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二 第七章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案2

高中物理二 第七章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案2

7。

1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二、认识守恒探究方法实验操作:问题1:有两个烧杯,A烧杯和B烧杯.A烧杯中放了一些水,B烧杯是空的.如果将A烧杯中的水倒一些到B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守恒量?问题2:如何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为了追寻守恒量,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守恒,知道守恒量的特点和研究守恒量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追寻守恒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天平实验"让大家归纳守恒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寻找守恒量的方法,为后面猜想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守恒量打下基础。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思想,而且科学和生活密不可分。

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充分显示了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之美。

三、引导探究归纳规律亲身体验:“碰鼻子"实验实验演示:将伽利略原来的设计、装置及操作、论证方法再现出来,让学生们讨论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

1.通过亲身体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小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和初始高度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因此使学生跟踪伟大先驱的足迹,领会他的探究思路,获得从常规教学中得不到的感悟,有助于他们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板书设计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并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公开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公开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引言——能量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守恒定律。

2. 激发学生对能量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能量的定义和基本单位。

2. 守恒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教学活动: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能量的存在。

2. 进行简单的能量转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的转化。

作业布置: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转化的例子。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转化的基本形式。

2. 守恒定律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料燃烧、机械运动等。

2. 通过实验或案例,探讨能量转化的守恒原理。

作业布置:2. 设计一个简单的能量转化实验。

第三章:能量的测量与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的测量工具和原理。

2. 能量的基本单位和国际单位制。

教学活动:1. 学习能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热量计、能量计等。

2. 进行能量测量的实验,熟悉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作业布置:1. 复习能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完成能量测量实验的报告。

第四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和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能量守恒和转化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2.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探讨能源利用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现象。

2. 讨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思考能源利用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

2. 调查身边的节能减排措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能量观念。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进行能量相关的思考题讨论。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 名师教案

7.1 追寻守恒量——能量 名师教案

《追寻守恒量》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观念上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在物理学中,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本节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能量概念,为能量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从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体验能量转化与守恒,同时利用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因此,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

本节课意在启迪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探究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了解各种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时,对猜想有了定向。

能量的概念是伴随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对能量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深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这种思想。

三、核心素养通过《追寻守恒量》的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沿着科学发展的足迹,从追求守恒量出发引入了能量的概念,让学生从更高的、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目标(1) 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2) 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3)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对能量守恒有初步了解,并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性。

(完整word)1.追寻守恒量教案

(完整word)1.追寻守恒量教案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知识与技能】1.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知道动能和势能的物理意义.2.学生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关系.3.知道能量这个物理量是如何产生的.4.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过程和方法;2.会分析动能与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2.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守恒的思想.【难点】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跳高运动员总是要充分地助跑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成绩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呢?难道速度和高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体现了一种什么过程?探究发现: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大,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多,起跳时动能转化的重力势能就越多,最终运动员跳起的高度就越大.实际上这是能量转化的一个过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配着至今所知的一切自然现象……这条定律称做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有某一个量,我们把它称为能量,在自然界经历的多种多样的变化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抽象的概念……”然而,正是这个最抽象的概念,却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也最深远的概念之一.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我们中国人早就知道利用水资源做功.据《天工开物》记载,有的水车利用水的势能做功,有的水车则通过人力做功增加水的机械能,以灌溉农田.19世纪在许多领域电能做功取代了蒸汽的内能做功,人们利用水力、火力、风力、地热、潮汐等发电。

