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师生群际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问题研究

Vol.28No.4Ap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下)2012年4月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被不断地引入并实施于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研究,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而是涵盖影响教学整体效果的一切因素.师生交流,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怎样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互动不仅牵扯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关系,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更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肩负着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很多学者对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体育教学师生交流的研究比较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重新构建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这不仅仅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更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机制和因素,从而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1概念的界定在词典中,“交流”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交错的流淌;其二,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1]“师生”,从字面意思而言,主要指教师和学生,本文所说的“师生”主要指体育教师与其授课对象———大学生.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2].体育教学过程有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组成.因此要完成教学,师生的交流有课内和课外.1影响师生交流因素分析1.1学校对体育教师不重视由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体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次要的,高校体育教师付出多,回报少.尤其与其他学科相比,出现同工不同酬(其他的学科上一次课工作量为1,而体育课只算0.8).带队比赛取得了成绩也没有奖励.体育的一些法规、条例得不到应有的落实,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怎么能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和沟通.1.2体育师资不足影响师生交流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推进,各个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高校体育师资不能跟上.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校课程评估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120-1:150的标准,同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实践课30人的标准班.现在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如安徽农业大学按照最低的1:150比例标准计算学校总共需要74位体育教师,而现在仅33人,缺编31[3].为了完成体育教学,只能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每个班级人数,教师工作超负荷现象非常突出.因此体育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1.3体育教师教育观念误解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上课老师来下课老师走,学生平时很少见到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少,因此体育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够,大部分体育老师认为:这些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即可,因而导致双方疏远与冷漠.当今社会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任何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一种亲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教育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也是义务.1.4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不平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不平衡,会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喜欢体育运动的,主动和老师交流,老师也喜欢和这样学生交流,他们有共同语言,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他想要的知识和经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所需,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可是对于那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问题研究胡德堂,杨春(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安徽淮南232001)摘要:师生交流是影响高校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文献资料、现场教学实验、专家访谈等方法,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师生交流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具体措施,从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键词:师生交流;体育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136-02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教研课题(2010jyxm055)136--些不爱好体育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意和老师交流,更怕和体育老师交流,怕自己出丑,往往老师主动找他们,指导他们,但是从这些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中,体育老师得不到反馈意见.体育老师也不愿意和不爱好体育的学生交流,更深层次的交流无法谈起.这就出现了喜欢体育的学生交流多,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交流少,男教师和女学生交流少,男学生和女教师交流少.出现了交流不平衡性.1.5大学生交往能力退化独生子女的增多,网络的发达等,造成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退化.调查研究表明:受调查者中有59%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4],这也说明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并没有发展成熟,大学生和同学、同寝室交流都比较少,而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中.这给他们的交往能力带来麻烦,更何况和体育老师交流.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老师的印象是:体育老师都是凶巴巴的!对体育老师信任度低,因此,学生不愿意和体育老师交流,更不愿意深层次的交流.2加强师生交流措施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在与学生关系不良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教育,这样只会激发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第二,教育方式重于教育内容.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克服主客观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交流,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大学生在大学里有所得、有所获.2.1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学校领导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体育的法规、条例,切实关心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在业务培训、深造、晋级、评优、评先、课时酬金等问题上均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平等对待.这样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老师一样,发挥体育老师在体育方面功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2.2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修养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也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体育教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体育教师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大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同时老师也要研究学生,体育老师不仅教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等教育,参与到学生中去,作学生的朋友.2.3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非语言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经过实验研究公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非语言交流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非语言在教学中的特征作用.体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能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教师鼓掌,竖起拇指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教师的摇头表示动作的错误;体育教师的一个手势,指引学生行进或是动作的方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非语言交流.2.4课后师生建立网络交流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方便.