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介绍ppt

合集下载

第三节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第三节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第三节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I4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改变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社会中的地位,而尼西亚信经对信仰的统一也为基督教神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4世纪末5世纪初,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奥古斯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

奥古斯丁出生时并未接受洗礼。

从7岁起,他开始按照热衷功名的父亲的愿望接受系统的教育。

17岁时,他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先后曾崇拜西塞罗、信奉摩尼教、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最后于386年皈依了基督教。

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门思过、清心寡欲,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他曾作过教师、神父,后升任北非希波主教,后半生忠心耿耿地致力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为基督教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使者”等等。

奥古斯丁一生著述甚多,《忏悔录》、《上帝之国》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重要的还有《驳学园派》、《独语录》、《论自由意志》、《论真宗教》、《论三位一体》等。

一、论自我意识奥古斯丁哲学的目的是用哲学的手段论证基督教的信仰,为人们指明一条寻找上帝的路径。

在他看来,这条路径既离不开知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知识。

为此,奥古斯丁必须一方面针对当时盛行的怀疑论而论证知识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指出知识的不足。

奥古斯丁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意识。

在《独语录》中,他与自己的理性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知道自己在思维吗?――我知道。

――所以,你在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吗?――是千真万确的”。

在他看来,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

“难道有人怀疑他自己在生活、在回忆、在认识、在意欲、在认知、在判断吗?……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晓得任何可靠的东西;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表示赞同;尽管一个人仍然可以怀疑自己有所意欲,但他却不能怀疑这个怀疑本身”。

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

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

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是黑人谈起形成西方神学的大神学家奥古斯丁(A.D.354-430),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是白人。

奥古斯丁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的北非塔加斯特(Tagaste)。

如果知道他是由北非出生的努米迪亚(族名)的黑人的话,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

正确地说,考古学证明他的脸是黑褐色(Dark Brown)。

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神学家--不仅在著述上,在思想的深度上,竟然是黑人,是值得惊讶的。

实际上形成初期西欧神学(与东方教会神学区别的西方教会神学)的拉丁神学教父们大部分都是北非出身的黑人。

正如,他的满有灵性忏悔的《忏悔录》(De Confession)所表现一样,他是一位经历过非常深刻的、真实的灵性矛盾和对"存在(生存)"冥思苦想过的人。

他继承母亲摩尼卡的敬虔品德,而寻求真理,渴求灵性之时沉迷于摩尼教(Manicheism),并成为了修辞学和新柏拉图哲学(Neo-Platonism)的著名教授。

另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世俗品性,沉迷于放荡的生活,甚至生了个私生子阿得奥达多斯(adeodatus)。

终于,母亲摩尼卡三十年流泪代祷得到应许。

有一天,正当奥古斯丁在米兰的一个花园里慨叹思索时,听到孩子们的童谣声音,“拿起来”(tole!),"读吧"(lege!)。

他环顾四周,发现一本圣经,顺手翻开圣经,偶然翻到了罗马书13:11-14的内容。

经上写着,"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行事为人要端正,好象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从这一刻起,他革新换面成为另外一个新人。

所有的绝望,挫败之阴暗消失了,真光开始照耀他的心。

他在《忏悔录》中倾吐心声说“神啊,我的灵魂在您的怀中之前,决没平安可言”。

奥古斯丁PPT课件

奥古斯丁PPT课件

伦理学
总结词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 上帝的爱和敬畏。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他认为,只有 出于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人们才会做出真正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了自由 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奥古斯丁ppt课件
• 奥古斯丁简介 •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 奥古斯丁与现代思想 •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目录
01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 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
加斯特村。
教育经历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学习修辞学 ,后赴罗马学习哲学,最终在 米兰成为一名修辞学教师。
05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 观点。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古斯丁强调个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03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证明
证明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了多种证明上帝存 在的方法,包括本体论证明和宇
宙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根据上帝的无限完美性,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作为一切存在和真理的源 泉,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
宇宙论证明
奥古斯丁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和 秩序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 有上帝才能创造和维持整个宇宙。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美术作品ppt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美术作品ppt

