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材料的检测

合集下载

食品中转基因含量检测与标记方法

食品中转基因含量检测与标记方法

食品中转基因含量检测与标记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标记方法也变得尤为重要。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食品中原有基因的组成,使其获得某种特定性状或产生特定功能的食品。

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标记,对保障公众的选择权、监督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1.1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是一种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殊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使得基因的特定片段以指数级数繁殖。

该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存在与否,鉴定出转基因物质及其比例。

1.2 基于ELISA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定量或定性测定目标物质。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可以采用基于ELISA法的检测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通过比色或荧光等方式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存在。

1.3 残留DNA定性与定量检测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食品中的DNA,利用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可以检测低浓度的转基因成分。

二、转基因食品标记方法2.1 成分标记转基因食品标记的基本原则是明确食品中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并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标注。

对于转基因农产品,标签上应标明是否“含转基因成分”。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配料,应清楚地标注其转基因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相关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是否购买转基因食品。

2.2 标准化标志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规定食品标识中的转基因食品的标志。

例如,欧盟标准规定在食品包装上必须使用特定的转基因标签,以明确表示食品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

2.3 二维码标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企业采用二维码标记的方式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有关该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遵从的标准、生产过程等。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转基因食品备受争议。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开发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并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

本文将对现有的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进行研究。

一、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1. PCR检测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方法。

通过匹配转基因重要基因的DNA序列,PCR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转基因成分。

然而,由于PCR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繁琐,且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

它可以实时监测PCR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准确判断转基因成分的存在与否。

相比传统PCR方法,实时荧光PCR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然而其设备和试剂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3.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是一种直接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所有DNA序列的测序,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基因测序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提供最准确的结果,但由于其高昂的费用和时间成本,目前在大规模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1. 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制定依据包括食品安全评估、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社会公众意见等。

在制定限量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科学研究和实际情况,确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不同国家的限量标准差异不同国家对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欧盟规定,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时,必须标示出来。

而美国则没有明确的限量标准,而是采取了一种“合理衡量”的方式,需要食品生产者自行决定是否标识转基因成分。

3. 限量标准的争议与改进转基因食品的限量标准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限量标准过于宽松,难以真正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限量标准过于严苛,对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为了提高反应准确性,在试样PCR反应的 同时,应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
➢在阳性对照PCR反应时,内源基因和待测 样品的特异性序列都得到扩增,阴性对 照没有任何扩增,表明PCR体系正常工作 。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9页
2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普通PCR反应体系中,增加能与 模版结合的两端有荧光基团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
1 核酸PCR定性检测 检测原理是定性PCR检测对象包括转基因
食品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 因等外源基因和元件。 根据转基因产品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 对试样中外源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依 据扩增产物中是否存在预期特异性片段, 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9页
➢4 样品制备与保存:分三份,用于检测 ,复检和备查;及时加贴标签,注明编 号、货物名称、品种、抽样时间、抽样 人及其他必要信息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9页
外源基因检测
• 根据检测目的和检测结果特异性水平不同,
检测方法可分为四类:
初筛试验:普遍存在的基因重组通用元件
基因特异性试验:基因重组体中含有的外源基因 组成结构特异性试验:目的基因与调控基因连接处的核苷
在PCR体系中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
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 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
。PCR扩增时,两条引物分别与待扩增目的DNA片段 的5’端和3’端互补结合;探针则与两条引物之间的目 的DNA片段互补结合。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9页
第一节 概述
• 转基因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

转基因检测原理

转基因检测原理

转基因检测原理在当今的科技领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伴的是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准确检测的重要性。

转基因检测不仅关乎食品安全,还涉及到环境保护、贸易公平等诸多方面。

那么,转基因检测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转基因检测的原理,首先得明白转基因是什么。

转基因,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从而赋予后者新的特性或功能。

而转基因检测,就是要找出这些被引入的外来基因片段或者由其产生的特定蛋白质。

目前,转基因检测主要基于两种基本原理: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

核酸检测就像是在一个庞大的基因图书馆中寻找特定的一本书。

我们知道,基因是由核酸组成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在转基因生物中,会存在特定的外来基因片段。

检测人员通过提取被检测样品中的核酸,然后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检测这些外来基因片段是否存在。

其中,最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之一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 就像是一个基因的复制机器,它能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大量扩增,从而使原本微量的基因变得容易检测到。