借助信息网络进行师生沟通,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可行的沟通方式.建议体育教师在任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给学生留下可联系的电子通讯方式,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为学生提供可联系的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联系方式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体育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与及对大学生的信任;大学生也应主动将联系方式告知体育教师,以方便师生之间沟通.其次,建立“师生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在论坛上发布、更新信息,大学生也可在论坛上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可以在此自由交流,不但能增进情感,还为体育教师及时发布教学信息,通知教学事项提供快速的服务,为师生沟通提供互动的平台.这种交流方式对年轻的体育老师没有问题,但是对一些老教师有一定难度,他们也重新学习,跟上网络时代.3结论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九十分钟,更重要的是怎么培养学生体育思想,自觉的去锻炼,作为体育教师要拿出职业道德观念,和学生更深层次的交流,为大学生的整体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80.〔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6.〔3〕黄晓俊,刘玉琴.安徽农业大学体育学分制现状与对策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5):127-131.〔4〕陶涛,孙启莲.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大学生最常见心理问题[N].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08-06-16.137--。
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教师校际共享的调查分析

U N Cha g d n .i
( eat n f h s a E ua o ,ui eh ooyC l g ,uh u3 0 0 , hn ) D pr t yi l d ct n Fj T cn l o ee F zo 5 18 C ia me o P c i n a g l
20 0 0年 6月 ,福 建 省 委 、省 政 府 做 出 了 建设
放 、灵 活的学籍 管理 制 度 ,推行 新 校 区各校 之 间 的
“ 州大学 城 ” 的重 大决 策 ,列入 为 民办 实事 项 目, 福 编入 “ 十五” 计划 ,并借 鉴 国 内外 大学城 “ 势互 优 补 ,资源 共享 ” 的成功 理念 ,确立 了 “ 脱 ‘ 而 摆 小
Ab t a t I c od n e w t e d v lp n d a o o lme t g e c t e n e o r e s a i g i nv ri o n, sr c :n a c r a c i t e eo me t ie fc mp e n n a h o r a d r s u c h r n u ie st tw hh i h n y
i ewok p afm a et g u n t r dt y t m. t g n t r lt r d s t n p u i d ce i s se n o n i e
Ke r s u ie i o n P E.e c e ;ne—olg hrn y wo d :nvr t tw ; . ta h r itrc l es aig sy s e
w y f n a e n , u h a h r p r d,e o rr d d u l u , u lo a o t ul ig u i e i p rsla u , o sr c a so g g me t s c ss ot e i t mp ay a o b e d t b t s d p i n n v r t s t g e c n t - e o n y a b d sy o e u
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引言:高校教师体育活动是指高校教师在工作之余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现状,以期为高校教师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1.1 参与人数增加与过去相比,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参与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1.2 活动形式多样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教师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健身训练班或团队活动;有的教师选择自行组织临时的运动会或健身活动;还有的教师选择在家里进行室内运动等。
1.3 师生互动增加在高校教师体育活动中,师生互动逐渐增加。
不少教师通过体育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感情。
2.1 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即便能够抽出时间,也常常在繁忙的时间段进行,影响了锻炼效果。
2.2 缺乏专业指导很多教师对于体育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容易犯一些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可能导致运动伤害,还影响了教师体能的提高。
2.3 缺乏团队合作一些教师虽然参加了体育活动,但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
他们只是单纯地进行个人锻炼,缺乏互助和协作精神,无法真正享受到团队活动的乐趣。
三、对策与建议3.1 改善时间安排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可以鼓励学校领导和同事们互相理解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保障。
3.2 提供专业指导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体育教练来指导教师的锻炼和训练,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并提高教师的体能水平。
3.3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协作、互助。
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结论: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现状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体育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分析

体育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分析
体育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课堂,它有助于学生们发掘自身潜能,
及时建立起有效的师生互动。
作为课堂上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师生互动对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课堂中,师生互动建立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
首先,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给学生赋予权利,努力拓展学生的耐
力和智力;学生也要尊重师长,全心全意参与课堂活动;双方互动能够形成一种协作关系,以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效学习。
其次,双方应展开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展现自信,及时反馈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
此外,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指导学生,有效地组织指导和督促学
生进行训练活动,及时引导学生接受反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课堂上双方形成有效交流,并有效分辩学生的不足。
总的来说,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可持续、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在体育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高校体育课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课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几年来,高校体育课中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较为紧张的情况。
来自湖北经济学院学生会调查显示,近年来,高校体育课上师生之间存在着矛盾,许多学生感到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强硬,有时候会在课堂上施加压力,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伴随着学术化的深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学生在体育课上受到很大的压力。
在高校体育课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很多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热情,甚至缺乏感兴趣,老师常常不理睬学生的意见,学生缺乏规范性,体育老师也不恰当地处理和评判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师生关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要解决高校体育课中的师生矛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能达到改善的目的。
首先,学校应加强体育老师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要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增加宣传活动,以此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再者,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清楚地规定出学生及其家长在体育课上应履行的义务,以此来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合作,利用专业教练进行体育培训,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设置,通过添加部分更有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总的来说,解决高校体育课中师生矛盾的问题需要多种措施的配合。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体育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二是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增加宣传活动,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三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清楚地规定出学生及其家长在体育课上应履行的义务;四是加强与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的合作,以利用专业教练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设置,添加有趣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改善高校体育课中师生矛盾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体育教育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高校体育课中师生关系的矛盾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是复杂的,需要学校改革体育课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体育课中师生之间的矛盾问题,使体育教育更加完善、充满活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学习中受到全面的指导,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高校体育调研报告

