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歌演唱的雅俗、大小

合集下载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形式,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民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不论在哪个地区,民歌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本文将从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民歌的艺术特征1. 天然的、朴实的旋律民歌的旋律一般都是由普通民众在生活、工作中所创造的,旋律天然的、朴实的,往往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情怀。

在不同地区的民歌中,旋律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以简单、朴实、易于传唱为特点。

2. 真挚的情感民歌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作的,因此它们往往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表达爱情、家国情怀,还是记录生活中的琐事,都是真挚的情感在其中流淌。

3. 简单的词藻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民歌的歌词通常是以朴实的语言形式,词藻简单、易懂,但又能深刻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经历。

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是民歌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栩栩如生的民间风情民歌所描绘的题材丰富多样,有的是以歌谣形式传唱,有的是以灵歌、山歌等多种形式存在。

而这些歌曲往往都是展现出民间生活的风情,描绘了农村、牧区、山区等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5. 传承性民歌是代代传承的文化形式,它们是普通人创造、传唱并传承下来的,包含了丰富的乡土和民族文化内涵。

正是这种传承性,使得每首民歌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统。

二、民歌的演唱风格1. 真情演唱由于民歌的特点是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演唱时往往需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民歌演唱需要歌手以真情投入,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歌手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2.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歌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这也会在演唱风格中有所体现。

山地民歌的演唱会更加贴近自然、淳朴,而北方民歌的演唱则更加豪放、豪迈,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3. 传统唱腔民歌的演唱通常采用传统的唱腔,比如川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歌唱风格上更注重对唱腔的传承和继承。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本文将探究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并分析其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民歌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歌具有民族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歌在调式、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民族和地域差异。

比如中国的民歌有南北方的区别,南方的民歌清新婉约,北方的民歌激昂豪放;而印度的民歌则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和宗教色彩。

民歌具有朴素自然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单明了,旋律流畅易唱,没有高难度的技巧要求。

这使得大部分人都能轻松地演唱民歌,让人感到亲切和自在。

民歌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

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感受,如爱情、亲情、友情、乡愁等,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民歌更具感染力,让人产生共鸣。

民歌具有传统性和流行性的结合。

民歌传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吸收现代音乐的元素,在保留民歌的特点的使其更具现代感,更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民歌的演唱风格与艺术特征相互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民歌的演唱风格通常以真情实感为主。

演唱者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来传达歌曲的内涵和意境,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

民歌的演唱风格注重自然和流畅。

民歌的旋律和节奏往往比较简单,演唱时要求自然流畅的唱法,尽量避免过多的修饰和技巧,以保持歌曲的本真和朴素。

民歌的演唱风格强调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在保留民歌传统的基础上,演唱者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民歌的演唱风格更加注重与听众的互动。

与一些专业音乐演出不同,民歌演唱往往是在平常生活中进行的,演唱者与听众之间能够产生更为直接和亲密的关系,从而更加贴近听众的情感和需求。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是一种源自民间的音乐形式,是一种直接表达人民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民歌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歌词内容、音乐结构、旋律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同时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

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具有简洁、真实和生动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往往选取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题材,如劳动、恋爱、家庭、乡愁等。

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民歌能够直击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民歌的音乐结构常常简单明了,以口头传承为主,没有复杂的曲式和和声。

民歌通常以简短的旋律为基础,通过反复、变化或补充来表达情感、描述故事或传达思想。

这种独特的音乐结构使得民歌易于传唱和吸引听众。

民歌的旋律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旋律形式各异,但总体上都具有平易近人、亲和力强的特点。

旋律线条简单、易记,常常有明快的节奏和起承转合的变化。

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层次的开展,民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寓意。

民歌的演唱风格也是民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演唱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苏北地区的民歌演唱注重响亮、高亢的唱腔,西南地区的民歌演唱则注重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演唱风格展现了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不同。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是生长在民间的歌曲,它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性特点。

本文将从歌曲主题、表现手法、节奏韵律、人声表达等方面探究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

一、歌曲主题民歌主题广泛,常涉及到农民的生活、劳作、婚俗、祭祀等方面。

民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讴歌,如山歌、田园歌、渔歌等,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郁的人情味。

同时,民歌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的痕迹,如革命歌曲、抒情歌曲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经验。

二、表现手法民歌的表现手法相对简单,重在自然真实和情感直抒。

一般来讲,民歌旋律上比较简单,歌词较短且有规律性,从而更容易传达唱者的真情实感和歌曲的主旨。

民歌通常以独唱或合唱的形式演唱,强调个人的感情体验和自由发挥。

此外,民歌常采用一些艺术手法,如变调、加强音色、换气等,以增强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力。

