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其发生原因

合集下载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是在地下进行的复杂和危险的作业,难免会发生事故。

事故分析和安全对策分析是提高钻井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钻井工程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钻井工程中常见的事故有机械事故、化学事故、人员意外事故等。

机械事故是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磨损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如井口设备失控、井口爆炸等。

化学事故是因在钻井液中使用的化学物质溢漏、泄漏等导致的事故,如有毒气体泄漏、化学品中毒等。

人员意外事故是因工人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如高处坠落、触电等。

通过对事故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来确保钻井工程的安全。

针对机械事故,应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还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重视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

对于化学事故,应使用符合标准的钻井液,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液体中毒性检测和处理。

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化学品使用的安全意识。

针对人员意外事故,应加强现场作业的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加强工地安全设施建设,如安全围网、防护栏杆等,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

钻井工程中还应加强事故紧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人,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加强对工地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钻井作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不仅会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产损失。

钻井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分析和安全对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钻井工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1. 井口事故井口事故是指发生在井口附近的事故,例如井口火灾、高压气体喷射等。

井口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当操作、设备故障、防范措施不力等。

3. 钻井液泄漏钻井液泄漏是指钻井液从井口、管道或设备中泄漏出来,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钻井液泄漏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泄漏、搅拌不当、压力过高等。

4. 钻柱事故钻柱事故是指钻柱受力过大、断裂或扭曲等情况。

钻柱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负荷超负荷、设备老化、工艺不当等。

5. 鼓风机事故鼓风机事故是指钻井现场使用的鼓风机发生故障或意外情况,例如鼓风机爆炸、风机叶轮断裂等。

鼓风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过载运行等。

以上只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几种事故类型,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类型的事故,每一种事故都可能对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对钻井工程中的各类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二、安全对策分析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钻井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只有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钻井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来保障安全。

井口附近的作业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控,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靠近;钻井液的配制和搅拌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禁止随意更改等。

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钻井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其发生原因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其发生原因

试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其发生原因关键词:钻井工程常见事故成因处理方法钻井工程是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决定石油开采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技术。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系数高,常常导致事故频发,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常见事故处理原则油田钻井工程参与的人员多、设备多,投入的成本高,如果发生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就会导致井毁人亡。

因此,在钻井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1.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遵循安全第一原则是钻井施工的第一要务。

一是做好钻井前的安全预防分析。

在进行钻井施工前,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井下情况,多层面、多角度考虑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问题及原因。

二是拟定安全施工方案。

根据情况分析,有针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拟定安全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钻井施工工艺,安排科学的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尽可能地做实做细安全防范工作,将钻井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落实安全应急预案。

制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事故处理演练。

一旦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援组、现场处理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各个应急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位,快速动作,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伤员急救、现场控制等工作,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2.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在进行事故处理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事故处理的结果。

故此,钻井事故处理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在处理时,必须根据钻井现场相关资料做好科学分析,快速判断井下情况,以便立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

应急领导小组对井下救援应快速绘制草图,并讨论通过事故处理方案。

3.遵循快速便捷原则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拟定事故处理方案,各事故处理小组立即就位,迅速处理事故,严防因为时间延误而错过最佳救援处理时间。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钻井过程涉及到各种材料和设备,而且操作环境复杂,因此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这些事故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钻井工程的进展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钻井工程常见事故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钻井工程常见事故1. 井眼塌陷井眼塌陷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危险事件之一。

当在井下钻进过程中,井眼壁面土层不稳定,或者受到地质构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井眼塌陷。

井眼塌陷不仅会影响钻井进度,而且还会导致管柱卡钻或者弯曲,甚至损坏钻头和工具。

2. 井口事故井口是钻井工程中的重要部位,也是事故高发区域。

井口事故包括井口喷漏、井口火灾、井口爆炸等。

这些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3. 钻具卡钻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或者操作不当,钻具往往会发生卡钻现象,这会导致钻具受损,再生水泥浆损坏等问题。

4. 钻井液泄漏钻井液泄漏是钻井工程中的常见事故之一。

钻井液是维持井眼稳定和冷却钻头的重要材料,一旦发生泄漏,不但会影响钻井进度,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处理对策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提前做好地质勘探,对地层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工艺。

