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多为杂食性,于浅滩和水中觅食。 口器:一对大颚、两对小颚,以及一对上唇和下唇。大颚为咀嚼器官,用以
切碎食物;小颚辅助大颚以咀嚼、抱握或传递食物。 • 前肠:口位于两大颚之间,食道呈短管状。胃紧接食道,分为前部的贲门胃 和后部的幽门胃。贲门胃有胃磨,能磨碎食物。幽门胃内布满刚毛,以阻挡稍 大食物颗粒进入中肠。 • 中肠两侧着生有管状的盲管或囊状的盲囊,以分泌消化液及吸收或储存营养 物。盲管因不同种类又称为消化腺、中肠腺、肝脏、肝小角或肝胰脏等。 • 后肠结构简单,末端的开孔为肛门。
后肠: 也是外胚层内陷而形成,与前肠相同。可以对一些离子及水分重吸收
并暂时储存粪便。 2. 口器:取食器官。节肢动物一般都有。着生于头部或头胸部,由附肢演变
形成的颚和由体壁摺皱而成的唇等构成。 头部的3对附肢形成:大颚、小颚、下唇。 部分头部体壁摺皱形成:上唇、舌
3. 食性: 非常广泛。昆虫纲尤为突出,几乎取食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 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物。如植物的汁液、木材、羽毛等。
七、运 动
(一)肌肉
• 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集合成肌肉束,两 端着生于外骨骼。借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放大 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 每个体节有躯干肌、附肢肌 躯干肌: 背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伸直或向上弯曲 腹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下弯 附肢肌: 每只附肢一般具3对,可使附肢向前后、上下、内 外各种方位活动。
昆虫纲 口器: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而变化很大。常见且较典型的有: 1、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的形式。适于咀嚼固体食物。见于直翅目、
鞘翅目昆虫。如:蝗虫: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
2、舔吸式口器
非常复杂。头部和下唇为主构成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由伪气 管组成的唇瓣,下唇包围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有唾液管 分泌唾液与食物混合或将食物溶,可由食物道吸入唇瓣,借 毛细管作用收集液汁。见于双翅目蝇类昆虫中。如:家蝇

节肢动物门(修改)

节肢动物门(修改)

* 排泄器官为基节腺和马氏管。 * 全部神经节并成一个大的神经团。 * 雌雄异体,直接发育。
2.常见种类
蛛形纲的常见种类
五、多足纲
* 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 躯干部多节,每节1~2足。 * 第1对附肢称颚足,末端成一利爪,有毒腺开口。 * 开管式循环。 * 气管呼吸。
* 马氏管排泄。
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2.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管、嗉囊、砂囊(前胃)
消化管 中肠:胃盲囊、胃 后肠:小肠、直肠、肛门
唾液腺
3. 呼吸系统 气管呼吸。
蝗虫全身的气管系统
4. 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
5. 排泄系统
马氏管
昆虫的马氏管
6. 生殖系统
7.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神经系统模式图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 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 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约占已知动 物种类4/5。 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 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 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 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六、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为 平滑肌,且分散布列于皮肌囊内。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 键。节肢动物的肌纤维却是横纹肌, 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同时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 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还调 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强效能。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节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 统,而且头部内位于消化道上方的前3 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 和后脑3部分。提高了神经系统的传导 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的机能,更 有利于陆栖生活。 2、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发 达,有触觉器、化感器(味觉器、嗅觉器)、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听觉器等4种。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生物界最大的门类
1 主要特征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龙虾 附肢
1. Mandible ; 2. First maxilla ; 3. Second maxilla ; 4.mouth ; 5. Exopodite of 1st maxilliped ; 6. Exopodite of 2nd maxilliped 8. 3rd maxilliped
昆虫纲 常见 类群
野 外 实习 、 后续课 程
4 多足亚门主要类 群
4.1 蜈蚣
附肢 每 节 1 对
躯干部第一节为 颚 足 具毒腺开 口
头部和躯干部,体表 缺 蜡层,气 孔常不能 关 闭
4.2 马陆
体节由 胚胎时 期 2 个体节 愈 合 许 多体节 具臭 腺
4.3 蚰蜒
捕食小 昆虫
5 甲壳亚 门 (Crustacea )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表皮
原表皮
上表皮 - 蜡层 原表皮: 外表皮 --- 钙层 or 蛋白 内表 皮 --- 几丁质层 (多糖) 蜕皮 龄期计算
保护
支持(杠杆)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3 、 重 要类群
鳃足纲 颚 足纲 软甲纲 等足 目 : 海蟑螂 端 足 目 : 沟虾 十足 目 : 游泳 亚 目 长尾 类 短尾 类 爬行 亚 目 异( 歪 ) 尾 类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节肢动物与人类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 构发生明显差别,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生 理功能。
•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在一起形成体区,机能分 工更明显:
-头部 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 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头胸部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 形成; -躯干部 有爪类、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 触觉器(机械感受器):触觉,听觉。触毛、平衡 囊、鼓膜
– 化学感受器:嗅觉,味觉。嗅觉器、味觉器 – 视觉器(光学感受器):感光、成像。单眼、复眼
(十)生殖和个体发育
• 多数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 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外,高级