如今人们已经掌握把原子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但是在牛顿之前,我们就能发现它的萌芽.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已经显现出来了.【新课教学】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小球从一个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并滑上另一个光滑斜面.问题1.试分析和描述全部的物理过程.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回答.参考答案: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得出:当释放小球时,由于受合外力不为零,小球开始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到达最底端时,小球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在水平段上,由于小球受合外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水平段的末端.在另一个斜面上,小球受合外力不为零,并且与速度方面相反,小球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可见,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另一斜面的相同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然后重复前面的运动.“记得”不是物理学的语言,我们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守恒的”,这个不变的量就用能量来描述.能否给能量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呢?势能及重力势能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用势能和动能这两个物理概念简化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描述:当伽利略释放小球后,小球开始运动,获得速度,当它到达斜面的底部时,已经处于桌面的平面上.势能消失,转化成动能.当小球继续沿另一斜面升高时,它会变慢,因而不断失去动能,但它的高度在增加,势能不断被“回收”,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其全部动能转化为势能,小球相对桌面的高度又达到它在实验起始时的高度.【例题分析】例 1 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的例子是否向我们提示,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在转化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变.例 2 下图表示撑杆跳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思维点击运动员的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起跳时,运动员的动能和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使人体上升至横杆以上;越过横杆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答案化学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巩固练习】1.下列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A.放爆竹时,爆竹腾空飞起B.冬天人们在阳光下取暖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D.反复弯折一根铁丝,铁丝变热点拨:放爆竹,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冬天在阳光下取暖,将太阳的内能转移给了人体;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将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丝变热.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的储藏量很大,直到现在煤在我国仍作为第一能源,煤中能量从根本上说来源于( B )A.地热与地压的作用B.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细菌的分解和侵蚀作用D.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点拨:现在人类使用的煤形成于古代,是由古代的太阳能被古代的植物吸收发生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后,这些古代的植物在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中转化成了煤.因此,可以说煤所具有的化学能来源于古代的太阳能.3.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因此,只存在物质变化,不涉及能量的转化B.新陈代谢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新陈代谢过程遵循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D.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点拨:自然界的任何物质运动都必须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生命运动也不例外,B、C正确.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必须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新陈代谢过程也不例外,D 正确.同化作用过程中,生物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通过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同时贮存能量;在异化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分解,同时释放能量.4.下面例子中,哪些例子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AD )A.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闹着玩,一会儿就不感到冷了B.冬天在太阳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C.冷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钻木取火点拨:此题都是讲温度升高,温度要升高有热传递和对物体做功两种方式.热传递不必借助于机械运动,而做功必须有机械运动伴随.A项,同学们闹着玩,是在活动,加速了血液循环,所以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B、C都是热传递的结果,能量只发生转移,而没转化.D项,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有种“全自动”于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分析得出了能量以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从能量的相互转化角度认识到,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能量是守恒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建立起了守恒的思想.。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教案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学设计教案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和守恒的事实;(2)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及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3)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4)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以外,能列举出其它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实例;(5)能够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守恒;(6)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他能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2)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科学概念的概括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崇尚精神。

(2)体会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简洁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就象商人看到了商机)。

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导入新课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能量,以及它所遵守的规律。

大家知道,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课本上有一句话:“‘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至于力学中还有哪些概念牛顿也没有研究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资料。

但是能量这一概念并不是牛顿之后才出现的,在伽利略时代,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就已经出现。

理想斜面实验是谁“做”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怎样“做”的?(伽利略“做”的;为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证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