出现井眼塌陷情况时,需要及时停止钻井,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并配合钻井液的调配,以稳定井眼。

加强对井口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井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作业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井口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对于井口安全防护设施和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施完好。

在钻具出现卡钻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下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卡措施,并研究分析卡钻原因,加强操作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钻井液泄漏应急预案,对泄漏进行封堵和清除处理,防止泄漏造成的次生污染。

可以采用环保型的钻井液,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为了降低发生钻井事故的概率,可以加强钻井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钻井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核心环节,但由于诸多原因,常常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和职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人身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钻井工程常见事故,本文将从常见事故和处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1.漏水事故漏水事故是指钻井过程中地下水从井孔破漏,并进入油田工区的事故。

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井下设备安装不当,孔壁缺陷等导致井眼水压力过大。

此外,地下流水强度过大也是漏水事故的原因之一。

2.井喷事故井喷事故是指钻井过程中,井眼内油、气等流体受到过大压力,喷出井面并引发安全事故。

井喷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钻井过程中遇到高渗透率、高压力层和井壁等方面的变化、井深太浅、井眼的孔径上下不同、井深和径向等的问题都可能引发井喷事故。

3.井口倾斜事故井口倾斜事故是指钻井作业中井口倾斜或者产生裂缝,导致井口失稳或者垮塌的事故。

这种事故通常是由于井口灾害、地震等因素导致的。

此外,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护壁结构不良等也是造成井口倾斜事故的原因之一。

首要的处理措施是要在井口立即建起保护沉降孔盖板和使用密封装置,并立即停止井下作业。

在查明漏点位置后,要采取相应措施修补漏点。

另外,要定期保养井口截污缸,以确保走漏污水能被及时收集和处理。

井喷事故发生后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堵井防喷。

同时,为了防止事故扩散,应对现场人员实行疏散,对井場周围区域实行封闭隔离,并采取吸油、压污治理等措施。

同时,要彻底排除事故原因,完善井控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井口倾斜事故的处理,可以首先通过强化井壁支护或筑堤、堵漏修井等方式加以防止。

同时,可以采取绕孔斜钻、射孔、长杆减振等方式来纠正井口错误位置,确保井口的稳定。

此外,要及时汇报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工作,并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结语钻井工程事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针对常见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认真制订相应的处理对策,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实行严格的作业规范和标准,以确保钻井工程安全和稳定。

常见钻井事故及预防措施

常见钻井事故及预防措施

常见钻井事故及预防措施一、常见的钻井事故钻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井下工程事故主要有:钻头事故(断刮刀片、掉牙轮和掉钻头等)、钻具事故钻具刺坏、断钻具等)、套管事故(卡套管、断套管等)、井下落物事故(小工具等落入井内)、卡钻事故(钻具在井内不能上下活动或转动)、测井事故(测井电缆遇卡、遇阻或测井仪器落井等)、注水泥事故(固井时水泥浆在钻具内未替出、水泥浆返高不够,或将水泥浆全部替出环形空间等)和井喷失控事故(不能人为控制的钻井井喷)等。

二、钻井事故发生的原因1)地质因素钻井的对象是地层,而地层结构有硬有软,压力系统有高有低,孔隙有大有小,如果对这些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就难免要发生难以预料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设计井的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及一些特殊地层(盐膏、软泥岩)的蠕变应力,作为井身结构和钻井液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般地说,在同一个裸眼井段内不能让喷、漏层同时存在,不能让蠕变层与漏层同时存在。

如果在井身结构上无法实现上述要求,而且高压层和蠕变层在漏层的下部,那就应对漏层进行预处理,不能盲目向深部钻进。

如果高压层或蠕变层下部有低压层或漏失层,那就只好把高压层或蠕变层用套管封掉。

其次,对一些特殊地层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蠕变的盐岩层、膏盐层、富含水的软泥岩层、吸水膨胀的泥岩层、裂缝发育容易坍塌剥落的泥岩层、煤层及某些火成岩侵入层都应有较详细的了解,因为这些地层是造成井下复杂的主要原因。

同时对一些地质现象如断层、裂缝、溶洞、特高渗透层的位置及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存在和含量也应有所了解。

