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六年级下册音乐补充教案分析
《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六年级下册音乐补充教案总结

《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六年级下册音乐补充教案总结第一篇:《洞庭鱼米乡》音乐教案六年级下册音乐补充教案总结《洞庭鱼米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洞庭鱼米乡》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湖南、湖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洞庭鱼米乡》,能够听辨歌曲的特点,感受、体验歌曲那高兴、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湘赣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湘赣地区的歌曲风格,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聆听《洞庭鱼米乡》(1)导入师:让我们来听听湘赣地区的民间乐曲,看看这里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2)初听乐曲(知识拓展)①作曲家白诚仁,作词叶蔚林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华民族作曲家。
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
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叶蔚林(1933-2006),广东惠阳人。
中共党员。
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团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湖南省歌舞团创作员,湖南省文化厅创作员及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过山谣》、《白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初别》、《酒殇》、《割草的小梅》,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幸福长在春长留》、《夏日的牙龙湾》、《相思天长地久》等。
《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洞庭鱼米乡》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洞庭鱼米乡》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洞庭鱼米乡》
教学目标: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体会歌曲情景和湖南高腔山歌的韵味
教学重点:
1、赏中感受湖湘音乐的特点
2、学会跟唱歌曲开头部分的第一、二句教学难点:喜欢湖湘音乐并乐于感受音乐及文化
教学过程:
1、初次感受(听)
(1)师:浏阳河一路唱着动听的歌声弯过了九道湾,流入湘江,汇入洞庭湖,洞庭湖用它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浏阳河,也用优美的歌声赞美着湖湘儿女。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当中演唱了哪些洞庭湖的美景。
(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聆听完歌曲回答问题,说说歌词中描述的洞庭湖美景(老师总结
并播放图片)
2、聆听、听赏(说)
(1)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的曲式划分是怎样的,有情绪相似的段落吗,不相似的段落最大的对比是哪些方面。
全曲分成三个部分,由A—B—A’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情绪相似,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第二部分与两者在歌曲情绪速度节奏上都不一样,更加突出欢快幸福的感觉。
第一部分是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第二部分是流动活跃的号子,好像置身于捕鱼船队之中,朝气蓬勃富有诗意;第三部分又回到了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上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2)对照教材上的第一段歌谱,说说歌曲的节奏、音高、旋律等有什么特点。
《洞庭鱼米乡》教案

《洞庭鱼米乡》教案教材说明:这是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画卷,突出了洞庭美丽、富饶的特点。
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强,且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在朗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句子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想象语言描述的优美画面,体会洞庭湖的美丽富饶以及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句子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想象语言描述的优美画面,体会洞庭湖的美丽富饶,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就布置你们去搜集了解关于洞庭湖的有关资料或信息,大家找到了什么资料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1)学生汇报。
(2)教师补充介绍: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
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
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
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洞庭鱼米乡》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新课1.整体感知洞庭湖是鱼米乡(1)课件出示洞庭湖的美景图,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洞庭湖的美丽和富饶。
(2)在小组内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边读边思考:A.美丽富饶的洞庭湖是祖国的什么?B.课文哪部分讲洞庭湖是祖国的“大鱼库”?哪部分讲洞庭湖是祖国的“大粮仓”?(5)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洞庭鱼米乡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洞庭鱼米乡田松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感悟1.小朋友,请你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2.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感悟。
(1)“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船儿来往,鱼儿蹦跳。
”从“船儿来往”理解捕鱼的人很多?从“鱼儿蹦跳”理解洞庭湖的鱼儿鲜活肥美。
(2)“是呀,鱼汛季节,鲜活的鱼儿,一筐筐,一担担。
”。
通过朗读,体会洞庭湖是个大鱼库。
“一筐筐,一担担“这么的鱼,难怪爷爷说“洞庭是个大鱼库”。
板书:大鱼库师述:如果你以为洞庭只是个大鱼库,那你就错了,不信,你接着往下读。
(3)“洞庭湖畔,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春天,禾苗青青;夏季,稻浪滚滚。
引导学生从“一望无际”“禾苗青青”“稻浪滚滚”来理解洞庭粮食作物的多。
师述:到了收割的季节,那丰收的景象更是喜人。
