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

2.1.1 材料要求 (2)

2.1.2 施工机具 (2)

2.1.3 作业条件 (2)

2.2.1 接地体的安装 (2)

2.2.2 防雷引下线 (3)

2.2.3 防雷测试盒 (3)

2.2.4 接地端子箱 (3)

2.2.5 均压环 (3)

2.2.6屋顶避雷针 (3)

2.2.7 局部等电位连接 (4)

3.质量检测要求 (4)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全部塔楼按照二类建筑物设置防雷接地系统,屋顶设主动式提前放电避雷针,屋面外漏的金属管道或构筑物等需于防雷系统连接,防止感应雷击。建筑物在30M以上每两层或间距不大于6M设计一个均压环,且均压环延伸到阳台,飘窗,空调搁板最外侧。防雷接地与配电系统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弱电系统工作接地等共享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结构钢筋(Φ16以上)做接地体,在建筑物四角增设防雷测试点,并预留管路,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需在测试点处增设人工接地极。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施工准备

2.1.1 材料要求

热镀锌扁钢、热镀锌圆钢、镀锌钢管、线盒、螺栓等,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 施工机具

电焊机、切割机、台钻、接地电阻测试仪、钢丝钳、扳手、钢锯、手电钻、开孔器、焊条、卷尺、防锈漆、铁锤等。

2.1.3 作业条件

承台柱筋、筏板底层主筋绑扎施工完毕,面层钢筋绑扎前或砼未浇注时进行施工。

2.2 防雷接地施工

2.2.1 接地体的安装

利用桩内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作为垂直接地体,凡接地系统经过的多桩承台处应至少四根桩的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与接地体焊接连通,可参照国标03D501-3的19页。利用建筑物地梁的两条主钢筋(Φ16以上)焊接连通形成不大于10X10m或12X8m的基础网格。

2.2.2 防雷引下线

利用塔楼的混凝土每处两根结构钢筋(Φ16以上)作避雷引下线,防雷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利用桩基础作防雷接地极,共享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2.3 防雷测试盒

具体安装数量及安装方式需要设计重新确定。

2.2.4 接地端子箱

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措施,在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连接端子箱,变压器中性接地点,变配电所接地母线,PE干线,水管,煤气管,空调管等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均与此母排相联接,总等电位联接线采用BV-25mm敷设.在电梯井道内距地0.5m处预留电梯接地端子(局部等电位盒),并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联结,每台电梯的导轨需与电梯接地端子连接。(电梯井、设备间、卫生间及空调搁板处等电位盒位置要求合理直观)。(总等电位箱设置于高低压配电室及发电机房内)等电位盒为100*100金属底盒+带标识盖板。

2.2.5 均压环

均压环为利用该层建筑物外框架梁的主钢筋焊连成闭合回路,并与防雷引下线焊连,所有建筑物四周的金属门窗构件与均压环连接,由构成均压环之圈梁主钢筋向上或向下预留供金属门窗构件与均压环连接用焊接预埋件。将每层外墙上的栏杆,门窗,外露金属管道等较大的金属物的至少两点与防雷装置连接,可参照国标02D501-2的44页,45页。

2.2.6屋顶避雷针

按照设计规定选用主动式提前放电避雷针,不采用屋顶避雷网接闪器,避雷针与防雷引

下线连接。

2.2.7 局部等电位连接

采用40*4镀锌扁铁暗敷,高低压室发电机房内接地端子不少于两处,且接地干线采用40X4热镀锌扁钢接连,镀锌扁铁明装并刷黄绿双色油漆。

2.3 接地系统测试

采用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其测得的电阻值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点不得少于3处,且每点测量最少为3次,计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认为是该点的接地电阻值。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基础接地体及接地网施工完成,筏板浇筑完成后;第二次为结构主体施工完成,防雷接地系统全部联结成一体后。

3.质量检测要求

焊接要求为:

1、扁钢搭接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且不得少于3个棱边焊接;

2、圆钢与圆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焊接;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焊接;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可靠焊接,除在其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外,还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

5、焊接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咬肉、夹渣、焊瘤等现象,焊缝严禁用砂轮打磨,焊接部位药渣应及时清除干净。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