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之平法
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规则

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规则
平法钢筋翻样是指将钢筋在转角时进行翻转的过程,以确保钢筋的正确摆放。
下料规则是指在进行钢筋下料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定和要求。
平法钢筋翻样的步骤如下:
1. 确定钢筋的放样位置和形状。
2. 翻转钢筋时,要保持钢筋的整齐和平整,使其与母模板相吻合。
3. 将钢筋的顶部与下部进行翻转,保持钢筋的平直。
4. 翻转完毕后,对钢筋进行调整,使其在规定的位置和角度上。
下料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下料尺寸: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明的钢筋尺寸进行下料,确保尺寸准确。
2. 简化下料: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长钢筋进行简化下料,减少浪费和材料成本。
3. 采用定尺下料:根据钢筋的使用情况,采用定尺下料,减少剩余钢筋的浪费。
4. 控制浪费率:在下料过程中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5. 配料合理:在进行下料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和型号的钢筋,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 标记清晰:在下料过程中要对钢筋进行清晰的标记,以便后续施工使用。
总之,平法钢筋翻样和下料规则对于保证钢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非常重要,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注:h0为弯起高度。
梁平法施工制图规则及钢筋翻样讲解

12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讲解
•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必注值)
• 当梁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 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 分号“;”将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隔开,少数跨不 同的在原位标注注明。
25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知识讲解
• 1.8 附加箍筋或吊筋
• 将其直接画在梁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 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写在括号内)。当多 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 统一注明,少数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二、梁平法施工图中的标准构造详图 • 二、梁平法施工图中的标准构造详图
20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知识讲解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 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 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上部两边纵筋相同 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 不注。
21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知识讲解
• (2)梁下部纵筋:
• 1)当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 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7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知识讲解
• 1、梁平面注写方式
• 1.4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 值(集中标注内容从梁中任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 (1)梁编号(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必注值)
8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知识讲解
• (2)截面尺寸(必注值)
• 注写梁截面尺寸b*h,其中b为梁宽、h为梁高,
• 梁上部钢筋:弯折至梁底,当
梁有加腋时伸至腋的根部位置。
平法识图技能要求及钢筋翻样计算规则

钢筋的外包尺寸和轴线长度之间存在一个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平法识图技能要求及钢筋翻样计算规则
3.钢筋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为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处的弯曲调整值,再加上两
端弯钩的增长值。具体为: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8×保护层-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技能要求
《2019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春季)考试说明》中的土建 类(土建方向)专业技能考试说明中的项目二中第五项技术要求:
能绘制框架柱、梁截面钢筋排布图施工。
平法识图技能要求及钢筋翻样计算规则
3.翻样定义
钢筋翻样又称钢筋配料计算,是指在施工过理中根据图纸详细列示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构件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重量等内容, 形成钢筋构件下料单,便于钢筋工按料单进行钢筋构件制作、施工装配。 钢筋翻样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核心数据,是从图纸到实体工程的最后一道 把关工作,翻样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益。
平法识图技能要求及钢筋翻样计算规则
3.钢筋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构件配筋图中注明的尺寸一般是指钢筋外轮廓尺寸,即从钢筋外皮到另
一侧钢筋外皮量得的尺寸。钢筋在弯曲后,外皮尺寸伸长,内皮尺寸缩短, 中轴线长度保持不变。按钢筋外包尺寸总和下料是不准确的,只有按钢筋轴 线长度尺寸下料加工,才能按加工后的钢筋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平法识图技能要求及钢筋翻样计算规则
4..翻样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通常先要详细地看结构总说明。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根据 抗震等级、混凝土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确 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连接方式。再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范围,包括流水 段的处理、采用什么样的措施钢筋,确定不同直径的钢筋分别采用什么样的 连接方式(包括马镫钢筋的施工方法)等等。
《平法识图和钢筋翻样》课程标准

《平法识图和钢筋翻样》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平法识图和钢筋翻样【课程类别】职业平台课程【适用专业】工程造价1.课程定位《平法识图和钢筋翻样》课程,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
正确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是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本课程以“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为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若干模块。
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过程中,它与其他课程一起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课堂直通工作岗位的重要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是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平法识图和钢筋翻样》的先修课程为《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高等数学》3个项目课程,后续课程有《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2.课程学习要求本课程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了职业能职业能力领域内的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展开的,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为成长为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般结构构件(如柱、剪力墙、梁、楼板)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配筋构造,最终让学生会识读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
并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相关知识提供了必备的基本知识。
3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使学生在已经全面学习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现浇楼板及楼梯的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配筋的前提下,掌握相关结构图的识读与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吃苦耐劳的品德。
3-1知识目标掌握平法基本原理和通用构造,掌握钢筋混凝土各种结构体系中柱、梁、板、墙及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构造知识,正确理解平法表达方式。
3-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识读平法结构图纸,大致了解图纸所包含的结构内力基本分布规律,准确掌握构件构造特征及配筋等相关工程信息,并能对基础、梁、板、柱、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构件的下料长度计算。
面向钢筋翻样岗位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探索