三、节奏韵律民歌的节奏韵律是民族文化和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常来说,民歌的节奏韵律多采用三拍子或四拍子,既能表现出动感和风格,又有着均衡和协调之美。

在民歌演唱中,往往会强调节奏的变化和转折,通过间奏和高潮的设置,增强歌曲的情感张力和感染力。

四、人声表达演唱风格是民歌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民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歌的演唱风格通常注重自然和真实,反对人工和矫饰。

演唱者要用真情实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和主旨,要在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中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气息。

此外,演唱者还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调节,充分发挥个人的音色和表现力,以求更好地传达唱者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使演唱更加动人、真实和感染人。

综上所述,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其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

在保护和传承民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好民歌艺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激发更多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使民歌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

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

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一、水族民歌的音调特点笔者据以分析的水族民歌乐谱包括《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水族分卷》(共计30首)、《贵州水族仡佬族民间音乐》(水族民歌37首)。

其中有13首重复出现,所以共计54首水族民歌作为笔者定量分析的基础。

笔者借鉴蔡际洲提出的曲牌体音乐程式性与非程式性特征的研究方法②运用于水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分析之中。

以水族民歌曲调的终结音、调式音阶、音域、节奏型、旋律音程作为分析民歌音调特征的要素。

我们认为民歌旋律的调式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游离性,分析中取终结音作为调式主音得出水族民歌的调式运用情况;节奏型是奠定歌曲性格特点、情绪特征的构成因素,主要节奏型的运用是构成民歌音调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旋律音程(跳进音程与总音程数量)的运用对于旋律的起伏以及旋律的风格有决定性的作用;音域反映了民歌的地域性特征。

在上述定性分析模式的基础上,显示出水族民歌音调的一般特征。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水族民歌旋律的终结音绝大多数为宫音,调式以宫调式为主,其次为商调式;五首角调式民歌中有四首是儿歌,徵调式、羽调式歌曲各一首。

其中羽调式的歌曲为巫师所3唱,旋律与语言音调调值结合精密,终结音羽音出现时值短,羽音前面有个长时值的宫音,笔者认为羽调式终结音疑为语气习惯音调所致,这首歌曲的调式具有宫调式的特点。

第二,水族民歌的旋律音阶以级进为主,辅以re-sol、do-升fa、so(l 升fa)-do的音程跳进,且这类跳进音程的出现频率极低。

调式音阶do-re-mi-sol 类型的歌曲占57%。

由于缺少测音设备对水族民歌的音高进行测量,在笔者的听力认知内认为do-re-mi-升fa调式音阶类型的歌曲中,升fa音比十二平均律的升fa音要高。

笔者在实地调查中没有发现do-re-mi-fa类型音阶的歌曲,笔者将这类型的歌曲请水族歌手演唱,得到的音阶仍是do-re-mi-sol或do-re-mi-升fa,可能是由于个人听力的差异导致调式音阶的不一致,这涉及民歌的译谱问题。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文/邓超予摘要: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一类语言艺术,民歌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层面不断拓宽,在社会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民歌艺术特色美学|文化艺术|民歌,也就是民间歌谣,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可以吟诵或歌唱,且以韵文为主,其起源于公元前六千多年,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劳动号子是其最早的表现形式,其特色为节奏简单、曲调短小,主要有吆喝、呐喊等演唱形式。

到原始社会后期,民歌的节奏随之复杂,如《九韶》等乐舞,而在封建社会,还创建了乐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歌的发展。

到了现代,民歌日益丰富完善,以“歌伴舞”为主。

但是,到了20世纪,中国传入了大量西方音乐,民歌受到了冷落,其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事实上,中国民歌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风格与审美趣味,应该得以传承,实现更好的发展。

本文从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等民歌的类型出发,对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劳动号子的艺术特色劳者歌其事,也就是说,哪里有劳动,哪里就会有民歌,而劳动可以分为很多行业,因此,民歌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放牧劳动有牧歌,打渔劳动有渔歌,从事林业劳动有林歌,而从事农业劳动有田歌,当民歌的形式为以声协力,那么,就是号子,即一边搬运劳作一边吼唱。

可以说,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并应用在劳动当中,其能够协调、指挥劳动,具有实际作用。

在劳动时,有些劳动的集体协作性很强,那么,劳动者往往就会通过呼号或吆喝来调节呼吸,统一步伐,以将身体负重的压力释放出来,而呼号、吆喝声通过劳动人民的梅花,就逐渐发展成了民歌中的劳动号子。

起初,劳动号子相对简单,节奏性较强,随着发展,其有了歌词和完整的曲调,能够真实体现劳动情绪,生活气息浓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大无畏与乐观主义精神。

“一领众合”是劳动号子的基本歌唱方式,也就是一人领,众人合,也可以是众人领,众人合,其歌唱形式包括齐唱、对唱和独唱等,其中,最为经典、最为常见的歌唱方式还是“一领众合”。