高校体育调研报告高校体育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校体育现状,分析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某一所高校及其师生。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主要针对高校体育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进行搜集和整理。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了解师生对高校体育的关注程度、参与程度以及体育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3. 实地观察:参观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面谈。
四、调研结果1. 师生对高校体育的关注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
2. 高校体育设施存在问题: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不足,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师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需求。
3. 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由于高校体育运动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然而,部分高校存在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
4. 多个体育项目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学校注重摄影、篮球等热门项目,但对于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的发展相对落后。
五、问题分析1. 师生体育意识普遍较低:由于学业繁忙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导致师生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意愿不高。
2. 缺乏专业教练和指导:高校体育教练队伍短缺,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高校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投入较多,但也有一些学校忽视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培养。
六、对策建议1. 提高师生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师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增加专业教练和指导:加大对体育教练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练的职业素质和指导水平。
3. 均衡发展各个体育项目:通过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推广普及各类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意愿。
4.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健身房等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体育师生现状分析报告

体育师生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师生关系对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和师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体育师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体育教育提供有益建议。
文章将从体育师生现状概述、体育师生关系分析和体育教育现状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完善体育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结构进行说明,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内容的安排和逻辑关系。
对文章结构部分的描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对文章主题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研究目的的阐述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正文部分分为体育师生现状概述、体育师生关系分析和体育教育现状评价三个章节,分别对体育师生现状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对体育师生现状的评价、展望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望对体育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文章的整体结构,我们将会在各个章节中对体育师生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望能够为当前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当前体育师生的现状,深入了解体育师生之间的关系,评价体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体育师生现状的深入分析,旨在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体系,促进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体育师生现状概述2.2 幼儿园运动能力的培养方法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运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1. 多样化的运动活动:幼儿园可以设计多样的运动活动,包括跑步、跳跃、爬行、投掷和接球等,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各种运动技能。
浅析体育教学师生互动

浅析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摘要:结合初中体育和健康课堂相关知识,展开教学互动,贯彻体育精神,多方位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帮助学生打造健康体魄。
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的健康,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助力,教师都应有效结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进行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成长。
希望相关教师更加重视,采取合理措施,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引言:探讨体育教学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传达体育的注意事项和专业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也使学生更加注意互动之中传达的体育相关知识,于实践运动中更加注意。
因此,结合体育课堂,对学生,对教师,对身体,对现在和未来都有良好促进作用。
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式,探讨互动教学可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造良好强健的体魄。
一、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意义贯彻体育精神,探讨初中体育课堂的结合,采用健康课堂的专业知识,帮助初中体育专业化和健康化发展,可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良好。
对于体育运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对抗疾病可以采取的运动措施认知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增强抵抗未知因素影响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动力更加稳定,良好适应学习的高压、体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无论是对学生的健康,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助力,都具备积极良好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师生互动具体探析(一)共同制定教材内容体育教学互动具有一个比较明显直观的问题,即教材内容不清晰。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个别学生弹跳能力不足,但是肌肉坚韧性好,耐力强,适合跑步,但对立定跳远等运动不擅长。
与此类似的劣势,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偏颇,更愿意投入自己热爱且擅长的运动中。
导致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具体实施难以确定,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结合初中体育课堂,展开相关的互动教学。
体育终究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于体育的需求自然不同,如果一昧按照教材,进行比较适合群众的活动互动教学,容易大幅度降低体育课堂应有的效果,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需要相关教师更加重视,尽量采取合适的方式制定教材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Ba e n t e meh d o tr t r ,s r e s n e v e n ttsis h i a e d mp r a e e r h a d ta t s d o h t o fl e a u e u v y ,it r i ws a d s it ,t s p p r ma e a e i c lr s a c n i a c n i
20 0 9年
6月
三
明
学
院
学
报
Jn 20 u. 09
第 2期
J OURN AL ANMI OF S NG UNI VERST I Y
高校体 育专业师 生群 际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林 峻 峰
( 明学 院 体 育 系 ,福建 三 明 3 5 0 ) 三 6 0 4
0 引言
和谐校 园 的构建 离不 开和谐 人 际关 系 的构建 。 在校 园 内的人 际关 系主 要有 师生关 系 、同学 关系 、
中的问题 , 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对 象 .