你看(4)“真的,收割积极,金黄的谷子,一袋袋,一车车。
”怪不得爸爸这个种田能手都夸“洞庭是个大粮仓”。
板书:大粮仓师述:不光如此,我们的洞庭湖还有更多的画面让你惊叹。
引读第8段。
板书:花园、果园、菜园、荷塘小结:美丽富饶的洞庭,是祖国的。
(引读)。
(听赏)洞庭鱼米乡-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洞庭鱼米乡-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性理解洞庭鱼米乡的民歌风情,了解其地域特征和生产文化。
2.能够通过音乐和歌曲,感受湖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美妙情感。
3.能够在班级合作中,自主合作完成一个展现湘文艺术风采的舞蹈或音乐小组表演。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曲感受湖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美妙情感。
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感性理解洞庭鱼米乡的民歌风情,了解其地域特征和生产文化,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湘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的舞蹈或音乐创意,让学生尝试在湘文艺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个展现湘文艺术风采的舞蹈或音乐小组表演。
教学方式1.指导学生欣赏、感知、理解、表达、创造。
2.通过听力训练、口头表达、书写练习、表演和欣赏等不同形式,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其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脑筋急转弯:请学生思考“湖南有哪些美味的食品?”引入湖南洞庭湖的“鱼米之乡”一词。
2.音乐欣赏:播放《湖南印象》音乐片断,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纯粹的音乐、美好的画面和湖南特色文化。
3.游戏活动:请学生自由组合,用手做出湖南名胜的动作,全班一起猜,其中有“洞庭湖”之类的景点名称。
第二步:歌曲学习(35分钟)1.教师重点将“洞庭鱼米乡”民歌的音乐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听过去后再表述涉及旋律、节拍、重、轻、低、高、明、暗等音乐要素。
2.指导学生轻声对唱,慢慢地教会学生唱“洞庭鱼米乡”民歌。
3.采用学生传唱、先唱后敲、唱出意境等方法,加深对歌曲旋律、情感、韵律的认知4.教师请学生去了解这首歌曲的民族文化特点,在学生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回答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民歌的形成背景,展开历史和文化研究,及情感寄托和情感表达等。
第三步:收听故事(25分钟)1.介绍《洞庭鱼米乡的故事》(或者是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断)。
2.播放声音或者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洞庭湖的神奇以及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洞庭鱼米乡 |湘艺版(2012)

洞庭鱼米乡设计理念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够感受出歌曲《洞庭鱼米乡》男声独唱中那高亢悠远、炽烈奔放的湖南高腔唱法的演唱风格。
2.了解湖南的民间音乐的音调特点。
过程方法3.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4.激发对本土音乐,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洞庭鱼米乡》高腔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歌曲的音响(像)资料,风光图片及相关的文章(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阶段目标:通过童谣来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音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湘潭人见了面互相问候会说:你恰饭哒冇?(用琴弹出音调)恰嘎哒(用琴弹出音调)夏天的晚上,爷爷带你乘凉的时候,是不是唱过这样的童谣?你能用方言读出童谣来,老师就可以把它弹出来。
你们信不信?让我们来试一试吧!磨子磨,割子割,铲子铲,蚂蚁子上山扣手板。
红鼻子狗,跟我走,我冇挨它,它啊我一口。
让我们聆听一首湖南民歌小调《乡里妹子进城来》,一边听一边找小调和刚才我们唱的童谣有什么联系?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音调特点<12356 五声调式>和湖南民间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调式是五声调式,一般由12356这五个音组成旋律。
湖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它的旋律自然离不开12356。
来自于当地方言的音调旋律,衬词、倚音、波音、下滑音等装饰音,使湖南民歌具有了浓郁的地方韵味。
2.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湖南,欣赏一首用湖南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洞庭鱼米乡》。
二、歌曲欣赏:1.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是?(出示洞庭湖风景区图片)这儿风光旖旎,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爱游历于此,唐代诗人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洞庭鱼米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洞庭鱼米乡》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洞庭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现了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词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人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美景之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
此外,学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描绘家乡美景的歌曲,他们会更加感兴趣,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洞庭鱼米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洞庭鱼米乡》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洞庭鱼米乡》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对于家乡美景的理解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洞庭鱼米乡》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演奏:邀请学生用乐器演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6.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美景的理解和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词:描绘洞庭湖美景和丰富物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洞庭鱼米乡》。
《浏阳河》听赏《洞庭鱼米乡》