节肢(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节肢(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现在是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2023年4月20日
① 具吸胃 胃壁以发达的肌束连到背甲上 ,肌肉的收缩使其有很大的抽吸食物的能 力;
现在是1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2023年4月20日
② 中肠分出5对盲管,用以储存汁液; ③ 中肠本身在腹腔内膨大,周围还有发达的消化腺
,不仅具有肝脏的机能(分泌消化酶),还可用 来储存汁液。
现在是4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2023年4月20日
5.3.5 神经感官
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也呈索状:脑、围咽神 经环、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
昆虫具有发达的感受器,根据刺激的性质,昆 虫的感受器可归纳成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 、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 )三类。
现在是4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1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2023年4月20日
3.4 呼吸器官--书肺和气管
蛛形纲动物具两套呼吸系统:水生肢口纲 所具有的书鳃在蛛形纲内陷后变成了书肺,同 时还出现了陆生节肢动物所特有的气管。
3.5 排泄系统--基节腺和马氏管
蛛形纲动物的排泄器官两种:既有肢口
纲一样的基节腺,又有陆生种类所特有的马氏管
中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中肠前端有 2-6个胃盲囊,是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以增加消 化吸收面积。
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水分和无 机盐的重吸收 ,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现在是3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2023年4月20日
5.3.2 呼吸系统 由气门、气管
和微气管组成,源 于外胚层,是表皮 内陷形成的一系列 分布于全身的充气 的分支管道。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气管是体壁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 气管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也可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 气,因此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三、简单的开管式循环
1.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非常简单,其构造及血液流程与呼吸
系统有密切关系。

一般为心脏-动脉-体腔-心孔-心脏 。 其低血压与分节的附肢极易折断相适应。
日本对虾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二、甲壳纲
寄 居 蟹 与 海 葵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二、甲壳纲
三疣梭子蟹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二、甲壳纲
招潮蟹一种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三、肢口纲 三、肢口纲 (Merostomata)
(一)代表动物——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八、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1.发达的消化系统,与较高的新陈 代谢水平相适应。

一部分种类还有储存养料的结构如中肠突出物和回收水分的结 构如直肠垫(retcal papillae)。这些对于陆栖生活至关重要。
2.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马氏管(Malpignian tube),位 于中肠和后肠之间……
(4)排泄器官:



小颚腺(maxillary gland),也称壳腺(shell gland)。
无论是触角腺还是小颚腺都是由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演变而来 。甲壳纲的成虫仅具有其中之一。

