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设计管理要点

EPC项目设计管理要点
EPC项目设计管理要点

EPC项目设计管理要点

(1)要建立符合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设计管理体制

传统模式的设计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意识。

建立适应EPC总承包项目特点的设计管理体制,要改变设计人员的传统设计观念,提高设计人员的造价意识和风险意识,改变原有设计院的薪酬考核机制。使工程设计逐步纳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接受EPC项目负责人的总体协调和指挥,从而充分发挥设计的龙头优势和作用,使工程设计能更好地为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服务。

(2)确保设计进度符合EPC项目总体进度要求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有利于利用设计同施工的交叉,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设计进度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因将设计进度管理纳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

使设计各阶段的进度计划与询价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等进度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确保设计进度能满足设备材料采购、专业工程施工招标进度计划要求,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计划要求,从而满足工程建设总工期目标要求。

项目实施初期,EPC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要求,在初步编制施工计划和采购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进度计划。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主要设备和材料受设备制造周期、运输或国际形势的约束,工程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而加以调整。因此在编制设计进度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工作的内部逻辑关系、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及交叉衔接,要给设计进度计划留有一定的余量,避免设计周期太短造成设计错误多、影响工程造价、影响采购进度、制约施工进度等。

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外部约束条件等相关因素,如消防报批、人防报批、规划报批、施工图审查等专项报批。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按照限额设计指标完成的设计成果,在采购过程或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超限额而需要调整设计的时间,要高度重视设计与采购、设计与施工的协调配合,要重视设计同项目业主之间的密切沟通协调,确保设计成果能够满足业主使用功能和档次要求。

(3)提高工程设计成本意识,确保工程设计质量

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工程设计的成本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质量决定工程质量、控制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

确保工程设计质量,首先要确保设计方案质量,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要高度重视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工作,提高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

在各个设计阶段,要强调设计对项目成本的制约因素,合理把握设备选型和设计方案的确定,合理考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初步设计是开展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也是落实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在编制初步设计时,其内容和深度要满足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要求,要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中的所有设计内容均有所描述,确保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避免出现缺项和漏项。

初步设计概算要全面准确,涉及的有关新材料、新设备价格必须符合市场行情,而不能简单的按照概算指标进行,特别是设计方案新颖、造型独特等项目,避免后续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的情况出现。

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在一些材料设备的选用上可能还有些出入,造价工程师都应该及早发现解决。

在各个设计阶段,要按照“投资总量控制、专业限额设计”的总体原则,EPC 总承包商应派驻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到施工现场进行费用控制,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对各专业进行分解,制订各部分控制目标,设计人员要按照限额设计指标,对各专业工程进行限额设计,如出现限额不足,要分析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设计人员要提供质量意识,杜绝出现低级设计错误,减少一般错误,从而减少设计变更,有效控制投资。

(4)加强设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提供设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对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适应EPC项目设计能力必须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复合型人员的培养。

要让设计人员转变原有设计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和思维模式,使得设计人员在掌握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加强工程造价知识、采购知识的培养和学习,不断积累现场管理经验。

提高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造价意识、熟悉现场施工主要技术方案、掌握现场施工相关经验。

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具有类似项目相关的阅历及相关经验,并要加强对原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和有关经验,及时回访原有项目的使用单位,认真听取使用单位对项目在使用方面的不足,及时采纳对工程建设项目有益的建议,并在后续项目设计中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设计。

设计人员还要加强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新材料新工艺的利弊,权衡是否采用,而不是为了创新而盲目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