第一课歌曲《浏阳河》听赏《洞庭鱼米乡》教材分析:《浏阳河》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歌曲,这是一首已经传唱了几十年的湖南民歌,这首歌之所以得到传承,不但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个性,更是因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歌曲充满了民族风、山歌味,歌曲流畅旋律动听,歌曲演唱形式是问答式。
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唱《浏阳河》,与同学实行对唱,并能主动收集与浏阳河同名的乐曲、合唱曲等实行听赏。
2、认真听赏歌曲《洞庭鱼米乡》,能随乐学唱歌曲的一至两个乐句,体验湖南高腔山歌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浏阳河》,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浏阳河》2、听辨歌曲中的情绪,准确唱出休止符。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教学过程:一、导1、欣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的名字叫什么?生:有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浏阳河》。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来学习《浏阳河》。
(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能用对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2)能听辨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一)(1)听老师演唱歌曲,说说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2)请找一找歌曲中哪些字是一字多音。
(3)完整聆听歌曲,试着按节奏朗诵歌词。
2、议师: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歌曲中哪些是一字多音?3、出示自学提示(二)(1)学生分小组自学歌谱。
(2)歌谱会唱后自主填词。
4、议(1)师:你会唱乐谱的哪一句?谁愿意自告奋勇为大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即时鼓励。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现在跟老师一起唱一唱吧!(教师教唱乐谱,并解决乐理知识。
)连音线切分音多音字(河、路、个)(2)学生自主填唱歌词,教师即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鱼米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洞庭鱼米乡》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湖南、湖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洞庭鱼米乡》,能够听辨歌曲的特点,感受、体验歌曲那高兴、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湘赣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湘赣地区的歌曲风格,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聆听《洞庭鱼米乡》(1)导入师:让我们来听听湘赣地区的民间乐曲,看看这里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2)初听乐曲(知识拓展)①作曲家白诚仁,作词叶蔚林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作曲家。
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
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叶蔚林(1933-2006),广东惠阳人。
中共党员。
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团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湖南省歌舞团创作员,湖南省文化厅创作员及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过山谣》、《白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初别》、《酒殇》、《割草的小梅》,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幸福长在春长留》、《夏日的牙龙湾》、《相思天长地久》等。
《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2006年12月5日12时因病治疗无效在海口逝世,享年73岁。
②洞庭湖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
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至今都是东洞庭湖的写照。
湖北和湖南之称,即来源于洞庭湖。
3、介绍创作的时代背景:《洞庭鱼米乡》写于1959年,在1956年的夏天,作者第一次到洞庭湖区深入生活,正值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际,黑黝黝的土地,金灿灿的谷穗,天水相连的湖面,扬帆捕鱼的船队,丰富的水产,农民舒畅的心,欢笑的脸,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真是个鱼米之乡。
作者在这里学习了湘中、湘西农民的高腔山歌唱法。
(3)复听乐曲师:再来听听歌曲,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4)再听乐曲(歌曲划分)想一想,歌曲各部分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料阔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开阔优美,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好像置身于捕鱼船队之中,朝气蓬勃,富于生活气息。
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
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山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5)分段欣赏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二、组织下课小结:1、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2、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春之声圆舞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用亲切、热情的声[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课外听到歌曲或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时,知道它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2、技能目标:在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能够以摆色块的方式感受了解回旋曲式。
3、情感目标: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乐曲清新活泼、流畅动听的旋律,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难点:听辨回旋曲式:引子+A+B+A+C+D+E+F+A+尾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使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引出本课教学。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2、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喜悦、自豪的心情。