同事关 系和 干群关 系等 . 中教师 和学生 作 为学校 其 的主体 . 他们 之 间的关 系构成 了学 校 内部 人 际关 系
a ay e e i trg o p i tr ci n o P e c e sa d s d ns fo t e f u s e t-- e s t f c o f h ea o s i ewe n n l z d t e - r u ne a t f E ta h r t e t m o ra p cs ・ a sa t n o t e r lt n h p b t e h n o n u r h ・- ・ h t i i i
摘 要 : 用 文 献 资 料 、 卷 调 查 、 谈 、 理 统 计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师 生 关 系满 意度 、 动 途 径 、 动 频 率 以及 互 动 的 影 运 问 访 数 从 互 互 响 因素 等 四 个 方 面 对 高校 体 育 专 业 师 生群 际 互 动进 行 实证 研 究 与 分析 。 调 查 显 示 师 生互 动 存 在 途 径 少 、 率 低 、 响 因 素 频 影 多等 问题 。提 出加 强 师 生 课 外 交 流 、 师 生平 等 的 基 础 上 民 主 地 进 行 互 动 等 建 议 。 在 关键 词 : 高校 ; 育 专业 ; 生 ; 动 体 师 互 中 图分 类 号 : 8 74 G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 4 ( 0 9 0 一 2 7 0 17 — 3 3 2O )2 O 3 — 4
e c e sa t e t, n e t e wa , h r u n y o n ea t t r a e t a t r o n a t n Th n e t a i ta h r d s d n s i t r c v y t e f q e c fi t r c in a d o e f ci g fc o fit r c o . e I v s g t n n u a i e o n h n s e i i o s o d t a e ee i e o r b e b u a h rs d n t r c o , u h a e swa s lw e u c n n y a e t g h we tt r x s d s me p o lmsa o t e c e -t e t n e a t n s c l s y , o fq e y a d ma f c i h h t t u i i s r n n f co a d S n I s g e t dt a x r -u r u a o a t r n O o . t s u g se h t e ta c ri lrc mmu i a o e e t a h r a d s d n h u db t n t e e a d te c n c t nb t e e c e n t e t s o l e sr gh n n h i w n s u s e d n e t w e t c es it r ci nb t e a h r d s d t h u db d e o r t al nt eb sso e u l y a o e n e n a t e ss o l ema ed m c a c l o a i f un i y h q ai . t Ke r s u i e st s p o e so a o t ;e c e n t d n ;n e c v y wo d : n v r i e ; r f s i n l p r ta h r a ds e t i tr t e i s s s u s a i
The Su v y a r e nd Ana y i f I e -g o nt r c i n o l ss o nt r r up I e a to fPE a he sa u n s Te c r nd St de t
U N J n fn u —e g ( eat etfP yi l d ct n Sn igU i r t,a m n 6 0 4 C i ) D p r n hs a E uao ,a m n nv sy Sn ig3 5 0 , hn m o c i e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