浅析河北民歌中小调歌曲的风格特征

浅析河北民歌中小调歌曲的风格特征

浅析河北民歌中小调歌曲的风格特征河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河北省的广大农村地区,百姓们长期以来都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宣传、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各种情感和情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河北民歌中的小调歌曲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音乐特征、歌词内容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河北民歌中的小调歌曲进行浅析,探讨其风格特征。

一、音乐特征1.曲调简单、旋律优美小调歌曲的旋律多为慢板柔和的曲调,音域较小,曲调简单易记,旋律优美动人。

这种风格的小调歌曲往往情感真挚,动人心弦,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美感。

2.节奏轻快、和谐流畅小调歌曲的节奏一般都比较轻快,和谐流畅,富有韵律感。

这种节奏特点使得人们在歌唱时很容易跟着节奏摇摆起来,体现出一种舒适愉悦的氛围。

3.器乐伴奏简单、清晰明亮小调歌曲的器乐伴奏一般比较简单,清晰明亮,以民间各种乐器为主,如二胡、琵琶、箫等,伴奏简洁而不失丰富。

这种器乐伴奏的特点使得小调歌曲更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二、歌词内容1.表现生活琐事、人情世故小调歌曲的歌词内容多表现生活琐事、人情世故,如田间劳作、爱情离别、人情冷暖等,情感真挚,情感细腻。

这种歌词的创作风格使得小调歌曲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2.情感真挚、动人心弦小调歌曲的歌词情感真挚,动人心弦,如《敕勒歌》、《平山金》等经典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情感的诉说,引人共鸣。

这种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小调歌曲最大的特色之一。

3.富有禅意、寓意深刻小调歌曲的歌词富有禅意,寓意深刻,如《小河淌水》、《走进新时代》等歌曲,都在传达着对生活、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歌词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三、表现形式1.重视情感的表达小调歌曲在表现形式上非常重视情感的表达,歌手在演唱时往往会情感真挚、凄凉深沉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2. 善于运用音乐性元素小调歌曲在表现形式上善于运用各种音乐性元素,如音调的变化、节奏的把握、轻重音的处理等,使得小调歌曲既有传统的民歌风味,又具有现代音乐的韵味。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摘要:雅和俗的界限自古就十分模糊,很多庙堂之音早期也是来自民间,民族民间音乐同样能登上大雅之堂。

笔者以丽江的纳西古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指出雅乐与俗乐是音乐文化的一个整体。

作为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要弘扬雅乐,保护俗乐。

民族民间音乐是人民的创造,是民族血脉延续的重要基因之一,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基因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雅乐;俗乐;转化;保护关于音乐的雅与俗,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民族民间音乐几乎都被放到了雅乐的对立面,被归到了俗乐的范畴。

2002年初,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应邀到北京、南京两地巡演。

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演出之后,《南京晨报》在显著的位置上刊登了题为"雅乐还京621";的大版文章,丽江的纳西古乐被称之为"雅乐";。

何为"雅乐";?严格说来这一名称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意义。

从狭义上来看,"雅,正也。

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汉族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古代的雅乐的确是经典,如编钟乐舞、古琴曲《广陵散》等。

从广义的角度看,所谓雅乐就是登得了大雅之堂的正统音乐,必须有大师或专业音乐人员的创作,有专业团队的演奏或歌唱,有一定规模的演出平台,在音乐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俗乐则是指世俗的音乐、民间的非正统音乐,与雅乐相对。

古时对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如民歌、通俗歌曲、民间器乐曲。

其实,自汉代开始,所谓俗乐也已经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很多印迹。

在汉代,来自民间的楚歌曾在上流社会广泛流行。

汉高祖的《大风歌》《鸿鹄歌》,汉武帝的《秋风辞》等都是俗乐。

在当代,我们虽然常常使用"雅俗共赏";一词,但在音乐界依然还有着弘雅抑俗的理念。

正统的、传统的、高雅的往往被视为正宗,世俗的、民间的、流行的,依然被音乐界视为另一个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歌演唱的雅俗、大小
关键词:民歌;演唱;雅俗
【中图分类号】g712
“雅”与”俗”是相对立的,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雅”“俗”之争,它们客观存在并互为竞争。

但两者又有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又共同发展着,所以很难绝对将二者分得一清二楚。