【法国】莱尔米特《祷告》
莱昂· 奥古斯丁· 莱尔米特(法国, 1844-1925年)Léon Augustin Lhermitte,别名:奥古斯汀· 雷荷 密特,莱昂· 奥古斯丁· 莱尔米特是 19世纪现实主义流派的领军人物, 他出生在法国皮卡第大区的埃纳省, 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他眷恋着那 里的农村生活,所以一生都是以农 村为题材作画,并有幸成为这一杰 出艺术流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3师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学习素描1864年第一次参加沙龙展出18711872年他曾住在英国研究英国绘画大师的创作方法1872年回国后的十年中经常到布列塔尼收集农民农村市集等题材作画1882年在沙龙展出油画力作收割的报酬从此名噪一时成为当时杰出的画家之一1890年他成为法国国家艺术协会的创始成员并担任许多艺术界的要职在当时的艺坛极富盛名
莱尔米特眷恋农村生活,几乎 所有的作品都用来描绘农事劳 作的原因。这幅画的割麦人就 是一个名叫喀什米的农夫,沉 重的劳作后正在休息,对身旁 两位粗壮农妇的交谈不理不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莱尔米特 几次将同样的人物画进作品里, 几幅画里的面孔完全可以辨识。 这幅画的割麦人就是一个名叫 喀什米· 德罕的农夫。莱尔米特 的作品内容多以描绘农村人物 为主,画中人物容貌及外形栩 栩如生,画中人物或坐或休息, 莱尔米特以客观的方式,抓住 瞬间的动作,忠实地呈现出当 时中下阶级生活状态。
莱尔米特从小生长的 农村天地为自己的艺 术作品找到了主题和 人物。“母爱”是莱 尔米特作品中常见的 主题,既有单独陪伴 孩子的母亲,也有在 众人中间的母亲。他 的画在细节的刻画和 故事情节的叙述上非 常细腻,富有浓厚的 乡土气息,真是感人。
【法国】莱尔米特《母爱》
莱尔米特的作品在题材 上均反映此种农村情境, 同具社会写实主义者的 情怀;而风格上则可归 属于记录自然与一般生 活的巴比松画派。描绘 大的空间下复杂的人群 复杂的面孔复杂的光线 的,作品如此生动细腻。 莱尔米特《恋爱》:表 现一对恋人谈情说爱的 场景,男青年正深情地 凝视着女青年,画面令 人感动。

4中世纪:奥古斯丁、阿贝拉尔、阿奎那、但丁文论(课件文字内容)

4中世纪:奥古斯丁、阿贝拉尔、阿奎那、但丁文论(课件文字内容)

中世纪美学与文论——神学的“婢女”讲述三个重点:①《圣经》其书;②中世纪文艺思想特点;③几位代表性人物:圣·奥古斯丁、阿贝拉尔、圣·托马斯·阿奎那、但丁一、《圣经》其书从“两希”文化说起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第四章“希伯来主义与希腊主义”,二者对立又互补:希腊文化的最高理念是如其本然看世界,希伯来文化的最高理念则是行动和服从;前者热爱理性,讲究人性的自然发展,后者钟爱神性,讲究人性的约束和克制。

神圣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对立与互补。

从希伯来文化到基督教“两希”就像西方文明的“两翼”或“两轮”阿诺德:“基督教将行为高架于知识之上,丝毫没有改变希伯来主义的基本倾向。

自我征服、自我奉献,以及服从,不是顺从我们的个人意志,而是顺从上帝的意志,是这一形式的基本理念。

同样,它也是我们普遍叫做希伯来主义的那一学科的基本理念。

”《旧约》与《新约》《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希伯来圣经》。

《旧约》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文学经典。

它弥足珍贵地以神圣书写的方式,记叙了从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的这段人类文明的远古史。

它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把史诗、悲剧、历史、哲学、政治和抒情等等融为一体,进而将真实的空间、虚拟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结合起来,铸就了西方神圣传统的文化底蕴。

有人说,即便作为纯文学来读(即排除其神圣意义不谈),它也高于荷马史诗。

然否?《旧约》的时代谱系上帝“创世”→亚当和夏娃→该隐和亚伯→挪亚方舟→巴别塔→亚伯兰和撒莱→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士师记”开始→撒母耳→扫罗→大卫→所罗门→“列王纪”开始→以色列南北二分→分别被亚述、巴比伦所灭→波斯居鲁士大帝征服各国后,以色列人先后在所罗巴伯和以斯拉带领下回耶路撒冷。