面向钢筋翻样岗位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探索王庆华,佘步银摘 要:随着平法的普及和钢筋翻样行业的形成,土建类专业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已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
以课程为依托,以钢筋翻样岗位为目标,就如何培养技能性人才进行了教学探索。
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的设置,对教材、软件及实训基地等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见解,并就识图与算量的关系、平法与力学结构的关系以及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学改革;钢筋翻样岗位基金项目:南通职业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面向‘钢筋翻样’岗位的高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YB-10)作者简介:王庆华,男,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与平法教学;佘步银,男,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与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05-04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相关知识以前只是在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课程中作为一个单元介绍,所涉及到的知识浅显,缺少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导致学生识图能力差,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已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形成了独立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标准尚不完善,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还不是很明晰。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要求课程建设的目标应该和未来从事的岗位相结合,因此,本文结合钢筋翻样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对“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一、钢筋翻样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一)钢筋翻样行业的形成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大量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涌现,以及抗震标准的提高,钢筋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设计、监理、施工整个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钢筋工程在土建工程造价中的比例一般都占到35%-40%左右,甚至更高。
钢筋平法讲解及施工翻样计算框架柱(最终版)课件

钢筋之间的连接不牢固, 容易出现松动或脱落的 现象。
框架柱中的钢筋数量不 足,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的承载力。
钢筋的搭接长度、方式 等不规范,不符合相关
标准和设计要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不足,对钢筋平 法的规范和要求掌握不够。
材料质量不合格
钢筋等材料的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 施工要求。
施工管理不到位
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 的质量监控和验收机制。
设计不合理
设计阶段对框架柱的受力分析不合理, 导致钢筋的数量、规格和排布不符合 实际需求。
解决方案和建 议
加强工人员培训
。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加强施工管理 设计优化
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施工前准备
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监控
质量检测与验收
施工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外观质量检查
设计图纸要求 实体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处理方案
对于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框 架柱,进行修补或返工处理, 以达到合格标准。
对于实体验收不合格的框架柱,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固、补强 等措施,或重新施工。
对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框架 柱,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 紧急处理。同时追究相关责任 人的责任。
• 钢筋平法简介
平法的起源和发展
01
02
03
平法的起源
平法的发展历程
平法的推广和应用
平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平法的基本原则 平法的特点
平法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建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平法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价值
平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框架柱的类型和特点
最全平法钢筋翻样

平法钢筋翻样,技术要点一、梁: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翻样之<平法篇>不用下载有些钢筋工同行新手应用《平法》时常发懵,晕头转向,不得要领。
本人从另一视角提取分类内容加以浅释,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当之处,希望同道加以补充或指正。
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
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 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保护层问题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架立筋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弯起筋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负弯矩筋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
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复合箍筋的计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应当努力精通,学会并不难。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
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 /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 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 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
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拉筋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
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
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
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
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
板主筋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
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
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
楼梯筋楼梯梁相当于简支梁。
楼梯平台板当于简支板。
楼梯踏步板主筋的计算,只用于钢筋进料计划。
不能用于实际钢筋的下料。
实际楼梯板主筋的准确尺寸,应当实际到模板上量尺。
楼梯板扣筋也应当通过实际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图集要求算出来。
如果图纸上给出了楼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为参考,也应当实际量尺后再下料。
先讨论一下板扣筋重叠问题很感谢一丁老师,提到板扣筋在重叠时,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钩,由此进一步设想,把不打钩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计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这在理论上只可以探讨,付诸实施恐怕不行,施工监理肯定不允许。
监理只认规范。
至于扣筋的脚长,还是按板厚减去两公分最为实用,前些年我都是减10mm,当浇筑混凝土时,老板总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钩超高,太浪费混凝土,经研究找出的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脚时常有偏差,2.混凝土经过震捣,有自动抬高板钢筋的现象,3.在板扣筋重叠处加高了一个扣筋直径。
为防止在扣筋重叠处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层的扣筋脚掰斜不使直立,这样就好了。
再说混凝土工也在时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干。
搭接位置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
作为钢筋工,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晓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
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
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靠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
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
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
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
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靠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
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
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集中标注相对于原位标注而言,用一条直线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线引出,在柱中用斜线引出。
在剪力墙中用折线引出。
集中标注是大致的总体的注明,在梁的内容有:构件代号,跨数,截面尺寸,箍筋直径间距支数,上部或加下部贯通纵筋根数直径,腰筋根数直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