检测人员设计出与转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如果样品中存在目标转基因序列,PCR 反应就能成功进行,产生大量的扩增产物。

通过检测这些扩增产物,就能判断样品是否为转基因。

另一种核酸检测方法是基因芯片技术。

这就好比是一个基因的大拼盘,将大量不同的基因片段固定在芯片上。

当被检测的核酸与芯片上的特定基因片段互补结合时,就能检测出转基因的存在。

除了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也是转基因检测的重要手段。

因为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往往是蛋白质,检测特定的蛋白质也能间接证明转基因的存在。

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就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它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检测人员先制备针对转基因产生的特定蛋白质的抗体,然后将样品与抗体混合。

如果样品中存在目标蛋白质,抗体就会与之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显色反应,就能判断样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基本流程

转基因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基本流程

转基因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基本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转基因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基本流程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转基因检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农作物和生物体中是否含有外源性基因,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而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则成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及特点转基因食品是通过人工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中的生物体,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质。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给食品生产带来了许多优势,如提高产量、抗病虫害等。

然而,由于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二、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分类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DNA的检测技术和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

基于DNA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半定量PCR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或序列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而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三、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应用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监管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利用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符合规定的标准。

2.产品溯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实现对产品的溯源。

通过对原料和成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可以掌握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并追溯其来源,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行业竞争力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食品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市场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存在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强,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中的技术,以改变其某些性状,提高产量、耐病虫害等。

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因此,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是为了了解食物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以及其含量。

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成分的特定DNA序列,常用的方法包括PCR和Southern blotting 等。

化学分析方法则可以检测转基因成分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化学物质。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商确定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评估则是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进行的。

安全性评估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评估包括转基因成分的遗传毒性、过敏原性和潜在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等方法,可以评估出转基因成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此外,评估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和暴露程度等因素,以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准确性和敏感性。

其次,转基因食品的评估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这给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挑战,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评估仍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步骤。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可以及时发现违规产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通过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可以为公众提供可靠的食品选择信息,促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保护人们的健康。

转基因_检测_实验报告

转基因_检测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并掌握转基因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验证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目标基因,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转基因检测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转基因生物体内是否存在目标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三、实验材料1. 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2. 靶标基因DNA或cDNA3. DNA提取试剂盒4. PCR试剂5. Southern blotting试剂6. Western blotting试剂7.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等四、实验方法1. DNA提取(1)取一定量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提取总DNA。

(2)对提取的DNA进行定量,确保其浓度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2. PCR检测(1)根据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2)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扩增条带。

3. Southern blotting检测(1)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尼龙膜上。

(2)用靶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洗涤后进行化学显色。

4. Western blotting检测(1)将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制备成蛋白质提取物。

(2)进行SDS-PAGE电泳,转移至NC膜上。

(3)用靶标蛋白抗体进行免疫检测,洗涤后进行化学显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CR检测通过PCR扩增,成功得到预期大小的靶标基因片段,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

2. Southern blotting检测通过Southern blotting检测,成功将PCR产物与靶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

3. Western blotting检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功检测到目标蛋白的表达,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番木瓜的PCR检测摘要:本实验采用定性的一次PCR反应分析方法,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四对特异的PCR扩增引物35S-F与35S-R、NPT1-F与NPT1-R、HN1F与HN1R、HN2F与HN2R,两对非特异性的PCR扩增引物Nos2-F与Nos2-R 、HN3F与HN3R,然后以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野生型木瓜、待测样品的DNA为模板,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野生型木瓜都没有扩增出条带,转基因木瓜都扩增出条带,待测样品除了NPT1-F与NPT1-R没有扩增出条带,其他都有,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为转基因产品。

关键词:转基因;PCR定性检测;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在全球开始进入商品化生产,经过12年的发展,其种植的面积从当年的170万hm2扩大到2007年的1.14亿hm2 [1],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制要求对含有一定阈值以上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标识,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含量标识的阈值是0.9%[2],韩国为3.0%[3], 日本是5%[4]等,而美国和加拿大则采用了推荐而非强制的标识制度。

我国也从2002年3月开始,要求对大豆、玉米、棉花、番茄、油菜等5种作物的17种产品进行标识[5],为了适应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要求,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以基于其中外源DNA检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应用最广泛[6]。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主要是针对选择性标记和报告基因、转入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方面的检测,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