The Judgment of Solomon《新约》是一个人的生死与荣光!大希律王时耶稣出生(前6-前5)→施洗者约翰给耶稣施洗(26)→耶稣收彼得等十二门徒→约翰被希律王斩首→耶稣预言自己将受难并复活降临(29)→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复活、升天、圣灵降临、基督教诞生(30) →保罗皈依(35) →雅各殉道、彼得入狱(44) →耶路撒冷会议(49-50) →保罗三次旅行布道(46-57) ,基督教从耶路撒冷到罗马→保罗、彼得遇害(67-68) →约翰被放逐,作《启示录》(90-95)Saint Sebastian,传统上认为死于公元287年1月20日。

著名作家圣奥古斯丁(古罗马)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圣奥古斯丁(古罗马)人物简介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观点具有深度和独创性
• 他对时间、空间和存在的看法具有哲学深度 • 他的道德观和人类观具有独创性 • 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圣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的发展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与影响
圣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神学和哲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为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他的哲学观点为基督教信仰提供了哲学基础
方面
02
• 他的神学观点为教会教义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圣奥古斯丁的文化影响与遗产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 化的贡献
• 圣奥古斯丁对西方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文学方面 • 他的哲学和神学观点对西方哲学和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著作和教义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 品及其影响
• 圣奥古斯丁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文学作品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帝之城》是一部神学著作 • 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与文化 中的体现
• 圣奥古斯丁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哲学、神学和 文学方面
• 他的神学观点是在与异教徒和阿里安派等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 • 他的神学观点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 他的神学观点对后世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与观点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受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他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解释基督教信仰 • 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 • 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 受教于安布罗斯 • 在米兰担任牧师 • 开始传播基督教教义
02

中世纪修辞学-奥古斯丁.ppt

中世纪修辞学-奥古斯丁.ppt
• 圣奥古斯丁对教义 (“智慧”)与修辞、思想与表达、内容与言 辞, 等等, 持一种强烈的不对称统一观, 认定修辞和表达必须从 属于 “教义”也就是教会认可的正统宗教意识形态. 相对于这 一意识形态, 修辞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必须服务于弘扬教 义这一至高无上的要求.
• 意义和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论基督教教义》标志着基督教修 辞学的滥觞. 他在修辞的名义下将布道、圣经诠释、符号解读 以及通过阅读和沉思进行精神修养等相互关联的宗教兴趣融为 一体, 从而在修辞领域引进了一个神学视角或者说开创了一个 神学传统.
• 奥古斯丁在书中用心讨论的是常规的布道, 也就是在洗礼、礼 拜等场合向那些要么无知, 要么缺乏宗教热情、要么因为思想 活跃而可能受异端思想影响的会众宣讲《圣经》. 他并没有刻 意将基督教修辞和其他修辞传统加以区分, 对他来说, 使前一类 修辞带上独特基督教色彩的是它与众不同的内容和价值观, 以 及由此而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话题. 圣奥古斯丁将这些独特话题 归结为 “爱上帝, 爱邻居” 这一总标题. 仁爱是使基督教修辞 获得统一性的主题。
• 从这一前提出发, 圣奥古斯丁在头三卷阐述了与《圣经》解读 和宣讲有关的各个问题, 提出了一个独特、 “另类”的修辞发 明理论, 跳出了以支撑公共话语体系为中心目的、以演说为范 例、以文本生产为基本方向的古典修辞框架, 转而以支撑宗教 话语为根本目的、以解道 / 传道为范例、以文本的接受和生产 为基本方向构筑起一个新的修辞模式. 在这一新发明观的基础 上, 他遵循古典修辞理论探讨的常规程序, 在卷四讨论了风格问 题.
• 前言部分, 圣奥古斯丁宣布他拟在书中讨论的是解读和传播 《圣经》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 强调这些规则对神学学生 特别有用。他事先估计到有三类人会对这些规则不以为然: 那 些读了他的书却还是不理解这些规则的, 那些理解却不懂得如 何应用这些规则的, 尤其是那些认为对教义的领会应该完全依 赖上帝的启示及其赋予信徒的灵感, 人类自己总结出来的技巧 和解读规则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读者。

