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核微生物
准性生殖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目的要求掌握和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为培育优良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基因突变3.诱变育种4.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6.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三、重点内容1.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机制2.诱变育种3.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生组与真核微生物的准性生殖4.菌种的保藏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就是指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就是子代与亲代间的差异。
遗传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则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
它是一种内在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特点:①几率低(10-5--10-10);②性状的幅度大;③新性状具稳定和遗传性。
饰变是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①个体变化相同;②性状变化的幅度小;③新性状不具遗传性。
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可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这是一种饰变,但当在37℃培养时,则不产生色素,再在25℃下培养时,又恢复产生色素的能力。
由于微生物有一系列非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因而在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微生物成为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如: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繁殖快;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等。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还为育种工作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向着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等方向发展。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有无物质基础以及何种物质可承担遗传变异功能的问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其细胞内包含有真核细胞核,与原核微生物和古细菌这两类微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微生物界中,真核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原生质虫和植物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生理作用。
真核微生物的特点真核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细胞内含有真核细胞核。
这个细胞核内包裹着遗传物质DNA,由核膜与胞质分开。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多样,有些是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有些则是多细胞形式的真菌或植物等。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这些结构可以帮助细胞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
真核微生物的分类真核微生物种类繁多,从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到复杂多细胞的真菌、植物等都属于这一类微生物。
在原生生物中,可分为鞭毛虫、纤毛虫、滑动虫等;在真菌中,又可以细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子囊菌和接合菌等类群;而植物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是真核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核微生物的生态作用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像原生生物可以分解腐殖质,参与生物脱氮、脱磷循环等过程;真菌可以分解植物残体,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矿质化;叶绿体和线粒体则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
这些微生物不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对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结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内含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叶绿体和线粒体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和生理作用,参与各种物质循环过程,维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对于真核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真核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与细菌和古菌不同,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和细胞器。
本文将介绍真核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一、特征1. 真核细胞核:真核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是其细胞核的存在。
真核细胞核包含DNA,并由核膜包围,与其它细胞结构分隔开来。
2. 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内部存在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
这些细胞器具有特定的功能,参与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3. 基因组的复杂性: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比细菌和古菌更为复杂。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通常包含多个染色体,并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
4. 膜系统:真核微生物细胞内存在复杂的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膜系统参与物质的转运和合成。
二、分类真核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和系统发育关系。
以下是常见的几类真核微生物:1. 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真核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包括种类繁多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可以分为原藻类、原虫类和变形虫类等。
它们的细胞结构和形态各异,生活方式多样。