以上这些资料对打成一口井来说至关重要。

但地质部门所提供的比较详细的资料是油气层资料,而对工程上所需要的重要资料则提供不多,或不够详细,甚至有些数据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即使是已经开发的油田,由于注水开发的结果,地下的压力系统变化很大,也很难以邻井的资料作为主要依据。

这就使钻井过程往往不得不打遭遇战,因而复杂情且况屡屡发生。

常见钻井事故及处理措施

常见钻井事故及处理措施

第九章
井队安全生产常识
• 第九 章 井队安全生产常识 • 一、安全用电知识 •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所造成的伤害,主要 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组织 破坏,乃至死亡。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 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的金属微 粒渗入皮肤等。 • 机房、钻台和泵房用的工作灯一般采用安全电 压。安全电压是指对地电压低于40伏。我国通 常采用36伏、24伏、12伏为安全电压。 • 触电一般有四种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及接触电压触电。
• 1)粘卡的原因 • 与泥饼摩阻系数、钻井液密度及钻具与 井壁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 2)粘卡的现象 • 钻具上提下放困难,且活动钻具的范围 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小;不能转动; 能开泵循环且泵压正常稳定。
• 3)处理:粘卡初期,即还未彻底卡死的 情况下,应保持循环,在允许范围内活 动钻具,以下砸为主,反复数次,以求 解卡。若钻具已被卡死则采取浴井解卡。 浴井解卡是把解卡剂泵入井内,使其返 到卡点部位浸泡、减小滤饼摩阻系数, 边泡边活动钻具而解卡的有效方法。采 取浴井解卡时要准确计算卡点的位置、 计算解卡剂的用量,最后注解卡剂。若 浴井解卡不成功,可采取其它解卡方法, 如爆炸松扣、套铣、倒扣等。
– 2)键槽卡钻的现象 – 卡钻前钻杆接头偏磨厉害,下钻不遇阻,钻 进也正常,但起钻到井眼急弯处常遇卡,并 随井深增加而逐渐严重;能下放而不能上提; 能循环而泵压不升高,不憋泵。卡死后钻具 转不动,提放不动,但循环正常。 – 3)当井眼有键槽遇卡起不出钻具时,可稍 提拉力转动钻具,使钻柱产生扭转震动而跳 出键槽,或者采用倒划眼方法破坏键槽。若 已被卡死,可采取震击解卡、用扩大器破坏 键槽、套铣倒扣等方法处理。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

钻井工程中的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钻井工程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而在钻井工程中,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对钻井工程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故分析1. 井漏事故井漏是指钻井过程中地下水、油、气等介质通过钻井壁进入井内,导致井筒周围的地下水位上升,最终导致井眼崩塌或井壁破损等严重后果。

井漏的主要原因是井壁完整性不足,地层条件复杂等。

井喷是指在钻井作业中,地层中的高压含气液体突然从井眼中喷出,对井口设备和作业人员造成威胁的现象。

井喷的发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地层中含气层压力高,井筒封堵不严;二是未能及时排净井液中携带的气体。

压井是指在钻井作业中,为了克服地层的高压或井眼的井漏而采取的一种控制井眼压力的过程。

而在压井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技术设备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压井事故。

二、安全对策分析1. 加强监测技术钻井作业中,要根据地层条件以及井眼形势,选择适当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及时发现井漏、井喷等事故隐患,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提高人员技术素质钻井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要求作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钻井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3. 完善应急预案钻井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

做好各种应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4. 强化安全监管钻井作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要加强对钻井作业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作业程序都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5. 加强信息共享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让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都了解项目情况和安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6. 健全安全文化通过不断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其发生原因
关键词:钻井工程常见事故成因处理方法
钻井工程是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决定石油开采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技术。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系数高,常常导致事故频发,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常见事故处理原则
油田钻井工程参与的人员多、设备多,投入的成本高,如果发生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就会导致井毁人亡。

因此,在钻井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1.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遵循安全第一原则是钻井施工的第一要务。

一是做好钻井前的安全预防分析。

在进行钻井施工前,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井下情况,多层面、多角度考虑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问题及原因。