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doc

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doc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棒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屮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彖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教学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意识到存在的巨大使用前景.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滚摆、单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导入如图所示,一个川细线悬挂的小球从A点开始摆动.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然后用一把直尺在P点挡住摆线,看一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是否说明在小球摆动的过程中某种“东西”是不变的?这种“东西”会是什么?通过木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理解这一实验现彖了.故事导入新华社2000年12月31 FI和中央电视台2001年元月6 FI先后报道:在20世纪的最后儿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了.屮国、日木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地推倒了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从电视画面nJ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其屮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 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 时重心卜降,倒卜•过程屮,将具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的一部 分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己倒下过程屮由木身具有的 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虽然有部分能 量损失,但具冇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 次推倒的能最一个比一个大.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牌的个数足够多,那么最麻一个牌的速度 将是怎样的大!场面乂是何等的壮观!故事中应用到了动能、势能及其转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追寻守恒量这节课,学习问题中 展示的能罐问题,探索其屮的奥秘.问题导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赠先擒王这是一首杜甫的诗.跳高运动员总是 要充分地助跑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1) 为什么强弓就射得远?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來计成绩的,而他们为什么耍捉高自己的速度 呢?难道速度和高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过程?推进新课一、伽利略斜面实验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冇引力定律,但是他没冇研究过能虽 (至少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当吋人类对口然的认识还很有局限•但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已经有了 “能量”的影子.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能量守恒定律的 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力•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 律•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教师指导:让一位学生朗读教材开头费恩曼的话,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耍性. 活动探究 课件展示1:人屏幕投影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flash 模拟动画.问题: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人,说明了什 么? 2. 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吋,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 问题?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并总结:明确:1•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貝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 人. 2.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最不断增加,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最逐渐减少.课件展示2: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将斜血调整,引导学牛•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指导学牛自己组 织语言,描述看到的物理现彖•学生通过阅读并观察、讨论、总结: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 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 小球在这个斜血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助跑 撑杆起跳 越横杆教师设疑:若将示一斜而放平,小球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人胆猜想.参考结论:小球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但乂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 点评:教师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牛•体会“守恒量”的追寻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欲望.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实验演示: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 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示例,举出生活中其他关于此种现象的事例.公园里的秋千,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乒乓球白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后的运动,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屮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学生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教师点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冇某一量是守恒的”,并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通过阅读体会,给出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体会动能与势能转化并守恒的普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伽利略的发现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能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其屮与高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势能;与速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动能.课件展示实例,指导学生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1.视频展示:秋千与海盗船.2.视频展示:滚摆与落下的乒乓球.学生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并由代表发言.阶段小结:1.能量:“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2.势能:相耳作川的物体凭借具位宣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视野拓展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 58: 50, 一股压抑许久的“怒气”从印度洋深处狂躁地迸发而出,里氏9.0级(美国地震局测定)地震劈开周围的海水,形成一道道相距市十公里的弧形水幕,以每小时800公里的起始速度排山倒海般向四周袭去......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吋人们都消失在巨浪Z中.港口所冇设丿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分巨大的……试查阅有关资料,谈一•谈此次海啸中存在哪些能量.例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参考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首先山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在卜-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人,势能乂转化为动能.在小球运动过程屮,小球的机械能总点评:木实例探究可以应用受力悄况来作分析,亦可根据实际运动情况总结,紧紧抓住高度彫响势能,速度影响动能这一关键进行分析.课堂训练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拴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小球摆动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其中a、c等高•在小球摆动的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时是在点,在 ________点势能最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a点的动能(填“人于”“等于”或“小于J在c点的动能.解析:在小球來回摆动时,动能与势能不停地相互转化但总量不变.在a. c两点时位置最高, 势能最大,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在b点时位置最低,势能最小,速度最大,动能最人.答案:b a、c等于方法总结:在某一过程中,若仅涉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若能判断出其中一种能屋正在减小或增人,则另一种能最一定正做相反变化,且一种能最为零时,另一种能最达到最人值.课堂小结1.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人,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人.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冇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质虽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只有重力做功时,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布置作业1.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能量的研究过程.2.在其他口然学科中列举出几个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转化少守恒的思想(不仅仅是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例如水资源)板书设计追寻守恒量一、伽利略斜面实验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1.势能:和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活动与探究课题:能量的应用.内容:古代战争中常用滚木和桶石作为武器來阻止敌人的进攻,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吗?这种战术适用于哪种情况?怎样才能使杀伤力更大?为什么?方法:利用动能为势能的转化思想.参考答案:滚木和桶石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利用其动能來杀伤敌人;这种战术适用于居高防守;提高其高度、增人其质量才能有更大的杀伤力.习题详解解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屮,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在转化的过程屮,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变.。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精品公开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精品公开课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能量的基本概念1.1 能量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定义,即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过程的能力。

介绍能量的分类,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1.2 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如机械能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等。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1 能量的转化介绍能量转化的概念,即能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解释能量转化的原理,即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2 能量的守恒阐述能量守恒的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的实例,如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3.1 机械能的定义与分类定义机械能,即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介绍机械能的分类,包括动能和势能。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理想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第四章:热能与能量守恒4.1 热能的定义与特性定义热能,即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能量。

介绍热能的特性,如热能的传递、热量的单位等。

4.2 热能守恒定律解释热能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分析热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第五章: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5.1 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守恒实例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守恒现象,如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关注能量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节能意识。

5.2 能量守恒在科技中的应用介绍能量守恒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核反应堆的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能量守恒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第六章:电能与能量守恒6.1 电能的定义与特性定义电能,即电荷之间由于电势差而具有的能量。

介绍电能的特性,如电能的产生、储存和传输。

高中物理二 第七章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案1

高中物理二 第七章 第1节 追寻守恒量——能量 教案1

§7。

1 追寻守恒量教学设计后1颗棋子。

问题:支撑两个小孩能够坚持找到最后1颗棋子的信念是什么?小结:棋子的总数是不变的,我们可以说棋子的数量是守恒的。

案例2:自来水公司抄表员最近发现,某小区一单元楼的自来水管道的总表读数和各住户家中分表读数总和不一致.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给出各种想法。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恒的普遍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对生活案例的认识过程中完善自己对守恒量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数量的守恒。

问题:支撑你们提出这些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流过管道总表的水的总体积和单元楼内消耗的水的总体积是守恒的。