2. 真菌: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为主要形态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可以分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等多个门类。
真菌对环境适应性强,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中。
3. 海藻:海藻是一类以海洋为生活环境的真核微生物。
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在海洋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
海藻可以分为硅藻、甲藻、褐藻等。
4. 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微生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其特点是单细胞和可进行发酵作用。
酵母菌可以分为酿酒酵母、产酸酵母等不同类型。
5. 纤毛虫类:纤毛虫类是一类具有纤毛结构的真核微生物。
它们利用纤毛的运动产生水流,用以觅食和呼吸。
纤毛虫可以分为植物纤毛虫和原生动物纤毛虫。
总结: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核细胞核、细胞器、复杂的基因组和膜系统等特征。
其分类主要依据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和系统发育关系。
常见的真核微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海藻、酵母菌和纤毛虫类等。
对真核微生物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真核微生物

千奇百怪的微生物
酵 母
(一)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又称糖菌。 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又称糖菌。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饲料;研究用;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饲料;研究用;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形态大小;卵圆形或圆柱形,宽1-5微米,长5-30微米 形态大小;卵圆形或圆柱形, 微米, 30微米 细胞结构: 细胞结构: 细胞壁:葡聚糖( 甘露聚糖( 蛋白质( 细胞壁:葡聚糖(内), 甘露聚糖(外), 蛋白质(中); 壳多糖(芽痕)。 )。葡聚糖酶使其发生溶菌 壳多糖(芽痕)。葡聚糖酶使其发生溶菌 细胞质:液泡、中心体, 细胞质:液泡、中心体,存在质粒 细胞核:有染色体(如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16 16条 细胞核:有染色体(如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16条)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出芽(形成假菌丝)、裂殖、 )、裂殖 无性繁殖:出芽(形成假菌丝)、裂殖、无性孢子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子囊孢子 菌落:表面湿润粘稠,菌落比细菌大而厚,多数呈乳白色 菌落:表面湿润粘稠,菌落比细菌大而厚,
根霉接合孢子的形成
子囊孢子的形成( ) 子囊孢子的形成(1)
子囊孢子的形成( ) 子囊孢子的形成(2)
千奇百怪的微生物
蘑菇
千奇百怪的微生物
(三)食用菌(担子菌)的繁殖 食用菌(担子菌)
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绝大多数食用菌,从菌褶处散发的 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绝大多数食用菌, 孢子为担孢子,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单倍的, 孢子为担孢子,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单倍的,发育为单 核菌丝,两条单核菌丝融合为双核菌丝, 核菌丝,两条单核菌丝融合为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发育为 子实体。子实体菌褶处的菌丝顶端发育为担子, 子实体。子实体菌褶处的菌丝顶端发育为担子,经减数分 裂产生担孢子。 裂产生担孢子。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和霉菌具有很强的分解复杂有机物 的能力,与细菌、放线菌一样是自然界物 质循环中的重要分解者,在有机污水和有 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一)酵母菌(yeast)
概念: 酵母菌是一群以出芽繁殖为主的单细胞真菌。
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环境中。 有的种类能分解利用烃类。
(4)青霉
•形态特征:与曲霉类似, 但无足细胞,分生孢子 梗从基丝或气丝上生出, 有横隔,顶端有扫帚状 分生孢子头; •作用:生产青霉素,生 产有机酸和酶制剂。
(5)镰刀霉: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很强,可 用于处理含氰废水;有些种可生产酶制剂; 有些种可产生毒素,污染粮食、蔬菜和饲 料,人畜误食会中毒。 (6)木霉:生产纤维素酶,合成核黄素,生 产抗生素,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 (7)交链孢霉:有些种可用于生产蛋白酶, 有些种可转化甾族化合物。 (8)白地霉:菌体蛋白营养价值高,可食用 或作饲料,处理制糖、酿酒、淀粉、食品 饮料、豆制品等有机废水。
核膜:核孔40~70nm,透性比任何生物膜都大。 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牢固结合而成,呈线状。 数目因种而异。 核仁:核内有一或几个核仁,为合成核糖体的场 所。 中心体:在核膜外,由蛋白质亚基组成的细丝状 结构,在细胞繁殖分裂过程中起作用。
(4)细胞质
液泡: 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 含有机酸、盐类水溶液 和水解酶类。 调节渗透压:与细胞质 进行物质交换;储藏物 质。 为细胞成熟的标志。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在固体培养基内伸入基内的菌 丝,吸收养料。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发育到一 定阶段可以分化为繁殖菌丝。
霉菌菌丝细胞的结构与酵母菌相似,只有 细胞壁的成分有些不同,多含壳多糖,少 数含纤维素。
真核微生物

1、真核微生物的定义及类群。
定义: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细胞中有明显的细胞核、完整的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类群:显微藻类、原生动物、菌物界[粘菌、假菌、真菌(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或酵母菌、霉菌、蕈菌)]2、真菌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各类群的特点、细胞结构及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定义:是一类不含叶绿素,行腐生或寄生生活,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
特征:(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方式既不同于植物,属于异养型,但又不同于动物,以腐生、寄生方式获取营养;(2)以产生大量有性或无性孢子进行繁殖;(3)少数为单细胞(酵母菌),大多为多细胞构成的菌丝体,有细胞内分化;(4)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5)生活史与高等动植物相反,真菌的二倍体阶段历时短暂;(6)陆生性强,分布极为广泛;(7)种类多,数量很大,现已知有10万多种,分为三纲一类。
分类:按传统习惯分为酵母菌、霉菌、蕈菌。
按分类学分为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
各类群的特点:藻菌纲——菌丝无隔,单细胞,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卵孢子,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游动孢子。