甲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为氨,称为排氨型 代谢动物(ammonotelic animals)。
(5)神经系统和感官: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呼吸器官: 水生呼吸器官---鳃(甲壳纲)、书鳃(肢口纲) 空气呼吸器官---书肺(蛛形纲)、气管(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
• 排泄器官 –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 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 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相当 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甲壳类的绿腺、颚腺,以及蛛形纲的基 节腺等属于这类结构的排泄器官。一般水 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这类与后肾同源 的腺体结构,代谢产物主要是氨。
节肢动物门
虹吸式(siphoning type): – 小颚的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
头部前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液汁。但 不能刺入组织中,如蛾类和蝶类的口器。 嚼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 – 大颚可以咀嚼或塑蜡,中舌,小颚外叶和下 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可以吸取花蜜。 如蜜蜂的口器。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2、附肢具关节。附肢分为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种(附图) 3、具非细胞结构的外骨骼;(附图)
4、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5、链状神经系;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消化系统独特。 6、雌雄异体,中黄卵,表面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
上皮 基膜:薄,紧贴上皮之内,结缔组织
节肢动物门
• 上皮细胞向外分泌表皮层,形成外骨骼,还分泌 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位于眼柄内的X器,能分泌 激素,抑制蜕皮。位于脑内的Y器,分泌蜕皮激 素,促进蜕皮。因此虾蟹类眼柄的切除可以促进 某些种类的蜕皮。
• 昆虫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促使未成熟的昆虫蜕 皮。脑后的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节肢动物门
•附肢具关节:节肢动物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增强运动。 •附肢实心,内有发达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本 身也分节,十分灵活。 •双枝型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单枝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退化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 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以 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10.节肢动物

10.节肢动物

4.纺丝织网 丝腺的腺体部分泌细滴状的分泌物,集中在腺腔 中——输出管——纺器和筛器(在纺管内已成蛛 丝)——纺管末端抽出。 所有蜘蛛都产丝,但不是所有蜘蛛都织网。

5.消化系统 分化: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口、食管、吸胃 中肠:发达,具盲管和侧盲管。发出许多消化腺。 后肠:短,背侧有一直肠囊。
四、蛛形纲


(一)、概述和主要特征
1.体短,不分节。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2.附肢6对,在节肢动物中数目最少,无触角。 部位 序号 名称 头胸部 1 螯肢 2 脚须 3~6 步足 功 能 捕食,具毒腺 抓握、撕裂食物,触觉和嗅觉。 雌雄异形。 具爪,爬行和结网





2.消化系统



分化: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 特点: (1)食道短, (2)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胃),贲门胃内 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 内有刚毛,过滤作用。 (3)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增厚,形成骨板和 硬齿,特称为胃磨。 (4)消化腺为肝脏,消化和储存肠内已消化 的食物。
(二)主要类群


1.唇足亚纲:第一 躯干节的一对附 肢变成颚足,内 有毒腺。代表动 物:蜈蚣 2.前殖亚纲:不具 颚足。代表动物: 马陆
六.昆虫纲
一、代表动物 ——东亚飞蝗 (一)外形特征 黄褐色或黑褐色,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触角,单眼,复眼 口器:咀嚼式口器,组成: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2.胸部:前胸,中胸,后胸,前翅,后翅,前足,中足,后足 3.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 雄性:第9、10节腹板形成下生殖板,第11节背板形成肛上板。 雌性:第8节腹板形成导卵器。
五、多足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四)多足纲
代表动物:蜈蚣、马陆 • 主要特征
•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 部 • 触角1对
• 躯干部每一体节1-2 对足 • 用气管呼吸
93
Ⅰ、概述
1.外形:一般长而扁平,分头和躯干部。
1)头部:由原前6个体节愈合而成,仅3-4对附
肢。触角是蜈蚣的触觉和嗅觉器官。
2)躯干部:基本为同律分节,每节有1-2对同
56
叶鳃和丝鳃
57
7、神经:呈链式 中枢神经:脑、食管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三部分。
58
集中型的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 相对集中
脑是节肢动物的感觉和统一协调 活动的主要神经中枢,但并非重 要的运动中心,切除昆虫的脑, 给以适当的刺激,仍能行走,但 不能觅食 • 前脑:是视觉和行为的神经中 心
③蜘蛛类幼体具基节腺
以上三类腺体都是由后肾管演变而来的。
④昆虫类及蛛形类成体具有马氏管。
31
七、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中肠是

