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守恒量教案1
追寻守恒量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节追寻守恒量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2)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4)教学建议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节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秋千、海盗船,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等引入新课,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感悟斜面实验的科学现象,重走追寻守恒量的科学之路,完成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这一难度要求.继而通过滚摆、单摆的视频资源调动探求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关系,体会能量的守恒思想.导入一:如图所示,一个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从A点开始摆动.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然后用一把直尺在P点挡住摆线,看一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是否说明在小球摆动的过程中某种“东西”是不变的这种“东西”会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理解这一实验现象了.导入二:新华社2000年12月31日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日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地推倒了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的一部分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虽然有部分能量损失,但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牌的个数足够多,那么最后一个牌的速度将是怎样的大!场面又是何等的壮观!故事中应用到了动能、势能及其转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追寻守恒量这节课,学习问题中展示的能量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 >。
高中物理追寻守恒量教案

高中物理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进一步了解物理世界中的守恒现象
二、教学重点:
1. 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导入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守恒定律在物理世界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介绍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和计算技巧。
4.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交流、学习和提问。
5. 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案例或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尝试应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七、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作业,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做好后续教学准备。
以上为高中物理追寻守恒量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1追寻守恒量教案

5.1追寻守恒量教案51 追寻守恒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守恒量的概念,知道在物理学中存在着某些守恒量。
(2)通过实例分析,了解能量守恒在不同物理过程中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守恒量的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守恒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守恒量的概念。
(2)认识能量守恒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守恒量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守恒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守恒量的存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守恒量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单摆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些不变的量。
2、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在上述物理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断变化,但是否有某些量始终保持不变呢?(2)实验演示: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观察单摆摆动过程中,摆球的高度、速度、位置等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量是不变的。
(3)分析推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在单摆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在不断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引入概念:介绍守恒量的概念,即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某个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量就称为守恒量。
3、深入探究(1)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存在守恒量。
(2)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总能量不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其动能是否守恒?(2)如果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机械能是否守恒?5、总结归纳(1)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公开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引言——能量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守恒定律。
2. 激发学生对能量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能量的定义和基本单位。
2. 守恒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教学活动: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能量的存在。
2. 进行简单的能量转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的转化。
作业布置: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转化的例子。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转化的基本形式。
2. 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料燃烧、机械运动等。
2. 通过实验或案例,探讨能量转化的守恒原理。
作业布置:2. 设计一个简单的能量转化实验。
第三章:能量的测量与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的测量工具和原理。
2. 能量的基本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教学活动:1. 学习能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热量计、能量计等。
2. 进行能量测量的实验,熟悉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作业布置:1. 复习能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完成能量测量实验的报告。
第四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和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守恒和转化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2.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探讨能源利用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现象。
2. 讨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思考能源利用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
2. 调查身边的节能减排措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能量观念。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进行能量相关的思考题讨论。
【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物理备课大师