子囊菌纲——菌丝有隔或单细胞,无性孢子主要为分生孢子、芽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担子菌纲——菌丝体发达、有隔,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半知菌类——菌丝有隔,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未见有性生殖或未发现有性繁殖。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基质 + 细胞器,膜边体是真菌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细胞核。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多糖(低等真菌——纤维素酵母菌——葡聚糖高等真菌——几丁质)、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
3、假菌丝、菌丝体、子实体、生活史、无性孢子、有性孢子、质配、核配、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蛋白(SCP)。
假菌丝:是指有的酵母菌繁殖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连在一起形成类似有隔的、藕节状的细胞串。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互相交织而形成。
有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之分。
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菌丝体组织。
真核细胞微生物

质配(N+N)
特点
1)无性:出芽生殖(N、2N体营养细胞) 2)有性:4个子囊孢子 代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单倍体(N)时间长,2倍体不能生存 八孢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
N 体细胞
萌 发
裂殖
子代(N)
引自周茂繁著《真菌属分类图索》(1983)
引自周茂繁著《真菌属分类图索》(1983)lo Nhomakorabeaasome
引自邢来君、李明春著《普通真菌学》(1999)
2、菌丝顶端的构造:包括延伸区、硬化区、次生壁 形成区、成熟区、隔膜区。 菌丝顶端延伸区和硬化区的内层是几丁质层,外 层为蛋白质层;次生壁形成区就是亚顶端部位,其由 内至外是几丁质层、蛋白质层和葡聚糖蛋白网层;再 下面就是成熟区,其由内至外相应地为几丁质层、蛋 白质层、葡聚糖蛋白质层和葡聚糖层;最后就是隔膜 区。 真菌细胞壁特征性地含有几丁质,使细胞壁坚韧; 也含有蛋白质、甘露聚糖和葡聚糖等无定型物质,它 们混在上述纤维状物质构成的网内或网外,充实了细 胞壁的结构。
菌丝组织体
引自周茂繁著《真菌属 分类图索》(1983)
菌核
子座
引自邢来君、李明春著 《普通真菌学》(1999)
菌索
三、菌丝的特化形式
营养体特化 假根、吸器、附着枝、菌核、菌环和菌网 子实体 无性:分生孢子头(座,盘)、孢子囊 有性:担子、子囊果等
一、营养体特化 假根 吸器
营养体菌丝特化
菌核 营养体特化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 原核生物的基本相 同。但有的酵母菌 如酿酒酵母中含有 固醇类(甾醇)、 VitD的前体----麦 角固醇,这在原核 生物是罕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也可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四、酵母菌的菌落
• 与细菌菌落相似,如较湿润、较光滑、容易挑 起、正反面颜色一致等; • 但其菌落比细菌大、厚、外观较稠、较不透明, 颜色比较单调,有酒香味。
3.产生无性孢子 如掷孢子、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孢子、节孢子
散黑穗病菌 Sphacelotheca cruenla (Kühn) Potter
(二)有性繁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过程: 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亲和性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 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经过质配、 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 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 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一般一个子 囊可产生4-8个子囊孢子。孢子数目、大小、形状因种而异。
3、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 Golgi body) 又称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这是一种由若干平 行堆叠的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所组成的膜聚合体, 其上无核糖体颗粒附着。
高尔基体功能: 由糙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中浓缩, 并与其中合成的糖类或脂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和脂 蛋白的分泌泡,再通过外排作用而分泌到细胞外。 高尔基体是协调细胞生化功能和沟通细胞内外环境 的一个重要细胞器。
糙面内质网
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 具有合成和运送胞外分泌蛋白的作用; 膜上不含核糖体颗粒; 与脂类和钙代谢密切相关;
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核糖体(ribosomes) : 又称核蛋白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无膜包裹的颗粒状 细胞器,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约40%)和RNA(约60%),两者共价 结合在一起。 核糖体分布: 除分布在内质网和细胞基质中外,还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 体中,但它们都是与原核生物相同的70S核糖体。
原核生物 较小(通常d<2um) 多为肽聚糖 蛋白质和磷脂(无甾醇,支 原体除外) 有
细胞膜
含呼吸或光合 组分
线粒体
细 胞 质 叶绿体 核糖体
有
光合自养生物中有 80S(指细胞质核糖体)
无
无 70S
高尔基体
真液泡 核膜、核仁
有
有些有 有 一般>1 有 有 低(约5%)
无
无 无 一般为1 无 无 高(约10%)
叶绿体膜包括外膜、内膜和类囊体膜3种。
8液泡(vacuole)
存在于真菌和藻类等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由单位膜分隔 的细胞器,其形态、大小受细胞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变 化,一般老龄细胞有大而明显的液泡。
9 膜边体(lomasome) 又称边缘体、须边体或质膜外泡,为许多真菌细胞所特有。是一种 位于菌丝细胞四周的质膜与细胞壁间、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 10 几丁质酶体(chitosome):
由基体、鞭杆和过渡区 组成
中央微管 微管二联体
( 三)
细胞膜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其细胞膜的构造和功能上十分相似,两者的 主要差别
比较项目 甾醇
原核生物
无(支原体除外)
真核生物
有(胆固醇、麦角甾醇等)
磷脂种类
脂肪酸种类
磷脂酰甘油和磷脂 酰乙醇胺等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直链或分枝、饱和 高等真菌:含偶数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 或不含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低等真菌:含奇数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 无 有
第二节
酵母菌 (Yeast)
酵母菌(yeast):是一群主要进行芽殖、低等的单 细胞真菌的总称, 不是分类名词。
酵母菌具有以下5个特点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能发酵糖类产能; 多数营出芽生殖; 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 大的水生环境中;
一 酵母菌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
