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优质课纪实文本

家长学校优质课纪实文本
家长学校优质课纪实文本

家长学校优质课纪实文本――成为“好父母”的四个必经阶段

成为“好父母”的四个必经阶段教学设计

教育目标:1、让父母了解现在的四种状态。

2、让家长把握成为“好父母”的四个必经阶段。教学重点1 把我好四个必经阶段。教材内容:任何一个人,养成一项能力,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无意识的无能,即:不知道自己不行;2、有意识的无能,即:知道自己不行;

3、有意识的有能,即:知道自己行;

4、无意识的有能,即:不知道自己行。

教学时间:一课时(40 分钟)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教材情景创设:为人父母,是一项艰难的职业。

怎样做好父母,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也许我们现

在做的不够好,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理智地分析一下,怎样循序渐进地成为“好父母”。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生活学习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

中爸爸的做法和

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孩子正面引导。最后, 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利用白板来展示内容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

首先帮我们分析你是哪种父母,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第一种,不用点化,本来就是好父母。

第二种,通过学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并且积极地改善。

第三种,道理都懂,明知该怎么做,就是做不到!

第四种,执迷不悟,父母从不觉得自己有错,都是孩子的错。

(四)提出四个阶段,成为好父母。

师:任何一个人,养成一项能力,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即:不知道自己不行;有意识的无能,即:知道自己

不行;有意识的有能,即:知道自己行;无意识的有能,即: 不知道自

己行。

第一个阶段,行为脱离意识,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行。

第二个阶段,醒悟,有意识了,引起主观的注意,知道自己不行。

第三个阶段,通过改善,取得了进步,知道自己行。

第四个阶段,把能力变成一种“习惯”,不知道自己行。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五)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制定出成为好父母的计划。

(六)总结

习惯成自然,如果把对待孩子的良好态度和方式,变成一种习惯,

那么,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没有那些复杂的情绪:纠结、焦虑、郁闷、抓

狂、发飙,, 成为“好父母”不容易,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行动。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别着急,慢慢来!

(七)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就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成为“好父母”的四个必经阶段

为人父母,是一项艰难的职业。

怎样做好父母,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也许我们现在做的不够好,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理智地分析一下,怎样循序渐进地成为

“好父母”。

每个父母现在的状态,可以分为这样四种。

第一种,不用点化,本来就是好父母。

因为父母自己在生活中怎样做,直接把那些观念和行动带到育儿中来。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爸爸,你就是什么样的妈妈。比如,平日生活中就善于反思,所以育儿时也能努力寻找自己的原因;比如,平日人际交往时就善于换位思考,所以育儿时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平日里不抱怨不指责,所以育儿时也不会乱给孩子添一些不良的标签;比如,平日里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想办法解决,所以育儿时也不容易焦虑和愤怒,总是积极地解决问题;等等。

当然,这里我说的“好父母”,不一定是多么优秀的父母,不一定是多么成功的父母,不一定培养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多么卓越的孩子。“好”的意思,是既能帮助孩子成长、又有利于自己成长。改变我再写一篇《优秀父母、成功父母和好父母》。

第二种,通过学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并且积极地改善。

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现在开

始思考,慢慢地积累育儿知识,改变自己的态度,控制脾气,增加

耐心。而且,在育儿过程中的改变,不仅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

的关系,更影响到父母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比如,与人交往时更

加通情达理,发生冲突时更加心平气和。这种情况,可以说父母

从孩子身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第三种,道理都懂,明知该怎么做,就是做不到!估计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状态:“嗯,专家说的理论都对,书上讲的方法也都很好,可是,换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一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我就上火,我就控制不住脾气,我没辙,我就是忍不住要打、要骂,, ”

在很多博文中我都解释过孩子的成长规律,父母之所以发脾气,除了要修身养性之外,也是因为不“懂”孩子,是因为错误认知的问题!只有改变了认知,才能改变心态,进而去调节情绪。

第四种,执迷不悟,父母从不觉得自己有错,都是孩子的错。比如有位妈妈,认为孩子攻击性太强,结果就以暴制暴,还美其名曰“一物降一物”;还有些父母居高临下“仗势欺人”,骨子里就认为:老子有打孩子的权利。我每次看到孩子被迫屈服的眼神、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都是万分痛心的。

以上四种父母,你属于哪一种?任何一个人,养成一项能力,要经

历以下四个阶段:

1、无意识的无能,即:不知道自己不行;

2、有意识的无能,即:知道自己不行;

3、有意识的有能,即:知道自己行;

4、无意识的有能,即:不知道自己行。第一个阶段,行为脱离意识,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行。放到育儿中来看,就是说:父母没有意识到我有错、不明白自己对待孩子的哪些方面的做法不对、或者不合适。比如,很多父母都打过孩子,却不认为体罚有什么不妥;比如,有些父母粗鲁地当众呵斥孩子不懂礼貌,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的这种行为也是不礼貌的;等等。

每个人都是从第一步出发的,这是起点,所以,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只要你愿意循序渐进地往前走,相信一定有美好的前景。

第二个阶段,醒悟,有意识了,引起主观的注意,知道自己不行。

这是很多妈妈在与我交流时的状态:“笑妈,我现在很自责。“我很后悔昨天对儿子的做法。”“我昨天,, 我现在感到很惭愧。我很理解朋友们的心情,我也经常自责,并进一步反省,咱们一起努力改善。自责,就是进步的开始啊!

比如,笑笑出现了“输不起”的状态,我就意识到自己平时可能无意中让他产生了一种“必须赢”的思想;比如,笑笑因为挨了老师的批,而哭着不愿去幼儿园,我就反思自己平时给予孩子的赞扬是否过度、是否合理;等等。

第三个阶段,通过改善,取得了进步,知道自己行。

这个过程是最振奋人心的,最有成就感的。比如,以前孩子一出门

穿衣服就喊“不”就哭闹,现在父母改变了观念,知道叛逆是独立

的标志,于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立刻乖巧又能干;比如,以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因为父母常常打断孩子专注的工作,现在父

母每次说话前都会先观察孩子在做什么,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

于是孩子变得做事很投入;比如,以前孩子走到哪儿都抱着一个

奶瓶,极度缺乏安全感,现在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