建立模型
生活情景:
人们周围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
实物演示:
小球在粗糙水平面上很快停止运动。类比前面“找象棋子”的例子,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等的存在,生活中的运动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这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机械能不再守恒。那么,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守恒量呢?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更高的层次:不同的能量形式可以转化。
五、能量转化
事例剖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图片:
向学生展示了涉及人类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消耗以及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利用的视频和图片,供学生们思考、讨论,以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性及其科学、社会的价值。
2.人类的生命生活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消耗,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三、引导探究
归纳规律
亲身体验:
“碰鼻子”实验
实验演示:
将伽利略原来的设计、装置及操作、论证方法再现出来,让学生们讨论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
1.通过亲身体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小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和初始高度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字】教案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一.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同时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为了追寻守恒量,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守恒,知道守恒量的特点和研究守恒量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追寻守恒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天平实验”让大家归纳守恒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寻找守恒量的方法,为后面猜想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守恒量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思想,而且科学和生活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充分显示了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之美。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 名师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上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在物理学中,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本节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从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体验能量转化与守恒,同时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因此,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
本节课意在启迪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探究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了解各种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时,对猜想有了定向。
能量的概念是伴随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对能量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深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这种思想。
三、核心素养通过《追寻守恒量》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沿着科学发展的足迹,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了能量的概念,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目标(1) 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2) 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3)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对能量守恒有初步了解,并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性。
(完整word)1.追寻守恒量教案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知识与技能】1.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知道动能和势能的物理意义.2.学生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关系.3.知道能量这个物理量是如何产生的.4.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过程和方法;2.会分析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2.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守恒的思想.【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跳高运动员总是要充分地助跑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成绩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呢?难道速度和高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体现了一种什么过程?探究发现: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大,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多,起跳时动能转化的重力势能就越多,最终运动员跳起的高度就越大.实际上这是能量转化的一个过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自然现象……这条定律称做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有某一个量,我们把它称为能量,在自然界经历的多种多样的变化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抽象的概念……”然而,正是这个最抽象的概念,却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也最深远的概念之一.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我们中国人早就知道利用水资源做功.据《天工开物》记载,有的水车利用水的势能做功,有的水车则通过人力做功增加水的机械能,以灌溉农田.19世纪在许多领域电能做功取代了蒸汽的内能做功,人们利用水力、火力、风力、地热、潮汐等发电。
如今人们已经掌握把原子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但是在牛顿之前,我们就能发现它的萌芽.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已经显现出来了.【新课教学】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小球从一个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并滑上另一个光滑斜面.问题1.试分析和描述全部的物理过程.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参考答案: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得出:当释放小球时,由于受合外力不为零,小球开始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到达最底端时,小球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在水平段上,由于小球受合外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水平段的末端.在另一个斜面上,小球受合外力不为零,并且与速度方面相反,小球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可见,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另一斜面的相同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然后重复前面的运动.“记得”不是物理学的语言,我们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守恒的”,这个不变的量就用能量来描述.能否给能量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呢?势能及重力势能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用势能和动能这两个物理概念简化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描述:当伽利略释放小球后,小球开始运动,获得速度,当它到达斜面的底部时,已经处于桌面的平面上.势能消失,转化成动能.当小球继续沿另一斜面升高时,它会变慢,因而不断失去动能,但它的高度在增加,势能不断被“回收”,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其全部动能转化为势能,小球相对桌面的高度又达到它在实验起始时的高度.【例题分析】例 1 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的例子是否向我们提示,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在转化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变.例 2 下图表示撑杆跳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思维点击运动员的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起跳时,运动员的动能和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使人体上升至横杆以上;越过横杆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答案化学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巩固练习】1.下列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A.放爆竹时,爆竹腾空飞起B.冬天人们在阳光下取暖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D.反复弯折一根铁丝,铁丝变热点拨:放爆竹,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冬天在阳光下取暖,将太阳的内能转移给了人体;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将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丝变热.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的储藏量很大,直到现在煤在我国仍作为第一能源,煤中能量从根本上说来源于( B )A.地热与地压的作用B.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细菌的分解和侵蚀作用D.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点拨:现在人类使用的煤形成于古代,是由古代的太阳能被古代的植物吸收发生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后,这些古代的植物在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中转化成了煤.因此,可以说煤所具有的化学能来源于古代的太阳能.3.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因此,只存在物质变化,不涉及能量的转化B.新陈代谢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新陈代谢过程遵循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D.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点拨:自然界的任何物质运动都必须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生命运动也不例外,B、C正确.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必须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新陈代谢过程也不例外,D 正确.同化作用过程中,生物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通过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同时贮存能量;在异化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分解,同时释放能量.4.下面例子中,哪些例子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AD )A.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闹着玩,一会儿就不感到冷了B.冬天在太阳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C.冷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钻木取火点拨:此题都是讲温度升高,温度要升高有热传递和对物体做功两种方式.热传递不必借助于机械运动,而做功必须有机械运动伴随.A项,同学们闹着玩,是在活动,加速了血液循环,所以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B、C都是热传递的结果,能量只发生转移,而没转化.D项,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有种“全自动”于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分析得出了能量以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从能量的相互转化角度认识到,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能量是守恒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建立起了守恒的思想.。
《追寻守恒量》教案(精选2篇)

《追寻守恒量》教案(精选2篇)《追寻守恒量》篇1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
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根据这种认识,所以本节从追寻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追寻守恒量”一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能量的有关知识,在过去的教学中,是先学习能量的概念,而后研究一两个具体问题,发现动能与势能之和在某些过程中不变,由此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对守恒关系的认识,重要是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2)教学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能量及动能、势能的概念与意义;(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重温一次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启发大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2)利用自制教具(如单摆、滚摆)的演示,帮助同学们建立能量守恒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追寻守恒量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2.知道能量慨念的形成过程。
3.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慨念,了解势能和动能的决定因素。
4.知道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知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2.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现象,进一步体会守恒的基础性、普遍性、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依据守恒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
能量守恒定律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
也就是说:—切运动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要满足守恒定律。
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机械能守恒”这个大家并不陌生,请同学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守恒?
2.教材中说:在牛顿之前,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已经显现了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这个实验中什么是不变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老师注意引导。
教师:演示斜面实验:
让学生观察,当小球沿A斜面从入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少,而速度不断增大,这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
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月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
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
教师: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B斜面的入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
教师: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师:根据示例,请学生自己再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游乐园中的海盗船,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船在摇摆时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
一、能量: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能量(energy)或能。
二、势能:当伽利略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起始点的高度时,他赋予小球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势能(potentialenergy)。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二、动能:当伽利略释放小球后,小球开始运动,获得速度,当它到达斜面的底部时,已经处于桌面的平面上。
以前由于它在桌面上方的某一高度而具有的势能,现在已经消失。
但是,小球获得了运动。
这个事实可以理解为,势能并未丢失,而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动能(kineticenergy)。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教师:上述事实中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教师:请同学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并思考各种形式的能有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小结:
1、能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4、机械能量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