂含量/%核磁法溶洗法2-3 1.97431.832.22-4 1.92731.932.32-5 1.96432.432.92-6 1.97430.931.03-1 1.99732.232.73-2 2.03534.133.93-3 2.02432.933.13-4 1.99233.433.73-5 1.98633.432.93-6 1.99932.332.3平均值/%32.632.8标准差/%0.7420.767离散系数/% 2.2 2.3每批次测试时长/min5-1050-607.1㊀双样本t检验与等方差检验分析双样本t检验与等方差检验用于比较两组样本数据均值和方差之间的差异㊂双样本t检验㊁等方差检验时会得到P值(概率值),是可证明假设成立的标准[8]㊂因计算过程相对复杂,常用minitab 等计算工具算计直接求得结果㊂本文假设核磁法与溶洗法测得的树脂含量结果在均值上无差异,以P值为0.05作为标准检验㊂当Pȡ0.05,说明两组样本数据均值统计意义上可比;反之,两组样本数据均值统计意义上有显著差异㊂对核磁法和超声溶洗法两种测试方法测得的树脂含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如表3所示㊂表3㊀核磁法和超声溶洗法测得的树脂含量双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方法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溶洗法1832.80.767核磁法1832.60.742P=0.407ȡ0.05两组数据平均值分别为32.8%㊁32.6%,标准差分别为0.767%㊁0.742%,平均值及标准差差异较小㊂双样本t检验结果P值为0.407>0.05,说明核磁法和溶洗法两种测试方检测的树脂含量均值211㊀1期预浸料树脂含量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不存在统计上的差异㊂本文假设核磁法与溶洗法测得的树脂含量结果在方差上无差异,以P 值为0.05作为标准检验㊂当Pȡ0.05,说明两组样本数据方差统计意义上可比;反之,两组样本数据方差统计意义上有显著差异㊂用统计方法等方差检验[8]对核磁法和溶洗法两种方法测得的树脂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㊂P 为0.889>0.05,说明核磁法和溶洗法两种方法检测的树脂含量方差不存在统计上㊂图5㊀核磁法和溶洗法两种方法测得的树脂含量等方差检验分布图8㊀结论与展望(1)核磁共振法测试结果相对稳定,批次间稳定性较好㊂与溶洗法测得的树脂含量结果在均值和方差在统计上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种树脂含量测试在方法无差异㊂(2)相比溶洗法而言,核磁共振法检测预浸料树脂含量用时更短且步骤较为简单㊂核磁法是一种快速㊁环保测定预浸料树脂含量的技术手段㊂(3)核磁法在航空领域内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满足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了质量控制的需求,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㊂(4)核磁法作为二次方法,需要一组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建立标准曲线,即可对同类产品进行测量,其准确性依赖于标准样品树脂含量的准确性㊂实验过程中发现样品的温度㊁水分㊁和放置方式等因素会对测试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后续将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㊂参考文献[1]王春影.环氧类预浸料铺层低温固化产品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9.[2]徐燕,李炜.预浸料的质量控制[J].材料导报,2013(15):67-69.[3]孙远军,王宝瑞,丁新静,等.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树脂含量的测定:GB /T 32788.5-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4]刘宝峰,刘兰凤,王京城,等.复合材料预浸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树脂含量的测定:HB7736.5-2004[S].北京: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2004.[5]张淑萍,田晶,魏禧龙,等.预浸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JC /T 780-2004[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6]郝良鹏,邢燕侠,柴颂刚,等.LF -NMR 技术在热固性树脂分散体中的应用研究[7]彭志最㊁叶宏军㊁翟全胜,等.复合材料航空质件工艺质量控制HB 5342-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8]马逢时,马逢时,周暐,等.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11。