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八、神经和感官:链状N系统。感觉器官复杂,可 分 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器 官。 九、生殖与发育: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32
腹部集中许多重要的内部器官,营养与生殖中心。
蝗虫取食
5
二、附肢分节:疣足与节肢的区别
疣足 按节分布,数量多 形态单一 节肢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附肢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6
甲壳纲除第一对触角
为单肢型外,其余都为双
肢型或由双肢型的附肢演
化而来的。
型附肢。
94
蜈蚣运动
95
2.内部结构 皮肤腺发达;消化管直不弯曲,分前、中 和后肠;循环系统开管式;气管呼吸;排泄器 官为马氏管;感觉器官以触角为主,视觉不发
达,部分种类有单眼;中枢神经由脑、食道下
神经节及腹神经链组成,腹神经链上的神经节
不愈合;雌雄异体。
96
Ⅱ、分类:共有10500种,分2亚纲7目。 1.唇足亚纲:如蚰蜒目、蜈蚣目。
双肢型包括原肢节及
内、外肢节。分为基节、
底节、坐、长、胫、跗、
趾节。
7
双枝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 由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
单枝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
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8
附肢的变态:进化过程
中附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
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
有卵生、卵胎生、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
思考: 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 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33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原节肢动物亚门
有爪纲或原气管纲
二.真节肢动物亚门
甲壳纲 肢口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34
节肢动物门分类
根椐身体的分部、附肢、呼吸和排泄器官的类型, 现存节肢动物可分为2亚门、6纲
21
六、 呼吸和排泄系统 1、呼吸系统的多样性
1)体壁: 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2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
实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如虾、蟹等。
23
叶鳃和丝鳃
24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
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25
鲎的呼吸运动 (录像)
51
5、排泄:一对触角腺,位于食管之前头胸部左右 两侧内,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由一腺体及一薄
壁的膀胱组成。
52
与后肾管同源特化形成 的腺体结构
开口于附肢基部,如甲 壳纲的绿腺、颚腺;蛛 形纲的基节腺
53
54
55
6、呼吸器:鳃。鳃
是由附肢或体壁的一
部分向外突起而形成
的,可足鳃(附肢基 部的突起)、关节鳃 (附肢跟身体相连的 地方突起来而形成) 、胸鳃(侧鳃,体壁 突起而成)。
。如剑水蚤、镖水蚤。 蔓足亚纲:体分节不明显,具石灰质壳板。如 藤壶、茗荷儿、蟹奴。 软甲亚纲:本纲最大的亚纲,占全纲总种数的
70%。蟹、虾、寄居蟹、鼠妇、虾蛄、梭子蟹、锯缘
青蟹。
68
长蛛形蟹
波纹龙虾
锦绣龙虾
豆蟹
69
豆形拳蟹
高脚蟹
龟足
70
红棘馒头蟹
卷折馒头蟹
绵蟹
湖边招潮
71
磷虾
青蟹
南美白对虾
混合体腔(血腔):胚胎发育过程中,
体腔囊断裂解体,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 胚腔相互沟通,使最终形成的体腔既来 自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混合体腔 内含有血液
19
20
开放式循环系统 • 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 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 条短动脉构成 •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 →心孔→心脏 • 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 一定方向 • 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 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1. 甲壳纲