二是拟定安全施工方案。

根据情况分析,有针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拟定安全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钻井施工工艺,安排科学的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尽可能地做实做细安全防范工作,将钻井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落实安全应急预案。

制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事故处理演练。

一旦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援组、现场处理组、联
络组、后勤保障组等各个应急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位,快速动作,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伤员急救、现场控制等工作,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2.遵循科学合理原则
在进行事故处理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事故处理的结果。

故此,钻井事故处理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在处理时,必须根据钻井现场相关资料做好科学分析,快速判断井下情况,以便立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

应急领导小组对井下救援应快速绘制草图,并讨论通过事故处理方案。

3.遵循快速便捷原则
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拟定事故处理方案,各事故处理小组立即就位,迅速处理事故,严防因为时间延误而错过最佳救援处理时间。

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亲临现场,统一协调指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确保整个处理快速有序进行,抢抓救援的黄金时间,将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遵循节约成本原则
一是全面分析事故性质、器材供应、技术手段等情况,对所需费用、时间进行综合考虑。

二是分析对比处理方案。

对多个善后处理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经济性价比最好的方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能否采用添井侧钻或另选井位重钻的方式。

不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投入成本[1]。

二、钻井工程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1.地质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钻井施工时,不同的地质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困难。

不同的地质构造,其稳定性就不相同。

还有复杂的压力系统及多变地层岩性,都会使井下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一旦出现地质坍塌等问题,就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破坏钻井作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井下情况的复杂性,这是毋庸置疑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如果对地质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2]。

2.钻井工程自身因素
一是钻井工程自身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它所处的施工环境在井下,情况复杂,过程管理难以到位。

有的从业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或是对钻井安全重视不够,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灾难。

有的从业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违章操作或铤而走险,都会增加钻井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职业素质不高。

有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或是安全施工意识不强,也会引发事故。

遇到问题缺乏冷静的头脑,喜欢冲动做出盲目的决断,都会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常见事故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卡钻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进时,钻柱被卡住,导致无法转动。

一旦遇到卡钻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一是确保钻井液循环,保证井
筒通畅无阻。

在发生卡钻事故后,如果发现环空、水眼被堵塞,就会导致无法正常的循环,从而容易引起爆炸松扣的发生,甚至引发井塌事故,造成卡钻事故进一步扩大、恶化。

因此,必须确保钻井液正常循环及井筒通畅。

二是尽量完整地保护钻柱。

在发生卡钻后,在采用提拉、扭转钻柱的过程中,尽量不超过最大拉伸负荷或不超过扭转圈数限制,一旦拉断或扭断钻杆,则会大大增加打捞难度。

从当前来看,主要采用的是倒扣切割或震击解卡类的工具。

2.井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井作业中,常常会发生水泥浆液、钻井液等渗入地层的井漏现象。

导致井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当钻井液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就会使地层产生破裂引发井漏。

在井漏事故发生后,就会导致钻井液池面大大下降,从而使钻井液循环返回量减少。

如果井漏情况十分严重,就可能使钻井液无法循环,从而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

针对井漏事故,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起钻静置;二是对钻井液性能进行改良;三是及时利用水泥浆、凝胶及复合方法进行堵漏。

3.井喷事故及钻具断落等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一是井喷事故。

在进行钻井作用时,可能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地层流体流进井筒,井内钻井液就会时断时续或是快速连续地喷出,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井喷现象。

一旦发生井喷,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资源浪费,并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全井报废及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安全事故。

造成井喷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地质情况特别是地层压力的准确了解及把握,或钻井
液压力降低等。

在井喷事故发生时,必须根据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采用地面灭火压井措施或是打定向救援井压井等。

二是如果遇到钻具断落及其他落物事故,可以采用打捞工具打捞[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钻井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钻井过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风险系数高,造成的损失大。

因此,作为油田钻井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事故预防措施,形成事故处理应急长效机制。

在处理钻井事故的时候,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具体实情,切不可根据主观臆断而盲目决断,严格遵循安全、科学、快捷、经济的原则进行处理,将钻井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事故处理妥当,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照阳.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250.
[2]屈正斌.浅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机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
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1:76.
[3]高藏英.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j].地质装备,2009,03:32-34.
作者简介:谢现利(1970-)男,汉,河南清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钻探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