就文艺美学来看,”雅”文艺最初都是由俗文艺而来的。

无论是”雅”文艺还是”俗”文艺,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又相互相互转化的。

一些”雅”文艺作品最初都是地地道道的”俗”文艺,许多”俗”文艺精品,总是俗中见雅、大俗大雅、雅俗结合的。

一、民歌演唱中的俗与雅
一首民歌到底该怎么唱,谁也没有明文规定,但这个尺度在每一位演唱者的心里,他们知道该怎么演唱,”雅”与”俗”这个理性的天平得到了最终平衡。

1、大胆直率与准确把握作品的分寸
民歌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将人们心里所想的直接唱出来,有时直白的超出人们的预料,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审美观,演唱时需准确的把握民歌的”分寸”,如果拿捏不好民歌的分寸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结果。

聪明的歌唱者在演唱民歌时,总能巧妙地准确把握民歌演唱”雅”与”俗”的”度”,演唱的非常自然、恰到好处。

比如:
陕北民歌《妹子开门来》是一首表现男女爱情的生活歌曲,歌词写得很质朴、生活化,歌曲里面的叠词,比如”实实实实,在在在在”,还有叠音字,使整首歌曲的风格显得浪漫、有趣。

歌曲的歌词整体来看,是一些最具有生活化的语言。

“妹子开门来、妹子开门来,哥哥我提了一条羊腿腿来呀”,尤其”你说哥哥我不亲你,口含着冰糖我喂过个谁呀?”更直白,向人们透露出陕北民歌《妹子开门来》”俗”的一面。

歌唱家王宏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很好的把握歌曲风格的同时,加上对歌曲细腻演唱及处理,使本来很生活化的歌词艺术化了,经过他的二度创作以及富有新意、大胆直率的演唱,使得这首传统民歌很有艺术魅力,使这首很”俗”的民歌变得”雅”了,彰显了”小”民歌的”大”气。

新编《走西口》的歌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于这一作品的把握,山西歌手权高明做了更多人性化的处理。

在演唱第一段”叫一声妹妹哟泪莫流,泪蛋蛋也是哥哥心上的油。

实心心的哥哥哎嗨不呀不呀想走,真魂魂还在妹妹你身左右”时,并没有完全表现苦不堪言、悲痛欲绝的情绪,而是通过悠长的气息烘托,流畅、亲切的旋律,语气柔和委婉,在丰富的和声织体的伴奏下,递进地渲染男女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别是第二段的结束句”我挣上它十斗八斗就呀么往回走。

”为强调情之深切,权高明特将”走”演唱的丰满、肯定,即行话的”寸劲儿”,将一大堆没有说出的潜台词留给了观众。

整首歌曲对于相聚与分离,爱
与苦的把握恰到好处,大俗中现大雅,张扬了中国式的乡村浪漫。

2、唱出民歌的”味”
民歌是生活,但歌唱毕竟是艺术,它是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和创造。

歌者在歌唱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学习,来感悟歌曲的内涵和他的风格韵味。

把一首歌曲进行详细地解剖,洞见真意是很重要的,但一定要唱出民歌的韵味。

《我的花儿》是流行于新疆伊犁地区的一首哈萨克民歌,是一首情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歌曲的情绪活泼欢快,旋律优美动听,歌唱家王宏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很好地把握了新疆语言风格及典型的语气语调。

尤其第一乐句中间的衬腔”哎”,唱得很有表现力,很有味道,在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及人物心理的同时,又彰显他本人的演唱个性。

王宏伟把这首民歌的演绎得非常有个性,又富有民族韵味,唱出了哈萨克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

演唱传统民歌一定要注意它的地方性、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唱出传统民歌
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情感与民族文化内涵。

《小河淌水》是一首很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口语化的方言是它的一大亮点,歌唱家宋祖英以愉快的心情诠释了这首民歌,准确的把握了这首民歌的民族风格,活泼之中又不失细腻,唱的委婉动听,把牧童放牧时的俏皮和逗趣的特点,都给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

三、民歌演唱的”小”与”大”
1、原生态唱法之”小”
中国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女声独唱《涂山氏妾歌》和狩猎的《弹歌》等。

明清时期,世俗音乐题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传统民歌唱法是伴随着民歌的产生、流传而形成的,传统民歌唱法是个性化的展示。

由于各族人民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唱法,有的豪迈粗犷、有的柔美委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

传统民歌手没有经过专业的声音训练,基本上都是运用自然真声演唱,民间称”大嗓”,学院派称之为”土嗓”。

这种唱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纯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使人倍感亲切,很容易拉近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传唱度也比较高,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

但是音域较为宽广的民歌,这种唱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了。

在我国有个别地方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采用下真上假、真声与假声相衔接,歌唱音域比较宽广。

但这种传统民歌唱法气息不深,声音的位置比较靠前,因而歌唱中的共鸣很少,使得演唱者的声音不够甜美、圆润。

由于传统民歌唱法的限制,传统民歌手往往只能演唱本民族、本区域的民歌,在演唱其他地区、民族的歌曲时,他们的艺术才华就不能完全展示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