碳纤维预浸料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_尚武林

碳纤维预浸料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_尚武林
真空行星搅拌机,江门坚美实业有限公司, 2 L。EGM65 型三辊研磨机,上海易勒机电设备有 限公司。TY8000 型全电脑伺服控制万能试验机, 江苏天源试验机械有限公司。CRY-1P 型差热分析 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NDJ-8S 型数字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 in China
表 1 给出了不同 DICY 含量时环氧树脂体系在 70 ℃下的黏度值。由测试数据可见:在 DICY 含量 小于 50 g 时,黏度值随着 DICY 含量的增加而增 大。这是由于固化剂 DICY 是以固体形式存在于环 氧树脂体系中的,在不考虑化学反应的情况下, DICY 充当了固体填料的作用,而固体填料有对环 氧树脂增稠的作用 [10]。当 DICY 含量继续增大,黏 度值出现波动,而非继续增大,这可能是由于 DICY 相对变化量越来越小不足以引起黏度的较大 变化。由总体数据可计算出添加 DICY 后黏度最大 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只有 4.25 Pa·s,同时也说明在
DSC 分 析 : 以 5 ℃ /min 的 升 温 速 率 , 采 用 DRY-1P 型差热分析仪分别测试不同固化剂含量时 树脂体系的放热曲线。
力学性能测试:根据 GB/T 2567—2008 的要求 分别制备环氧树脂的弯曲及拉伸浇注样条,再按 10 mm/min 的加载速度分别测试固化后树脂样条的 弯曲及拉伸性能。树脂浇注样条的成型工艺是首先 在 120 ℃ 下 固 化 60 min, 再 在 150 ℃ 下 后 固 化 90 min,成型过程中要求树脂中不能有气泡存在。
DSC 数据。当 DICY 含量较少时,随着 DICY 含量 的增加,Tpeak 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各种配 方的 DCMU 添加量是一样的,随着 DICY 含量的增 大,此时所引起的 DCMU/DICY 比例减少量相对较 大造成的;当 DICY 含量增大到一定值后,这时由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 (1)1.4推荐方案与结论 (2)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11)2.1企业概况 (11)2.2项目提出的背景 (11)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17)3.1原材料生产情况 (17)3.2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 (17)3.3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9)3.4供需平衡分析 (19)3.5供给分析 (20)3.6产品价格分析 (21)3.7进出口状况 (22)3.8销售渠道分析 (23)3.9用户分析 (27)第四章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29)4.1生产规模 (29)4.2产品方案 (29)第五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2)5.1建设地址 (32)5.2建设条件 (32)5.3厂址评述 (38)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39)6.1设计原则 (39)6.2项目组成 (39)6.3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39)6.4总图运输 (44)6.5建筑工程 (47)6.6给排水 (50)6.7供电 (51)6.8供热、通风与制冷 (54)6.9通信 (55)第七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56)7.1原辅材料供应 (56)7.2燃料及动力供应 (56)第八章环境保护 (58)8.1编制依据与范围 (58)8.2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 (59)8.3环保机构设置 (60)8.4绿化 (61)8.5环境影响评价 (61)第九章节能方案 (63)9.1编制依据及设计规范 (63)9.2项目能源消耗指标分析 (66)9.3项目能源供应状况 (66)9.4项目节能措施 (66)9.5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 (70)9.6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 (71)9.8节能管理 (75)9.9节能结论 (76)第十章消防 (77)10.1编制依据 (77)10.2工程概述 (77)10.3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 (78)10.4消防措施 (78)10.5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 (81)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 (82)11.1编制依据 (82)11.2采用标准 (83)11.3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4)11.4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86)11.5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89)11.6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90)11.7预期效果及评价 (90)第十二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91)12.1企业组织 (91)12.2劳动定员 (91)12.3人员来源及培训 (91)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96)13.1项目实施计划建议 (96)13.2项目实施计划 (96)13.3项目达产计划 (96)13.4工程管理 (96)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8)14.1投资估算 (98)14.2资金筹措 (101)第十五章财务评价 (103)15.1评价说明 (103)15.2总成本费用估算 (103)15.4盈利能力分析 (106)15.5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07)15.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7)15.7不确定因素分析 (107)15.8评价结论 (109)附录一、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4-1)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14-2)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4-3)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5-1)5.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15-1-1)6.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15-1-2)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5-1-3)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15-1-4)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5-1-5)10.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5-2)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5-3)1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5-4)13.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5-5)15.资产负债表(附表15-6)16.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5-7)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1.1.2 承办单位**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法定地址:1.1.3 项目主管单位**县发改局1.1.4 项目建设地点**省**市**县**创业园1.1.5 报告编制单位资格等级: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工咨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碳纤维预浸料是一种在航空领域广泛应用的先进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

为了确保预浸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鉴定。

本文旨在探讨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的重要性,介绍其特点和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科学的鉴定程序和步骤,可以有效提高航空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展示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介绍碳纤维预浸料的特点,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等。

随后,我们将探讨碳纤维预浸料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等方面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探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的重要性,探讨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从鉴定程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制定鉴定程序的必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鉴定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样品检测、数据分析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探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技术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述说,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其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鉴定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的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航空工业的要求。

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是一种关键的材料,用于制造航空器的结构部件,如机翼、机身和尾翼等。

因此,对碳纤维预浸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准确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鉴定程序,可以确保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的质量可控,并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同时,鉴定程序的建立还可以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推动碳纤维预浸料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

总之,本文旨在探讨航空用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方法,以确保碳纤维预浸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航空工业的要求。

碳纤维预浸料的制作工艺

碳纤维预浸料的制作工艺

碳纤维预浸料的制作工艺什么是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指的是一种将碳纤维与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混合后,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反应,使碳纤维得到涂层覆盖后获得的一种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制作工艺基础材料的准备制作碳纤维预浸料的第一步是准备基础材料。

碳纤维通常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

预浸料的树脂通常采用环氧或苯丙烯腈(PAN)。

预浸料的制备在制备碳纤维预浸料之前,需要将树脂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成为粘稠状。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作预热。

预热温度通常在70-80℃之间。

在树脂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确保混合物均匀混合。

接下来,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完全浸泡在树脂中,使其受到覆盖并充分浸渍。

碳纤维通常需要在树脂中浸泡30-60分钟。

碳纤维预浸料的成型在成型之前,需要先将碳纤维预浸料挤压,以去除多余的树脂。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挤压。

挤压过程需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预浸料中的树脂可以完全流失。

接下来,预浸料进入成型机。

成型机通常有两种类型:热压成型机和热固成型机。

在热压成型机中,预浸料通常需要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

而在热固成型机中,预浸料通常需要在烤箱中加热,以使其固化。

最终,成型后的碳纤维预浸料可以进行尺寸检测、重量检测和质量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合格,则可以进一步使用。

拓展应用碳纤维预浸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刚度和轻质化特性。

因此,它通常用于高端领域,如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预浸料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轻质化的机翼、蒙皮和螺旋桨等部件。

而在汽车行业,碳纤维预浸料则通常用于制造车身、引擎盖和车轮等零部件。

此外,碳纤维预浸料还广泛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如制作假肢等。

由于碳纤维预浸料的轻质化特性,制作出来的假肢更加轻便、舒适。

总之,碳纤维预浸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