第6讲(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马克 奥勒留、奥古斯丁)-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思辨类微写作系列课件

第6讲(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马克 奥勒留、奥古斯丁)-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思辨类微写作系列课件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心灵独白,他以哲学家 的口吻,又以长者身份向我们阐述着他的世界观。透过文字,我们可 以发现他绝非好战贪欲之人,他正本清源,将世事"齐物",他崇尚和谐, 尊重人类的理性。
"五贤帝"时代终将结束,身为个体的奥勒留也早已化为尘埃,但 是他的著作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并流传于世,他的思想不仅代表着哲 学深沉的思辨,更有着身为杰出领袖的修身之道,对于今日人们的工 作与生活仍有启迪意义。
五人先后相继,使罗马帝国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 与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富 裕,与之前一百年的腥风血雨成很大的对比。这五 位皇帝宽厚谦虚,施行仁政,深受臣民爱戴。这段
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Augustus)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 期,被称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又叫作五贤帝时期。
材料2、《沉思录》
提高思维品质 第6讲
古罗马哲学家: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 马 克 ·奥 勒 留 ( 公 元 1 2 1 — 1 8 0 年 ) 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西塞罗
法是最高的理性。
——西塞罗
哲学人物16: 西塞罗
• 普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1月–公元前43年12月),古 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
• 马可·奥勒留拥有凯撒称号(Imperator Caesar)。 有以希腊文写成的著作《沉思录》传世。他向往 和平,却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
• 奥勒留对哲学的爱好不能被视为是达官贵人的附 庸风雅,而是出自他的天性。在奥勒留活动的年 代,罗马帝国风行斯多葛派哲学(圣人的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工具来创造天地,
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从哪 里得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 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 ‘道’——话语——创造万有。‛
2、幸福论
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 对传统幸福论的批判:批判《理想国》 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 善的缺乏本体的缺乏。奥古斯丁给受造物人提供了一条赎罪并通向天国的路 即向上帝度诚地忏悔,依照上帝的旨意过有信仰的生活,只有完全信服上帝,灵魂 平静、安逸地依偎在上帝的乐园。 通往天国的路:两种爱。
3、罪责伦理思想
古希腊时期
基督教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基督教成了希腊化世界的主流信仰之后“ 伦理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罪与罚成了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
物理的恶 到底恶是怎么产生的呢? 认识的恶
伦理的恶
奥古斯丁辛苦地向人们阐述罪责思想, 也就是为了 让人为自己行为负责、赎罪,进而信仰上帝和基督教
他只能是为论证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可信打下基础! 这也
奥古斯丁
简介
评析
生平
伦理思想
哲学 思想
简介: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 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 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 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 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 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 发起人。
奥古斯丁在相信基督以前,爱好世俗文艺, 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 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 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 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 证基督教教义。
哲学思想:
1、上帝创世
2、罪论 3、救恩论 4、时间论 5、秩序说 6、幸福论
1、上帝创世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 神:赋形于质的 工匠
奥古斯丁
• 上帝:“无中 生有”的创世 者
‚你创造天地,不是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不在空中, 也不在水中,因为这些都在六合之中;你也不在宇宙 之中创造宇宙,因为在造成宇宙之前,还没有创造宇
生平:
1、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生于北非 2、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 3、稍长,离开出生地到迦太基(突尼斯),17岁认 识一个女子并生下一小孩 4、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 5、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将尽之时,他离开了情妇, 辞去教职,退居在一处山庄 6、391年他往希坡去受职为神父。四年之后,又继 承主教一职,受职后不久,当地主教全权都归在他 手中了。
决定了他永远走不出神学的框念和柏拉图的 理念论结合起来建立其伦理学说。他把道德的善恶 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从而改变了古希腊传统的伦理
学研究方向,成为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之
一。其伦理思想后来被托马斯阿奎那所继承,并进一 步发展成为庞大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成为基督教道德 的理论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