(一)无性繁殖 1芽殖 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芽殖过程:
★芽痕和蒂痕(budscar,
birthsear )
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 分解,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 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 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 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 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 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痕迹称为芽痕,而在 子细胞上相应地留下一个痕迹为蒂痕。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三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 架。具有支持和运动功能。
2、内质网和核糖体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 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 成。其内侧与核被膜的外膜相通,核周间隙 也是内质网腔的一部分。
细 胞 核
染色体数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DNA含量
比较项目 鞭毛结构 鞭毛运动方式
真核生物 如有,粗而复杂(9+2型) 挥鞭式
原核生物 如有,细而简单 旋转马达式
氧化磷酸化部位
生 理 特 性 光合作用部位 生物固氮能力 专性厌氧生活 化能合成作用 遗传重组方式 繁殖方式
线粒体
叶绿体 无 罕见 无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等 有性、无性多种
②细胞壁多数含有几丁质
③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⑤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⑥陆生性较强
三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一)细胞壁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另含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
低等真菌细胞壁多糖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酵母菌细胞壁多糖主要成分是葡聚糖 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多糖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有形的微纤维部分:单糖的β (1,4)聚合物 细 胞 壁 多 糖 甘露聚糖 无定形的基质
葡聚糖
少量蛋白质
(二)鞭毛与纤毛 鞭毛和纤毛:
有些真核微生物细胞的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毛发状细 胞器,具有运动功能,较长者、数量较少称鞭毛,较 短者,数量较多则称纤毛。
真核生物的鞭毛与原核生物鞭毛在运动功能上虽相同, 但在构造、运动机理和所耗能源形式等方面都有显著 的差别。
各种类型酵母菌的子囊孢子
(三) 酵母菌的生活史
• 1 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也可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酿酒酵母(S.cerevisiae)是这类生活史的代表
• 2
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 3 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6、线粒体(mitochondria) 线粒体功能: 是一种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其功能是 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能 量(ATP)。 线粒体结构
7、叶绿体(chloroplast) 叶绿体功能:
只存在于绿色植物(包括藻类)中,能转化光能为化
学能的绿色颗粒状细胞器,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叶绿体的构造: 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组成。
三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 有性 (产子囊孢子) 产无性孢子
芽殖 (各属酵母都存在)
裂殖 (裂殖酵母属) 节孢子 (地霉属)
厚 掷孢子 后垣孢子 (掷孢酵母属) (白假假丝酵母)
假酵母: 只有无性繁殖过程,没有有性繁殖过程的酵母菌 称为假酵母。 ★真酵母: 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的酵母菌 称为真酵母。
糖脂
电子传递链
基团转移运输
有
有
无
无
( 四)
细胞核
(Nucleus)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 核基质等构成, 是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 要部位。
真菌细胞核中染色体比较小。染色体数目差别 很大。
(五) 细胞质和细胞器
1、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 细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或cytometrix) : 在真核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体状溶液, 称细胞基质或细胞溶胶,它含有细胞骨架和丰富的酶等蛋 白质、各种内含物以及中间代谢物等,故是细胞代谢活动 的重要基地。
又称壳体,是一种活跃于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泡囊,内含 几丁质合成酶。其功能为将其中所含的酶不断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 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使菌丝不断延伸。
11氢化酶体(hydrogenosome):
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星状细胞器,内含氢化酶、氧化还原酶、铁 氧环蛋白和丙酮酸。通常存在于鞭毛基体附近,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4、溶酶体(lysosome)
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 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5、微体(microbody) 是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球形细胞器,内中所含 的酶与溶酶体不同。主要是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微体, 又称过氧化物酶体,其功能是使细胞免受H2O2的毒害。 并氧化分解脂肪酸等。
(一)菌丝及延伸过程
菌丝(Hypha)是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菌丝分成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大类,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菌丝的细胞的构造与酵母菌细胞十分相似。
第八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什么是真核生物?
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
有丝分裂,细胞质内存在线粒体或同时
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动物细胞模式图
植物细胞模式图 一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细胞大小 细胞壁主要成分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