案例3:装有沙子的A、B两个小烧杯,将A中的沙子再倒入B中一些。

两个烧杯A、B 和沙子的总质量如何变化?问题:支撑你们有这种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在上述过程中,A 烧杯和杯中沙子的总质量减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体积的守恒。

二、新课教学1、分析伽利略斜面实验少,B烧杯和杯中沙子的总质量增加,但A、B两烧杯和沙子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案例4:化学反应方程式问题:我们依据什么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小结:我们需要根据原子数守恒、电荷守恒来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结:由此可见,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某些量总是保持不变的,这种现象叫做守恒。

守恒现象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守恒量呢?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的名言: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回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回使学生体会生活中质量的守恒.使学生体会化学中原子数和电荷的守恒。

引用物理学家劳厄的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小结:自然界中物质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守恒现象就是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物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发现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性,而寻找守恒量也就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追寻守恒量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和守恒的事实;
(2)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及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
(3)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4)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以外,能列举出其它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实例;
(5)能够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守恒;
(6)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他能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科学概念的概括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崇尚精神。

(2)体会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简洁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就象商人看到了商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导入新课
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能量,以及它所遵守的规律。

大家知道,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
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课本上有一句话:“‘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
学概念之一”至于力学中还有哪些概念牛顿也没有研究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资料。

但是能量这一概念并不是牛顿之后才出现的,在伽利略时代,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就已经出现。

理想斜面实验是谁“做”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怎样“做”的?(伽利略“做”的;为了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证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
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
要滚得远些。

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若将后一斜
面放平,由于球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

伽利略在分析理想斜面实验时,除了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外,他还注意
到实验中反映出一个转化与守恒的事实(或思想)。

1、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初步分析
提问1:猜一猜他看出的转化的事实是什么?(高度与速度,还要具体说一下,如下
滑时高度转化为速度等,若有人直接说出势能与动能,则指出伽利略时代还没有这两个概念)
提问2:猜一猜他看出的守恒的事实是什么?(一个与高度有关的量和一个与速度有
关的量之和守恒,若回答出势能、动能之和守恒,引导同上,若回答出高度与速度之和守恒,引导出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概念,单位都不一样,无法相加)提问3:假设你是伽利略,而且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不能从理论上
证明出与高度有关的量和与速度有关的量之和守恒?(提醒:把h0、h、v放在一个公式中,分析从P点释放到Q点过程中已知四个量,而学过的运动学公式中每个公式都有四个量)
总结1:伽利略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分析:高度与速度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与高度有
关的量和与速度有关的量之和守恒。

2、给出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体会动能与势能转化并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伽利略的发现在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能量转换与守恒的思想。

其中与高度有
关的量我们现在叫它势能;与速度有关的量我们现在叫它动能。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请用
势能和动能描述一下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与守恒的事实。

提问4: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但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的物理过程肯定有很多,只
是你没有特意注意,现在在大脑中搜索一下,试着列举出几个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但总能
量可能守恒的实例?
重点列举两个:
(1)视频:游乐场中的海盗船和秋千。

双线摆演示(老师给出双线摆这个名字);并演示证明左右最高点一样高,若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这些器材证明左右一样高(提醒证明方法不唯一)。

最后采用底部放置直尺,左右摆开的最大距离相等)(2)视频:滚摆。

悠悠球演示
提问5:课本开头给出了费恩曼的一段话,(老师阅读),费恩曼是何许人,也同学
们课下自己去了解,他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支配,回忆初中所学知识,除了动能和势能外,还学过哪些能量?列举出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且总能量可能守恒的实例?如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总结2:
(2)在理想斜面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

(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体会追寻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的意义。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或说你意识到什么?
提醒:(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很快有人发明了电报)气象预报说:“近年夏天会持续高温,而且干旱……”国美的老板听了会想到什么:空调会热销,发财的机会来了。

使用价值:
如果我掌握了守恒的规律,就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看到了新技术,就要琢磨怎样应用它,就是创新。

如果你对它无动于衷,就总是落后于人家。

总结3:追寻“守恒量”的意义:开辟一种新的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堂小结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表明
“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

二、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追寻守恒量”的意义
1、可行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守恒量。

2、重要性: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要满足一定的守恒定律。

板书
第1节追寻守恒量
(1)伽利略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分析:高度与速度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与高度有关的量和与速度有关的量之和守恒。

(3)在理想斜面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
(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追寻“守恒量”的意义:开辟一种新的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6)能量的概念是人类在寻找“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