2. 肢口纲
3. 蛛形纲 4. 多足纲 5. 昆虫纲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3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组成躯体的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 同。节肢动物的身体出现分部,附肢也出现分节。
4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着生有运动的器官,成为运动和支持的中心。
肢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内
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12
13
四.外骨骼 1、表皮层(角质膜、外骨骼) [1]上表皮:薄,蜡质,保护作用。又称蜡质层。 [2]外表皮:厚,也称色素层。
[3]内表皮:最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 2、上皮细胞层:活细胞层,向
内分泌基膜,向外分泌表皮。 3、基膜:无定形的颗粒层,很薄
• 原节肢动物亚门
身体不分节,仅有体表环纹。附肢也不分节
有爪纲
• 真节肢动物亚门 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肢口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昆虫纲 35
一.原节肢动物亚门
仅有爪纲或原气管纲,如栉蚕。
栗色栉蚕
36
与环节动物相似点:(1)身体没有明显 的分化,体表只要很薄的角质膜而无外骨骼, 具环纹而附肢不分节。(2)排泄器官按节分 布。(3)具皮肌囊,肌肉是平滑肌。(4)生 殖器官具纤毛。 与节肢动物相似点:具混合体腔、开管式循 环、心脏管状、具心孔、气管呼吸等。
• 大多具头胸甲
• 以鳃呼吸 • 排泄系统:触角腺
41
Ⅰ、代表动物——沼虾的主要特征
1、体形和分节 体分头胸部及腹部,具坚硬的头胸甲。 头部共6节,胸部8节,腹部7。
42
头部有5对附肢:第一触角(小触角)、第二
触角(大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
胸部8对附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腹部有6对附肢,游泳足。
81
1.外形 分头胸部及腹部(如蜘蛛),或分为头部、胸 部和腹部,或三个部分愈合在一起(如蜱)。 蜘蛛有1-4对单眼,无复眼。 附肢:头胸部共有6对,2 对头肢(螯肢、脚须)、4对胸 肢(步足,分基、转、腿、膝 、胫、跗、前跗节), 无触角。 腹部:纺绩器、筛板(筛 器)、栉器,无运动附肢。
82
2.内部结构: 1)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2) 排泄器官有马氏管(成体)和基节腺二种。 3)消化系统:口、食管和吸胃、中肠和后肠组成。
14
几丁质(chitin甲壳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 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C32H54N4O21 ) 作用
• 保护内脏器官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 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
15
16
17
节肢动物门的蜕皮过程
18
五、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及 各纲的主要特征。 3 、掌握昆虫纲分类的鉴别特征及常见目 的 特征。 重点:节肢动物对陆生的高度适应性。
2
本章授课内容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中脑:是触觉的神经中心
• 后脑:发出神经至上唇和前脑 肠
59
60
61
感觉器官:第一触角为味觉、第二触角为触觉,复眼
一对,位于眼柄顶端。此外还具平衡囊,感觉毛等。
62
8、生殖系统:多数雌雄异体,雄体常具抱握器。
雄:精巢、输精管,末端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内侧。 雌:一对卵巢、输卵管,开口于第三步基部内侧。
蜘蛛捕食
83
4)循环系统:开管式。 5)大多数蜘蛛为雌雄异体。
84
3. 分类
85
86
87
88
89
猛蜘
络新妇
90
91
4. 主要特征 •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 部、有的两部愈合, 腹部几乎全部退化。 • 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 附肢。 • 头胸部笫1、2对附肢 为螯肢和脚须。 • 具4对足。 • 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 陆栖,能织网。
63
64
65
66
受精卵→孵化→无节幼体→后无
节幼体→前蚤状幼体→中蚤状幼体→
后蚤状幼体→糠虾期蜕皮→幼虾。
无节幼虫期(六肢幼虫):身
细小、呈卵形或圆形,不分节,有 一单眼和一片大的上唇,具附肢三 对,即大小触角及大颚。
67
Ⅱ、分类 鳃足亚纲:体小、胸肢扁平似叶。较低等,如 水蚤、丰年虫。
桡足亚纲:无头胸甲,腹节附肢无或只有一对
Ⅱ、昆虫的外部形态
1、头部及其附属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