3、感受回旋式曲式。
方法(1)教师弹奏包括引子和尾奏在内的八个音乐主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八种色块,选择分别代表的主题,并标注顺序。
然后,重点视唱A和B两个音乐主题。
进行对比。
(2)再次聆听全曲,看着课件摆色块。
如有重复,用备用的色块。
(要求学生准备三份色块)(3)简介回旋曲式和《春之声圆舞曲》。
(三)赞美春天师:春天是美丽的、动人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一段醉人的舞,现在就让我们来创编我们心中的春天。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一同感受了春的气息。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让我们在快乐的春天为自己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吧!《幸福快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幸福快车》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等多种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用欢快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教学重点: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七色光之歌》: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
教师提出注意点。
将难点句子和唱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带唱。
3、跟音乐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分角色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童声合唱。
1.出示9.11出示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图片----学生感知战争带来的灾难及对人们精神带来的创伤。
2.学生讨论战争带来的不幸后果----学生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知道其是来之不易的需要集体全人类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平。
3.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人们通过歌声表达对和平的想往。
(并分析演唱形式、情绪情感)4.我的评述师: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使你感受到了和平与友爱的气氛?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并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三、唱《幸福快车》1.初听音乐学生说一说音乐的情绪,在什么场所上听过?2.复听音乐请学生跟着音乐欢快的节奏,用你手中的乐器亮出你充满活力的舞姿,乘上“幸福快车”3.唱一唱音乐。
生用张开默唱的形式自学,生跟琴试唱,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完整地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幸福快车》4.游戏跟着音乐开一开“幸福快车”。
四、小结师:这个世界有了和平才有幸福,让我们一起杜绝战争,支持。
《春风满小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风满小城》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等多种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演唱歌曲、演唱《春风满小城》。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演唱全曲(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讨论演唱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力度和情绪,并通过练习进行比较,提示注意歌曲前后两部分情绪的对比并练习。
(2)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游戏,旨在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说明: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由学生自己进行合声效果比较。
(3)使用钢琴伴奏,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木鱼、碰铃、响板、三角铁、手鼓等)为同学们伴奏。
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请个别学生在室外聆听合唱效果.二、学习《春风满小城》2、感受歌曲热情洋溢、春风扑面、活泼天真而又快乐的童年生活3、愉快地跟唱4、随曲演唱《春风满小城》5、进一步了解小行板的特点6、认识江南水乡小镇春天:悠悠,充满生活气息。
三、小结《化装舞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一册第第三课欣赏《化装舞会》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以积极的态度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聆听《化装舞会》,引导学生感受领会探戈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节奏特点以及探戈沉稳洒脱的舞姿。
3、熟练地听辨出探戈风格的舞曲,了解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知识,并能跟随音乐做出律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欣赏《化装舞会》并鼓励学生勇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聆听熟悉探戈的节奏,初步理解复三部曲式。
以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导入: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妈妈的今天》。
(播放小品)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小品,笑过之后我们是否注意到在小品中他提到了一种舞蹈,有没有谁能说出来呢?(学生回答),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去看了,对,就是探戈这种舞蹈。
舞蹈的什么动作给你印象深刻(甩头)?2、(出示幻灯片)探戈源于非洲,随着黑奴贩卖进入美洲,融合了拉丁美洲民间舞蹈风格,形成了舞姿优雅洒脱的墨西哥探戈和舞姿挺拔、舞步豪放的阿根廷探戈随后传入欧洲,形成现在的探戈风格。
3、探戈的主奏乐器有:六角手风琴的低哑音色与探戈的怀乡、伤感情调相吻合。
小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
4、下来我们一起先做一个脑筋急转弯,“A表示什么?A可以演变成什么?与A完全不相关的什么?”A+B+A在音乐中可以怎么解释?(如果A是1,那么B是什么,A’又是什么?)A + B+ A’(复三部曲式)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探戈《化装舞会》的魅力,一家医院的医生和他们病人,在狂欢节的时候,在医院的大厅举行化装舞会,他们戴上了面具,谁也不认识谁,他们在舞池里热烈地跳起了探戈,我们首先来听一段。
5、听歌曲主题A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舞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风格?(洒脱、沉稳、酷、帅)速度?(偏快)节奏?(一顿顿、节奏感强烈,顿挫感强烈)出示节奏::* * * * | 0*** * *|怎样唱这段节奏使得更沉稳有力呢?加重,停顿,拍一次,合钢琴拍一次,合音拍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