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篇一: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p>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绚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有人说,因人生经历相似,陈与义诗歌思想情感最接近杜诗,但“杜诗意境更为开阔,陈素来学杜,但远未及”请结合本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答案】1.A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写岳阳楼,本诗从大处着墨,视野宏观,借景抒怀;杜诗今昔对照,虚实交错,书写壮阔景象。

本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老木沧波”是作者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气韵苍凉;杜诗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和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陈诗自然有了杜诗那雄阔慷慨的风格。

只不过陈诗以“老木苍波”喻“己悲”之愁绪,侧重表现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杜诗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即使在孤舟漂泊之际仍心系国家,显得雄浑大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理解错误,诗歌中的“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

登岳阳楼_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_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么的自然景象?请概括。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思念亲友、伤世忧时之情。

(意思对便可)
小题1:描述了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雄壮壮阔的景象。

小题1:依据此诗的背景——诗人此时处在安史之乱后妻离子散四周漂泊的多病晚年,再结合诗句内容可得出答案。

小题2:依据诗歌三、四句加以概括便可得出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

今天,阅读附答案推荐的是“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坼乾坤
 戎马轩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由整理,仅供参考: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达成10~11 题。

( 9 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 以下这首诗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这首诗为律诗。

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日终于到达。

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同样,都是平庸表达,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颔联是说浩大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斗都像是整个地飘荡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境界宽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瞭望之所感。

“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响应,收束全诗,进而使全诗水乳交融。

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怀诗句;联合诗歌内容,详细剖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 6 分)答案:10.(3 分)B11.(6 分)抒怀诗句:(2 分,每联 1 分)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感情:( 4 分)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以致诗人与亲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何况北望关山,战乱频仍,惟有老泪纵横。

( 2 分)这些抒怀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出身的感触(穷愁落魄、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伤时感事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灾现实的忧愁)。

(2 分)二、阅读《登岳阳楼》,达成5—6 题。

(5 分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一联。

(2 分)6、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括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3 分)答案:5、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区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 1 分)日月星斗都像是整个地飘荡在湖水中一般。

(1分)(与句意符合即可)6、对亲戚朋友的依恋,有年迈孤单的悲痛,有对国家前程的忧愁,但也有无以报国的悲伤(念亲、哀己、忧国三个方面各 1 分)三、1、作者登楼为何会哭泣?可看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答:2、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大的雄奇壮观阔大情景,而颈联写的倒是作者出身的孤傲和处境的悲凉,二者关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3、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 答: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含杜甫《登岳阳楼》阅读含
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杜甫《登岳阳楼》
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说以下词语 (4 分)
坼乾坤
戎马轩
19.“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如何的状况? (2 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
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
19.诗人孤苦伶仃,年迈多病,只好以舟为家,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伤时感事的广博胸襟。

1、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对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重点词并领会其表达
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领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情怀。

参照答案: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
描述得非常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伤时感事的广博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大约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是当时岳阳县城的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②坼(che彻),分裂。

大致说来,湖在楚之东,吴之南,中由湖水分开,故曰“坼”。

③乾坤,指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④字,指书信。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身患肺病、疟疾、风痹、耳聋等多种疾病,故云。

⑥戎马,指战争。

据史载,大历三年秋冬,吐蕃屡侵陇右、关中一带,京师戒严。

因其地在岳阳西北,故曰“关山北”。

⑦凭轩,倚楼上栏杆。

涕泗(si四),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涕泗流,犹言老泪纵横。

张载《拟四愁诗》:“登崖远望涕泗流。

”〔解析〕这是诗人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市)登岳阳城西门楼时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

它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向被奉为岳阳楼题咏之作的双璧,享有后人不敢复题的盛誉。

首联以今昔对举,一上来便点出岳阳胜景在洞庭一湖,登楼是为了观湖;而“昔闻”、“今上”的转接,也隐隐透出一种百闻不如一见、夙愿始偿的快慰与感喟。

洞庭在湖南北部、岳阳西,是我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大湖。

据《清一统志·岳州府》载,“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

诗人久慕洞庭盛名,如今登上岳阳城楼,自然要纵目眺望,尽情领略一番。

颔联即就“水”字渲染:出句言东吴南楚在此分界,洞庭地跨古代吴、楚二国(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从地域上言其阔大;对句则说其势浩瀚,日夜涌流,整个日月星辰都似乎飘浮于其中。

它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的名句,感受到洞庭湖水负载万物、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
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10.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
【参考答案】
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6、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7、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9、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10.写洞庭湖的佳句: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