如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材料/食品提供了便利。

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了病毒具有交互保护作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也利用这一原理开展了大量的转病毒部分基因组的转基因工作,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有了新的发展。

抗病毒基因多数来自于病毒本身的基因,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等,并已经在番木瓜上获得成功转化[7]。

本实验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几个适用于检测转基因材料的引物对,然后以野生型番木瓜和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以及待测样品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鉴别待测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材料。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华农1号野生型木瓜待检测样品1.2 方法1.2.1 DNA提取1.2.1.1 称取0.5 g的植物叶片,搁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捣碎叶片。

1.2.1.2 加入650 μl预热的DNA提取缓冲液,用力振荡1-2分钟,放入65℃水浴锅保温45分钟以上,其间,每隔15分钟用手轻微振荡3-4次。

1.2.1.3 从水浴锅中取出样品管,加入650 μl预冷的24:1的氯仿:异戊醇,盖好管盖后缓慢上下颠倒摇动5-10分钟。

1.2.1.4 10,000 rpm下离心10分钟。

1.2.1.5 用移液枪缓慢吸取上清液约500-700 μl至一个新的1.5 ml离心管中。

1.2.1.6 上清液中加入2/3体积的预冷异丙醇,约330-470 μl。

轻轻上下摇动离心管,注意观察DNA将从溶液中析出。

1.2.1.7 在8000 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

1.2.1.8 倒掉上清液,保留DNA沉淀于管底。

1.2.1.9 加入70%乙醇600 μl洗涤沉淀,5000 rpm条件下离心去上清液。

再重复洗涤沉淀一次。

1.2.1.10 室温下干燥DNA沉淀,在见到无色胶状物附在管壁时,加入80-100μl无菌蒸馏水溶解沉淀的DNA。

1.2.1.11 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DNA的质量和浓度。

1.2.2 PCR反应1.2.2.1 按表1加入PCR各反应成分于0.2ml的PCR反应管中。

表1:PCR反应MASTER MIX成分试剂 1 Mix 4 Mix体积(μl)体积(μl)10×PCR buffer 1 425 mM MgCl2 _ _5 mM dNTPs mixture 0.4 1.610 nmol Primer 1 1 410 nmol Primer 2 1 420-100 ng/ul Template DNA 2 _Taq DNA polymerase 0.1 0.4ddH2O 4.5 18Total 10 321.2.2.2 混匀表1的反应液后,然后分装到3个标记转基因、非转基因、待测的PCR管,每管10 μl,分别再加入对应的DNA 2 μl,然后稍作离心,进行PCR。

1.2.2.3 将反应管置于PCR仪中,按表2的反应程序进行PCR扩增表2 PCR反应的变温程序阶段循环次数温度持续时间1194℃5min23594℃45s 54℃45s 72℃1min3172℃7min44℃保温1.2.2.4 制备1.5%的琼脂糖凝胶1.2.2.5 反应结束后,在反应产物加入2ul 6×Loading Buffer,用微量移液枪小心加入样品槽中,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凝胶刺穿。

1.2.2.6 加完样后,合上电泳槽盖立即接通电源,进行电泳,100 V,20 min。

电泳结束后,紫外观察并拍照。

1.3 PCR定性分析的引物表3 PCR定性分析的引物(本实验使用的是1,3,4,6,7,8号引物进行PCR扩增[8-9])基因名称编号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3’产物大小CaMV35s启动子135S-F GCTCCTACAAATGCCATCA195 bp,邵碧英等,2002;阮小蕾等,2010 35S-R GATAGTGGGATTGTGCGTCANos启动子/终止子2Nos1-F ATCGTTCAAACATTTGGCA165 bp Nos1-R ATTGCGGGACTCTAATCATA3Nos2-F GAATCCTGTTGCCGGTCTTG阮小蕾等,2010 Nos2-R TTATCCTAGTTTGCGCGCTANPT II基因4NPT1-F AGGCTATTCGGCTATGACTGG600 bp,邵碧英等,2002 NPT1-R GCGGTCCGCCACACCCAGCCG5NPT2-F ATGATTGAACAAGATGGATTG—NPT2-R TCAGAAGAACTCGTCAAGAAGRP基因6HN1F GCTGAGTGGCTCCTTCAACGT753 bpHN1R CGACAAGTTGAGTTCGTGGGA7HN2F TGACTCCCTTAATTCTCCGCT298 bp,姜大刚等,2009 HN2R TGACGAGTACAAGGAGACGCC8HN3F GTGGTTCATGTCACATCGAG150 bp,阮小蕾等,2010 HN3R AATACACCAGTAGCTCAGGC9HN4F ATTGACGAGTACAAGGAGACGC285 bpHN4R CTCCGCTCATGATCAGATTGT2 结果与分析2.1结果由图1可看出,使用引物35S-F与35S-R、NPT1-F与NPT1-R、HN1F与HN1R、HN2F与HN2R、Nos2-F与Nos2-R 、HN3F与HN3R(即引物对1,4,6,7,3,8)这六对引物组合进行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野生型木瓜及待测样品DNA的PCR扩增,作为阳性对照的转基因木瓜都扩增出条带,作为阴性对照的野生型木瓜都没有扩增出条带,而待测样品在只有4号引物没有扩增出条带。

