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状况,认识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2.教学案例:收集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案例。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教学时间:1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估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3年的多少倍。

计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阅读:旗袍与旗装活动: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交通运输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3、活动(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第三章《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难点:影响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主题引入一则新闻: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减少——设疑:人口为什么会减少?减少的东北人口去哪里了?回顾旧知上一节课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知识的回顾: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引出思考:东北的地理环境对人口人口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知识新授一、人口分布(一)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出来的?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拓展“引入”新闻,了解东北人口的变化及迁移。

2、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3、根据人口分布图,说一说东北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在哪些区域?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师生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偏少,如黑龙江北部的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落实画书笔记)4、拓展思考:三江平原也是平原地形,为什么人口稀疏呢?(思考归纳)通过地理位置图及干湿地区分布图,判断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较为严寒;主要是湿润地区,沼泽广布;加上开发时间较短,因此人烟稀少。

——比如说三江平原就有不少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天鹅、丹顶鹤等。

(二)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并结合上一学期旧知识“民族分布特点”这一知识点,了解以下内容:1、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2、东北地区分布较广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小结)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精品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精品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的意思十分明确,这里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直观呈现,它还包含着地理判断。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以文释图”,是指将在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职联系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时分配上分为1个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哈大高铁共设23个车站,沿线较大的城市有: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沈阳、鞍山、营口、大连等。

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还有哪些人口、城市密集的地区?其分布与铁路线有何关系?从而引入正文内容。

五、当堂练习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长白山地C.辽河平原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A.回族B.朝鲜族C.蒙古族D.鄂温克族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B.河运C.铁路D.航空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大连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北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北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分析图形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协调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城市分布教学时间:1小时教学过程:介绍东北的主要城市是什么?它们在哪里分发人口分布从书p31图6-18,完成以下问题:据估计,2010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人口约为1953年的次数。

分别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人口密度。

阅读图6-18,说东北人口密度超过100人/平方公里的地区主要分布?想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衡阅读:突破东方东北部的少数民族阅读:cheongsam和国旗活动:阅读图6-6,6-20,完成以下任务。

(1) Oroqen有两个含义:使用驯鹿人和山上的人。

找出Oroqen的分布区域,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Hezhe是中国北方长期为钓鱼和钓鱼的国家。

Hezhe的下游或东方的意思,He Zhe 住在人民的河边。

人们经常习惯把獐鹿锄鱼,雉鸡放进电饭煲,这个民间描述何哲的钓鱼和钓鱼生活。

找出赫哲家族的分布,讨论民谣表达的意义。

城市分布1,运输铁路控制。

城市主要集中在沿线主要线路,特别是哈尔滨 - 大连线(哈尔滨 - 大连),滨州线(哈尔滨 - 满洲),滨绥线(哈尔滨 - 绥芬河)沿线。

2,重要的工业城市哈尔滨是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的中心,机械,医药,食品,石化,亚麻纺织,甜菜糖等工业部门的显着地位。

长春市,中国着名汽车制造基地。

沉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行业主要是机电,重型机械,彩色冶金已知。

3,活动(1)阅读图6-23,了解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沉阳,大连,鞍山,丹东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征。

(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①说明哈尔滨市有异国情调的城市魅力;结合知识,解释哈尔滨有这个独特的异国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东北地域的人口与城市散布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域的人口以及城市散布特色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得、办理能力和综合剖析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人地协调的看法二、教课要点东北地域的城市散布状况三、教课时间: 1 课时四、教课过程:引入东北地域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散布在哪些地方?人口散布由书籍 P31 图 6-18,达成以下问题:估量 2010 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 年的多少倍。

计算 2010 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 6-18,说一说,东北地域人口密度大于 100 人 / 平方千米的地域主要散布在哪里?想想,影响人口散布的要素主要有哪些?东北地域的人口散布不平均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域的少量民族阅读:旗袍与旗装活动读图 6-6、6-20,达成以下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散布地域,解说致使这类散布的主要原由。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久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圣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民谣来描绘赫圣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散布地域,议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散布1、交通运输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域,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域。

2、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是东北地域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有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域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3、活动(1)读图 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概括东北地域城市散布的特色。

(2)阅读资料,达成以下任务。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东北地区的人口情况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外流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0905亿人,其中辽宁省人口为4352.7万人,吉林省人口为2756万人,黑龙江省人口为3.7978万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是中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且,人口密度分布也比较不均衡,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3.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种。

常住人口指在东北地区常年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原因暂居东北地区的人口。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南部平原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城市也相对较多。

1. 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沿海城市还是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城市东北地区的中部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吉林市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同时,这些城市还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联系紧密,是地区内企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3. 南部平原城市东北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人口分布
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 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闯关东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阅读:旗袍与旗装
活动
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
1.交通运输
铁路占主要地位。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3.活动
(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
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②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