而我小组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与待测样品DNA都扩增出条带,野生型木瓜没有扩增出条带,且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扩增的条带较待测样品亮,而不同的引物之间扩增的片段碱基对数有所不同。

图1 PCR扩增电泳图(从右往左,每对引物对应的三个DNA样分别是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野生型木瓜、待测样品)2.2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作为阴性对照的野生型木瓜都没扩增出条带,作为阳性对照的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都扩增出条带,这与理论相符,野生型木瓜不含这些CaMV35s启动子,Nos启动子/终止子等基因片段故不能扩增出相应的任何片段,而转基因木瓜含这些基因。

且待测样品扩增出的条带与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相对应的条带片段大小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的待测样品为转基因产品。

就待测样品而言,4号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待测样片段,而实验结果显示没有条带,可能实验操作的失误。

我小组的实验结果表示实验成功,而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扩增的条带较待测样品亮,说明8引物扩增出的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的量比较多。

而不同的引物之间扩增的片段碱基对数有所不同,这是特异性引物之间的片段长短不同,故扩增的片段大小不一。

3.讨论本实验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是采用的通用元件筛选PCR检测,而通用元件筛选PCR检测主要以转基因产品的通用元件和标记基因为特异性扩增片段,例如CaMV35S 启动子、 FMV35S 启动子、 NOS 终止子、 7S 3’终止子等通用元件以及 NptII 、 Hpt 、 Pat 、 GUS 、 aad 等标记基因。

由于相同的通用元件和标记基因经常被用于多种转基因产品的研究与生产中,从而大大降低了筛选PCR 检测的特异性,只能用于转基因产品检测的初步筛选。

因此可以通过基因特异性PCR(Gene-specific PCR) 检测、构建特异性 PCR(Construct-specific PCR)检测、品系特异性 PCR(Event-specific PCR)检测等方式来提高筛选PCR检测的特异性。

另外,也可以通过基于蛋白质的转基因产品来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法、侧向流动免疫测定法等。

通过本实验,我学会了比较简单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同时也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深入了解。

而且通过近三周的分子实验掌握了比较基本的分子实验。

尽管实验有失败(逆转录PCR四只管只有一只扩增出条带),但是我认识到对待科学实验要持严谨的态度,不能草率了事。

最后,感谢老师在实验过程给予我的指导及同学的帮助。

参考文献[1]James C.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07. ISAAA breifNo 37. Executive summany[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equisition of A gri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 2007.[2]European 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1829, 2003 and1830, 2003[J]. Off EurCommun L,2003,18(268):1-28.[3]Notification No. 2000-31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Korea, Seoul,Korea.2000,22[Z].[4]Notification No.1775 Food and Marketing Bureau,Ministryof Agriculture,Forestryand Fisheries of Japan,Tokyo,Japan,2000[Z].[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Z].(2002).[6]Ahmed F 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 foods[J]. TrendsBiotechnology, 2002, 20:215-223.[7]魏祥东. 转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复制酶突变体(RP)基因番木瓜的选育、抗病机理及安全性分析 [D]. 2006.[8]姜大刚, 周峰, 姚涓, 穆虹, 梅曼彤. 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事件特异性定: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01.[9]阮小蕾,马丽娟,李华平等. 转番木瓜环斑病毒复制酶基因番木瓜的多重定性检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6 (6) :626—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